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法制备聚酰亚胺新型材料.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聚酰亚胺新型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电纺丝法制备聚酰亚胺新型材料.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3 卷 第 4 期2011 年 4 月化学进展PROGRESS IN CHEMISTRYVol.23 No.4Apr.,2011收稿:2010 年 7 月,收修改稿:2010 年 10 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0CB934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003004)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YWF-10-01-B16)资助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wjt 静电纺丝法制备聚酰亚胺新型材料*龚光明1吴俊涛1江雷1,2(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仿生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191;2.中国科学院
2、化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摘要静电纺丝(electrospinning)是一种制备纳米尺度连续长丝的便捷高效的纺丝技术,其应用前景相当广阔。聚酰亚胺(polyimide,PI)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耐高温、高强度、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近 10 年来,利用电纺制备 PI 新型材料的报道层出不穷,包括利用 PI 电纺纤维为前躯体制备碳纤维材料,电纺制备 PI 纳米复合材料,电纺制备轻质高强度 PI 材料等。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类和详尽的综述,同时对电纺 PI 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关键词静电纺丝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纳米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O633.5;TQ342+.73文献标识码
3、:A文章编号:1005-281X(2011)04-0750-10Novel Polyimide Materials Produced by ElectrospinningGong Guangming1Wu Juntao1Jiang Lei1,2(1.Research Center for Biomimetic Sm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2.Institute of Chemistry,Chinese Acade
4、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AbstractElectrospinning provides a simple and versatile method for generating continuous ultra-thin fibers.The technique is not only a focus of intense academic investigation,but is also increasingly being applied inindustry.Polyimide is a widely used polymer with
5、 high thermal stability,high toughness and comprehensiveperformances.In the last 10 years,reports on preparation of novel PI materials through electrospinning sprung out,including fabrication of carbon fibers by carbonizing the electrospun PI nano-fiber precursor,fabrication ofelectrospun PI fibrous
6、 nanocomposites,fabrication of light and tough electrospun PI fibrous materials,etc.This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work in polyimide electrospinning.The research prospects and directions of thisrapidly developing field are also briefly addressed.Key wordselectrospinning;polyimides;nanofibers;nanoc
7、ompositesContents1Introduction1.1Electrospinning1.2Polyimide1.3Polyimide materials produced by electrospinning2Carbon fibers obtained from electrospun PI precur-sor3PI nanocomposites prepared through electrospinning4Novel light and tough electrospun PI materials5Others6Conclusions and outlook第 4 期龚光
8、明等静电纺丝法制备聚酰亚胺新型材料7511引言1.1静电纺丝静电纺丝是一种利用液态流体表面积累的静电荷间的相互排斥力和高压静电场拉伸力制备纳米尺度长丝的技术 1,是目前唯一一种制备纳米尺度连续长丝的简单、高效的纺丝方法 2,典型的电纺装置如图1所示。从1934年第一篇关于电纺丝技术的专利 3算起,至今电纺丝的历史已经将近 80 个年头。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电纺丝技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长期以一种理论形式存在 1,关于静电纺丝的报道在其诞生的近 60 年间屈指可数,该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初,通过世界上几个研究小组,尤其是 University of Akro
9、n 的Darrell H.Reneker 研究小组的努力,人们证明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多种聚合物纳米纤维,并掀起了一轮电纺丝研究的高潮 1,47。电纺法制备的聚合物纤维直径一般分布在数个至数千个纳米,因此电纺产品与传统纺丝产品相比,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和超高的长径比 1,2,8。通过调节电纺参数(电场强度、纺丝液黏度、溶剂特性等)和/或改换电纺方法,可以实现对纺丝形貌的控制。静电纺丝不只是单单制备一维实心纤维的方法,经过全球多个课题组的潜心研究,目前,人们已经可以分别制备出类似珍珠项 链 的 珠 串 结 构 微 纳 米 纤 维(beads-in-wirestructure)2,9、中空的管状结构微
10、纳米纤维(hollowinterior structure)10、高孔隙率的多孔微纳米纤维(highly porous fiber structure)11,12、蜈蚣状的接枝微纳米纤维(grafted fiber structure)13、管线复合结构微纳米纤维(wire-in-tube structure)2、多孔道仿生微纳 米纤维(multi-channel nanotube)14。不 仅 如此,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具有中空结构的微纳米颗粒和小球 15。这些通过电纺制备的具有特殊微纳结构的纤维或者颗粒,在智能织物 1618、生物组织工程 19,20、医药 21,22、催化 2325、微反
11、应器 26、表面浸润性 27,28等方面均有重要应用价值。1.2聚酰亚胺 29PI 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环状酰亚胺基团的高分子材料,主要通过两步法制备,由芳香族四羧酸二酐与二胺为原料,经缩合聚合并经过高温或者化学亚胺化合成(图 2)。具有代表性的 PI 材料是由美国 DuPont 公司于 1960 年开发成功、1965 年商业化的二苯醚型 PIKapton。其色泽金黄,机械强度高且耐高温,不溶于有机溶剂,不熔融。在经过市场图 1典型的静电纺丝装置图 2Fig.1An illustration of a typical electrospinning set 250 多年的检验后,Kapton 仍
12、然是一种在耐热性塑料中保持领先地位的材料。从 Kapton 开始,一系列芳香族 PI 材料陆续研发成功并投放于市场。PI能够受到市场青睐的原因主要在于 PI 出色的综合性能。PI 具有出色的耐高/低温特性、优异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和较好生物相容性。除此之外,PI宽广的分子设计窗口也是保证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改变芳香二酸酐与二胺的结构,目前可以制备具有可溶性、热可塑性以及具有各种功能的 PI 材料 3033。经过多年的基础与应用研究,PI 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气、电子、生物领域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图 2两步法合成聚酰亚胺的合成路线Fig.2A two-step PI synth
13、etic route1.3静电纺丝法制备 PI 材料1996 年,Reneker 首次谈及可利用电纺技术制备 PI 纳米纤维丝 5,2003 年 Nah 等 34第一次较为详尽地叙述了利用电纺丝技术制备 PI 纤维的方法,宣告了 PI 超细纤维的成功制备,其所制备的 PI 纤维形貌如图 3 所示。当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高性能752化学进展第 23 卷聚合物材料遇上一种便捷高效、变化多端的纳米纤维材料制备手段,两者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既有科研价值又有工业应用价值的成果。本文即对自 2003年以来关于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 PI 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一些展望。图 3Nah 等首次成功制备 PI
14、微米级别纺丝(上图为其使用的电纺装置,下图为 PI 纺丝的 SEM 照片)34Fig.3Nah etc.achieved PI fibers by electrospinning forthe first time(up:the ES set;down:SEM of PI mat)342碳纤维前躯体 PI 电纺纤维的制备由传统粗纤维制备的碳纤维具有非常高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自电纺丝技术诞生后,人们希望通过由电纺得到的超细纤维制备高强度超细碳纤维。由于静电纺丝技术所产生的纤维直径可以达到纳米级别,因此,与传统粗碳纤维制备工艺相比,超细电纺碳纤维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适合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或
15、者催化剂载体 35。2003 年,Yang 等 36率先报道了利用电纺 PI 纤维丝并经高温碳化后制备超细碳纤维的方法。同时,该文讨论了关于电纺 PI 的参数选择问题,指出了合适的溶液固含量、电压、电场强度和黏度,为后人研究 PI 电纺丝提供了宝贵的经验。Yang 等首先利用缩合聚合法,以 4,4-二胺基二苯醚(ODA)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单体,制备了 PI 的前躯体聚酰胺酸(PAA)。将一定固含量的 PAA 溶液置于电纺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参数,Yang 等顺利得到了 PAA 的微米级纺丝,平均直径在 23m。随后将样品经高温亚胺化后,纺丝直径下降至 12m。最后将纺丝样品置于高温下
16、碳化、石墨化后,便得到碳纤维。在其工作中,Yang 等发现,随着碳化温度升高,样 品 导 电 性 相 应 的 提 高。当 碳 化 温 度 为1 000 时,碳纤维电导率为 2.5S/cm。其制得的碳纤维与先前报道的利用聚苯胺(PAN)以相同方法制得的碳纤维相比,在电导率方面有显著的提高,从1.96S/cm 提高到 2.5S/cm。2004 年,Kim 等 37报道了利用电纺 PI 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电极的方法。Kim 等制得碳纤维无纺布后将其制作成了电极,通过四探针法测得,2 200碳化得到的碳纤维,其电导率达到 5.26S/cm;比电容最高可达到 175F/g;循环伏安曲线以及交流阻抗谱图均证
17、明了碳纤维电极的优异性能。由于纤维达到了微米尺度(Kim 等 所 报 道的纤维直径在 12m),在形成无纺布时会引入大量的微纳米空隙(图 4),故此类碳纤维电极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BET 测试表明,其比表面积可达到1 453m2/g,这是一般普通电极所无法比拟的。微纳米纤维带来的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以及 PI 碳化纤维的高电导率,给此类电极带来了高比电容率、高反应可逆性,这也正是电纺 PI 能够在高性能电极、超级电容器制备以及储能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图 4碳化 PI 电纺丝后的碳纤维无纺布 SEM 图 37Fig.4SEM of PI nonwoven mat after carbo
18、nization 372005 年,Chung 等 38报道了一种制备碳纤维的新方法。他们直接将可溶性 PI Matrimid 5218溶解在 DMAc 中,纺得 PI 无纺布,后高温碳化得碳纤维。在纺丝过程中,作者加入了一定量的三乙酰丙酮化铁(CH3COCHC(O)CH33Fe)作为添加第 4 期龚光明等静电纺丝法制备聚酰亚胺新型材料753剂。在随后的表征工作中,作者分别利用 XRD、拉曼光谱、SEM、TGA 等手段对碳纤维无纺布进行表征,证明CH3COCHC(O)CH33Fe 可以提高碳化过程中的碳产率(carbon yield)、增大纤维中的晶区尺寸(crystal dimension)
19、,同时亦能提高所得无纺布的热稳定性。2007 年,Xuyen 等 39首次量化地讨论了电纺参数对于 PI 纺丝的影响,进而探讨了 PI 纺丝直径与碳纤维电导率之间的关系。他们讨论的参数包括催化剂 三 乙 基 胺(triethyl amine,TEA)、电 场 阈 值(critical field)和纺丝液固含量等。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内,随着催化剂 TEA 含量增加,纺丝直径减小;随着 PAA 固含量的增加,纺丝直径增加;电场阈值与分子量存在二次关系。根据作者的解释,首先,TEA 对于 ODA 和 PMDA 的缩合聚合具有催化作用,导致纺丝液黏度增加,从而增加了电纺过程中泰勒锥 4,5(Tay
20、lor cone)的稳定性,同时亦减小了电场牵伸过程中的纤维直径变动,有利于更细更均匀纤维的形成;其次,在一定的给液速率下,固含量增高,纺得的纤维中 PAA 的含量增高,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固含量增大,PAA 纤维直径增大(结果见图 5、图 6);最后,作者探究了电纺 PAA 过程中形成纺丝的阈值电场与纺丝液分子量的关系:纺丝液表面张力与分子量存在二次关系 40,而阈值电场与纺丝液表面张力直接相关 41,因此阈值电场与分子量存在图 5不同 三乙 胺 添加量 的 PI 纤 维 SEM 图 39(a)0wt%,(b)1wt%,(c)3 wt%,(d)5 wt%Fig.5SEM morphology
21、of PAA fibers of different loads ofTEA(a)0 wt%,(b)1wt%,(c)3 wt%,(d)5 wt%39如下的关系:E2critical 563 1 (57178Mn)1.8Ecritical代表阈值电场,Mn代表 PAA 溶液的数均分子量。曲线与实验值符合的较好 42。在其研究过程中,Xuyen 等通过对 PI 电纺纤维直径的控制以及对PI 纤维碳化过程中压强的控制,发现:随着直径的减小、压强的增大,碳纤维的电导率相应提高。他们得到了电导率最高为 16S/cm 的碳纤维无纺布,其相应 的 纤 维 直 径 只 有 80nm,与 先 前 的 报 道 相
22、比 36,37,纤维直径大大下降,电导率有极大幅度的提升,真正体现了电纺丝技术在制备超细碳纤维中的优势。图 6在 一 定 范 围 内,固 含 量 增 大,PAA 纤 维 直 径增大 39Fig.6AsPAAwt%increases,themeandiameterincreases 393电纺制备 PI 纳米复合材料电纺丝过程中,由于纺丝液在形成射流的过程中会受到极大的剪切力和电场牵伸力,因此纺丝的直径可以达到纳米级别。纤维直径的限制、大分子溶液表面张力、强大的电场力三个因素将大大限制纳米粒子的团聚(agglomeration)。在纺丝过程中,由于溶剂的快速挥发,高分子纤维将快速固化、成型。一旦
23、成型,纳米粒子的再团聚(reagglomeration)作用就会受到限制。因此,电纺丝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散纳米粒子的手段 43。已有大量关于利用电纺丝技术分散一些具有催化、生物功能、导热、光吸收等特性的纳米粒子于各种聚合物中以制备功能纳米复合纤维的报道 4346。PI 本身是一类机械性能优异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通过电纺,可以将多种功能材料或者纳米粒子分散其中,形成多功能且具有高性能的复合材料。电纺制备 PI 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研究、应用价值。2007 年,Zhang 等 47报道了纳米 Ag 颗粒/PI 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他们首先将醋酸银(AgAc)溶754化学进展第 23 卷液与 1,1
24、,1-三氟-2,4-戊二酮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TFAH/DMF)按照体积比 1 3混合,以制备化合物AgTFA。后将其与 PAA/DMF 溶液混合均匀,经过电纺、亚胺化后,Ag+还原,便得到了 Ag 纳米粒子/PI 纤维复合材料(图 7)。纳米银粒子由于具有光学、电学、催化及抗微生物等特性,在复合材料制备中受到广泛应用。Zhang 等制备的 Ag/PI 纳米复合材料在光学、催化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图 7纳米 Ag 粒子/PI 复合材料 TEM 图 47Fig.7TEM of nano Ag/PI fiber composites 472009 年,Chen 等 48报道了利用静电纺丝成功
25、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s)/PI 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他们首先用高浓度硝酸处理 MWCNTs,使其表面带上含氧基团以增加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后利用原位聚合法,得到 MWCNTs/PAA 混合液。接着利用电纺进行纺丝。在纺丝过程中,作者利用特殊的装置为纺丝引入了特定的取向带状结构。最后他们将取向带状纤维亚胺化后便得到 MWCNTs/PI 复合纤维材料,其机械性能较未掺杂碳纳米管的纯PI 纤维有显著提高:屈服强度、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最高分别达到约 200.9MPa、239.7MPa、2.56GPa,复合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也达到了 90.5%。同时,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也有较大提高。TE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电 纺丝 法制 聚酰亚胺 新型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