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后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29144.pdf
《肾移植后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2914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移植后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29144.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肾移植后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防治专家共识 2022 摘要 肾移植后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严重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nDSA)是后期 AMR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应对这一重要临床瓶颈,提高我国肾移植长期存活率,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移植技术分会和上海市肾脏移植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外最新进展,结合我国肾移植临床实际撰写了初稿,广泛征求国内本领域专家修改意见后统稿完成本共识。共识围绕降低 dnDSA 的产生风险以预防后期 AMR、定期检测 dnDSA 并通过病理诊断及时发现后期 AMR,以及后期 AMR 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相关专家推荐意见。近几十
2、年来,随着肾移植的短期存活率的显著改善,长期生存成为肾移植临床主攻方向,但成效并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受者表现出进行性的移植肾功能下降。这种现象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特异性同种异体免疫识别和供者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介导的损伤密切相关1。DSA 分为预存 DSA(preformed DSA,pfDSA)和新生 DSA(de novo DSA,dnDSA)2。临床对比研究3发现,两者引起的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在诊断时间和预后结果方
3、面有显著差异(诊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术后第 85 天和术后第 1 437 天,诊断后 8 年移植肾生存率分别为 63%和 34%)。同时,与 pfDSA 相比,dnDSA阳性受者蛋白尿增加,移植肾内诱导干扰素-、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 T 细胞相关的转录表达增加。依据 2019 年国际移植学会专家共识4:肾移植 30 d 以内发生的 AMR 为早期 AMR,主要由 pfDSA 引发,也可由记忆性 B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激活后快速新产生的 DSA 引发(目前尚未明确将其归为 pfDSA 还是 dnDSA);肾移植 30 d 后的AMR 称为后期 AMR,尽管 pfDS
4、A 也可能参与介导后期 AMR,但因为目前临床术前普遍筛查和规避 pfDSA,同时有 pfDSA 的受者移植后经早期处理往往效果较好,所以大多后期 AMR 与dnDSA 相关。近年来,后期 AMR 已被认为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5。本共识是肾移植 AMR 系列共识的第三篇。人类白细胞抗原致敏等待者肾移植专家共识1对 pfDSA 引起的早期活动性 AMR(active AMR,aAMR)进行了详述。由特异性记忆B细胞在移植后早期再次免疫应答新产生 DSA并诱发 aAMR 的情况,其病理机制和处理方式与 pfDSA 的情况类似。本篇共识则主要讨论由 dnDSA 引起的后期 AMR 的预防、诊断和治
5、疗,包括:降低 dnDSA 的产生风险以预防后期 AMR,通过 dnDSA的检测和病理诊断及时发现后期 AMR,后期 AMR 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并给出了专家共识意见。一、降低 dnDSA 产生的风险,预防后期 AMR 发生 dnDSA 通常在肾移植术后 1 个月以后开始出现,术后 1年内的发生率为 5%10%,5 年内可增加至 20%30%。dnDSA与肾移植后期 AMR 密切相关,严重影响移植肾功能及其长期存活;研究还发现,dnDSA 阳性的肾移植受者即使不发生 AMR,其移植肾功能及长期存活也低于阴性受者6-7。(一)dnDSA 产生的机制及风险因素8-14 dnDSA 产生的免疫学机
6、制包括:B 细胞的活化、滤泡辅助性 T(follicular helper T,Tfh)细胞的活化、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浆细胞分泌抗体等经典抗体产生步骤,并同时产生免疫记忆。产生抗体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移植肾的免疫原性以及受者免疫系统对同种异体抗原的反应。1.移植肾免疫原性,影响因素包括:(1)供受者 HLA错配,HLA类错配在 dnDSA 的产生中被认为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提示,各位点 HLA 错配刺激产生 dnDSA 的数量、强度及持久性的排序为 HLA-DR3/4/5HLA-DQ11或 HLA-DR1类 HLA。近年来 HLA 功能表位(eplet)的错配数被证实与 dnDSA
7、 的产生密切相关;(2)错配 HLA 抗原暴露:移植过程中经历的各种损伤包括供者维护期的损伤、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刺激抗原表达并形成局部炎性环境,进一步促进了抗原的提呈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3)自身 HLA类分子的缺失:受者 NK 细胞还可以通过检测同种异体移植肾内皮细胞上自身 HLA类分子的缺失(“缺失的自我”)来触发抗体非依赖性微血管炎症,从而放大 DSA 依赖性 NK 细胞活化,加重慢性 AMR(chronic AMR,cAMR)。2.受者免疫系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包括:(1)受者移植前免疫状态:如被既往感染等事件刺激而预存的记忆性免疫细胞能与供者抗原交叉反应。有研究还发现年轻受者更易
8、产生 dnDSA,可能与其较强的免疫反应能力有关。(2)移植后发生 T 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 mediated rejection,TCMR)事件:发生过 TCMR 的肾移植受者更容易产生 dnDSA,其机制可能与损伤后抗原暴露、T 细胞辅助的 B细胞激活有关。(3)免疫抑制强度:低免疫抑制剂暴露与dnDSA 的产生密切相关,包括术前/术中诱导药物的种类及剂量、维持性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及剂量,尤其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的谷浓度绝对值。免疫抑制不足在临床上包括主动性及被动性两种情况,主动性免疫抑制不足往往与受者依从性差、CNI 快代谢等
9、有关;临床医生还应该注意被动免疫抑制剂减量时的 dnDSA 产生风险,包括受者发生感染、腹泻、骨髓抑制、BK 病毒血症、肿瘤等情况。(二)预防 dnDSA 的产生9 预防 dnDSA 的产生是目前改善移植肾预后的重要手段。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1.术前措施:(1)优化配型:减少 HLA(尤其是类抗原)错配来降低移植物免疫原性,eplet 错配数相对于传统的抗原错配数能更准确地量化错配的程度1。(2)减轻损伤:尽量在供者器官维护、获取、转运等环节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供者维持期器官保护、缩短器官热/冷缺血时间、使用机械灌注保存运送器官等措施,减少损伤引起的供者抗原暴露。(3)风险分
10、层:对肾移植受者免疫风险进行合理分层以指导免疫抑制的个体化治疗。参考之前的专家共识2,表 1 提出了一个简化的分层标准和相应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建议。针对 dnDSA 风险,有研究提出根据 DR 和DQ位点单个等位基因的eplet错配数进行风险分层的建议15:低风险:HLA-DR 错配 eplet7 个且 HLA-DQ 错配 eplet8 ng/ml,1年后维持在 5 ng/ml 以上有利于预防 dnDSA 的发生,药物浓度变异率大以及 CYP3A5 快代谢基因型均增加 dnDSA 风险。(2)抗代谢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咪唑立宾等,通过抑
11、制 DNA合成,从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体外研究显示 MPA 具有抑制 B 细胞分化及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但对已分化成熟的浆细胞无抑制作用。临床研究提示 MPA 对于dnDSA 的预防作用尚无定论。(3)类固醇激素:作为最早的免疫抑制药物,作用机制包括抑制巨噬细胞、抑制炎症因子转录和释放、诱导淋巴细胞包括 B 淋巴细胞凋亡等。体外实验具有抑制B 细胞向浆细胞转化的作用,但几项活体肾移植研究均显示,在免疫维持治疗中停用类固醇激素并不增加 dnDSA 的风险。(4)mTOR 抑制剂:通过抑制 T 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产生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有研究结果显示 mTOR 抑制剂的使用增加了
12、 dnDSA 的产生,可能与其临床应用往往伴随 CNI 的减药或撤药相关。(5)贝拉西普:作为新近临床应用的通过抑制CD28/CD80/86 共刺激信号发挥作用的维持期免疫抑制剂,临床研究提示其可能具有减少 dnDSA 的作用。对于肾移植受者,目前仍推荐 CNI+MPA+类固醇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维持方案,同时 CNI 的药物浓度根据免疫风险分层适当调整。应当注意的是,受者术后的免疫状态是动态变化的,排斥、感染、妊娠、化疗等事件都会对免疫风险产生影响,维持治疗应随之调整。推荐意见:1.移植物的免疫原性和受者免疫系统对移植物同种异体 HLA 抗原的反应是产生 dnDSA 的决定因素。2.目前预防
13、dnDSA 的产生,包括优化供受者 HLA 配型、减少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采用合理免疫抑制治疗是有效改善移植肾长期预后的重要手段。3.根据受者免疫风险分层合理制定免疫抑制方案,术前评估免疫风险高时宜选择强诱导方案。术后推荐 CNI+MPA+类固醇激素的维持治疗方案,尽可能避免免疫抑制不足。4.当受者免疫状态受排斥、感染、妊娠、化疗、依从性差等事件的影响或已经出现 dnDSA 时,需要动态评估其免疫风险,并对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和剂量进行调整。二、及时发现和诊断 AMR:术后 DSA 检测和病理活检要求及诊断标准(一)术后 HLA 抗体检测 根据 2019 年修正的 Banff 诊断标准,循环中存
14、在 DSA是诊断移植肾 AMR 的必要条件之一17。因此,肾移植术后受者体内 DSA 的定期检测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AMR 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1.检测意义:在移植后通过程序化定期检测,可以及早地发现 dnDSA 的产生,以评估免疫抑制是否不足,预测 AMR发生的风险,并为临床及时干预提供参考。2.DSA 的临床检测方法和频率:检测频率可根据受者发生 AMR 的风险来制定,连续的检测结果比单一时间点的结果更能反映体内免疫状态,是提早发现排斥反应的关键。对于初次移植的非致敏受者,检测可首选 HLA 抗体初筛试验,初筛试验阳性者利用单抗原微珠(single antigen beads,SAB)方法
15、继续进行 HLA类和类抗体确定试验。由于 HLA 抗体初筛和确定试验的检测原理和灵敏度不同,建议具有致敏高危因素(输血史、多次妊娠史、移植史、自身免疫病史等)的移植受者,直接进行 SAB 检测。HLA 抗体确定后,特异性HLA 抗体结果与供者 HLA 基因型进行比对,即可间接判断受者体内是否具有 DSA。DSA 的检测频率一般视移植受者 HLA抗体和 DSA 的状态和水平而定,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议如下。(1)所有受者:移植当天,手术前留取血样复查 HLA抗体。(2)移植前 HLA 抗体阴性的受者:建议检测 DSA 的时间为移植后 1、3、6、12 个月,而后每半年或 1 年 1 次。
16、若出现 HLA 抗体阳性而 DSA 阴性,则 DSA 检测频率按照移植前HLA 抗体阳性 DSA 阴性的受者的方案进行。(3)移植前 HLA 抗体阳性 DSA 阴性的受者:根据 HLA抗体水平缩短检测间隔时间,术后 2 周及每个月检测 1 次,半年或 1 年后视情况调整。(4)移植前 DSA 阳性的受者:关键检测时段为术后 8周以内。DSA 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值强阳(10 000)时,非必须情况下不进行供受者间的配对移植,若必须移植,则需进行脱敏治疗,治疗后检测DSA 水平,视抗体水平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DSA MFI值阳性(
17、3 00010 000)且交叉反应阴性时,建议移植后 37 d 即检测 DSA 水平,视抗体水平决定或调整脱敏治疗方案。DSA MFI 值弱阳(5003 000)时,建议 DSA 每 12 周检测一次。术后 8 周以后每 24 周检测一次,半年后视情况调整。(5)特殊受者:如突然少尿或无尿受者、术前 HLA 抗体阴性但有过敏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家族史、有多次输血史或移植史等高危因素的受者、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佳的受者等,DSA 具体检测频率视受者情况和治疗需要而定。对于经活检病理学诊断证实为 aAMR,但 SAB 提示 DSA 阴性的受者,可考虑筛查非 HLA 抗体。(二)术后病理活检的要求和 A
18、MR 诊断标准 肾移植术后移植物病理活检包括指征性活检(indication biopsy,IB)和程序性活检(protocol biopsy,PB)。移植肾 IB 适用于所有移植肾功能减退时的明确诊断,即移植肾出现功能减退时包括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血清肌酐显著升高和新发蛋白尿,均应及时采取移植肾活检和病理诊断。即使临床表现高度提示某种并发症可能,如在免疫抑制剂减量或漏服情况下高度怀疑急性排斥反应,仍然需要 IB 来明确诊断以及提供排斥反应的类型及其程度分级以指导治疗。虽然一些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如 DSA 和尿趋化因子的检测可能会协助诊断
19、,但它们通常只有疾病诊断的预测价值,尚无法取代病理活检来确定移植肾功能障碍的原因18-20。移植肾 PB根据预先确定的移植后时间点对移植肾脏进行有计划的病理活检。考虑进行 IB 时,移植肾功能指标没有特定的阈值,而 PB 通常是在移植肾功能指标正常时依照既定时间实施活检。基于 Banff 2019 移植肾活检诊断及分类标准17(以下简称“Banff 标准”),AMR 分为三种类型:aAMR、慢性活动性 AMR(chronic active AMR,caAMR)、cAMR。1.aAMR:诊断需满足以下 3 项标准。(1)移植物损伤的组织病理学证据,需具备以下病变中的 1 项或多项:微血管炎症(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植 后期 抗体 排斥 反应 防治 专家 共识 2022914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