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心化36696.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产业空心化3669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空心化36696.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产业空心化 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在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产业结构在一定发展阶段会出现的一种趋势: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产业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物质生产部分的比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产业空心化表现形式 如果按三次产业的分割,世界产业结构演变的通常趋势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少于第一、二产业,最终构成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这种演进趋势就是合乎规律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发生了产业的“空心化”现象。出现产业空心化
2、的原因主要是: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城市,由于追求完善的经济服务,使得大部分物质生产部门都转移到了欠发达的国家和城市。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下降,少于了第二产业,以至大于一、二产业之和。有人指出第三产业比重少于 60%,即为就是产业空心化;物质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明显减少,进口逐渐增加并超过出口,以致出现国内物质需求依赖外部进口的供求结构,造成贸易收支(主要是工业品贸易收支)恶化甚至转向逆差。美国在这方面是很典型的。一种观点指出,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到主导地位,这就是产业结构软化问题,产业结构软化无法与产业空心化混用出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3、无论第一、二产业的比重怎样上升,只要它就是创建在科技和生产力高度发展、三小产业间构成良性循环关系这样的基础上,就无法说道就是产业空心化。因为在这个前提下比例关系的变化并没有破坏一国生产的供给能力与需求力的平衡。相反,这种结构演进纯粹是一种进步,它标志着从工业社会转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是社会进步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产业空心化的实质在于它破坏了上述比例关系,造成供给力与需求力的不平衡,进而表现为国内需求日益依赖国外进口和贸易逆差加剧。产业空心化须要因地制宜 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总体水平差异很大,发展第三产业以及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还须因地制宜:大城市、特大城市和繁盛地区,可以按三、二、一顺序去展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开发成长区,一般应按二、三、一顺序来调整 落后地区,也须要积极主动发展以交通运输居多的第三产业,但不该超前地建议显然发生改变一、二、三的结构格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 空心 3669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