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腹腔灌注化疗并发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9121.pdf
《胃肠肿瘤腹腔灌注化疗并发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91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肠肿瘤腹腔灌注化疗并发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9121.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胃肠肿瘤腹腔灌注化疗并发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摘要 腹膜转移是胃肠道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腹腔灌注化疗(包括腹腔热灌注化疗和术中腹腔化疗药物灌注)不仅能有效提高腹腔药物浓度,而且也能降低系统性化疗药物所导致的全身不良反应,能显著延长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规范腹腔灌注化疗的推广应用,有关专业委员会已制订了腹腔灌注化疗专家共识,但腹腔灌注化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未见系统性指导意见。本共识在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并发症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指导下,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根据国内外流程规范及相关文献报道,针对腹腔灌注化疗过程中出现
2、的肺部感染、腹腔出血、发热、腹膜炎、肠梗阻、肠道功能障碍、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灌注管口渗漏和感染、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等常见并发症,在反复征求国内权威专家们的意见和讨论修改后形成一致意见,为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腹膜转移是胃肠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有约 20%的胃癌和 4%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发生腹膜转移,约有 50%的 T34 期胃癌和 5%的期结直肠癌患者在综合治疗后会以腹膜转移方式复发。腹膜转移患者可伴有肠梗阻或恶性腹水等严重并发症,预后极差,胃癌和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56 个月和 814个月。针对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NCCN 指南推
3、荐全身维持性化疗,但因血-腹膜屏障导致腹腔化疗药物浓度低,对转移性腹膜恶性肿瘤治疗效果欠佳。腹腔灌注化疗(包括腹腔热灌注化疗和术中腹腔化疗药物灌注)不仅能有效提高腹腔药物浓度,而且也能降低系统性化疗药物所导致的全身不良反应。1980 年,Spratt 等发现,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对温度耐受的差异性及热-化疗的协同作用,为腹腔热灌注化疗奠定了基础。大量研究表明,腹腔灌注化疗能显著延长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预防因腹膜转移而导致的肿瘤复发。为规范腹腔灌注化疗的推广应用,相关的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专家共识已于 2020 年发布。但腹腔灌注化疗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未见
4、系统性指导意见。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并发症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根据国内外流程规范及相关文献报道,讨论制定了腹腔灌注化疗并发症防治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参考。本共识采用牛津证据等级对相关研究进行分级。腹腔灌注化疗常见并发症包括全身系统性并发症、胃肠道功能相关并发症和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以及化疗药物相关并发症,针对上述并发症,将其防治措施分别进行归纳。一 全身系统性并发症 1.肺部感染:是胃肠道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 5%40%。腹腔灌注治疗过程中,大量液体进入腹腔,容易导致膈肌的抬高和胸廓的扩张,导致呼吸困难。腹腔灌注化疗药物的刺激,会导致
5、反应性胸水的产生,增加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RCT)提示,腹腔热灌注化疗组患者更易发生严重肺部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的重要因素。肺部感染的其他病因还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营养不良、自身免疫力降低以及气管插管损伤等,均有可能影响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专家共识 1:在围手术期管理中,术前叮嘱患者掌握正确的咯痰和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对合并基础呼吸疾病的患者,需要先调节好患者的肺功能,再进行腹腔灌注治疗。必要时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证据等级:类;推荐程度:B)。2
6、.腹腔出血:胃肠肿瘤手术后,腹腔出血的发生率为0.3%2.0%。Ba 等的回顾性研究表明,腹腔灌注化疗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有研究表明,术中洛铂灌注化疗并不会增加腹腔出血的概率。联合灌注化疗的胃肠肿瘤根治术后发生腹腔出血的可能原因有:(1)灌注液体冲击,导致线结或血管夹滑脱以及超声刀结扎血管的焦痂脱落;(2)手术操作过程所导致的周围脏器损伤,术中未能及时处理,灌注过程导致损伤加重而出血。专家共识 2:灌注过程需要观察流出液的颜色,若颜色明显变红,提示腹腔出血可能性大,应马上停止灌注治疗,并观察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必要时需即刻剖腹探查(证据等级类;推荐程度:C)。3.发热:腹腔热灌注治疗可
7、以通过高温杀伤肿瘤细胞,治疗过程通常持续 1 h。高热的灌注液在杀死腹腔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容易导致患者体温升高,其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波动。“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对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温度标准做了明确规定:温度需控制在 43,波动38.5时,建议停止治疗,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若恢复正常,可继续进行治疗;若不能恢复,则需要考虑是否合并感染。若在治疗后 3 h内仍未恢复,同样需要考虑是否合并感染(证据等级:类;推荐程度:C)。4.腹膜炎:胃肠道肿瘤术后腹膜炎的病死率高,容易引起肠粘连或肠梗阻等。由于腹腔灌注治疗液在腹腔的进出,因此感染源进入腹腔内的概率增大,腹膜炎的发病率升高。
8、此外,化疗药物的灌注可以诱发药物性腹膜炎。可以通过患者的症状和腹膜刺激征等进行初步诊断。专家共识 4:为患者进行腹腔灌注治疗时,需要:(1)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尽可能地预防腹膜炎的发生;(2)若是考虑药物引起的腹膜炎,当症状较轻时可先降低化疗药物的浓度,继续治疗,当症状较严重时则需立刻停止治疗(证据等级:类;推荐程度:C)。二 局部并发症(一)胃肠道相关并发症 1.肠梗阻:肠梗阻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占因并发症再入院病例总数的 15.1%。临床症状可出现以下表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或者停止肛门排气排粪。体格检查可见脱水及肠管扩张等相关体征,如发热、黏膜干燥、腹部膨隆、肠型、胃肠蠕动波
9、和肠鸣音亢进等。引起肠梗阻发生的常见原因:(1)灌注液温度过高;(2)术中操作损伤肠管浆膜层,造成浆膜表面炎性反应;(3)腹腔感染或腹膜炎导致肠管间粘连及发生机械性肠梗阻;(4)患者自身的其他相关疾病。专家共识 5:主要防治措施:(1)精准控制灌注液温度;(2)轻柔操作,减少不必要损害;(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腹膜炎的发生。当肠梗阻一旦发生,需要马上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和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以判断是高位肠梗阻还是低位肠梗阻,完全性肠梗阻还是不完全性肠梗阻;监测是否有肠缺血迹象。在保守治疗情况下,如出现肠缺血、肠穿孔等表现,应积极手术治疗(证据等级:b 类;推荐程度: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胃肠 肿瘤 腹腔 灌注 化疗 并发症 防治 中国 专家 共识 2022 91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