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说课稿优秀9篇17392.pdf
《秦兵马俑说课稿优秀9篇1739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兵马俑说课稿优秀9篇17392.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秦兵马俑说课稿优秀 9 篇 篇一: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一 我这天说课的资料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 14课的秦兵马俑。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在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二、学情分析。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透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
2、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透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为,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十分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采用课件能拉近了时光与空间的距离,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充分运用了课件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目标。本篇课文共分两课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
3、实际状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资料,结合课文资料,组织、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3、情感态度价值观。透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五、说教学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方法选取至关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明白文
4、章的结构,在思中感悟兵马俑的特点,在说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写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教法方面,主要采用重点突破法,以过渡段为切入点,展开学习;我还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引导学生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学法方面,主要运用读写结合法,使学生的读、思、说、写有机结合。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首秦俑激情导入 开课时,我先用课文原句介绍秦兵马俑的地位及出土的地理位置,然后要求学生一齐去饱览秦兵马俑的精美,感受它们的宏伟气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视频通览总体感知 学生观看秦兵马俑全景视频,然后让他们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画面留下的总体印象,顺理成章地引出文中的过渡句“兵马俑不仅仅
5、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介绍秦兵马俑的特点。(三)图文结合感受宏大 1、采用自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自由朗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 19120 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 8000 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两个半足球场”“8000 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四)自读品悟把握特点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找。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
6、取自我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我的想象交流读后的感受。3、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都有哪些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4、文中怎样还有个省略号呢?是表现将士们一向思念还是?在得到确切答案后,老师出示几种神态的图像,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仿照课文写法,先写神态,然后展开想像,用“有的好像”来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五)谈话感悟提升情感 看到这儿,读到这儿,你们必须有许多话想说吧?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我的心里话。(六)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学生对于兵马俑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
7、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这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课文只介绍了概况,还有许多知识如雕塑的过程和工艺材料,出土了哪些文物,有什么价值等,期望同学们用心透过网络查询,了解自我感兴趣的相关知识。把你查询到的和课本上介绍的资料结合起来向你的家人或小伙伴介绍介绍。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带给的网络,用心为自我带给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七)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仅能加强资料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课件,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8、,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潜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潜力的发展。篇二: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艺术地再现了秦军当时的宏伟气势,抒发了民族自豪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对高年级识字教学、阅
9、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剖析及学生的知识构造特色,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从数字体会兵马俑的宏大,通过表演、想象来体会它的个性鲜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聪慧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从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教材特色,我采用下列方法:1、创
10、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会情绪、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3、品读促悟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完成朗读目的。五、说教学准备 课件:兵马俑视频、图片及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弄清每一自然段的意思。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我主要安排了三大环节:(一)复习回忆,再次感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
11、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兵马俑视频,借助音乐和画面将学生带到西安,带到秦俑坑前。(板书课题)1、学生试着说说自己对秦兵马俑的感受。2、复习词语: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秦兵马俑形象特色的句子:“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细心品读,小组交流讨论。2、抓住关键词“规模宏大”,引导学生划出文中相
12、关语句与数字,重复朗读,并用课件出示图片。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如从一个篮球场联想到五十个篮球场的面积之大,从学校学生的人数来体会八千人的数量之多。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3、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是本课精读的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自由品读,分角色朗读,交换感受。(1)从“身材魁梧、体态匀称、整装待发”等词来体会人物特点。(2)理解“颔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等词语的意思。(3)让学生来一场秦兵马俑模特大赛,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其他同学引用课文中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以达到语言、形象同步积累的目的,并加深对“个性鲜
13、明”的感悟。(4)播放课件,对照图片体会作者生动传神的描写。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一自然段总结了全文,并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1)抓住“惟妙惟肖”,要求学生找出与之相吻合的句子,并交流讨论。如“有的有的有的”。(2)抓住“绝无仅有”,要求学生找出近义词,并读一读相对应的句子,领悟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三)、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师生配乐读课文,并讨论:秦兵马俑不仅而且、在我国是享誉世界的、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2、你想对秦代的劳动人民说什么?设立这两项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加深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
14、才智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总结拓展 秦兵马俑气势恢弘,形态逼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此骄傲自豪。其实,中华民族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去了解、发现。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七、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13、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类型众多绝无仅有 个性鲜明 篇三: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三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
15、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读来使人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 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结合课文资料,组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资料,凭
16、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进行教学时,我选取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由出声读、齐读、有选取的读、师生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些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超多的时光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一样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一样的学习形式: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三、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令世界瞩目的秦兵马俑在课
17、文中已经为我们做了生动的描述,因此,激发学生迅速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就取决于教师的导课。我干净、简单的几句导入语“同学们,38 年前,也就是 1974 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这个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一下子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的学习中来。2、板书课题后,迅速解题。问学生:“俑”是什么?“秦”又指?“秦兵马俑”连起来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刻,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我的一句追问“秦兵马俑到底是怎样的?中有一句话也能够说是一段话概括得十分好。此刻,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一遍,找一找,用笔画下来。”,这样大家用心地读书投入学习。经
18、过学生的读读、勾勾、画画、写写,他们迅速找到了“秦兵马俑不仅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既是对全文主要资料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其次让学生根据这句话来梳理文章脉络。(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A(一)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方法,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词语或句子,准备交流。2、交流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 19120平方米。抓住坑总面积 19120 平方米,与教室面积相比较,让学生动笔做除法,算出大概是教室的多少倍,闭眼睛想象教室面积的 10 倍,20 倍,30 倍,50 倍,100 倍,150
19、倍,200 倍,250 倍,300 倍,350 倍,400 倍,450 倍能看到边沿吗?能想象到有多大吗?”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补充正规足球场的长宽、面积)“八千个兵马俑(和学校学生数;年级学生数,班级学生数作比较)”这些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3、出示课件,感受特点(学生在已有感知基础上看视频,进一步谈感受)。4、多形式朗读。(点拨,对于表现其特点的词语要着力读出。)B(一)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默读相关部分,找一
20、找。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取自我最喜欢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我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C(一)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1、走近兵马俑,仔细端祥,会看到什么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馈。2、默读这一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在学生谈完自我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透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4、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貌,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
21、语言积累。(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进行总结:应对这雄伟壮丽的秦兵马俑,你最想感谢谁呢?生发言,师归纳。(引导学生说出劳动人民了不起中国自豪)(五)、读写结合,布置作业 同学们,老师推荐,星期天走出去,游览几处景点,仿照文章写法,完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四、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仅能加强资料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板书设计:13、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享誉世界-举世无双-劳动人民了不起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惟妙惟肖-中国自豪 这样既归纳了文章中心,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篇四:秦兵马俑说课稿 篇四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兵马俑
22、,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艺术地再现了秦军当时的宏伟气势,抒发了民族自豪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对高年级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剖析及学生的知识构造特色,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能正
23、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从数字体会兵马俑的宏大,通过表演、想象来体会它的个性鲜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聪慧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从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感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教材特色,我采用下列方法: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会情绪、使
24、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3、品读促悟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完成朗读目的。五、说教学准备 课件:兵马俑视频、图片及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弄清每一自然段的意思。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我主要安排了三大环节:(一)复习回忆,再次感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
25、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兵马俑视频,借助音乐和画面将学生带到西安,带到秦俑坑前。(板书课题)1、学生试着说说自己对秦兵马俑的感受。2、复习词语: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绝无仅有。(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秦兵马俑形象特色的句子:“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细心品读,小组交流讨论。2、抓住关键词“规模宏大”,引导学生划出文中相关语句与数字,重复朗读,并用课件出示图片。在讲解时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兵马俑 说课稿 优秀 1739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