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基本结构效应.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基本结构效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基本结构效应.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基本结构效应李嘉1,2 尹衍升1 张金升1 赵天平1(1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与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61;2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 250022)摘 要 从不同角度对纳米材料进行了分类,讨论了纳米材料晶粒尺寸效应、界面效应及结构单元之间的交互效应;论述了纳米材料基本结构效应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关键词 纳米材料 分类 微观结构作者简介:李嘉(1968),女,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研究是当前国际前沿研究课题之一1。纳米材料是指粒径在1100nm间的单晶体或多晶体,由于晶粒细小,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数的比例增大,
2、即产生高浓度晶界,因而使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不同于粗晶材料的特异的性质,如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特殊的光吸收特性、电化学性质等2。美国自1991年开始将纳米技术列为“政府关键技术”及“2000年战略技术”;日本、欧盟也纷纷开展了纳米技术的研究;我国的“863技术”和“973计划”也将纳米材料的研究列入了重点课题。纳米材料也因此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基本结构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1 纳米材料的类别划分近年来,由于纳米材料的分类是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因此显得较为混乱且缺乏系统性,本文把纳米材料分为3类:即纳米微粒、
3、纳米固体和纳米组装体系。1.1 纳米微粒纳米微粒指线度处于1100nm之间的聚合体,它是处于该几何尺寸的各种粒子的总称。纳米微粒的形态并不限于球形,还有板状、棒状、角状、海绵状等。当粒子尺寸进入纳米级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在催化、滤光、光吸收、医药、磁介质及新材料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录音带、录像带和磁盘等都有采用磁性微粒作为磁记录介质。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要求信息储存量大、信息处理速度高,促使磁记录用的磁性颗粒尺寸趋于超微化。目前用金属磁粉(20nm左右的超微磁性颗粒)制成的金属磁带、磁盘,国外已经商品化,其记录密度可达(
4、4106)(4107)位/cm,即每厘米可记录400万至4000万的信息单元,与普通磁带相比,它具有高密度、低噪音和高信噪比等优点。1.2 纳米固体纳米固体是由纳米微粒聚集而成的凝聚体,虽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分为许多种类,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超细颗粒间巨大的界面积,可从以下角度再分类。1.2.1 按几何形态划分从几何形态的角度可将纳米固体划分为纳米块状材料、纳米薄膜材料、纳米纤维材料。纳米块状材料通常是指由表面清洁的纳米微粒经高压形成的三维凝聚体,纳米薄膜则是指二维的纳米固体,常用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溅射镀膜法等。纳米固体材料62综述与述评2003年第2期(总第
5、96期)现代技术陶瓷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巨大的颗粒间界面,如5nm颗粒所构成的固体将含1019个/cm3晶界,原子的扩散系数要比大块材料高10141016倍,从而使得纳米材料具有高韧性。通常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耐磨、抗腐蚀等优点,但又具有脆性和难以加工等缺点,纳米陶瓷在一定的程度上却可增加韧性,改善脆性。纳米薄膜又可分为2类:一类是由纳米粒子组成的薄膜;另一类是在纳米微粒间有许多的孔隙、无序原子或其它种材料的薄膜,如纳米微粒镶嵌在另一种基体材料的薄膜就属此类。纳米薄膜材料有诸多应用。例如作为光的传感器,金颗粒膜从可见光到红外光的范围内,光的吸收效率与波长的依赖性甚小,从而可作为红外线传感元件。铬-
6、三氧化二铬颗粒膜对太阳光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可以有效地将太阳光转变为热能;硅、磷、硼颗粒膜可以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氧化锡颗粒膜可制成气体-湿度多功能传感器,通过改变工作温度,可以用同一种膜有选择地检测多种气体。颗粒膜传感器的优点是高灵敏度、高响应速度、高精度、低能耗和小型化,通常用作传感器的股质量仅为0.5g,因此单位成本很低。当材料的线度只在二维方向上被限制在纳米量级时,就形成了纳米纤维,也叫一维纳米材料或一维量子线。纳米纤维的制备至今仍然是件挑战性的工作,现已有膜板合成法、利用碳纳米管限制反应法以及对碳纳米管的填充或包敷等方法的报道。1.2.2 按组成颗粒的结构状态划分按纳米固体中纳米
7、微粒结构状态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纳米晶体、纳米非晶体、纳米准晶材料。包含的纳米微粒为晶态的纳米固体就是纳米晶体。由具有短程有序的非晶态纳米微粒组成的纳米固体称为纳米非晶体,而将只有取向对称性的纳米级准晶微粒弥散在基体中时,就得到了纳米准晶材料,日本科学家曾经用急冷的方法成功地进行了制备。1.3 纳米组装体系由人工组装合成的,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称为纳米组装体系,也叫纳米尺度的图案材料6。它是以纳米微粒以及它们组成的纳米丝和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这种结构的电学、光学、电子运输和磁存储不仅由单一纳米晶的性能所决定,而且也由纳米晶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纳米微粒、丝、
8、管可以是有序或无序的排列,其特点是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整个体系可以具有人们所期望的特性,因而该领域被认为是材料化学和材料物理的重要前沿课题。它的基本内涵是以纳米颗粒以及它们组成的纳米丝和管为基本单元在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组装排列成具有纳米结构的体系,它包括纳米阵列体系、介孔组装体系、薄膜嵌镶体系。美国利用自组装技术将几百支单壁纳米碳管组成晶体索“Ropes”,这种索具有金属特性,室温下电阻率小于110-4m;将纳米三碘化铅组装到尼龙(nylon211)上,在X射线照射下具有强的光电导性能,利用这种性能为发展数字射线照相奠定了基础。2 纳米材料的基本结构效应当纳米材料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到一
9、定程度时,将出现晶粒尺寸效应、界面效应和结构单元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从而使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出现突变,即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效应,因此对纳米材料基本结构效应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纳米材料的结构特点,纳米材料的性能主要由3方面因素决定:纳米结构单元、界面(或自由表面)以及纳米结构单元之间的交互作用。2.1 晶粒尺寸效应纳米材料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其结构调制单位的尺度为纳米级,因而在纳米结构材料中普遍存在着细晶强化效应3,4,即材料的硬度和强度随着晶体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近似遵从经典的Hall-Petch关系:=0+kd-1/2。不少纳米陶瓷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比普通材料高
10、出45倍,如纳米TiO2的显微硬度为1300kgf/mm2,而普通TiO2陶瓷的显微硬度低于200kgf/mm2,在陶瓷基体中引入纳米分散相并进行复合,不仅可大幅度提高72综述与述评现代技术陶瓷2003年第2期(总第96期)其断裂强度和断裂韧性,明显改善其耐高温性能,而且也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抗热震、抗高温蠕变等性能。现已成功地制备出多种体系的微米2纳米复合陶瓷510:Al2O3/Si3N4,Al2O3/SiC,MgO/SiC,Si3N4/SiC,莫来石/SiC,Al2O3-ZrO2(3Y)-SiC体系。纳米结构碳化硅的断裂韧性比常规材料提高100倍,n-ZrO2+Al2O3,n-Si
11、O2+Al2O3的复合材料,断裂韧性比常规材料提高45倍,原因是这类纳米陶瓷庞大体积分数界面提供了高扩散的通道,扩散蠕变大大改善了界面的脆性。纳米Cu(6nm)和纳米Pb(510nm)的硬度均为相应粗晶材料(d 50m)的2倍以上。纳米材料中位错密度非常低,几乎为零。位错的滑移和增殖采取Frank-Reed的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的直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也比纳米晶粒尺寸大,因而在纳米材料中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是纳米晶粒强化效应的主要原因,对于纳米结构的多层膜,人们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即多层膜的硬度随着纳米结构单元尺度(如二元系统中的双层膜厚)的减小面增大,且服从
12、类似的Hall-Petch关系。但当纳米结构材料的晶粒尺寸小于某一临界尺寸后,强度将随着尺寸的减少而降低,即出现反Hall-Petch关系式行为,对其发生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现普遍接受的理论认为这是由纳米材料中晶界的驰豫导致强度降低所致,此外,Hall-Petch关系式是以位错塞积为理论基础的,当晶粒较小时(纳米尺寸),单个的晶粒不可能产生多个位错塞积,因此,Hall-Petch关系式就会失效。由于纳米陶瓷粉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使作为粉体烧结驱动力的表面能剧增,扩散速率增大,扩散路径变短,烧结活化能降低,烧结速率加快,这就降低了烧结所需的幅度,缩短了材料的烧结时间,如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可使纳米
13、ZrO2在975 下致密化得到小于100nm的晶粒尺寸。施加外压后,可进一步降低烧结温度和制品晶粒尺寸。采用快速微波烧结方法(200/min),在950 下可使TiO2达到理论密度98%的致密度10。纳米功能材料的结构单元的尺度为纳米量级,它与许多物理特征长度(如光波波长、传导电子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相干波长或透射深度等)相当,甚至更小。传统的固体理论赖以成立的周期性边界条件遇到严重破坏。其能级已不再象粗晶材料中那样呈准连续的能带分布,而变成了分立的能级。根据Kubo理论,导带内相邻电子能级的间距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与颗粒的体积成反比。因此,当粒径减少到一定值时,纳米材料的许多物性都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纳米 材料 分类 基本 结构 效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