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饮酒行路难已亥杂诗16784.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饮酒行路难已亥杂诗1678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饮酒行路难已亥杂诗16784.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44 页 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 饮酒 行路难 已亥杂诗【篇一】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诗五首之饮酒 行路难公开课教案 8 30、诗五首之 饮酒 行路难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中,有陶渊明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有李白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无不情真意切耐人寻味。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感知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2品味诗歌,体悟诗歌的意境美。3吟咏诗歌,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三、品读饮酒 一预习成果汇报 1、朗读汇报 A 学生代表诵读诗歌,师生共评。B 小组代表诵读诗歌,
2、师生共评。第 2 页 共 44 页 C 全班齐读诗歌,教师点评。2、请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同学补充。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 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 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
3、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二、诗文研讨 1、欣赏诗词的方法: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立意、情感、语言修辞、练字、表现手法用典、象征、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赏析,以获得自己的感悟。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赏析交流。第 3 页 共 44 页 3、学生汇报:A 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
4、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 得兴味索然了。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缺乏以表达的。B 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明确:语言浅显,结构精妙,意境
5、高远,哲理深刻。第 4 页 共 44 页 3名句欣赏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探究学习: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
6、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5课堂训练。第 5 页 共 44 页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6课堂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花采菊,赏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突然复醉。既醉之后,
7、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的行路难里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品读了既饮之作,让我们再来体会“未饮之歌。四、品析行路难 一、预习汇报:1.、学生整理生字词,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2、朗读诗歌,师生共评。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适宜,应该怎么读比拟好?3、畅谈李白其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心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
8、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 第 6 页 共 44 页 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二、品鉴诗歌。1、反复诵读,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2、自选角度,自选句子,鉴赏诗歌,小组讨论。鉴赏诗歌的角度:内容、立意、情感、语言、表现手法、表达方式。3、学生自主学习。4、学生交流汇报。(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前四句
9、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 第 7 页 共 44 页 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
10、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此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说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鼓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三、拓展延伸,以“写促“悟。潇洒如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仕途的挫折没有使他一蹶不振,李白
11、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自信,选择了乐观。那我们呢?当我们面对挫折时,该怎么面对呢?请你用精炼的语言写写自己的感悟。例如:在我们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触及伤痛。即便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也要相信终有一天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坚决信念,幸福终将出现。第 8 页 共 44 页 五、课堂小结 【篇二】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饮酒 行路难 己亥杂诗学案 时间:4 月 16 日 主备人:杨丽敏 王志丽 学习目标:1理解每首诗歌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2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及全诗的思想感情。饮酒 陶渊明 一、解释以下词语,理解诗文内容。结庐:人境:而:车马喧:君:尔:悠然:南山 山气
12、:日夕:相与:还:此中:真意:辨:忘言:“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那么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二、品味语言 第 9 页 共 44 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诗人高尚情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南山美景 三、合作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2、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3、“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时间:4 月 17 日 主备人:杨丽敏 王志丽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一、解释以下词语:行路难:乐府
13、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金樽zn:斗du十千:玉盘:珍羞:羞:箸zh:第 10 页 共 44 页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边:歧路:长风破浪:云帆:济:沧海:二、合作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2.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3.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4.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5.品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海 直:时间:4 月 17 日 主备人:杨丽敏 王志丽 己亥杂诗 龚自珍 第 11 页 共 44 页 一、解释以下词语:浩荡:天涯:吟鞭:东指:落红:二、请根据注释写出本诗的翻译:三、在翻译的根底上,请思考
14、以下问题: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四、赏析语言:落红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五、拓展 1.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第 12 页 共 44 页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2.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
15、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 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 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第 13 页 共 44 页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 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
16、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缺乏以表达的。(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 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知名的作者呢!但 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 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
17、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第 14 页 共 44 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 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 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
18、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 描写有何关系?明确:A、诗句的外表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奉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 第 15 页 共 44 页 在呼吁:“归去来
19、兮,田园荒芜胡不归?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根底。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区分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官不在高,为民那么可;权不在多,为君那么行。斯是结庐,惟吾心远。绿藤上篱笆,菊香沁人心。谈笑有良民,往来无奸臣。可以观山景
20、,闻鸟鸣。无谗言之乱耳,无官文之劳形。唐代柳宗元,晚清龚自珍,陶潜云:何喧之有?1、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3、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4、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教师归纳小结出示课件:金樽、玉盘美酒佳肴的铺陈 第 16 页 共 44 页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艰难险阻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师: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是的,诗人正是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21、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师:那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是的。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此岸。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 【篇三】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饮酒 己亥杂诗 学生版 饮酒 陶渊明理解
22、性默写 班级:姓名:得分:第 17 页 共 44 页 1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2陶渊明的饮酒中说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3 陶渊明的饮酒中说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抚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
23、州中说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次北固山下 王湾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 第 18 页 共 44 页 是:,。3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使至塞上 王维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心的名句是:,。行路难 李白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
24、,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2李白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3李白行路难中表达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望岳 杜甫 第 19 页 共 44 页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衬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春望 杜甫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
25、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第 20 页 共 44 页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饮酒 己亥 行路 教学 设计 难已亥杂诗 16784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