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计划方案123.pdf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计划方案1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计划方案123.pdf(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大型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 实施计划(修订版)目录 第一章 建设内容4 一、建设背景4 2.建设能力4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7 1.宏观市场环境7 2.发展规划13 12乡概况17 第一章 建设内容 一、建设背景 xx乡大型节水灌溉项目显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面积227.8平方公里,人口10824人,耕地面积22710亩,人均人均耕地2.2亩。全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土层深厚。近年来,蔬菜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是全县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是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蔬菜。“二五”规划的万亩高山蔬菜基地。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
2、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原则推进“倾斜基地、碎片化、整体推进”,加快改善水电生产。、道路和田野作为重点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和水利建设要向主要工业基地倾斜。大型节水灌溉增效工程的建设,是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大幅度增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建设万亩高山蔬菜基地水利综合利用工程。根据所示区域的水源地、地形地貌、作物分布和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效益好、灌溉质量高的灌溉技术类型,确定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2、建设能力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表 1-1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能力汇总 项目名称 项目施工现场 项目法人实体 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 项目拟建单位 项目竣工后运营管理单位 项目主要
3、建设内容 项目总面积 低压管道水灌 渠道防渗 节水灌溉面积(亩)5000 0 0 投资(万元)505.64 0 0 亩投资(元/亩)1011 0 0 工程的主要因素 设计总流量(m 3/h)320 总配套功率(kw)0 总管道使用量(公里)5431.36 总工程量(m 3)土方工程:0 石雕:0 混凝土面:0 总持续时间(月)3 材料设备投资(万元):416.3 其他建设费用(万元)89.34 工程优势 亩增产 茄子:23%;青椒:25%;时令蔬菜:20%总增长 茄子:23%;青椒:25%;时令蔬菜:20%总收入(万元/年)312 总节水量(立方米/年)6510 4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
4、宏观市场环境(一)区概况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最低月平均气温6.6,最高月平均气温27.5,空气湿度78%。无霜期大于296天。全县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6个乡、187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国家科技扶贫县、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县、三峡库区淹水县。最高海拔2033米,最低160米。(2)经济发展 1.综合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7241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328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66951万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349876万元,增长18
5、.4%。三大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6.0:34.2:49.9调整为14.8:36.9:4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2.3%、50.7%,拉动经济增长1.2、7.3、8.8个百分点。2010年,全县从业人员24.83万人,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镇就业9.66万人,增长5.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1.98万人,增长0.5%;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36万人,下降8.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49万人,增长2.8%。2.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农产品产值77998万元,商品化率为45.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由2009年的53.2:3
6、.5:41:2:0.3变为56.7:3.8:37.3:1.9:0.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328万元,可比价格增长6.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8%;其中,种植业68167万元,增长8.5%;畜牧业31498万元,增长5.1%;林业4799万元,增长1.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086公顷比上年增加1%,平均亩产238公斤。油料播种面积4056公顷增加14.8%;烤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14.7%;4093公顷中药材播种面积2630公顷增加33.9%;18676公顷基地县之一。年末生猪存栏35.17万头,下降2.7%;牛存栏4.46万头,增长8.8%;羊存栏12.15万头,增长34.5
7、%。2.3%。表2-1 2010年全县主要农牧渔业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 单元 屈服 比上年增加%食物 吨 171691 2.1 油 吨 6045 15.7 苎麻 吨 1803-15.2 烤烟 吨 7132-31.7 蔬菜 吨 340117 31.1 水果 吨 16396 20.0 生猪(屠宰用)万 42.73 1.6 牛(屠宰)万 2.13 5.5 羊(屠宰)万 9.81 15.7 肉类总产量 吨 36437 8.5 其中猪肉 吨 31358 8.8 鸡蛋生产 吨 2682 3.8 水产品 吨 1974年 2.3 有效灌溉面积23.21万亩,其中今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00亩;新建烟池 46
8、个,总数达到 3,656 个。农村饮水人口达到25.13万人,当年新增3.2万人。推广各类农机具7700余台套,农业种植收获机械化率达到2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年末全县农机具总动力达19.91万千瓦,增长12.7%,机械耕作面积达10.91万千瓦38000公顷。全年农用化肥用量(纯量)17427吨,比上年下降0.2%。借助国家投资,改造中低产田2.2万亩,新建沼气池2756座,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4个,年末总规模达33220个。登记在册的各类农业合作社375家;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其中市级9家。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稳步推进,土地出让面积10.89万亩,土地出让率25.5%。3、固定
9、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4687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地方投资814295万元,增长47.4%;跨地区投资90392万元,下降61.6%。从规划管理渠道看,建设和改造投资735580万元,增长9.7%;房地产投资133812万元,增长62%;其他投资35295万元,增长1.8%。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49899万元,集体控股投资119163万元,民营控股225207万元,港澳台投资3500万元其中,外商投资351万元,其他投资106567万元。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08223万元,增长59.3%;第二产业投资310934万元,增长34.3%,其中工业投
10、资309744万元,增长33.8%;第三产业投资48.553万元,下降0.6%。4.商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57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1331万元,增长3.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1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分城乡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165万元,增长22.3%;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33万元,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295万元,增长68.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3263万元,增长7.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1935万元,增长47.5%
1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704万元,增长39.4%。5.金融与金融 全年全区财政收入100967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005万元,比上年增加22138万元,增长45.3%。一般预算收入46839元,增长48.5%,其中税收收入30992万元,增长39.3%;基金收入23930万元,增长77.4%。地方财政支出227268万元,比上年增加63364万元,增长38.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005万元,增长36.6%;文化、教育、卫生和科技支出35522万元,增长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38万元,增长19.3%;农林水务支出37870万元,增长40.8%。
12、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5,7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各项贷款余额807,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8.6%。六、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户籍总数136432户,总人口412727人,性别比110.96:100。其中,非农业人口102769人,农业人口309958人。有 7,491 人出生,3,757 人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89:100。全县外来人口4707人,外来人口6583人。净迁出人口1876人,人口力学变化率为-4.5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为89.02%,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为72.25%,比上年
13、下降4.58个百分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9%。城镇新增就业2767人,完成就业再就业培训99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0657人,其中新增转移12785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各项政策培训9232人。据初步统计,全县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为19199人,比上年增长1.5%;平均劳动报酬30104元,增长11.1%。其中,在职职工平均人数为17173人,下降2.2%;平均工资31939元,增长12.8%。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16024元,比上年增长11.7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3元,增长11.7%。在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713元,增长9
14、.5%;人均净营业收入2594元,增长14.3%;人均财产性收入262元,增长31.3%;人均转移性收入3455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406元,增长11.4%;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182元,增长3.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86平方米增长0.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04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87元,增长12%;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2534元,增长21.6%;人均财产纯收入61元,增长59.9%;人均转移性纯收入522元,增长26.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88元,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
15、939元,增长37.6%;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705元,增长20.8%;恩格尔系数为43.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37.59平方米增长2.1%。七、资源与环境 年末全县拥有耕地资源总量64081公顷。大、中、小型水库30座,其中类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7座,总库容62520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1943平方公里,累计治理743.7平方公里,其中今年治理5.9平方公里。全县森林面积10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3%,活立木量729.9%4万立方米。全县全年用电量3428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14291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6.6%;万元工业产值
16、能耗(当年价格)0.5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8.9%;工业企业取水总量为493.9%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8%。全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优良率90.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54.8分贝,县级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城市交通干线平均噪声为67.3分贝,道路长度达标比例为87%。功能区平均噪音55.6分贝,达标率100%。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县无劣质水体。二、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融入“一小
17、时经济圈”目标,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和有利条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水平;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达95%;建设全市特色经济强县、国家生态县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市特色经济强县。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清洁能源三大优势充分发挥,产业支撑能力显着增强,“一园多组”格局基本形成,四大产业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农副产品、旅游商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已形成。集群基本形成,全市清洁能源基地基本建成,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提高,达到5
18、0%左右;农业基础能力得到提升,建成知名高山蔬菜基地,形成区域原产地贸易市场和 30万吨冷链体系。,实现经济全面加速发展。人均GDP和地方财政收入进入全市21个县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建设国家生态县。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达到国家水平。生态县标准。清洁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转型成效显着,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取得显著成效。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左右。城镇污
19、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地表水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形式、旅游环境、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管理等均达到国际水平,国际旅游城市形象和品质显着提升,游客和旅游商品集散功能显着增强,“入境旅游”发展成效显着。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接待外国游客200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社会和民生明显改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逐步缩小,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就业持续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着提高,公民科学文
20、化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显着提高,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6年,居民平均寿命达到77岁;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收入分配格局和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社会保障覆盖面广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0%和93%。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低收入人群收入稳定增长、移民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表 2-2“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规划表 类别 序列指标名称 单元 2010 年 2015 年均增长率 指标属性 通过 经1 国内生产总值 十亿 72.42 200 22.5 预期的
21、其中:第一产业 十亿 10.73 16.3 8.7 预期的 第二产业 十亿 26.7 100 30.2 预期的 类别 序列指标名称 单元 2010 年 2015 年均增长率 指标属性 济 增加 长 第三产业 十亿 34.99 83.7 19.1 预期的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20973 57921 22.5 预期的 3 工业产出 十亿 35.99 300 52.8 预期的 4 地方财政收入 十亿 7.1 20 23.0 预期的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十亿 90.47 600 预期的 6 实际利用率 十亿 29.51 80 22.1 预期的 7 实际使用外资 一万美元 132 500
22、30.5 预期的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十亿 22.42 85 30.5 预期的 9 接待游客 10,000 1018 2000 14.5 预期的 10 国外旅游收入 十亿 50 100 14.9 预期的 11 进出口总值 一万美元 2401 5500 18.0 预期的 其中:进口 一万美元 34 500 71.2 出口 一万美元 2367 5000 16.1 结 结构体 质量 数量 12 城市化率 预期的 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5.47 50 非农业户籍人口比例%18.21 47 13 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84.6 91.3 预期的 14 研究和试验发展支出占地区 GDP 的比重%0.
23、53 1 预期的 15 单位地区 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人/亿元 22.8 11 捆绑 社会生活 16 人口自然增长率 3.04 5.5 捆绑 17 平均的寿命 年龄 74.2 77 预期的 18 城镇登记失业率%4 4 预期的 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5553 28000 12.5 预期的 2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4604 10000 16.8 预期的 二十公共租赁区 万平方米 30 捆绑 二十城乡养老保险覆盖面%72 90 捆绑 23 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90 93 捆绑 24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年 8.85 9.6 预期的 首都 资源 戒指 领土 25
24、 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20 15 捆绑 26 减少每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7 捆绑 27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8 捆绑 28 全县空气质量达到二级的天数 天空 347 350 预期的 29 耕地持有量 公顷 67550.99 66300 捆绑 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 公顷 52533.48 51700 捆绑 30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80 80 捆绑 31 森林覆盖率%50 65 捆绑 32 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率 预期的 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7 98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 99 33 乌江干流水质 种类 三级 II-III 预期的 类别 序列指标名称
25、单元 2010 年 2015 年均增长率 指标属性 基础设施 34 铁路营运里程 公里 62.5 154 预期的 35 类道路通行里程 公里 2417 3580 预期的 36 行政村通畅率%75 100 预期的 37 装机容量 一万千瓦 50 170 预期的 38 农村饮水安全户率%67 90 预期的 备注:地区生产总值为现价,不考虑价格因素。表示五年累计数。三、*乡概况*位于乡镇。平均海拔1330米,最低点十八董家湾90米,最高点十八村莫草湾2033.3米,面积227.8平方公里。全乡辖新年、拓田、团兴、木根、十八、荞麦、铁炉、梅子8个行政村,下辖40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1个居民小组,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规模化 节水 灌溉 增效 示范 项目 实施 计划 方案 1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