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业专题研究7544.pdf
《仁和药业专题研究754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和药业专题研究7544.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仁和药业专题研究 一、仁和药业:明确“OTC+大健康”双轮驱动战略(一)公司为中国制药百强企业,旗下产品集群丰富,拥有多个中国驰名 商标 公司为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现代 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产、销售中西药、原料药及健康相关 产品,包括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大容量注射剂、外用洗剂、搽剂、栓剂、软膏剂等剂型药品以及健康相关产品。公司市场营销及销售管理能力较强,已形成强大的产品品牌集群。OTC 行业保持稳步增长,20 年 Q4 出现业绩拐点。2020 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实现营 业总收入 41.06 亿元,同比减少 10.37%;实现
2、归母净利润 5.69 亿元,同比增长 5.74%。随着公司对业务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疫情基本平稳,2020 年 Q4 开始,公司出现业绩拐 点,单 Q4 实现营业收入 11.48 亿元,同比增长 11.85%,实现归母净利润 1.99 亿元,同比增长 102.25%。2021 年 Q1 实现营业收入 11.82 亿元,同比增长 34.08%,实现归 母净利润 1.50 亿元,同比增长 45.38%。公司产品从收入结构来看,2020 年公司药品收入占比 86%,其中自产药品约占 41%,贴牌药品约占 59%;非药品收入占比 12%,其中自产品占比约 55%,贴牌产品占比约 45%。公司自产产品毛利率
3、基本在 50%以上,是公司重要战略产品,贴牌生产产品的销售工作同样统筹至公司自行管理,是公司业务的有益组成部分,与自产产品相辅相成,互不冲突。公司自产药品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产老品牌,包括大活络、可立克及优卡丹、闪亮系列护眼产品等;二是自产黄金单品,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颈康胶囊、小 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明星产品。在研产品储备丰富,有望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科研设施投入,引进、培育专业人才,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通过企业并购及加强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和新品研发。2020 年,公司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通过一致性评价,为公司后续一致性评价工作奠
4、定了良好的开端;恩替卡韦片于 2021 年 3 月获批上市;格列齐特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枸橼 酸西地那非片、他达拉非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盐酸达泊西汀片均完成了工艺验 证,正在进行 BE 试验。中药新药研究工作也正有序推进,16 个中药经典名方均已完成物质基准研究,正在逐步开展制剂研究。(二)进一步明确大健康发展布局规划,实现“OTC+大健康板块”双轮驱动 2021 年是公司“五五”规划发展的开局之年,公司明确了在继续保持公司 OTC 行业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加大加快大健康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期最终实现传统 OTC 板块与创新大健康板块的双轮驱动,进而推动公司的健康、长远发展。公司自 2017
5、 年开始布局大健康业务,目前已经形成以药妆为主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包括保健品、小型医疗器械、母婴产品等。5 月25 日,公司发布与 7 家大健康相关标的公司及其股东就标的公司股份转让和收购的意愿及初步商洽的结果。7 月 7 日,公司拟以自有资金约 7.2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江西聚和电子商务有限 公司、江西聚优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江西美之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江西合和实 业有限公司、江西仁和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金衡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7 家大健 康相关公司各80%的股权。其中深圳三浦为化妆品工业生产公司,聚和、聚优美和美之妙属于化妆品电商公司,合和实业、仁和大健康
6、以及金衡康三家公司主要进行母婴食品、保健食品等的研发与销售。本次收购最终确定金额为 7.19 亿元,对应标的公司 2021 年预计全年净利润的 PE 估值为 7.4 倍。2020 年及 2021 年 1-4 月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情况:本次收购的七家标的公司 2020 年总收入合计 6.9 亿元,净利润合计 5575 万元。2021 年 1-4 月总收入合计 2.8 亿元,净利润合计 3069万元。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及盈利预测情况:标的公司 2021 年 5 月-12 月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7238 万元,合并 1-4 月已披露净利润,2021 年全年净利润为 9693 万元,同比增长
7、 117%。公司 2021 年仅并表标的公司 5-12 月净利润,即 7238 万元。2022 年标的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28 亿元,同比增长77.47%。2023 年标的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61 亿元,同比增长 25.38%。按业务属性将前四家标的公司归为化妆品业务,将后三家公司归为其他大健康产品,得到分业务的收入和利润情况如下:仁和品牌优势在药妆这一标的稀缺的赛道充分凸显,推出化妆品后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叠加公司以中低价位功能性护肤品作为核心单品,药妆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三)股权结构稳定,杨文龙夫妇为实际控制人 公司第一大股东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为 23.24
8、%,仁和(集团)发 展有限公司由杨文龙及其妻子肖正连全资拥有,二人分别持股 73.11%和 26.89%,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稳定且相对集中。二、功效型护肤品属稀缺赛道,电商渠道快速发展给予 国货更多破局可能(一)护肤品类化妆品细分市场规模最大,近年来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核心化妆人口持续 扩散,化妆品消费渗透率不断提升,化妆品行业持续高速增长。2017 年开始,化妆 品行业零售总额增速超过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2019 年化妆品行业增速 在主要行业增速中仅次于日用品排名第二。2019 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高达 4777.2 亿元,201
9、4年-2019 年的 CAGR 达到 9.9%。护肤品是化妆品中的护肤用化妆品子类,中国护肤品的市场容量为 2,444.15 亿元,占 据化妆品行业 51.16%的份额。2014 年-2019 年中国护肤品市场的 CAGR 达到 10.1%,增速略高于化妆品行业的整体增速,目前护肤品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二)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国产品牌日益丰富 受空气、环境、压力等多因素影响,各种皮肤问题的发生率逐渐提高,典型情况包 括皮肤瘙痒、面部出现红斑/泛红、面部刺痛、出现红血丝、面部出现丘疹/粉刺/痤 疮等。皮肤学级护肤品主要指采用温和科学的配方,强调产品安全性和专业性,适 用于肌肤
10、敏感等问题的肌肤护理产品。由于皮肤较为敏感的消费者人群对于化妆品 的安全性、专业性相对于普通护肤品要求更高,其对于皮肤改善的巨大需求使得皮 肤学级护肤品市场规模在近几年实现高速增长。当前中国护肤品市场的 5 大功能性需求依次为:美白淡斑、敏感肌、抗初老、温和净 肤和抗痘。其中,23.5%的消费者有匀净淡斑和提亮暗沉的护肤需求,22%的消费者希望通过护肤品获得修复屏障和镇定维稳的效果,有抗初老、温和净肤以及抗痘需求的消费者分别占 14.8%、13.9%和 8.1%。国际化妆品品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开始接触全方位的化妆品教育。但由于化妆品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
11、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额只有 38 美元,远远低于日韩英美人均 240 美元以上的销售额。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平均渗透率为5.5%,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法国的渗透率高达 43%。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在护肤品中的渗透率远低于欧美国家,但未来随着护肤品教育的深入及持续消费升级的推动,皮肤学级护肤品有巨大的进步发展 空间。目前主打功效性护肤领域的玩家数量较少,且中长期内难以达到饱和状态。功效性护肤品对安全性、功效性要求较高,前期研发投入相较于常规护肤品更大,一方面权威皮肤科医生合作资源较为稀缺,另一方面大部分功效性护肤品需要花费大量投 入完成功效性检验测试,导致新品牌进入壁垒较高。此外,由于东西方人
12、皮肤特征 本身存在差异,国际大牌发力重点多为抗衰产品,且价格高昂,给予国货品牌较大 发展空间。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牌类型日益丰富,国货产品市占率进步明显。2011 年,中国皮肤学级产品市占率为 4.2%,到 2019 年上升至 27.3%。国内头部品牌在 2011 年的总零售额为 342.71 亿元,在 2019 年的总零售额为 1323.04 亿元,CAGR 为 18.39%。国产 头部品牌在 2011 年的总零售额为 14.20 亿元,在 2019 年的总零售额为 371.01 亿元,CAGR 为 50.36%,远高于细分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其中,薇诺娜(主打敏感肌)的 市占率从第 9 名上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业 专题研究 754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