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分析12276.pdf
《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分析1227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分析12276.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中西方文化在称谓与称呼、见面、宴客、女士优先等五个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礼仪形态。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承认和尊重差异,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他文化的适应力,从而提高交际效率。关键词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价值观念 一、中西礼仪文化差异 “礼仪”是社会文明化的产物,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用来在社会交往中规定人们言谈举止等行为的交际规范。只要人类存在交往和交际活动,人类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他们彼此的情感
2、和尊重。西班牙的伊丽莎白女王曾说过,“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中国自古以来号称礼仪之邦,热情好客,以礼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此也形成了丰厚的礼仪文化,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封建糟粕,结合时代变化发展的实际,丰富发展其文明进步的内容,依然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我国进入 WTO 之后,与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交往日益频繁。如果不了解西方的礼仪风俗和传统习惯,就有可能会引起误会,导致交际无法进行。有些我们并不介意的言辞、举止,在外宾看来也许是失礼、冒犯或无礼,从而形成人际沟通与交往的障碍。为了保证对外交往和接待服务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唐突和失礼,很有必要了解和熟悉各国礼仪习惯和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
3、正做到尊重客人,体现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礼仪之邦的风范。礼仪带有明显的民族特点,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人们言辞中、抬手举足之间往往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文化不同,社会交际规范也千差万别。中西礼仪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与称呼、宴客、中西禁忌习俗及女士优先礼仪等五个方面:1、文化称谓与称呼礼仪的差异。英汉两种文化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汉语文化中,称谓是分析性的,而在英语文化中,称谓是模糊笼统的。一个英语词 cousin,aunt 及 uncle 可以对应八个不同的汉语称谓。在称呼问题上,汉文化一向认为小的、年轻的必须尊敬老的、年长的。我们常说老张、李老、老先生、老太太、老人家、
4、张大嫂、李大妈等,都是表示尊敬的称呼。而在英语文化中,除正式场合称先生、太太、小姐之外,相识的人之间无论年龄大小,皆可直呼其名,并认为是一种关系亲密的表示,即使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并没有唐突或不礼貌的感觉,这与中国的礼节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要是对父母、祖父母,学生对老师直呼其名,那一定会被认为是十分无礼.在西方,“老是虚弱、老朽、不中用的代名词,称别人为“老”则是一种轻视无礼的表现。2、见面礼仪的差异。中国人见面握手时身体微微前倾为礼,特别是与上级或贵宾握手时,要恭敬地微欠上身表示尊敬,而西方国家认为这一动作显得过于卑贱.中国人往往喜欢用双手相握或右手紧握,左手抓住或拍打对方的肩或背
5、,甚至搂着别人的脖子表示态度热情和尊重对方,英语国家的人对此深感厌恶,认为他过于亲密,表现出明显的虚伪和不真。中国人见面经常问“你吃了吗?去哪了?干什么去?,西方人对此非常困惑,有时甚至愤怒,认为干涉了他们的私事。3、宴客礼仪差异。中国人在餐桌上以劝酒劝菜为礼貌,劝客人多吃些多喝些,方显主人的热情好客,而西方人决不会勉强别人,客人往往随女主人动作。主人一般询问客人是否想喝点什么,客人应如实回答,客人如果谢绝,主人也不再勉强。中国人则会主动倒茶或拿饮料,且要不断加茶.西方人以喝完为礼貌,面对主人不断加茶。往往不知所措.殊不知中国人的习惯是不能让杯子空着,客人杯子空着说明主人没招呼好客人。4、禁忌
6、习俗差异。在西方,询问别人的年龄、工资、婚姻、恋爱等都是大忌,隐私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在中国,这些却是经常交谈的话题,人们不会感到不快或反感。登门拜访一般是先应预约,突然造访是社交禁忌。应邀吃饭,英语国家客人以准时或晚到几分钟为礼貌,提前到达则不仅为失札也会让女主人措手不及,中国人习惯提前几分钟到达以示尊敬。西方人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因为他们的救世主耶稣于 13 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据此产生了对 13的恐惧和禁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想方设法避开13,宴客避免 13 人同坐一桌,门牌、房间号、楼房避免标号 13。但在汉语文化里,“十三”却集“美恶于一身”,它既表示“爱抚,亲
7、昵”,又表示“鄙视,轻视”.中国人最忌讳的数字是“四”,因为它与“死同音。5、女士优先礼仪.女士优先在西方和国际交往场合仍是广泛遵循的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无视这一原则是严重的失礼行为。在正式交际场合中,男女首次相识是否握手要由女士决定(除非男士地位极高或年龄极大),在室内握手时,除女主人外,其他女士一般不起立。现代交际场合中“女士优先”的礼仪还有诸如进出门让女士先行,上下电梯、汽车或进出门,男子主动为女士开门等。对于西方人的这种女士优先礼仪中国人很不习惯,中国人的两条优先原则是老、弱、病、残、孕优先和上级、长辈、贵宾优先。中国人之间没有女士优先的礼俗,相见是否握手要由上级或长者决定,在室内握手
8、时,女士也必须起立.二、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 一般来说,人际交往,本质上就是文化。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这是民族社会在长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各种地理气候、政治生态、经济等因素的无形凝聚,已成传统,相对坚固。它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与作为异己文化的载体外国人的交往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价值取向上的比较、碰撞或融合.价值观念体系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处于无形,但是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文化群体具有规定性和指导性的作用,是这个文化群体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的基础。每一种传统礼仪原则都反映了他所代表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可以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方 礼仪 差异 分析 1227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