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pdf
《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 6 高分子通报2 0 0 8 年7 月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汪怿翔,张俐娜。(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武汉4 3 0 0 7 2)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甲壳素、壳聚糖、其它多糖、蛋白质以及天然橡胶等天然高分子通过化学、物理方法以及纳米技术改性制备具有各种功能及生物可降解性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状况,并对此类新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天然高分子;纳米技术;改性;材料;应用前言“不使用也不产生有害物质,利用可再生资源合成环境友好化学品”已成为国际科技前沿领域。众所周知,世界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使传统的合成高分子工业的
2、发展受到制约。同时,合成高分子材料很难生物降解,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o。可再生天然高分子来自自然界中动、植物以及微生物资源,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而且,这些材料废弃后容易被自然界微生物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小分子,属于环境友好材料。尤其,天然高分子具有多种功能基团,可以通过化学、物理方法改性成为新材料,也可以通过新兴的纳米技术制备出各种功能材料幢1,因此它们很可能在将来替代合成塑料成为主要化工产品。由此,世界各国都在逐渐增加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对天然高分子材料进行研究与开发。近1 0 年,有关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优秀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4|。本文主要综述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甲
3、壳素、壳聚糖、其它多糖、蛋白质以及天然橡胶等主要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它们的应用前景。1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b“1 1 纤维素、木质素材料纤维素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主要来源于树木、棉花、麻、谷类植物和其它高等植物,也可通过细菌的酶解过程产生(细菌纤维素)。纤维素由口(1 4)链接的D 葡萄糖组成,它含有大量羟基,易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问氢键,使它难溶、难熔,从而不能熔融加工。纤维素除用作纸张外,还可用于生产丝、薄膜、无纺布、填料以及各种衍生物产品。长期以来,采用传统的粘胶法生产人造丝和玻璃纸,由于大量使用C S 2 而导致环境严重污染。因此,寻找新溶剂体系是纤维素科学与
4、纤维素材料发展的关键。最近开发的纤维素溶剂主要有-甲基吗眯一氧化物(N M M O)、氯化锂-甲基乙酰胺(L i C l D M A e)、1 丁基一3 甲基咪唑氯代(B M I M C 1)和1 一烯丙基3 甲基咪唑氯代(A M I M C 1)离子液体等。纤维素在加热条件下溶于N M M O,用它纺的丝称为L y o e e l l(天丝),其性能优良】。纤维素在各种溶剂体系的溶解过程和溶解机理以及再生纤维素丝、膜材料等已有不少报道 1。H e i n z e 等旧1 和K l e m m 等分别综述了纤维素在不同溶剂中的非传统合成方法,并提出了纤维素醚合成的“相分离”机理。K l e m
5、 m 等指出,纤维素分子链上引入亲水和疏水基后,可分别变为水溶性衍生物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江明等叫利用羟乙基纤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 9 9 3 3 0 7 0,3 0 5 3 0 8 5 0),国家“8 6 3-项目(2 0 0 3 A A 3 3 3 0 4 0),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 0 0 6 B A V 0 2 A 0 9);作者简介:汪怿翔(1 9 8 3 一),男,博士生,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通讯联系人:E m a i l:l n z h a n g p u b l i c w h h b e n,T e l:0 2 7 8 7 2 1 9
6、2 7 4,0 2 7 8 7 2 1 6 3 1 1 万方数据第7 期高分子通报维素(H E C)与聚丙烯酸接枝聚合制备出接枝共聚物(H E C g P A A),该衍生物具有p H 依赖和敏感特性,能在水中通过自组装形成胶束。该胶束随着环境的p H 变化,其形貌和功能也发生变化。黄勇等1 利用可聚合单体作为溶剂对纤维素衍生物胆甾型液晶相溶液中织构形成过程和结构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胆甾相结构中的螺距、分子链间距及胆甾相的光学性能与浓度的变化规律和定量关系式,并保持原胆甾相结构和性能的复合物膜。本实验室开发了新一类溶剂(N a O H 尿素、N a O H 硫脲、L i O H 尿素水溶液体系)
7、,它们在低温下能迅速溶解纤维素(重均分子量低于1 2 1 0 5)得到透明的溶液。由此提出了高分子溶解的低温新效应,即低温下通过氢键或静电力驱动使大分子与溶剂小分子迅速自组装形成包合物,导致纤维素溶解2 叫。利用这些新溶剂体系通过中试设备已成功纺丝,得到了性能优良的新型再生纤维素丝5|。图l 示出这种再生纤维素丝在不同拉伸取向下测得的x 射线小角散射图像。它具有均一、平滑的表面和圆形截面,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染色性高于粘胶丝,而且含硫量为0。这是一种价廉、无污染的绿色技术,明显优于粘胶法。同时,在该溶剂体系中已制备出多种纤维素功能材料,包括纤维素壳聚糖共混吸附材料引,纤维素蛋白质共混生物相容材
8、料7o 以及凝胶膜8|。图1再生纤维素丝不l 司拉伸取向F 的X 射线小角散射图像”“F i g u r e1S A X Sp a t t e r n so fU-2 I(a)U-2 一1 1(b),U-2 一I l l(c)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纤维素纳米材料,如纳米纤维、纳米膜等。I c h i n o s e 等|19 J 用T i(O。B。)。的甲苯乙醇(1:1 体积比)溶液处理滤纸制备出二氧化钛纳米凝胶,并用它涂覆纤维素得到纳米纤维。它是很有前途的生物功能材料,可用于蛋白质固定化、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提取技术以及生物防御系统。许多天然高分子本身含有较高的结晶区,如纤维素、淀粉、甲壳
9、素等,可以通过盐酸或硫酸降解得到不同形状的纳米级微晶或者晶须。L i 等1 将亚麻纤维用硫酸降解后得到亚麻纤维晶须,并用其增强水性聚氨酯。这种纳米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均明显提高。本实验室。2 1 J 将棉短绒经硫酸降解制备出纤维素纳米晶须,并用它作为增强剂与大豆分离蛋白质(S P I)共混制备出环境友好热塑性蛋白质复合材料。结果揭示,晶须之间以及晶须和S P i 基质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力,导致S P I 纤维素晶须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力学强度和弹性模量明显增强。此外,利用具有微孔结构的再生纤维素膜为模板,F e C l,为前驱体成功制备出纤维素氧化铁纳米复合物【2 2。其中直径为2
10、 4 n m、厚度为2 5 3 5 n m 的盘状氧化铁纳米颗粒均匀排列在纤维素基体中,形成多层结构的各向异性的磁性膜。近3 0 年,细菌纤维素已日益引人注目,因为它比由植物得到的纤维素具有更高的分子量、结晶度、纤维簇和纤维素含量。图2 示出由两种细菌合成的纤维素丝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 E M)照片幢3。K u g a 等1用硫酸水解细菌纤维素,得到了棒状的纤维素微晶悬浮液。脱盐后,该悬浮液会自发的进行向列型相分离,且持续1 周。若向其中加入示踪的电解质溶液(1 m m o lN a C I)则会导致相分离行为变化,即从各向异性转变成手性的向列型液晶。最近,C z a j a 等【23。综述了
11、细菌纤维素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他们指出,细菌纤维素的独特纳米结构和性能使其在造纸、电子学、声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尤其是作为组织工程材料用来护理创伤和替代病变器官。细菌纤维素薄膜已被用作皮肤伤口敷料以及微小血管替代物。木质素是具有更为复杂结构的天然高分子,它含芳香基、酚羟基、醇羟基、羧基、甲氧基、羧基、共轭双键等活性基团,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化学反应。它主要用于合成聚氨酯、聚酰亚胺、聚酯等高分子材料或者作为增强剂。接枝共聚是其化学改性的重要方法,它能够赋予木质素更高的性能和功能。木质素的接枝共聚通常采用化学反应、辐射引发和酶促反应三种方式,前两者可以应用于反应挤出工艺及原位
12、反应万方数据6 8 高分子通报2 0 0 8 年7 月图2 两种细菌合成的纤维素丝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乜川F i g u r e2S E Mi m a g e so fc e l l u l o s es t r u c t u r e ss y n t h e s i z e db yt w od i f f e r e n ts t r a i n so fA c e t o b a c t e r f2 3】增容。于九皋等协1 指出木质素中的羧基、酚羟基和醇羟基可以与异氰酸酯进行反应制备聚氨酯材料,木质素充当交联剂及硬链段的双重作用,加入部分木质素可以使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本实验室m
13、1用2 8 的硝化木质素与蓖麻油基聚氨酯预聚物反应制备出力学性能优良的材料。该复合材料形成接枝型互穿聚合物网络(I P N)结构,它以硝化木质素为中心连接多个聚氨酯网络而形成一种星型网络结构,由此得到的I P N 材料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比原聚氨酯提高一倍以上。木质素还是一种优良的填充增强材料,它已替代炭黑作为补强剂填充改性橡胶。木质素的羟基和橡胶中共轭双键的订电子云能形成氢键,并且可以与橡胶发生接枝、交联等反应,从而起到增强的作用。木质素填充橡胶,主要通过工艺改良和化学改性解决木质素在橡胶基质中的分散,同时利用木质素分子的反应活性构筑树脂树脂、树脂橡胶及橡胶交联的多重网络结构。据报道,相
14、同类型的木质素,在橡胶基质中分布的颗粒尺度越小,与橡胶的相容性越高,则化学作用越强、补强作用愈为明显。通常采用共沉淀、于混、湿混工艺将木质素填充橡胶,并借助搅拌和射流产生剪切力细化木质素颗粒以及水等小分子抑制木质素粒子间的粘结。通过动态热处理、羟甲基化等技术,可以实现木质素粒子在纳米尺度的分散,在橡胶中的相尺寸达到1 0 0 3 0 0 n m。将木质素进行甲醛改性后,降低了由于酚羟基所引起的木质素分子自聚形成的超分子微粒,提高粒子与橡胶基质的表面亲和力并促进了分散,而且还增强了木质素本体的强度1。此外,M a r t i n s 等n 7 1 最近报道了有关木质素单分子膜对溶于水中的金属离子
15、,如p b 2+、C u 2+、C d 2+的敏感性研究。他们发现这种单分子膜对游离金属离子非常敏感,可以作为高特异性识别重金属离子感应器。1 2 淀粉材料淀粉由a(1 4)一链接的D 一葡萄糖组成,主要存在于植物根、茎、种子中。淀粉基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可加工性,已成为材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全淀粉塑料是指加入极少量的增塑剂等助剂使淀粉分子无序化,形成具有热塑性的淀粉树脂,这种塑料由于能完全生物降解,因此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淀粉塑料。日本住友商事公司、美国W a r n e r-l a m b e r t 公司以及意大利F e r r u z z i 公司等研制出淀粉质量分数为9
16、 0。1 0 0 的全淀粉塑料,产品能在一年内完全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各种容器、薄膜和垃圾袋等。淀粉材料的改性主要集中在接枝、与其它天然高分子或合成高分子共混以及用无机或有机纳米粒子复合制备完全生物可降解材料、超吸水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等。最近,余龙等m 1 综述了可再生资源在聚合物共混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这类材料的一系列应用前景。其中,将淀粉及其衍生物与聚乳酸(P L A)、聚羟基丁酸酯(P H B)等共混制备性能优良、可生物降解的复合材料。例如,以甲基二异氰酸酯(M D I)为增容剂,将不同含量P L A、小麦淀粉以及M D I 在1 8 0 下混合反应,然后在1 7 5 下热压成型。当万方
17、数据第7 期高分子通报6 9 淀粉含量为4 5(质量百分数)时得到拉伸强度为6 8M P a,断裂伸长率为5 1 的复合材料。H u a n g 等用蒙脱土(M M T)增强甘油增塑的热塑性淀粉塑料,得到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为2 7 M P a 和2 0 7 M P a 的复合材料。P a n d e y 等1 发现,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加料的顺序对最终材料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甘油等增塑剂由于分子尺寸小而比淀粉更容易穿透到M M T 的层间,因此淀粉应该先和M M T 进行充分混合,使淀粉分子有效的穿透到M M T 中,然后加入增塑剂才可以达到良好的增塑效果。图3蜡质乇米淀粉微晶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18、“F i g u r e3T r a n s m i s s i o ne l e c t r o nm i e r o g r a p ho fn e g a t i v e l ys t a i n e dw a x ym a i z es t a r c hn a n o c r y s t a l s S c a l eb a r:5 0 h m 川D u f r e s n e 等b“3 5J 进行了一系列淀粉纳米微晶的研究工作。他们通过盐酸或硫酸在一定条件下降解蜡质玉米淀粉得到淀粉纳米微晶,淀粉微晶呈碟状,厚度为6 8 n m,长度为4 0 6 0 n m,宽度为1 5 3 0 n
19、 m(如图3 所示)。将淀粉微晶悬浊液与天然橡胶乳液混合后流延成膜,实验结果表明,淀粉微晶在天然橡胶基质中均匀分布是材料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关键。在该材料中,淀粉微晶粒子之间以及淀粉微晶与天然橡胶基体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网络结构,不但增强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也降低了材料的水蒸气和氧气透过性,提高材料耐有机溶剂性。他们还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 D I)为交联剂,将聚四氢呋喃、聚丙烯二醇丁基醚以及聚己内酯分别接枝到淀粉微晶表面。接枝产物的疏水性明显提高,均可热压成型,可应用于共连续相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其中,聚己内酯接枝产物具有生物医学应用前景。1 3 甲壳素、壳聚糖材料甲壳素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
20、它由p(1 4)链接的2 乙酰氨基2 一脱氧-D 一吡喃葡聚糖组成,壳聚糖是它的脱乙酰化产物。甲壳素和壳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及多种生物活性、吸附功能和生物可降解性等,它们可用于制备食物包装材料、医用敷料、造纸添加剂、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药物缓释载体、抗菌纤维等。将胶原蛋白与甲壳素共混,在特制纺丝机上纺制出外科缝合线,其优点是手术后组织反应轻、无毒副作用、可完全吸收,伤口愈合后缝线针脚处无疤痕,打结强度尤其是湿打结强度超过美国药典所规定的指标m J。本实验室利用甲壳素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药物缓释【3 7 8|、离子吸附n、纳米晶须增强刚等功能的新材料。采用甲基甲壳素(N M C)通过油水乳液悬
21、浮聚合成功地制备出表面十分光滑的中空微球,它可包合药物并具有缓释功能。实验证明,N M C 在乳液滴表面与戊二醛交联形成坚实外壳,而内部环己烷挥发形成空腔3 7 j。尤其,用邻苯二甲酸酐与壳聚糖在,二甲基甲酰胺(D M F)溶液中反应合成邻苯二甲酰基壳聚糖,然后将其与氯乙酸在异丙醇中反应成功制备出水溶性邻苯二甲酰基一羧甲基壳聚糖(C M P h C h)。C M P h C h 在D M F H:0 体系中自组装形成多层洋葱状囊泡(见图4),它在药物长效控制释放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b8 1。直接用甲壳素碱溶液与纤维素的6(w t)N a O H 5(w t)硫脲水溶液(经冷冻溶解)共混制备出
22、甲壳素纤维素离子吸附材料。这种材料对c u“、C d 2+和P b 2+金属离子有较高吸附性能,并且明显高于纯甲壳素。提出了新的吸附模型,即纤维素的亲水性和多孔结构吸引金属离子靠近,并促使它与甲壳素分子的N 络合并吸附在材料上6|。甲壳素经脱蛋白、漂白后用盐酸降解可得到甲壳素纳米晶须,其长度约为5 0 0 n m,直径约为5 0 n m(见图5)。将甲壳素晶须与S P I 混合后加入甘油作为增塑剂热压成型。该材料的拉伸强度和耐水性比未加晶须的纯S P I 塑料明显提高。这种增强作用是因为晶须与晶须之间以及晶须与S P I 基质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渤。万方数据高分子通报2 0 0
23、 8 年7 月图4C M P h C h 洋葱状囊泡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m 1F i g u r e4T E Mi m a g e so fo n i o n l i k ev e s i c l e so fC M P h C h l I 一2(a);t h ev e s i c l ea th i g h e rm a g n i f i c a t i o n(b)图5甲壳素晶须悬浮液原子力显微镜照片mF i g u r e5A F Mi m a g i n go fad i l u t es u s p e n s i o no fc h i t i nw h i s k e r s
24、L 圳壳聚糖功能材料包括以下四类:生物医用材料,如手术缝合线、人造皮肤、医用敷料、药物缓释材料等;环境友好材料,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绿色涂料等;分离膜,如壳聚糖离子交换膜、乙醇水体系的分离和浓缩膜;液晶材料,如酰化壳聚糖、苯甲酰化壳聚糖、氰乙基化壳聚糖和顺丁烯二酰化壳聚糖,它们均显示溶致液晶性质。杜予民等【4 1。用壳聚糖和环氧丙烷一三甲基氯化铵制备出(2 一羟基)丙基一3 一甲基氯化铵壳聚糖衍生物(H T C C),然后用海藻酸钠与H T C C 作用得到结构规整、致密的纳米粒子。他们用三聚磷酸钠作为交联剂对壳聚糖纳米粒子进一步交联后明显提高了它对牛血清蛋白(B S A)的包封率并降低其暴释
25、。他们m 1 还通过基于静电作用力的层一层自组装(L B L)技术将壳聚糖与光学性质特殊的C d S e Z n S核壳结构量子点复合构筑了新的壳聚糖一C d S e Z n S 量子点多层复合膜。复合膜的原子力显微镜照片示于图6。该材料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十分明显,9 个双层的自组装膜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达1 1 1 0 8e s n。此外,他们H 纠通过明胶与羧甲基壳聚糖共混并用戊二醛交联制备出两亲性聚电解质凝胶。该凝胶显示出明显的p H 敏感性,在p H 为3 时凝胶收缩成致密的微结构,而p H 增加到9 时,凝胶明显膨胀形成很大的表面积。而且,该凝胶用C a C l:处理后会形成交联网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然 高分子材料 研究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