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1》1980.pdf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1》198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1》1980.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 1 关羽传(节选)建安五年,曹公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注】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白马:地名。壮:赞许。情:人情,感情。效:功劳。封:
2、封存。拜书:呈上书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曹公东征()(2)禽羽以归()(3)谓张辽曰()(4)曹公义之()2.下列各句与“无久留之意”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礼之甚厚 B.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 C.不可背之 D.左右欲追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1)(2)4.阅读上文,说说该文中的关羽是怎样的一个人。关羽传(节选)1.(1)向东边,到东边;(2)同“擒”,捉住;(3)对说;(4)认为讲义气。2.B(此项为助词,其他三项为代词。)3.(1)曹操赞赏关羽的为人,但是发觉关羽没有久留之意。(2)我一定要立功来报答曹公才会离开。4.英勇善战,重义气。【参
3、考译文】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关羽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2 生死,不能背弃他。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走,便重加赏赐。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曹
4、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注】荆:古代楚国的别称。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北。攘臂祛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奚”是个疑问代词,相当于“何”。1.解释下列加点字。(1)还反涉江()(2)次非谓舟人曰()(3)弃剑以全己()(4)杀之而复上船()2.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
5、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得宝剑于干遂(在)B.未之见也(代词,代蛟)C.弃剑以全己(来)D.杀之而复上船(连词,表承接)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次非能拯救全船人性命,依靠的是什么?次非杀蛟 1.(1)同“返”,返回;(2)告诉,对说;(3)保全;(4)又,再。2.B(代“两蛟绕船能活”。)3.你曾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能活下来的吗?4.强烈的自信,敢于斗争的勇气,自我牺牲的精神。【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
6、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3 情同朱张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注】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名称:名
7、声,名望。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赈赡:救济,周济。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尝于太学见晖()(3)举手未敢对()(4)子孙窃怪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接以友道 B.晖以堪先达 C.吾以信于心也 D.欲以妻子托朱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情同朱张 1.(1)一向,平素;(2)曾经;(3)答复,回答;(4)感到奇怪。2.B(B 项为动词,其他三项为介词。)3.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4.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文中朱晖虽然口头
8、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参考译文】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朱先生。”(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朱)晖的小儿子领很不理解,问道:“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陆九渊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无穷际
9、,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曰:“闻人诵伊川语,自觉若伤我者。”又曰:“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注】陆九渊:江西金溪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何所:为什么。总角:4 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借指童年。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别称。伤我:不合我口味。奚为:为什么。1.选出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A.他日读/古书 B.往古来今/曰宙 C.自觉若伤/我者 D.宇宙内/事乃己
10、分内事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及总角()(2)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3)忽大省曰()3.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1)(2)4.短文中的哪些事例可以说明陆九渊自幼好学?请你概述。陆九渊 1.B(A 项“他日/读古书”;C 项“自觉/若伤我者”;D 项“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2.(1)等到,到了;(2)相同,类同;(3)明白,醒悟.3.(1)(陆九渊)长到三四岁时,就向他的父亲发问天地为什么无边无际,他的父亲只是笑着并不回答。(2)(陆九渊)行为举止不同于其他的小孩,人们见到他都敬重他。4.四个事例:三四岁时,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无穷际”;读程颐书,发现其所说的话与孔子
11、、孟子不相类似,甚至有矛盾之处;初读论语,就对有子之言表示怀疑;读古书到宇宙二字,看见解者的解说.忽然大有省悟。【参考译文】陆九渊,表字子静,长到三四岁时,问他的父亲天地为什么无边无际,父亲笑着不回答他,他竟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到了他十三四岁时,行为举止不同于其他的小孩,人们见到他都敬重他,他对别人说:“听人诵读伊川的语录,自我感觉伊川之学不合口味。”他又说:“伊川(程颐)所说的话,为什么与孔子、孟子的言论不相类似,最近我发现他学说里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初读论语,就怀疑他们的言论有些矛盾;一天他读到古书,有对“宇宙”二字解释,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他忽然醒悟说:“宇
12、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宇宙内的事。”公而忘私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为安思顺牙将,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注】郭子仪、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牙将:副将。不相能:互相看不起。贷:宽怒。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5 1.对下面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子仪/趋堂下,握/其手 B.子仪/趋堂下,握其/手 C.子仪/趋/堂下,握/其手 D.子仪趋/堂下,握其/手
13、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俱为安思顺牙将()(2)非公不能定()(3)光弼恐见诛()(4)子仪趋堂下()3.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1)(2)4.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5.郭子仪面对李光弼的跪请做出了怎样的反应?说明他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公而忘私 1.A(前一句是主谓结构,主语后停顿;后一句是动宾结构,动词后面停顿。)2.(1)都;(2)平定;(3)担心或害怕;(4)快走。3.(1)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女。(2)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4.恐见诛。5.做出“子仪趋堂下,握其手”“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的反
14、应,表现了他胸怀博大、公而忘私的崇高品质。【参考译文】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将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当上将军后,李光弼担心被诛杀,于是(对郭子仪)下跪请罪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女。”郭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主人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郭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并立即推荐他为节度使,(之后)两人一起攻破乱贼,再没有丝毫猜忌了。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
15、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会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注】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陈诉:状告。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某:我。发市:开张。判笔,判案用的笔。踰:走出。逋(b):拖欠。6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公熟视久之()(2)非故负之也()(3)适父死()(4)至懊恨不胜而去()2.下列句中的“而”与“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16、的一项是()A.而又自今春已来 B.顷刻而尽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 D.至懊恨不胜而去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写苏东坡用画扇的义举扶贫济困的故事,表现其高尚的品格。B.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适父死”和“所制不售”。C.东坡只“取白团夹绢二十扇”题诗作画,表现出其作为文人的清高。D.“争以千钱取一扇”、“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从侧面写出苏东坡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之精深。东坡画扇 1.(1)仔细地;(2)故意;(3)恰好,正赶上;(4)离开。2.A(A 项为表转折,其他三项为表顺承。)3.(他)刚走出府门,就有欣赏、喜欢苏东坡的人(
17、好事的人)争着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所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4.C(东坡估计画二十把夹绢扇面,卖的钱够那人偿还债务。)【参考译文】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还,苏东坡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我家以制扇为生,我父亲刚刚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张起来。”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流着泪拿起扇边答谢苏东坡边往外走用!过府门,就有好事的人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
18、上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孙期传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遣吏赍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不行,终于家。【注】豕(sh):猪。里落:村庄。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赍(j):持有,携带。辟:召,征召。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皆执经垄畔以追之()7(2)期驱豕入草不顾()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孙期身为儒生而不耻做粗鄙之事,文中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阅读1 人教部编版八 年级 上册 语文期末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198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