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建材行业研究:下一个五年的“蓝海”9704.pdf





《绿色建筑建材行业研究:下一个五年的“蓝海”970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建材行业研究:下一个五年的“蓝海”9704.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绿色建筑建材行业研究:下一个五年的“蓝海”1.1、绿色建筑助力节能减碳 2022 年 3 月 11 日住建部发布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绿色建筑行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 2025 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 2030 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规划的发展目标具体来说,主要是到 2025 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 3.5 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 0.5 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
2、的比例达到 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 0.5 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 1 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 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 55%。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行业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1)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加强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完善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制度;2)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3)加强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4)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加强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管理;5)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6)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7)促进绿
3、色建材推广应用;8)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9)推动绿色城市建设。1.2、“十四五”目标较“十三五”有提升 住建部近期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较其 2017 年发布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更全面和深入。在主要目标设置方面,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在深入完成“十三五”既定目标的基础上,对部分后者涉及的指标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围绕更好地落实我国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与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其增设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1)到 2025 年将建筑运行一次二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11.5 亿吨标准煤当量;2)“十四五”期间建设 0.5 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及
4、近零能耗建筑;3)“十四五”期间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 0.5 亿千瓦;4)“十四五”期间新增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 1 亿平方米;5)到 2025 年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达 55%。在主要任务的规划方面,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提出了9 项重点任务,在基本覆盖绿色建筑“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形势的需要,新增了 5 项重点任务,分别为:1)实施建筑电气化工程;2)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3)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5)推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5)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出台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5、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2.1、我国碳减排规划明晰,“双碳”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高速增长,GDP 总量于 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碳排放总量也在急剧增长,于 2006 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在国际减排压力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我国的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对全球事务负责且有担当的大国,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布局实施碳减排政策。我国于 1998 年签署了京都协
6、定书并于 2002 年核准该协定书;该协定书于 2005 年起开始生效,它的正式生效标志着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我国于 2007 年出台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它是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部国家法案。2009 年我国签署哥本哈根协议,提出了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的目标。我国与美国在 2014 年 11 月联合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承诺碳排放在 2030 年左右达峰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在 2015 年12 月的巴黎气候大会上我国重申了这一承诺。2016 年我国与全球 170 多个国家共同签署 巴黎协定,承
7、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 2的范围内。2020 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碳排放率先达峰,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2020 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21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旨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并未出台针对行业层面的碳减排指标分解政策,预计随着碳排放达峰时间的临近和政策法规的完善,后续会出台针对各个行业具体碳减排量的政策。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
8、工作的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实现 2030 年碳达峰的目标,国内许多学者研究提出,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模式,鼓励推广清洁能源,以及适当增强碳汇能力等措施,可使我国碳排放在 2030 年左右达峰。同时,在国家的宏观调度下,各省(市)通过制定贴合实际情况的达峰方案,也均可在 2030 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根据 中国 2030
9、 年碳排放达峰研究进展(李侠祥等)一文对碳排放达峰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学者何建坤2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 2030 年可实现碳排放达峰,峰值将低于110 亿吨,人均低于 8 吨;学者柴麒敏 3、徐华清 4 研究发现,我国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可控制在 120 亿吨和人均 8.5吨左右。为深入分析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深度脱碳路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开发了中国低碳战略分析模型(SACC)。该模型以 2010 年为基准年,在充分考虑未来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对碳排放相关技术发展变化的分析和国际对比,计算得出在深度脱碳路径下,我国碳排放将在 2030 年左
10、右达峰,二氧化碳峰值水平约为 115亿吨,之后逐步降至 2050 年的 48 亿吨,相当于 2005 年以前的碳排放水平。2.2、碳排放测算模型:降低单位面积能耗强度是关键 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耗与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不是等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在建筑业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后者指的是在建筑业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参照住建部发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6,两者的关系可以简化为: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建筑业全生命周期能耗碳排放系数。此外,建筑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建筑业运行阶段碳排放也不是等同的概念,前者包含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造、建筑运行和建筑拆除回收等建筑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后者仅仅
11、指建筑运行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参考住建部发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和学术文献全生命周期理论下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7 中对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模型的总结整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建筑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各个阶段能耗(资源消耗量)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各类主要建材的消耗量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全国建筑能耗中对应的分类能源消费量各类能源对应的碳排放因子。根据中国深度脱碳路径及政策分析(刘强等),碳排放与 GDP 的关系为:CO2=CO2/EE/GDPGDP,其中 CO2 表示能源活动CO2排放量,
12、E表示一次能源消费,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CO2/E 表示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E/GDP 表示单位 GDP 能源消费强度。参考上述思路,利用全国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与数据分析(蔡伟光、蔡彦鹏)中建立的全国建筑碳排放分步计算模型,得到一个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更直观的公式: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全国建筑总面积单位面积能耗强度碳排放系数。其中全国建筑总面积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周期相关,碳排放系数与能源结构有关,均非建筑行业可控制的因素,因此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主要在于降低单位面积能耗强度。3.1、我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比达 51%建筑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之一,其能耗占
13、全球最终能耗的 30%以上,并且约 40%-50%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建筑业 8。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对于全球建筑领域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2018 年全球建筑业建造和运行相关的终端用能占全球能耗的 36%,其中建材生产占比 6%,住宅建筑占比 22%,非住宅建筑占比 8%;2018 年全球建筑业建造和运行相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例为 39%,其中建材生产占比 11%,住宅建筑(含直接和间接排放)占比 17%,非住宅建筑占比(含直接和间接排放)占比 11%9。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涉及建筑建造的不同阶段,包括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造、建筑运行以及
14、建筑拆除回收等环节。建材生产运输阶段主要包括原材料开采、建材的生产和运输所产生的能耗及排放;建筑运行阶段主要包括住宅、公用建筑等为居住者或使用者提供供暖、通风、空调、照明以及其他各项服务功能所产生的能耗及排放。建筑施工阶段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建造和建筑拆除回收所产生的能耗及排放,建筑拆除回收主要包括废弃建筑的拆除和废弃建筑材料的回收两个方面,其中废弃建筑材料的回收有时能对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起积极作用,如装配式钢结构在拆除后对废钢的回收利用。我国城镇建设高速发展,导致建筑业能耗和碳排放总量大、占比高 2019 年我国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能耗 10 总量为 22.33 亿tce(吨标准煤当量),占全国能源
15、消耗总量比重为 45.8%;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11 总量为 49.97 亿吨 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比重为 50.6%,建筑业节能减排空间巨大。2019 年全国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能耗总量为 22.33 亿 tce,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比重为 45.8%。其中,建材生产阶段能耗 11.1 亿 tce,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为 22.8%;建筑运行阶段能耗 10.3亿 tce,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为 21.2%;建筑施工阶段能耗 0.9 亿 tce,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为 1.9%。建材生产阶段:钢铁生产能耗为 5.06 亿 tce,铝材生产能耗为 2.83 亿 tce,水泥生产
16、能耗为 2.37 亿 tce,其他生产能耗为 0.84 亿 tce;建筑运行阶段:公共建筑能耗为 4.16 亿 tce,城镇居建能耗为 3.91 亿 tce,农村建筑能耗为 2.25 亿 tce。2019 年全国建筑领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为 49.97 亿吨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比重为 50.6%。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 27.7 亿吨 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为 28.0%;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 21.3 亿吨 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为21.6%;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 1.0 亿吨 CO2,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为 1.0%。建材生产阶段:钢铁生产碳排放为 13.34 亿吨C
17、O2,水泥生产碳排放为 11.29 亿吨 CO2,铝材及其他生产碳排放为 3.07 亿吨 CO2;建筑运行阶段:城镇居建碳排放为 8.72亿吨 CO2,公共建筑碳排放为 8.45 亿吨 CO2,农村建筑碳排放为 4.12 亿吨 CO2。3.2、碳达峰下建筑全生命周期及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或分别达 51.8 亿吨和 26.2 亿吨 2030 年建筑全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约为 51.8 亿吨,建筑行业运行阶段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峰值约为 26.2 亿吨。在努力实现 2030 年碳达峰目标的背景下,国内权威学者何建坤和柴麒敏、徐华清等研究得出的 2030 年碳排放峰值在 110-120 亿吨之间
18、,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开发的 SACC模型测算得出 2030 年碳排放峰值约为 115 亿吨,我们取均值115 亿吨作为参考;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数据,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比自 2012 年的 75%逐年降至 2019 年的 51%,整体呈下降态势,假设 2030 年其占比降至 45%,综合考虑,我们测算2030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峰值在51.8(115*45%)亿吨左右。根据 SACC 模型测算,在采取控制服务量的合理增长、提升能效、强化低碳能源的利用等措施的情况下,我国建筑行业运行阶段碳排放将在 2030 年达到 26.2 亿吨的峰值,之后将快速降至 2050 年的 10
19、.6 亿吨。综合国内权威学者们的研究,我们测算得 2030 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峰值约为 51.8 亿吨,根据 SACC 模型测算得 2030 年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峰值约为 26.2 亿吨;由于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绝对数量和占比均较小,我们假设其 2019-2030 年均保持 1亿吨的数量不变;建材生产阶段约为 24.6(51.8-26.2-1)亿吨。以全过程视角观察,建筑施工环节碳排放占比较低,2019年施工环节排放仅 1 亿吨二氧化碳,占比约 1%。故后续碳减排的重要环节主要集中在建材生产环节以及建筑运行环节。建材生产能耗与碳排放:建材生产环节中,主要产品碳排放已经接近峰值。以水泥为例,全国水
20、泥产量在 2014 年达到 24.8 亿吨的峰值,之后 2015-2020 年进入平台期,产量小幅波动但始终低于 2014 年的峰值水平,2021 年我国水泥产量 23.6 亿吨,同比小幅下降 0.6%,我国水泥产量已基本达峰,后续需求增量有限;长期视角,我国对钢铁和水泥等需求将长期存在,若以碳中和为中长期目标,行业生产工艺及排放设施依旧有较大改进空间。建筑材料行业的碳减排,剔除产量因素之外,不同的原材料类型导致未来的减排路径亦有不同。钢铁产业,我国目前原料主要为铁矿石,而铁矿石炼铁过程中自然会采用煤炭、焦炭等原料作为燃料或者反应物,碳排放不可避免;如若未来以废钢为原料,以电炉形式炼铁炼钢,则
21、碳排放可有效降低。水泥产业,由于产成品混凝土目前不具备回收再利用的成熟工艺,只能依赖传统的石灰石-熟料生产工艺,其碳排放的降低只能依赖于负碳技术(即碳捕捉),当然也可以通过支付碳税、购买碳排放配额等形式保证行业基础的碳排放需求。建筑运行阶段的能耗与碳排放:假设能源碳排放系数不变以及单位面积能耗强度不变的情景下,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随着存量建筑面积的增加而自然增加。故,全生命周期视角,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降低,主要考虑建筑性能的提升,降低建筑物自身的能耗需求。4.1、土拍“竞品质”将推升绿色建筑发展 我国土地有偿出让方式历经三十多年发展,于“双碳”背景下首提“竞品质”我国自 1982 年起开始探
22、索土地有偿出让方式,至今已有 30 多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形成阶段(1982-2000年)——发展阶段(2001-2008 年)——完善阶段(2009 年-至今)。1)形成阶段(1982-2000 年):土地使用由无偿转为有偿。1982 年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土地无偿划拨使用制度;1982 年,深圳首先开始了土地有偿使用的探索,其按照城市土地等级不同收取不同的使用费。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颁布正式确立了我国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在此期间,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以协议出让为主,土地使用制度为行政划拨制度。2)发展阶段(2001-20
23、08 年):土地出让方式由“协议”出让为主转变为以“招拍挂”出让方式为主。国土资源部 2002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及 2003 年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的先后出台,基本确立了以“招拍挂”出让为主、“协议”出让为辅的土地出让方式。3)完善阶段(2009 年-至今):以“限”和“竞”为思路创新土地出让方式。在以“招拍挂”为主要土地出让方式的阶段,全国各地的地价持续攀升,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自 2009 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遏制地价的政策文件,各地也开始以“限”与“竞”为思路探索新的土地出让方式,如:“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保障房面积”、“限地价+竞房价”等,这些
24、措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过度强调地价、房价、保障房面积等,使得开发商通过降低建筑成本和质量来提高利润。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多地政府出台新的土拍政策,在兼顾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同时力图解决上述问题:2021年 5 月底北京在当年首场集中拍地中实行“竞品质”,从绿色、装配式、超低能耗、健康、宜居技术应用及管理模式等多维度进行评分竞拍;7 月底杭州颁布第二轮集中供地土拍新规,也重点提出要开展“竞品质”试点,先竞品质后竞地价,从源头上引导房地产市场供应高品质住宅产品。“双碳”背景下“竞品质”或成土拍新趋势,北京、杭州、合肥等地先行 北京在 2021 年 5 月首批集中供地中率先提出了“竞品
25、质”方案:在拍地过程中,先“竞地价”,达到限价上限后再“竞品质”,转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杭州于 2001 年7 月底公告第二批集中供地也将加入“竞品质”,10 宗宅地先行试点:先“竞品质”,获得资格后再“竞地价”,最后通过先验收后以“现房销售”的形式保证方案落实。合肥 2021 年 8 月20 日公告在第二批集中供地中加入“竞品质”:先“竞地价”,达到上限价格后再“竞品质”,转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投报程序,若最高综合评分的竞买人有两个及以上分数相同时,则摇号产生竞得人。“竞品质”的最新土拍政策案例介绍——以北京为例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于 20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 建筑 建材行业 研究 下一个 970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