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6640.pdf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664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6640.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背影 教学目标:一 体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二 练习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三 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设想:一 安排两课时。二 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三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课文可按“内容结构语言”的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范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意思;理解二、三段在全文的作用。教学步骤:一 激发感情,导入新课。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得到。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一代年轻人,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流露的,还是通过某个身形体态表现的?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有的令人终生难忘。本课所写的是父亲的背影。学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要弄清:这是父亲做什么时的背影?这“背影”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感情?文章写这“背影”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二 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作者。强调以下内容:朱自清: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本文
3、写于 1925年 10 月,在当时和以后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三 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部分词语含义。给加线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踌躇 蹒跚 拭 颓唐 琐屑 举箸 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狼藉 惨淡 勾留 变卖典质 赋闲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琐屑 四 学生速读课文,讨论下边问题。方法: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老师可巡回指导。理解每个问题,都应结合课文中有关段落。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结合课后练习)理解: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
4、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层意(结合课文练习七)。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的“背影”。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第一层(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第二层(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第三层(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
5、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即本文的中心意思)理解: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五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加深体会中心意思。六 理解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提问: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理解: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背影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教学 设计 新人 2664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