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宣化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583.pdf
《河北省宣化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58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宣化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583.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河北省宣化市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化学 11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a:23 N:14 Fe:56 Zn:65 Al:27 Mg:24 第 I 卷(50 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 分,共 50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在甲烷燃烧的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 C.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 D.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答案】D【解析】【详解】A.可燃物燃烧都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到着火点,
2、故 A 错误;B.在甲烷燃烧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 B 错误;C.有的吸热反应不加热也会发生,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故 C 错误;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断裂化学键需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释放能量,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故 D 正确;故答案为 D。2.频频发生的雾霾天气向人们发出警告:空气污染已日趋严重,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 减少 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减少有毒的CO
3、 产生,避免污染空气 减少 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将煤块粉碎,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煤充分燃烧,提高煤能的利用率,故正确;煤中含有 S 元素,燃烧时能生成 SO2,经脱硫处理可减少 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故正确;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生成 CO2,减少 CO 的产生,故正确;无论是否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生成 CO2的量都不变,不能减少 CO2的产生,故错误。所以正确的是。故答案为 A。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B.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4、 C.两种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存在两种这样的阴、阳离子,其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同周期阴离子的半径大于阳离子的半径,如第三周期中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且铝离子半径最小,故 A 错误;B.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氯化铵,故 B 错误;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为同一元素,所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种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 C 正确;D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电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如电子数相同,则质子数一定不同,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C。4.2H、13C、15N、18O、
5、34S 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对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34S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16 B.13C 和15N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 2 C.16O 与18O 互称同位素 D.2H 的核外电子数比1H 多一个【答案】C 【解析】【详解】A.34S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34-16=18,故 A 错误;B.13C 质子数为 6,15N 质子数为 7,则质子数相差 1,故 B 错误;C.16O 与18O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故 C 正确;D.2H 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和1H 一样多,故 D 错误,故选 C。5.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微观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
6、质:Na2O2;SiO2;碘;金刚石;NaCl;白磷,其中含有两种作用力的组合是 A.B.C.D.【答案】B【解析】【详解】:Na+和 O22-之间形成离子键、O22-中氧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故正确;SiO2为原子晶体,只含共价键,故错误;碘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正确;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只存在共价键,故错误;NaCl 为离子晶体,只含有离子键,故错误;白磷分子内磷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而分子与分子间为范德华力,故正确。故答案为 B。【点睛】金刚石、二氧化硅、石墨等原子晶体只存在共价键。6.X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 m,核内中子数为 n,则 w g X+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7、A.(m-n-1)w/m mol B.(m-n)w/m mol C.(m-n+1)w/m mol D.(m+n)w/m mol【答案】A【解析】【详解】1 mol X+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n-1)mol,即 m g X+含(m-n-1)mol 电子,设 w g X+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y,列比例:m g:(m-n-1)mol=w gy。解得 y=w?gmn1?molm?g=w?mn1?molm;答案选 A。7.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右图的是()A.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B.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 C.镁和盐酸的反应 D.氧化钙和水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
8、具有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A 错误;B、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 B 正确;C、镁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C 错误;D、氧化钙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D 错误故选 B。【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要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因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常见放热反应:燃烧与缓慢氧化,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生石灰和水反应等;吸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化学反应,因为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常见的吸热反应:C(s)
9、+H2O(g)CO(g)+H2O;C+CO2CO 的反应,以及 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8.已知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戊的化合价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 甲 乙 丙 丁 戊 化合价 4 1 4 2 1 A.甲的常见氧化物只有一种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丙丁 C.丙的氧化物能与戊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 D.原子半径大小:甲NF,故 A 说法错误;B、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 HNO3,HNO3是氧化性酸,故 B 说法正确;C、B 的氧化物是 SO2、SO3,其水溶液为 H2SO3、H2SO4,都显酸性,S 的氢化物为
10、 H2S,属于二元弱酸,故 C 说法正确;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因此 F 的非金属性最强,故D 说法正确。18.已知 A、B、C、D 的原子序数都不超过 18,它们的离子aAm+、bBn+、cCm-、dDn-(mn)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d B.离子半径:aAm+bBn+cCm-dDn-C.离子还原性:aAm+bBn+,离子氧化性:cCm-dDn-D.单质还原性:BA,单质氧化性:DC【答案】D【解析】【分析】已知 A、B、C、D原子序数都不超过 18,它们的离子aAm+、bBn+、cCm-、dDn-,则有:a-m
11、=b-n=c+m=d+n,A、B 在周期表中 C、D 的下一周期,并且原子序数:abdc,结合元素周期律递变规律解答该题【详解】A.A、B 在周期表中 C、D 的下一周期,并且原子序数:abdc,故 A 错误;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aAm+bBn+dDn-cCm-,故 B 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 CD,所以离子还原性:cCm-dDn-,金属性越强,对离子的氧化性越弱,所以离子氧化性:aA(n+1)+bBn+,故 C 错误;D.金属性 AB,所以单质还原性:BA;非金属性 CD,则单质氧化性:DC,故 D 正确;故答案为 D。19.已知某条件
12、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N2(g)3H2(g)2NH3(g)起始浓度/molL1 1.0 3.0 0.2 2s 末浓度/molL1 0.6 1.8 1.0 4s 末浓度/molL1 0.4 1.2 1.4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2s 末氨气的反应速率0.4mol(Ls)1 B.前 2s 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4mol(Ls)1 C.前 4s 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3mol(Ls)1 D.24s 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2mol(Ls)1【答案】A【解析】反应速率不是瞬时速率,要计算反应速率,关键要抓住 t时间段对应的 c的量。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宣化 第一 中学 2019 _2020 学年 高一化学 11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258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