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概要.ppt
《1-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概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概要.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变质岩岩石学 Metamorphic Rocks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 Preliminary Ideas of Metamorphism 一一 机制机制 (“方式方式”)二二 因素因素 三三 P-T-tP-T-t轨迹轨迹(过程过程)四四 地质分类地质分类Rock cycle变质作用是一个变质作用是一个基本保持固体状态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转变过程下的转变过程1.1.变质结晶变质结晶变质结晶变质结晶 Meta.CrystallizationMeta.Crystallization2.2.变形变形变形变形 DeformationDeformation3.3.变质分异
2、变质分异变质分异变质分异 Meta.differentiationMeta.differentiation此外,在高级变质中还可出现此外,在高级变质中还可出现部分熔融部分熔融主要属于岩主要属于岩浆作用范畴浆作用范畴在很低级变质(埋藏变质)中甚至可出现在很低级变质(埋藏变质)中甚至可出现压实作用压实作用主要属于沉积作用范畴主要属于沉积作用范畴一、变质作用机制一、变质作用机制 Metamorphic Mechanism1.变质结晶变质结晶 Metamorphic crystallization 也包括也包括成核成核nucleation和和生长生长growth两个步骤两个步骤 固态下成核多为在有成核
3、剂存在下的非均匀成固态下成核多为在有成核剂存在下的非均匀成核。核。成核剂成核剂可以是一个先成的固体颗粒界面或某一可以是一个先成的固体颗粒界面或某一变形构造等变形构造等 固态下晶体生长受固态下晶体生长受表面能表面能驱使,通过驱使,通过粒度增粒度增大和均匀化、颗粒界面平直化(多边形化)而不断大和均匀化、颗粒界面平直化(多边形化)而不断降低表面能,以达到表面能最低的结构稳定状态降低表面能,以达到表面能最低的结构稳定状态1.1 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 recrystallization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矿物重新组合新组合(不形成新矿物)和通过(不形成新矿物)和通过
4、化学化学反应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结晶前后,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不变岩石总化学成分不变(除(除H2O、CO2外,封闭系统)外,封闭系统)变质结晶主要有重结晶和交代两种机制变质结晶主要有重结晶和交代两种机制图图17-1 17-1 变燧石岩粒径对距辉长岩接触带距离图解变燧石岩粒径对距辉长岩接触带距离图解 单矿物单矿物Si/Ca质岩的质岩的重结晶重结晶矿物的重组合,无变矿物的重组合,无变质反应、无矿物成分质反应、无矿物成分变化,仅变化,仅结构变化结构变化当达到最低颗粒界面能当达到最低颗粒界面能的情况下,相邻晶面之的情况下,相邻晶面之间的间的面间角约为面间角约为120(达达结
5、构平衡结构平衡)c.反应完全,粒度进反应完全,粒度进一步增大,形成新的一步增大,形成新的高温条件下稳定的矿高温条件下稳定的矿物组合物组合Cc+Wo和平衡和平衡结构结构a.低温下低温下Cc+Q平衡结构平衡结构 石英石英方解石方解石b.温度超越温度超越Cc+Q=Wo+CO2反应温度时,粒度增反应温度时,粒度增大的同时大的同时Q与与Cc反应,反应,形成形成Wo反应边。在反应边。在Wo集合体内有少量集合体内有少量Q残留,不平衡结构残留,不平衡结构多矿物岩的重结晶多矿物岩的重结晶发生变质反应,导致矿物成分和结构变化发生变质反应,导致矿物成分和结构变化硅灰石硅灰石 a b c渗透渗透infiltratio
6、n裂隙溶液中裂隙溶液中组分迁移驱动力为组分迁移驱动力为压力差压力差1.2 交代作用交代作用metasomatism或或replacement 固体岩石在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作用下通过组组分带入带出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岩石在交代过程中保持体积不生变化的过程。岩石在交代过程中保持体积不变变(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扩散扩散diffusion粒间孔隙溶液中粒间孔隙溶液中组分迁移驱动力为组分迁移驱动力为浓度差浓度差 可以在系统中带入带出的组分称为可以在系统中带入带出的组分称为活动组分活动组分mobile comp
7、onents 流体相流体相是是完全活动组分完全活动组分。通常的变质作用也会造成岩石通常的变质作用也会造成岩石的的H2O、CO2和和Fe的价态变化,岩石系统为的价态变化,岩石系统为封闭系统封闭系统,从化学,从化学角度称为角度称为 等化学变质作用等化学变质作用 isochemical metamorphism 伴随交代作用,伴随交代作用,K+、Na+、Ca2+、Mg2+、Si4+等金属阳离等金属阳离子也成为活动组分可带入带出时,岩石系统是子也成为活动组分可带入带出时,岩石系统是开放系统开放系统,这种,这种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H2O、CO2等挥发分外,其它组分也发生等挥发分外,其它组
8、分也发生变化的变质作用称为变化的变质作用称为 异化学变质作用异化学变质作用 allochemical metamorphism vv变质作用的化学分类变质作用的化学分类chemical classification重结晶重结晶交代交代封闭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无组分带入带出无组分带入带出组分带入带出组分带入带出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可可不变不变矿物成分改变矿物成分改变岩石总化学成分不变岩石总化学成分不变 岩石总化学成分改变岩石总化学成分改变体积体积可可改变改变体积不变体积不变变质结晶作用机制变质结晶作用机制对对 比比2 变形变形 (deformation)不同环不同环境条件境条件 不同变不同变
9、形行为形行为 a.近地表近地表低温低压和较高应变速率条件下,岩石显低温低压和较高应变速率条件下,岩石显示示脆性行为脆性行为(brittle behavior)永久变形机制为永久变形机制为脆脆性变形性变形,表现为岩石沿裂缝,表现为岩石沿裂缝破裂破裂,产生,产生碎裂和断裂碎裂和断裂b.地下地下高温高压特别是当应变速率低时,岩石显示高温高压特别是当应变速率低时,岩石显示塑性行为塑性行为(plastic behavior),岩石永久变形主要由岩石永久变形主要由于于塑性流动塑性流动产生,导致产生,导致矿物畸变和褶皱矿物畸变和褶皱而没有破裂而没有破裂 偏应力施加于岩石,当应变增加至超越弹性极限,岩石就会产
10、生永久变形偏应力施加于岩石,当应变增加至超越弹性极限,岩石就会产生永久变形 在在过渡区过渡区,岩石变形行为既有脆性特征,又有塑性特征,岩石变形行为既有脆性特征,又有塑性特征 ,永,永久变形由于久变形由于碎裂流动碎裂流动(cataclasticcataclastic flow)flow)而产生。变形岩石而产生。变形岩石宏观上显塑性变形特征,微观上显脆性变形特征宏观上显塑性变形特征,微观上显脆性变形特征 单个晶体的扭折单个晶体的扭折kinking直线滑移直线滑移translation gliding双晶滑移双晶滑移twinning gli.颗粒边界的滑移颗粒边界的滑移扩散流动扩散流动diffusi
11、ve flow 晶内塑性变形晶内塑性变形intracrystalline plastic deformation晶界塑性变形晶界塑性变形intercrystalline plastic defor.地下较高温压条件下塑性流动导致的永久变形地下较高温压条件下塑性流动导致的永久变形(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机制机制不改变晶格方位不改变晶格方位改变晶格方位改变晶格方位产生机械双晶产生机械双晶粒内变形不均匀而在粒内变形不均匀而在滑移中发生旋转,导滑移中发生旋转,导致滑移面弯曲扭折致滑移面弯曲扭折通过粒间流体相的扩通过粒间流体相的扩散流动称为散流动称为压溶压溶pressure solution化学迁移从晶体的
12、较大应化学迁移从晶体的较大应力边界区向其他部位迁移力边界区向其他部位迁移并在那里产生晶体生长并在那里产生晶体生长机械的机械的化学的化学的静态重结晶静态重结晶(static recrystalizaion):无偏应力参与的重结晶无偏应力参与的重结晶作用(通常作用(通常无定向无定向!)!)动态重结晶动态重结晶(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在偏应力参与下,伴随在偏应力参与下,伴随变形而发生的重结晶变形而发生的重结晶(定向构造定向构造!)!)新颗粒新颗粒首先从高应变区开始首先从高应变区开始发育发育,通过亚颗粒的旋转及,通过亚颗粒的旋转及其边界迁移、消耗老颗粒而其边界迁移、消耗
13、老颗粒而生长生长。重结晶颗粒比亚颗粒。重结晶颗粒比亚颗粒稍大但仍稍大但仍较细较细,颗粒形态为,颗粒形态为压扁拉长状压扁拉长状,原始边界被破,原始边界被破坏,显示不稳定态。进一步重结晶使颗粒坏,显示不稳定态。进一步重结晶使颗粒粒度增大粒度增大,呈,呈矩形状矩形状而达稳定态而达稳定态重结晶重结晶恢复恢复使变形晶体降低应变能而使变形晶体降低应变能而回到未变形状态的过程回到未变形状态的过程特征特征:在变形晶体中产生:在变形晶体中产生大量细小大量细小(粒径一般小于粒径一般小于0.020.03mm)的亚颗粒的亚颗粒剩余应变能的消耗过剩余应变能的消耗过程程 特征特征:发育和生长无:发育和生长无应变新颗粒应变
14、新颗粒图图17-7 在偏应力影响下的变质作用过程中单矿物岩石结构变在偏应力影响下的变质作用过程中单矿物岩石结构变化理想序列简图化理想序列简图(Raymond,1995)原始颗粒原始颗粒(这里是石英砂这里是石英砂)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发育变形带发育变形带第二阶段第二阶段颗粒边缘多边形化颗粒边缘多边形化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粒度加大粒度加大伴随颗粒边界变直伴随颗粒边界变直3.变质分异(变质分异(metamorphic differentiation 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使原先均匀的岩石发育成分层的变质过程成分层成分层compositional layering:条带状或透:条带状或透镜状矿物
15、集合体镜状矿物集合体变质分异产生成分层的机理主要有:变质分异产生成分层的机理主要有:(1)成分层代表扩散反应带)成分层代表扩散反应带(变质结晶)(变质结晶)(2)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优先成核、)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优先成核、压溶)压溶)(变质结晶变形)(变质结晶变形)(3)成分层是强烈压扁(塑性)成分层是强烈压扁(塑性变形变形)的结果)的结果图图17-9 高级片麻岩区四种典型的露头尺度进变形所有这些递进变形都形高级片麻岩区四种典型的露头尺度进变形所有这些递进变形都形成相同的平行层状的片麻岩成相同的平行层状的片麻岩岩脉网络的岩脉网络的均匀变形均匀变形岩石碎块的岩石碎块的均
16、匀变形均匀变形粒度不均匀的均粒度不均匀的均质火成岩(如斑质火成岩(如斑状花岗岩)的均状花岗岩)的均匀变形匀变形均质火成岩均质火成岩(如辉长岩)(如辉长岩)的不均匀变的不均匀变形形 二、变质作用因素二、变质作用因素 Factors of metamorphism 控制变质作用的根本因素是控制变质作用的根本因素是地质因素地质因素,如:构造过程,如:构造过程(沉降、隆升等)、岩浆作用等。(沉降、隆升等)、岩浆作用等。从物理化学角度看从物理化学角度看(物理化学因素)(物理化学因素)1.温度(温度(T)、压力(压力(P)2.流体成分(流体成分(x)3.时间(时间(t)1.温度温度(T)和压力和压力(P)
17、变质岩形成于地下一定深处,其矿物组合与一定的变质岩形成于地下一定深处,其矿物组合与一定的P-T条件相适应。条件相适应。当当P-T条件改变时,就会变得不稳定,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条件改变时,就会变得不稳定,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变质反应变质反应)形成形成新新P-T条件下稳定的新的矿物组合条件下稳定的新的矿物组合1.1 温度(温度(T)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 T升高有利于升高有利于吸热反应吸热反应,T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降低反应向放热方向进行可大大可大大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长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长T升高可升高可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化,从脆性变形向塑性变
18、形转化T升高会通过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升高会通过脱水反应、脱碳酸反应形成变质热液作为催化剂形成变质热液作为催化剂、搬搬运剂和热媒介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此外,此外,T T升高还会导致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部分熔融而发生混合岩化而发生混合岩化 理解记忆理解记忆图图17-9 变质作用温压范围变质作用温压范围18 实验确定的白云母花岗岩实验确定的白云母花岗岩(14)和拉斑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58)的熔融间隔。实线表示无水添加条的熔融间隔。实线表示无水添加条件,虚线表示过量水条件件,虚线表示过量水条件(引自引自Miyashiro,1994)。这样,对这样,对白云母花岗岩,过量水
19、条件下的白云母花岗岩,过量水条件下的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1、2,无水添加条件下的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无水添加条件下的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3、4;对;对拉斑玄武岩拉斑玄武岩,过量水条件下的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过量水条件下的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5、6,无水添加条件下的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无水添加条件下的固相线和液相线分别为7、8。DG.成岩作用条件;成岩作用条件;MG.岩浆作用条件;岩浆作用条件;MT.变质作用条件;变质作用条件;NU.自然界未知的条件。变质作自然界未知的条件。变质作用条件用条件(MT)与岩浆作用条件与岩浆作用条件(MG)间有一个范围广大的间有一个范围广大的P
20、-T过渡区,在熔融曲线过渡区,在熔融曲线18之间之间1.2 压力压力(P)压力的标准国际单位为压力的标准国际单位为Pa(帕斯卡帕斯卡)、GPa(=109Pa),地质上也常用,地质上也常用bar(巴巴)和和Kbar(=103bar)。1bar=105Pa,1Kbar=0.1GPa 热力学上的压力热力学上的压力P是各向相等的是各向相等的静水静水压力压力(hydrostatic pressure),它影响矿物它影响矿物相平衡。相平衡。压力增加,有利于体积缩小的反压力增加,有利于体积缩小的反应,形成高密度矿物组合应,形成高密度矿物组合图图17-10 作用于单位岩石的不同压力类型作用于单位岩石的不同压力
21、类型简图简图A.垂直直应力;垂直直应力;B.侧向直应力;侧向直应力;Pl.负荷压力;负荷压力;Pf.流体压力。流体压力。负荷压力负荷压力Pl来自上覆岩来自上覆岩石柱石柱定向压力定向压力来来自构造运动自构造运动流体压力流体压力来来自粒间孔隙自粒间孔隙流体流体压力来源压力来源 地下一定深度地下一定深度岩石应力状态岩石应力状态包括包括垂直方向的主应力(垂直方向的主应力(垂直直应力垂直直应力)A和水平方向的和水平方向的侧向直应力侧向直应力B。当无构造作用时,当无构造作用时,A=B=Pl。P l=gD。式中式中为岩石密度(为岩石密度(g/m3),),g=9.81cm/s2,D为深度(为深度(km),),
22、Pl=9.81D 10-3 GPa 岩石受到来自构造运动的岩石受到来自构造运动的定向压力定向压力作用时,作用时,AB。总应力状总应力状态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偏应力偏应力deviatoric stress,是一种非静水是一种非静水应力,与应力,与AB应力差有关,它应力差有关,它导致岩石变形导致岩石变形,但一般不影响相平,但一般不影响相平衡;另一部分为衡;另一部分为平均应力平均应力mean stress,是一种静水应力,其大小是一种静水应力,其大小M(AB)/2 平均应力与负荷压力之差平均应力与负荷压力之差称为构造超压称为构造超压tectonic overpressure,是
23、构造对总压的贡献。正常变质条件下小于是构造对总压的贡献。正常变质条件下小于0.1GPa 在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P-T条件下,岩石条件下,岩石经常含流体相,充填于孔隙空间经常含流体相,充填于孔隙空间和沿颗粒边界分布。和沿颗粒边界分布。Pf增大到增大到Pl时即与时即与Pl达平衡,达平衡,Pf进一步增加,进一步增加,在系统高度封闭、不易扩散的情在系统高度封闭、不易扩散的情况下,会造成局部况下,会造成局部Pf大于大于Pl的情况,的情况,其差值称作其差值称作流体超压流体超压,它趋向于,它趋向于使颗粒分离产生破裂,变质作用使颗粒分离产生破裂,变质作用下流体超压不超过下流体超压不超过0.1GPa 负荷压力作用
24、于矿物颗负荷压力作用于矿物颗粒边界,使颗粒结合在一起粒边界,使颗粒结合在一起流体压力作用流体压力作用在颗粒表面,趋在颗粒表面,趋向于使颗粒分开向于使颗粒分开 由上述讨论可知,由上述讨论可知,总压力总压力P=Pl+构构造超压造超压+流体超压流体超压。但由于构造超压和流。但由于构造超压和流体超压都比较小,使得在变质作用大多数体超压都比较小,使得在变质作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假定情况下,我们可以假定PPlPf。当然在。当然在这个假定基础上根据矿物组合估计的压力这个假定基础上根据矿物组合估计的压力会指示深度的最大值。实际深度可能有时会指示深度的最大值。实际深度可能有时要小要小3km,甚至更多一些,甚
25、至更多一些 自地表往下,自地表往下,P以以0.029GPa/km速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速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平均稳定大陆地壳厚平均稳定大陆地壳厚35km,其底部压力约其底部压力约1.0GPa。现代和新现代和新生代造山带观察到的大陆地壳最大厚度约生代造山带观察到的大陆地壳最大厚度约70km,其底部压力其底部压力约约2.0GPa。根据地质压力计测定,现今出露在地表变质岩大根据地质压力计测定,现今出露在地表变质岩大多数在压力多数在压力0.11.0GPa、深度约深度约3-35km范围内结晶范围内结晶 然而,一些在俯冲带或大陆碰撞带及其附近变质的岩石,然而,一些在俯冲带或大陆碰撞带及其附近变质的岩石,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变质 作用 基本概念 概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