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pdf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pdf(1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辽宁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系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本章主要内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概述零件工艺性分析毛坯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工艺路线的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的确定工艺规程制订的方法、步骤工艺过程技术经济分析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一节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概述一、生产过程与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变为成品的过程。2、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变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如:毛坯的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装配等。工艺过程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制订3、工艺规程工艺过程的文字表达。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1 1、工序是指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工序是指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机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或同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区分:工作地点是否变动区分:工作地点是否变动 工作是否连续 工作是否连续2 2、安装(装夹)在一道工序中,工件每经一、安装(装夹)在一道工序中,工件每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安装。(工件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安装。(工件定位和夹紧过程)定位和夹紧过程)第二章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3、工位一次装夹后,工件与夹具或其他设备相对于刀具或机床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图 2-1 多工位加工1 :装卸工件2 :钻孔3 :扩孔4:绞孔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4、工步指在加工表面不变、切削刀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在一个工步内,若有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不同表面,称此工步为复合工步)a )立轴转塔车床的一个复合工步b)钻孔、扩孔复合工步图 2-2 复合工步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5、走刀同一加工表面加工余量较大,可以分作几次工作进给,每次工作进给所完成的工步称为一次走刀。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三、生产纲领、
4、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1、年生产纲领 N=Q n(1+%)(1+%)式中Q 产品年产量(件/年);n 每台产品中该零件数量(件/台);备品率;废品率。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生产类型单件生产:单个的制造不同结构和不同尺寸的产品,且 很少重复。如:重型机器的制造 大型船舶 产品试制等。生产组织及工艺特点:采用通用机床;多用标准附件;靠划线及试切法保证尺寸精度;所用工艺文件简单(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大量生产:产品年生产纲领很大,多数工作地点长期进行某一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生产组织及工艺特点:广泛采用专用机床、自动机床、自动生产线及专用工艺装备,自动化程度高;靠调整法保证尺寸精度;各种零件加工都有
5、详细的工艺文件(工序卡片);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低,对调整工技术水平要求高。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地制造相同的产品,生产呈周期性重复。批量:每批制造相同零件数量。按批量分为:小批、中批、大批。生产组织及工艺特点:介于单间和大量之间。单件小批、中批(批量)、大批大量 表 2.1 生产类型与年产量的关系 表 2.2 生产类型与工艺特点 表 2.2 生产类型与工艺特点 特 点单件生产成批量生产大批大量生产 互换性修配法装配普遍具有互换性完全互换 毛坯制造木模手工部分金属模金属模 造型机器造型 机床及普通机床普通机床高效机床 布置机群式布置部分高效机床流水线布置 夹具通用夹具专
6、用夹具高效专用夹 具 对工人熟练中等熟练对调整工人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较高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四、工艺规程的作用种类四、工艺规程的作用种类1 1、工艺规程的作用、工艺规程的作用(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3)(3)工艺规程是新建和扩建工厂工艺规程是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车间)的技术的技术依据。依据。(4)先进的工艺规程也起着推广和交流先进经验的作用,典型工艺规程可指导同类产品的生产。2 2、工艺规程的种类、工艺规程的种类 表 2.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表 2.4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表 2.5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第二章 机械加工
7、工艺规程制订 第二节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应从整体考虑熟悉产品的性能、用途、工作条件,分析零件的受力状态。表 2.6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低好差 表 2.6 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二、检查图纸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主要分析尺寸标注是否合理尺寸标注的工艺性要求:1、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避免多尺寸同时保证。2、由定位基准或调整基准标注尺寸,避免基准不重合误差。3、由形状简单和易接近的轮廓为基准标注尺寸,避免尺寸换算。(便于测量)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三、审查零件材料选择是否恰当例:方头销材料
8、 T8A,方头部分局部淬火 HRC55-60,直径为 2H7 的小孔在装配时与另一零件配作。分析上述技术条件是否合理。显然,由于零件较小,局部淬火时,会整体淬硬,则在装配时,不能与另一零件配作。改进意见:材料改为 20#钢,方头局部淬火,对 2H7 的小孔处镀铜保护。改进后,既能满足原要求,又能在装配时,能够与另一零件配作。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四、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 1、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质量。2、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3、工件的热处理和其他要求,如动平衡、镀铬处理、末注圆角、去毛刺等。五、审查零件要素的工艺性 1、各要素的形状尽量简单、面积小,规格尽量标准和统
9、一。2、尽量采用普通设备和标准刀具加工。六、零件结构工艺性评定指标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三节 毛坯的选择一、毛坯种类的选择 1.铸件形状复杂的零件毛坯,宜采用铸造方法制造。(1)木模砂型手工造型 铸件重量不受限制,毛坯的尺寸精度低,加工余量大,生产效率低,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金属模砂型机器造型 铸件最大重量可达 250Kg,毛坯的尺寸精度高,加工余量小,生产效率高,多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3)金属型浇铸法 铸件重量小于 100 Kg,毛坯的尺寸精度高,机械性能好,多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第二章 机
10、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4)离心浇铸法 铸件重量达 200 Kg,效率高,材料消耗低,多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5)熔模铸造多用于形状复杂小型零件的毛坯,尺寸精度高,无需或少许机械加工,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6)压力铸造采用专用设备把液态或半液态的金属压入金属型腔而形成的毛坯,多用外形复杂或薄壁的零件。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锻件机械强度要求高的钢制件(结构简单),一般要用锻件毛坯。(1 )自由锻锻件的形状简单,尺寸精度低,加工余量大。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 )模锻可锻
11、出复杂形状,锻件的纤维组织好,尺寸精度高,加工余量小。(3 )精密模锻锻件的尺寸精度高,可直接进行精加工。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3.型材型材按截面形状可分为圆钢、方钢、六角钢、扁钢、角钢、槽钢及其他特殊截面的型材。4.焊接件抗振性差,变形大,需经时效处理后才能进行机械加工。5.冲压件、冷挤压件、粉末冶金等其他毛坯。二、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l.工艺凸台、工艺孔等的设置 图 2.3 工艺凸台、工艺孔确定 图 2.3 工艺凸台、工艺孔确定 定位基准加工表面工艺凸台A 向A 图 2.4 整体毛坯的采用 图 2.5 合件毛坯的采用(扁螺母整体毛坯及加工)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三、毛坯种类选择
12、中应注意的问题1.零件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2.零件的结构形状与外形尺寸3.生产类型4.现有生产条件5.充分考虑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可能性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四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一、基准及分类1、基准:依据的意思,在零件图上或零件实体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2、基面:作为基准的点、线,总是由具体的表面来体现的,该表面称为基面。3、基准分类(1)设计基准:零件图上用来确定一些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或其组合称设计基准。(即零件图上标准设计尺寸的起点)图 2.6 设计基准 图 2.7 设计基准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工艺基准a 工序基准:
13、工序图上用来标定被加工表面位置的基准。工序尺寸:标定被加工表面位置的尺寸。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b 定位基准:工件加工时定位所用的基准。(即工件上与夹具定位元件相接触的表面)主要定位基准:与被加工表面有尺寸和位置关系的定位基准。辅助定位基准: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C 测量基准:测量被加工表面位置所用的基准。D 装配基准:在机器装配过程中用来确定零部件位置的基准。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二、工件的定位1、定位:在机床加工工件时,必须先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某一个正确位置,这一过程称定位。工件定位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一个工件在空间有六个不定度;(2)运用各种定位元件限制工件某
14、一方向上的不定度,工件在该方向上的位置就确定了。(3)通过多个定位元件的组合,限制一定数目的不定度,才可满足该工序的加工精度要求。图 2.8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夹紧:2、六点定位原则:用适当布置的六个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工件定位一般有下述四种情况:(1)完全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六个自由度均被限制,称为完全定位。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1)完全定位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部分定位(不完全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六个自由度没有被全部限制,但能满足加工要求称为部分定位。此时可能有两种情况:由于工件结构特点,不必限制所有不定度;由于加工精度
15、要求,不必限制所有不定度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部分定位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3)欠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定位支承点数目少于工序加工所要求的数目,工件定位不足,称为欠定位。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4)重复定位(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点重复限制一个或几个不定度,称为重复定位。注:(1)当以形、位精度较低的毛坯面定位时,不允许重复定位。(2)为提高定位稳定性和刚度,以加工过的表面定位时,可以出现重复定位。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图 2.14 一面两孔定位菱形销的结构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三、定位基准
16、的选择粗基准:在最初的加工工序中,只能用毛坯上未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基准称粗基准。精基准:在中间工序或最终工序中,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基准,这种基准称精基准。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1、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精基准应与设计基准重合,以减少基准不重合误差。图 2.15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如下图所示:支架零件,孔的设计基准是 1 平面,定位基准则是底平面,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 B采用 1 平面定位则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消除了基准不重合误差 B.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基准统一原则:尽量在大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种精基准。优点简化工艺规程的
17、制订,夹具统一,减少工装设计制作的时间和成本 一次装夹可以加工多个表面,减少基准变换带来的误差,减少装夹时间,有利提高各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如阶梯轴的加工,为保证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应选择两端的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进行加工。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如箱体的加工,为保证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应选择一面两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3)互为基准原则:位置精度要求高的表面,可以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图 2.16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4)自为基准原则:精度高(精加工或光整加工)时,要求加工余量小而且
18、均匀的表面图 2.17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图 2.18 浮动镗刀块1 工件2 镗刀块3 镗杆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图 2.19 外圆研磨示意图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5)便于装夹原则:定位准确,安装方便,夹紧可靠。(应有足够大的面积和精度 且夹紧时不变位)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图 2.20 活塞精基准的选择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选择图 2-21 所示摇杆零件的定位基准。零件材料为HT200,毛坯为铸件,生产批量:5000 件4012H7铸造圆角R3其余倒角145600.059.520H71.63.23.23.21.64018M83.2R127100.1A
19、BDC1545图 2.21 摇杆零件图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图 2.22 定位基准选择实例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图 2.22 定位基准选择实例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粗基准的选择(1)如果必须保证零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则应选择不需要加工的表面作为粗基准。若零件上有多个不加工表面,要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2)如果必须保证零件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则应以该表面为粗基准。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图 2.23 保证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a)b)c)图 2.24 保证加工表面与非
20、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图 2.25 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3)若零件具有多个加工表面,选择粗基准时应合理分配加工余量。应考虑 保证各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以加工余量小的表面为粗基准)。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重要表面需保证余量小而均匀(重要表面为粗基准)。要保证总的金属切除量最小(以尺寸大、形状复杂的面为粗基准)。(4)粗基准不能重复使用。(5)粗基准表面应光滑平整,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尽可能选用面积较大、平整光洁的表面作粗基准。应避免使用有飞边、浇注系统、冒口或其他缺陷的表面作粗基准)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图 2.
21、27 粗基准不能重复使用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思考:图 2.28 轴套零件如何进行粗基准选择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五节 工艺路线拟定经济精度:指在正常的机床、刀具、工人等工作条件下,以最有利的时间消耗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加工误差与成本关系C0AB加工误差(m)196010-110-210-319202000102101100年代 加工精度与年代的关系一般加工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一、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的选择1.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2.选择表面加工方案时考虑的因素(1)选择能获得相应经济精度的加
22、工方法。例如,加工精度为 IT7,表面粗糙度为Ra0.4um 的外圆柱面,通过精细车削是可以达到要求的,但不如磨削经济。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零件材料的可加工性能。例如,淬火钢的精加工要用磨削,有色金属圆柱面的精加工为避免磨削时堵塞砂轮,则要用高速精细车。(3)工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例如,对于加工精度要求为 IT7 的孔,采用镗削、铰削、拉削和磨削均可达到要求。但箱体上的孔,一般不宜选用拉孔或磨孔,而宜选择镗孔(大孔)或铰孔(小孔)。(4)生产类型。(5)现有生产条件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3.选择各表面加工方法应注意的事项(1)首先确定最终加工方法,然后往前倒推,确定其
23、它加工方法。(2)各表面加工方法确定后,应综合考虑各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采用适当的调整措施。(3)使选定的加工方法即满足各工序的要求,又符合整个工艺设计的合理性。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二、加工顺序的安排1.划分加工阶段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 (1)有利于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内应力重新分布,达平衡;及早发现毛坯缺陷;保护重要表面不受损伤。(2)合理使用设备 (3)有利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各加工阶段的任务(1)粗加工阶段:切去大部分加工余量,使毛坯形状接近成品。(2)半精加工阶段:使主要加工表面达到一定精度,且留有一定的余量,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3)精加工阶段:
24、完成主要表面的加工,使之达到图纸要求。(4)光整加工阶段:(对精度要求很高(IT6 以上),表面粗糙度很小(小于 Ra 0.2m)的零件,需安排光整加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减小表面粗糙度,且可提高零件的耐疲劳强度,对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有一定提高,但不能提高位置精度。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3.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1)基准先行(2)先粗后精(3)先主后次(4)先面后孔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4.热处理工序的安排(1)预备热处理 退火和正火:消除残余应力,细化晶粒,改善切削性能。锻件正火以消除锻造表面的硬度不均,改善切削性能。铸件退火 时效处理:消除内应力(铸件,为进一步消除残余应力,粗
25、加工后,还应按排时效处理。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刚性差,应在精加工前再按排一次时效处理。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加工中的热处理(最终热处理)调质: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一般按排在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淬火:可提高工件的硬度和耐磨性,由于处理后的硬度较高,一般按排在半精加工后精加工前。(磨削之前)表面淬火:主要用于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并保持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渗碳淬火:渗氮处理(氰化,氮化):还可提高耐腐蚀性,由于处理层比较薄,一般按排在表面的最终加工之前。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5.辅助工序的安排(1)检验工序的安排粗加工后,精加工前;送往外车间前后;重要工序和工时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第二 机械 加工 工艺 规程 制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