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学硕士考试模拟卷(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育学硕士考试模拟卷(9).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教育学硕士考试模拟卷(9)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的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2.日本从19301935年这段时间,国民收入增长部分约有25是由教育投资取得的,这说明教育的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3.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与明天一书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教育于经济发展”A.优先B.滞后C.同步D.多4.我国古代社会设定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说明对_教育发展的影响
2、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人口5.当前,教育已成为的产业A.基础性B.全局性C.先导性D.以上三项都正确6.“教育万能论”的提出者是A.卢梭B.爱尔维修C.涂尔干D.培根7.“教育独立论”的提出者是A.陶行知B.黄炎培C.蔡元培D.梁漱溟8.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为奴隶主所统治,说明决定教育的领导权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人口9.我国古代政治家重视通过学校阵地来“化民成俗”,可见他们重视教育的A.生产力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10.高等学校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任务,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说明教育的A.生产力再生产功能B.科学知识再生产功能C.文化再生产
3、功能D.人口再生产功能11.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2.“白板说”体现了个人身心发展的A.外烁论B.内发论C.各因素交互作用D.实践活动论13.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4.教育教学工作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其原因在于A.学生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D.教育活动受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15.提出认知发展理论,通过顺应与同化,达到平衡或不平衡的是A.加德纳
4、B.赞可夫C.维果茨基D.皮亚杰16.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是道德发展到哪一阶段的表现?A.第三阶段B.第四阶段C.第五阶段D.第六阶段17.墨家“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说法,突出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8.在个体身心发展观上,外烁论的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B.华生C.威尔逊D.格塞尔19.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0.遗传素质只为人们提供了发展的可能,人具有未待定化,说明人具有A.可塑性B.可改造性C.可超越性D.可摧残性21.环
5、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属于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物理环境D.社区环境22.“孟母三迁”、“素丝说”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3.在教育中搞“一刀切”、“一锅煮”,强调儿童“成人化”,违背了教育的什么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4.“学校消亡论”的提出者是A.伊里奇B.托夫勒C.卡西尔D.彼德斯25.学校教育要对人发挥作用,就学校教育自身而言需要以下条件,其中不包括A.教育观念B.教育制度C.教育条件D.家庭教育26.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A.认识和情感B.生理和心理C.理性和感性D.气
6、质和性格27.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A.宏观环境B.间接环境C.一般环境D.特殊环境28.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整体性C.不均衡性D.互补性29.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外烁论B.内发论C.各因素交互作用论D.实践活动论30.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下列不能说明的是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活动B.教育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对学生施加影响C.学校有专门的教师,可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D.学校教育不能发展人的个性31.下列哪种
7、有关人的发展理论最为科学?A.认知发展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道德发展阶段论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32.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教育上的片面性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身体锻炼B.精神生活C.品德培养D.智力开发33.我国有哪些法律没有专门规定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4.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身心发展的互补?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B.聪明儿童常常学习不努力C.坚强的意志能战胜肢体残缺的困难D.失去双手的人能用口写字35.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A.能动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
8、性36.儿童身心的发展总是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这是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可变性C.顺序性D.稳定性37.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A.阶级性B.历史性C.社会性D.民主性38.“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是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先天决定论D.经济决定论39.“唯上智与下愚难移”说明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先天决定论D.经济决定论40.桑代克说:“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说明他所持的观点是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先天决定论D.经济决定论41.爱因斯坦死后发现他的大脑皮层
9、与常人无异,说明并不起决定作用A.遗传B.环境C.文化D.经济42.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加以改变。”反映了他的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行为决定论D.经济决定论43.人才成长有一个“逆境定律”,说明“逆境”可以改造为有利的顺境,所以人是A.被动的B.主观能动的C.先天的D.偶然性的44.“长善救失”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个体有不同于别人的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先天因素D.差异性45.对初入学的儿童要考虑他们的学前期的特征,而对1112岁的儿童要考虑他们的少年期特征,说明要遵循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46.一个卷烟工人可以一下抓起20支烟,说明人的A.遗传因素B.主观能动性C.先天因素D.差异性47.有人反应快,有人反应慢,在每个儿童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说明遗传素质的A.遗传性B.环境因素C.先天因素D.差异性48.我国一些城市青少年犯罪情况反映,13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年龄,说明的重要性A.遗传B.环境C.关键期D.差异性49.教育通过三种形态实现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不包括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民俗教育50.当代教育系统中,为核心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民俗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