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pdf
《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论 综述 合 成 橡 胶 工 业,2010 05 一 I5,33(3):238 243 C H IN A SY NT H E TIC R U B BE R IN D U ST R Y 聚氨酯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谢然,赵 子明,党晓容(上海交通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上海 2 0 0 2 4 0)摘 要:综述 了溶剂型聚氨 酯 碳 纳米 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物理机械性 能、电磁性 能、生物相 客性、耐热性和耐磨性等性能,简要介绍 了水性聚氨酯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的制备及其性能,并提 出了聚 氨酯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的研 究方 向。关键词: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性能;综述
2、 中图分类号:T Q 3 2 3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1 2 5 5(2 0 1 0)O 3 0 2 3 8 0 6 聚氨 酯(P U)材料 是 一类 以多 异氰 酸 酯 与 多 元醇反应制得 的共聚物,具有高弹性、高弹性模 量、良好的挠 曲性以及耐磨、耐候、耐油脂、耐溶剂 等优 良性能,且产品形态多样,成型工艺简便,广 泛应用于机电、船舶、车辆、航空、轻工、纺织、土木 建筑等领域。根据制备时所用分散介质 的不同,可分 为溶剂 型和水 性 P U两大类,水性 P U较溶 剂 型 P U应用成本低,具有无毒、无污染、易施工、不 燃烧、强附着、耐溶剂、耐腐蚀等优 良特点,
3、显示出 广阔的市场前景,并有逐步取代溶 剂型 P u的趋 势。但 由于水性 P U材料 的强度不够高,耐水、耐 热、抗静电性能较差,同时水性 P u还存在着总固 物质 量分数低、干燥 时 间长、与基材 结合力 差等 缺 陷,从而限制了水性 P U的应用范围。因此,如何 通过 改性来 提高 P U综合 性 能 已引起 人们 的广泛 关注。通常使用蒙脱土类层状硅酸盐、碳酸钙、二 氧化硅 等无机 填料 以及有机 硅、环 氧树脂、丙烯酸 酯、淀粉,植物油等改善 P U的性能,但 由于改性 剂的添加量较多,对 P U的综合性能影响较大,且 不能赋 予 P U材 料 声、光、电、磁、热 等 方 面 的功
4、能,具有 一定 的局 限性。随着纳 米技术 的不断发展,利 用碳纳 米管(C N T s)制备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逐渐成为近年 的研究热点之一。C N T s是 由单层或多层六角 网状石墨烯卷曲而成的具有螺旋周期管状结构的 纳米级材 料,根 据 石墨 烯 的片 层 数 可分 为 单壁 碳 纳米 管(S WN T s)和 多壁 碳 纳 米 管(MWN T s)。C N T s 因具有突出的综合力学性能,兼具金属材料 的导电导热性、陶瓷材料的耐热耐蚀性、纺织纤维 的柔软可编性及高分子材料 的易加工性,在聚 合物复合材料 的制备 中展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将 P u与 C N T s的优异性能结
5、合,不仅能够 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力学、热学性能,而且还能使 其具有光学、吸波、导 电等特殊功能。1 溶剂 型 P u C N T s 复合材 料的制 备及性 能 特 殊 的结 构 特 征 使 得 C N T s 表 面 能 较 大,范 德华力作用强,粉体难于溶解分散,以致制约了其 在复合材料 中的应用。通过对 C N T s 表面进行适 当的物理、化学修饰,可减弱其团聚倾 向,提高分 散性及溶解度,同时保 留其特殊 的组成和结构。目前,P U C N T s 复合材料 的制备方法 主要有物理 共 混法 和原位 聚合法。1 1 制备 1 1 1 物 理共混 法 物理共混法制备 P U C N T
6、 s复合材料是指在 不破坏 C N T s结构的前提下,依靠物理作用直接 实现 C N T s和 P U的混合,它是最简单、常见 的方 法,可 以通 过溶 液、乳液、熔融 等方法来 进行,物理 共混可以通过机械搅拌等外力来实现,还可通过 超声波振荡辅助 C N T s 在 P U基体中的分散,共混 前通常需对 C N T s 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 C N T s 与 P U基体的相容性。Ma 等 先将 C N T s超声处理并分散于溶剂 四氢 呋喃(T H F)中,再 与 P U 的 T H F N,N 一二 甲 收稿 日期:2 0 0 9 0 61 0;修订 日期:2 0 1 0一 O 1
7、2 0。作者简介:谢然(1 9 8 7 一),男,本科。基金项 目:第 2届“国家 大学生 创新性 实验计 划”资 助项 目 (0 8 1 0 2 4 8 2 6)。通讯联系人。第 3期 谢然 等 聚氨 酯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的研究进展 2 3 9 基甲酰胺(D MF)溶液混合后进行超声分散,制备 了 P U C N T s 复 合 材 料。当 C N T s用 量 为 8份 时(以 1 0 0份 P u计),材 料 的弹 性 模 量 和 拉 伸 应 力 分别 提高 了 7 0 6 和 1 7 7 3 ,同 时 材 料 还 具 有 优良的电磁吸波特性。M o n d a l 等 将溶有 C N
8、 T s 的苯胺溶 液与溶 有 P U的 D MF溶 液混 合,得 到 P U C N T s 复合材料,用其作为复合织物涂层具有 透水性能 好、抗紫外 等优 点。S a h o o等 通 过溶 液共混 法 制备 了 P U C N T s复 合材 料。首 先 对 C N T s 进行 物理 包覆,在超 声辅 助下将 包 覆 了聚 吡 咯 的 C N T s 分 散在 D MF中,然后 向溶 液 中加 入 P U 并在超声下持续搅拌 1 h,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混合 溶液可直接浇铸成膜。C h e n等 将经混合酸处理后的 C N T s 与热塑 性 P U混合 后 加 热 熔 融,采 用双 螺
9、杆 挤 出法 获 得 P U C N T s 复合 材 料,结 果 发 现。当 C N T s 质 量 分 数为 9 3 时,其在复合材料中可均匀分散,复合 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明显提高,其中弹性 模量由 4 9 6 MP a提高至 4 0 3 2 MP a,拉伸强度由 4 2 1 M P a提高至 1 1 0 7 MP a,而对材料的扯断伸 长率则影响较小。J i n等 首次采用 固相共融复 合法制备 了 P U C N T s复合膜:在不需 要加入溶 剂 或 活性 剂 的条 件 下,取 一 定量 的 C N T s和 纯 净 聚合物直接在高温(要求此温度下聚合物不会分 解)下搅拌熔融混
10、合,使 C N T s 在聚合物中分散均 匀,然后 在较 高温 度 下 和 81 0 M P a的气 压 下 直 接 压膜。此方 法 可 以避 免 制备过程 中溶剂 或表 面 活性剂对复合材料的污染,制得 的复合膜无断裂 和破 损,但 该 方法 的适用 范 围较为有 限,仅 适用 于 耐高温、不易分解的聚合物。J i a n g等 通过熔融 共混法制得 P U C N T s 复合材料,当 C N T s 用量为 4 0份时(以 1 0 0份 P U计),复合材料 的模量及拉 伸强度与 P U相 比均显著增大,同时材料 的热学 性能及电导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物理共 混法 总 体 上说 比较
11、简单,材 料 的几 何 参数与体积分数易于控制,但 C N T s 与 P U基体之 间界面作 用 仍 然 较弱,分散 程 度 不 够完 善,当 C N T s 添加量较多时易发生团聚,影响复合材料的 性 能。不 同的共 混方法 对 复合材 料 的性 能造 成不 同的影响,如溶液共混过程 中残余溶剂不易 清除、熔融共混过程中可能造成聚合物降解等。1 1 2原位 聚 合法 P U C N T s 复合材料的原位聚合法是指在 P U 单体发生聚合反应 的过程 中加 入经表面改性 的 C N T s,经改性 的 C N T s 先均匀分散到 P u单体 中,与单体缩聚生成 P U的同时,在 引发剂的
12、作用下,改性 C N T s 表 面的活性官能 团(羧基、羰基、氯化 酰基、氨基等)与单体 也发生反应,从而制得复合 材 料;另外 也可将 经 过表 面改性 的 C N T s 先 与1种 单体反应,然后加入其他 P u单体,得到 P U C N T s 复合材 料。X i o n g等 在 聚 丙 烯 二 醇 上 接 枝 酰 氯 化 C N T s,随后与 聚丙烯 二醇及 异氰 酸酯 聚合得 到 P U C N T s 复合材 料。结果 表 明,C N T s 与 P U基体 问存在化学 键 的相互 作用,分散较 为均匀。X i a 等 将 羟基 官 能 化 C N T s 与 异氰 酸酯
13、反应,生成 接枝 C N T s的多 异 氰 酸酯,然 后 与 聚 醚 多元 醇反 应得到 P U C N T s 接枝聚合物,进而与 1,4 一丁二 醇、异氰 酸酯反应形成 P U C N T s P U接枝 聚合 物。S a h o o等 将 经 改 性 的 C N T s 直 接 加 入 到 由 异氰 酸酯 和二元 醇制 得 的预 聚 物 中,进 一步 聚合 制成 了交 联 的 P U C N T s纳 米 复 合 材 料。S o n g 等 首先通过表面改性在 C N T s 表面引入其端位 为羟基 的聚乳酸分子链,继而采用原位聚合法与 P U复合,制备 了具有生物降解 功能 的复合材
14、料。结果表明,C N T s 在材料 中分散均匀,复合材料的 耐热性能优异。G a o等 利用原位缩合 聚合 方 法,成 功实 现 了 聚脲 类 聚合 物对 C N T s的改性,可 通过单体异氰酸酯与胺 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调节 接枝率。这种含聚脲结构的 P U C N T s复合物可 用 作工 程塑料。与物理共混法相 比,原位 聚合法可有效提高 C N T s 与 P U界面的结合强度,改善 C N T s 在 P U中 的分 散 效 果。原 位 聚 合 反 应 的 优 点 是 保 证 了 C N T s 的分散稳定性,使之不易发生团聚。原位聚 合 反应 可在水 相或 油相 中进 行。1 1
15、 3 其 他方 法 P U C N T s 复合材料的制备还有其他方法,如 溶胶 一凝胶法,该法反应条件温和,C N T s 分散均 匀,但 母体 价格 昂贵 且有 毒,干燥过 程 中可能 导致 材料 收缩脆 裂,很 难 形成 大 面 积 或 较厚 的复 合 涂 层。另外化学气相沉积法、溶 液浇铸法 、乳液 浇铸法、静 电纺丝法制备 P U C N T s等研究也 已展开。K i m m e r 等 采用静 电纺丝法 分 别制得 了直径均为 3 5 0 n m的 P U和 P U C N T s 纤 维。结果发现,在 P U C N T s 纳米纤维结构中还包 含 了直 径为 2 04 0 n
16、 m 的 P u纤 维 网络,这是 由 于 C N T s 具 有 较 强 的导 电作 用,在静 电 纺 丝 过程 中可形成纳米电极,从而促进 了纳米 网络结构的 生成。合成橡胶工业 第 3 3卷 1 2 P U C N T s 复合材料 的性 能 1 2 1物理 机械性 能 R a h u l 等 在 P u中引入原始 的和酯功能化 处理 的 C N T s,所得 P U C N T s复合薄膜或纤维的 拉伸强度分别增加 了 4 6 和 1 0 4 ,剪切模 量也 各增加了2 1 5 和 2 5 0,而扯断伸长率则没有受 到影 响。显 然,经 酯 功 能 化 处 理 的 C N T s 复
17、合 材 料的性能获得了更大提高,这是因为功能化 C N T s 与基体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在基体中分散均匀且 有良好界面作用的结果。S a h o o等 通过溶液共 混法 制得 了 P U C N T s复合 材料,结 果表 明,当 C N T s 质量分数为 2 5 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和模量分别提高近 2 0 0 和 3 7 ;经 9 0酸处理 1 0 m i n的 C N T s(质量分数为 4)所制得 P U复合 材料的模量 和拉伸强度分 别为纯 P U 的 3倍和 1 3倍,扯断伸长率下降近 4 0 ,而未改性 C N T s 也使 P U复合材料的初始模量提高接近 3倍,但 扯断
18、伸长率下降近 1 0 0。G u o 等 将原位聚合 法与溶液浇铸法相结合制得 P U C N T s 复合材料,结果表明,C N T s在基 体 中获得 了较好 的分散 效 果,当 C N T s 质量分数 为 1 时,复合材料 的拉伸 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提 高 9 0,扯断伸长率提 高 5 0 0,同时热稳定性也有所 提高。B l i g h e等 将聚乙二醇官能化 C N T s 分散在 P U基体中,所制 备复合膜材料的弹性模量提高 8 0 0;随着 C N T s 在 P U 中含 量 的增 大,复合 材 料 的柔顺 性 明显 降 低,因此 通 过 调 节 C N T s添 加 量可
19、制 得 不 同 物理 机械性 能 的复合膜 材料。1 2 2电磁性 能 复合材料的导 电性与其填料 自身的导电性、介电常数、长径 比等因素有着密切 的关系。相对 于一般的无机填料,C N T s 的高长径 比和高电导率 使 其在很 多聚合 物复合 材料 中具备很 低 的导 电逾 渗阈值(体积分数约为 0 0 1 一2 0 0 ),在很小 的体积分数时(小于 1 0 ),C N T s即可发生粒子 间 连 通,单 位 体 积 粒 子 密 度 大(1 0 6 1 0 8个 m )、单位体积粒子 比表面积大(1 0 1 0 I n m L)、粒子间距短(体积分数为 1 一 8 时约 1 05 0 n
20、 m)等特点使其成为导电复合材 料或抗静电复合材料的优质填料。L u o等 通 过 超声 波 将 C N T s 分 散在 P u的 羟基组分中,再加入 甲苯二异氰酸酯(T D I)原位 加成 聚合 后,C N T s嵌人 P U 的链结 构 中,由于 C N T s 对不同溶剂蒸气的响应性不 同,涂膜可通过 溶剂蒸气诱导感应 导电;同时 C N T s 还参与 了 P U 的相分离,C N T s 的有序排列使 P U软链段 中呈现 结 晶性。J a n g等 研 究 了 P U C N T s的电导率 和 导电逾渗阈值,结果发现,采用不 同酸(硝酸或王 水)处理的 C N T s 制得的
21、P U复合材料的逾渗阈值 为 0 5 8 1 0 4,且 导 电率 约为 1 0一 S c m。L e e等 首先用 混合酸处理 C N T s表面 以引入 一0 H、一c O 0 H等官能团,然后与二异氰 酸酯反 应生成 P U C N T s导电聚合物膜,结果发 现,P U C N T s 聚合物膜的电学性能与扯断伸长率存在 函 数关 系,即随着聚合物膜的伸长,电导率相应增 加。对 导 电性 而言,C N T s 在基 体 中 良好 的分散 有 利于达到尽可能低的逾渗 阈值,但同时 C N T s与 基体界面间的作用力不宜太大,以保证二者可在 ,f,J J n 电场 时易 于连 通。要 达
22、 到这 样 的 效果,一 方 面可以选择表面各向异性的 C N T s,使其在基体中 达到充分分散 的同时,二者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回 应基体 的形变,以保证导 电通路的形成;另一方 面,选择适宜的树脂基体,使其加工时利于 C N T s 的分散,成型后与 C N T s 之问的作用力不致过强,从而利于 C N T s 之间作用形成导电通路。在导电 性改善方面,更多的研究倾 向于确保 C N T s在树 脂 中良好的分散性。将 C N T s的导电性和多嵌段 P U的热敏形状记 忆性相结合 即可制备电敏型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含有小 分子扩 链剂 的多 嵌段 P U 由软 链段 和 硬链 段组成,用其
23、可制备热敏型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M e n g等 首先将 C N T s 分散于 D MF中,然后与 P U预聚体一起分散进行原位聚合,制备了具有热 敏形状记忆效应的 P U C N T s 复合膜,结果发现,由 于 C N T s 与 P U硬段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当 C N T s 质量分数为 2 O 时,材料具有很好 的形变回复 率,而 当 C N T s 质 量 分数 为 3 0 时,C N T s 分散 效 果变差,使得形变回复率下降。Me n g等 进一步 采用原位聚合和熔融纺丝法分别合成了具有形状 记忆效应的复合材料纤维,结果发现,C N T s 沿轴向 取向使得材料的形变回复率
24、和回复力显著提高,这 可能是由于 C N T s 在伸张和弛豫的过程 中可以有 效地存储和释放内部弹性能量引起的。这为制造 高灵敏度的小型仪器提供了可能。C h o 等 将酸化处理 的 C N T s 与 P U通过溶 液混合法制备 了电敏形状记忆复合材料,通过外 加 电压而非直接加热使材料恢复原来的形状。结 果表明,当 C N T s 质量分数为 5 时,复合材料的 电导率可达 1 0 S c m,具有很好 的形状记忆功 第 3期 谢然等 聚氨酯 碳 纳米 管复合材料 的研究进展 能;当外 加 电压为 4 0 V时,复 合材 料 在 4 0 s 内 可 完全恢复为初始形状。电压激发形状记忆作
25、用依 赖于 C N T s的含量 及 其表 面 改善 度,表 面 改性 C N T s 复合物具有 1 0 4 的能量传递作用,从 而 使其对电敏感而具有形状 回复功能。S a h o o等 将强酸处 理的 C N T s加入到热 固 性 P U基体中,制得 了电敏型形状记忆材料,其形 状回复率达 8 0 以上,该复合材料可作为压电功 能材 料应 用,如 功 能型 电敏传感 器,还可 应用 于微 型传感等领域。将比表面大的微小导电填料分散于聚合物中 可产 生 电磁屏蔽(E M I S)作 用,能较好 地 吸 收一 般 频率范围的电磁波,且随着填料体积分数的增加,E MI S作 用 加强。P 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聚氨酯 纳米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