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报道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古 宏 晨(上海交通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工程中心,上海200030)摘要详细分析了纳米材料产业化所具有的共性规律,提出了纳米材料产业化须经历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市场开拓、垄断期生产、稳定生产期、衰退期等7个阶段,阐述了每个阶段的特点、目的及相互联系。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了纳米材料规模化生产必须建立面向过程特殊性的单元操作理论和过程放大的方法论。以纳米粉体合成过程的动力学、微观混合及液相反应的放大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还分析了纳米粉体应用所面临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分散、表面改性及稳定性问题,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新进展。通过分析中国众多纳米粉体企业的现实状
2、况,还就纳米材料从研究到工业化必须解决的接口不畅及企业的机制问题,对有志于纳米技术的投资者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纳米材料,产业化,工程放大,机制中图分类号TO 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613(2003)12-1253-05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其特异的化学、机械、电子、磁学及光学性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在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联合下,越来越多的纳米技术正在由实验室阶段走向产业化阶段。对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使之指导产业化过程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1纳米材料产业化的过程分析就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而言,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7个阶段:小
3、试(工)、中试(H)、工业化生产(皿)、市场开拓(w)、垄断利润期(V)、稳定生产期(V)和衰退期(w),如图1所示。图1纳米材料产业化过程中投入 产出比与时间的关系开发一项新的技术或产品,开始是在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的研究。当想进行产业化生产时,必须经历中试放大的过程。在中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反应过程和传递过程的影响。只有当完全掌握了规模放大的规律,产业化过程的实施才有可能。当大规模的生产取得了成功,这时面临的任务便是产品的市场开拓。在这4个阶段,投入 产出关系曲线表现为负值。当开发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准入限制时,企业将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市场,这时
4、企业将进入稳定生长期,直至最后的衰退期。上述的7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认清这些过程的规律,把握应用好这些规律,才能使产业化工作立于不败之地。这里既需要重视技术的因素,也要重视非技术的因素。2纳米粉体材料制备过程的特殊性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物理法蒸发冷凝法、高能机械球磨法;(2)化学气相合成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激光诱导气相沉积法LICVD、等离子气相合成法PCVD等;(3)化学液相合成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电解法、水热法等。由于成本和设备等方面的因素,化学合成是目前制备纳米材料的主要方法,因此讨论纳米粉体材料产业化中的技术问题,实际是解决化学合成纳米材
5、料的工业反应过程问题。但是,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与传统的化学化工过程相比,有其特殊性。对于传统的化学化工反应,关注的是化学成分的质和量,其结果的优劣一般而言由反应速率、反应选择性和能耗等3项指标来表征。而对于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而言,是以纳米材料的粒径大小、粒收稿日期2003-10-21。作者简介古宏晨(196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医药的研究与开发。电话021-62933731。35212003年第22卷第12期化工进展CHEM ICALI NDUSTRY AND ENG I NEERI NG PROGRESS度分布、晶型、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等为目标。正因为目标函数的变化,
6、决定了纳米材料制备的动力学、单元操作等过程相应的改变。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可以简单概括见图2。图2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与传统的工业反应过程相比较,纳米材料的生产成本中材料的原料费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其功能确定了产品的高附加值,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物的形态(粒度、粒度分布、晶体组成及形状等)。因此,在纳米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开发与研究应将产物形态作为主要控制指标。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节有效地控制纳米材料的形态是工业化生产的关键。纳米材料制备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是对工艺参数有效控制及过程放大的前提,对纳米材料化学合成过程规律的掌握是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以形态控制为目标的纳米材料制备
7、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基元步骤。(l)化学反应通过进料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得到纳米材料的前驱体 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并使之达到后续成核过程所需的过饱和度。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是发生化学反应场所的温度和浓度。由于纳米材料的合成反应多数是快速的瞬间反应,过程常常受传递因素的控制,因此,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的是传递规律的影响,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2)纳米材料的形成当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浓度超过一定的过饱和度,就生成最终产物的晶核。对于特定的工艺,生成的晶核数目越多,产物的粒度越小,而且初始晶核的形状和晶型决定最终产物的形貌和结构。成核动力学研究表明:成核过程既是一个温度敏感也是一个浓度敏感过
8、程。因此,成核对过饱和度极其敏感。影响成核过程的关键因素是反应温度、浓度与反应物系的性质(平衡常数、速率常数等)。(3)粒子生长生长的晶核通过对反应生产的单体吸附重建,或者通过反应器中原料及反应中间体吸附反应而使原有的晶核得到生长。对于重建型生长过程通常受产物分子从主体相向纳米材料表面扩散步骤控制,反应型生长有扩散与表面反应控制两种情况。在上述3个纳米材料化学合成的基元步骤中,影响纳米材料形态的温度和浓度效应各不相同。为了实现过程和产物的有效控制,必须掌握各基元步骤的动力学规律及对产物形态的影响规律。同时,在工业规模的生产过程中,上述基元步骤对纳米材料性能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随着工艺条件或反应体系
9、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因为实际反应过程受物料、能量和动量传递规律的制约,而传递规律又受设备尺寸的影响。因此,研究和解决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派生的各种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放大效应“产业化”就是指大规模的生产。通过对反应工程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后,合理设计规模化生产装置和反应条件,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实验室设备的放大和产量的增加。传统的经验方法由于将整个反应作为一个“黑箱”处理,具有盲目性。随着反应工程理论的发展,建立了解决实验室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数学模型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的实质是将复杂的实际过程按等效性的原则作出合理的简化,使之易于数学描述。其工作框图可归纳如图3所示。但
10、是,由于目前对纳米材料制备的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尚不透彻,无法对纳米材料产业化制备过程进行模型设计,因此,数学模型法也不能适用于纳米材料的产业化。正确指导纳米材料产业化的方法是:在充分的认识实验、析因实验和鉴别实验的基础上,以反应工程理论为指导的逐级放大方法。以液相合成纳米材料为例,对于纳米材料的液相化学制备过程,一般涉及如下单元操作过程:452l化工进展2 0 0 3年第2 2卷图3数学模型的工作框图在上述各单元过程的主要特征以及涉及的工程问题包括以下两点。(l)进料与混合沉淀反应制备一定形态的前驱体,前驱体形态将决定最终产品形态。沉淀过程包括反应成核与晶核生长,由于反应成核是快速瞬间反应(毫秒
11、级),且成核速率与反应物过饱和度呈极度非线性关系,必须使反应物在反应器内瞬间达到分子级的均匀即实现微观混合,才能避免反应器中过饱和度的非均匀分布,使产物形态尽可能一致。因此,必须采用特殊的进料与混合方式达到微观混合效果,并在反应器放大过程中保持一致。(2)反应沉淀与传递在反应沉淀过程中,随着已有纳米颗粒的固体不断溶解、反应、新固体相生成,且随着成核生长相对速率、颗粒形状以及悬浮体环境变化,导致反应体系流变特性一直处于瞬变过程。如磁粉制备中纳米!-feOOH体系,从初始的牛顿流体迅速转变为强剪切稀化体系,并在反应后期转变为具有明显触变行为的浆体。这种变化导致反应不同阶段及反应器内不同空间物系黏度
12、发生显著变化,极大地影响反应及新相成核生长的均匀性。因此,在反应沉淀过程中,流动与搅拌、质量与热量传递的工程问题研究非常关键。综上所述,对于纳米材料的产业化过程,由于其各工程因素的极度非线性特征,必须对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进行充分的研究,审慎地设计和组织试验,逐级放大以实现纳米材料产业化目标。4典型工程因素举例!#微观混合根据反应动力学、成核动力学及生长动力学可知,化学反应、成核及粒子生长速率与过程实际进行场所的温度和浓度有关。以浓度对速率的影响为例,反应器形式、操作方式及条件是通过各工程因素实施对反应物浓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反应结果。如图4所示。图4各工程因素对反应物浓度的影响以
13、图4中的预混合作为典型工程因素来考察其对传统化学反应和纳米材料制备过程的影响。设A、B两反应物进入反应器进行连续均相反应,两物料之间首先必须发生混合,实际上混合可以分为两步:首先,物料被湍流流动(搅拌、射流)撕裂、破碎成微团,被分散在另一流体中,所形成的微团尺寸决定于湍流的强度和尺度;然后,微团与周围流体之间通过分子扩散达到分子规模的均匀。传统的化学反应由于其在完成上两个步骤的短暂过程中反应量极微而可忽略,视为均相反应,预混合对反应结果没有影响。而在纳米颗粒材料制备过程中,反应极快,在物料达到均匀以前已快速反应。这时预混合区同时也是主反应区,预混合的快慢将影响反应区的实际浓度配比,从而对反应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纳米 材料 产业化 重大问题 共性 问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