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_20100903.doc
《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_2010090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_20100903.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森工林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11-2020)(草稿)依据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遵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制定黑龙江省森工林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一、序言“十一五”期间,全省森工科技工作在总局党委、总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共同努力,在科技体制改革、重大科技攻关、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森工国有林区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一)“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情
2、况及主要成绩“十一五”期间,全系统共安排科技项目306项,其中科技攻关项目134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72项,总经费4443.1万元(包括:承担国家、省科技项目127项,经费3037.4万元;总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79项,经费1405.7万元)。获得林业新技术、新成果323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38项,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的19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陈嵘奖1项,梁希奖2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纳入国家、省及总局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的项目177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5%。“十一五”以来,全省森工科技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实施科技攻关和成
3、果转化,解决了林业生产建设中的一些技术难题,提高了森工林区生产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为加快森工林区社会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一是选育出一批林木良种,为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奠定了基础;二是育苗技术快速发展,建立了小规模的苗木繁育基地,为人工林步入集约化经营奠定基础;三是林木产品高效利用及精深加工技术日趋成熟;四是森林特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为相关产业的崛起提供了科技支撑;五是森林保护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得到了明显控制;六是“数字林业”的应用,提高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这些科技成果一部分已经转化为生产力,并以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等多种形式指导生产,为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科技
4、含量和森工林区经济及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取得的基本经验: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是森工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并有利于保持林业科研工作的延续性,有利于科研成果的管理及科研队伍建设;省级科研单位以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为主,区域科研单位以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为主,生产企业以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储备不足,原始创新能力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得到真正重视;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与经济建设脱节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科学研究还不适应林业生产发展需要,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有待加强;科研体制改革不到位,政策不配套;
5、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研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科研导向尚需调整。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深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省森工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以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力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为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原始创新,努力在生态林业、森林培育、绿色食品、生物质新材料、现代生物技术等重点产业开发一批新技术,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选优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和品牌,走出一条具有森工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推动森工“四大体系”建设和“五大
6、产业”科学发展。(二)发展思路1.服务森工林区总体目标。把建设创新型森工,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作为调整森工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围绕森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需求,确定科技发展战略重点。紧密与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森工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年规划纲要相衔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提供科技支撑。2.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 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解决森工企业发展和林区职工致富的技术需求,实现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切实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使
7、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开辟林区职工新的致富渠道。3.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部署现有科技力量,在应用研究、高新技术与应用推广三个领域科学配置,为林业建设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撑。4.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遵循社会公益性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突出总局在林业公益性科研和推广等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益分配、鼓励创新中的作用,强化林业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快森工林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着重抓好培养、使用和吸引人才三个环节,建设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充
8、分发挥创新型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环境优化,促进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遵循林业科技工作自身规律和特点,保持科研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进一步加强科研基础建设。(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为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提高生态工程建设水平,确保黑龙江省国土生态安全;为提高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竞争力,加快森工林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森工“四大体系”建设和“五大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就业增收提供科技支撑。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发展规律和黑龙江省森工林业发展实际的新型科技体制和运
9、行机制;建成一批林业科技重点基础设施和创新基地,为森工林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条件平台;建立起较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服务功能显著增强;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形成重要产业。到2015年,黑龙江省森工林业科技贡献率达60%,成果转化率达65%,森工全行业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到2020年,2、具体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以省林业科学院为主的科研院所建设成为森工系统的技术研发中心,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引领科技创新的龙头。科研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等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国林业系统先进水平。(1)生态建设。结合天保工程二期
10、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完善森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效益评价体系;建成若干个森林(湿地)野外定位观测站,形成布局合理、测定科学的生态观测体系;初步建成覆盖全省森工的数字林业体系。 (2)产业发展。提供速生、优质、高产良种50个及相应配套技术,其中,选育速生丰产林新品种20个、优质经济林新品种20个、生态公益林新品种10个;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50项,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3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增加一倍以上;制(修)定50个以上地方和行业标准,形成较完善的林业标准体系和林产品检测体系。(3)条件创新。建立起知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产品创新平台。建成12个国内行业一流的林业学科。力争再
11、建立23个省级重点学科。规划建立人造板、食用菌、森林食品、森林防火装备等领域3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并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4)研究推广。确定100项林业科技重点项目,以生物技术、生物质新材料和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新型生物高新技术研究取得初步进展。以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为依托,以及森工省属的科研院所,探索建立国家级区域性林业研究中心。建立较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森工不同生态区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处,推广50项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智力10项,到2015年,全行业通过科技成果推广累计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5)人才培养。到2015年培养造就10名以上国内知名的
12、学科带头人队伍,培养6名左右国务院津贴获得者,8名左右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10名左右省政府津贴获得者,30名左右总局拔尖人才。到2015年建设成由100名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造就100名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才能的新一代林业科技企业家,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为森工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到2020年,科技创新在森工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成为引领森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建成比较完善的森工林区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在促进森工林区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科
13、技成果转化率达70%,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高,80%的森工企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国林业系统领先水平,实现创建创新型森工的目标。三、总体部署(一)围绕一个中心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森工“四大体系”建设和“五大产业”发展这个中心,把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森工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森工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二)构建一个体系到2015年,随着科技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以科技型企业建设为核心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多元化主体参与形势初步形成。以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为主体的科研院所将建设成为森工系统的技术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引
14、领科技创新的龙头。科研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等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国林业系统先进水平。(三)加强三个层面部署1.根据现代林业及林区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需求,确定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务求突破核心技术,组织集成相关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带动新的产业群体,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加强林业重大前沿技术、原始性创新和应用技术研究,形成优势学科,争取获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增加科技储备,增强科技发展后劲,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培养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和研究团队。3.加强林业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营造
15、创新环境,形成自主研发能力较强的骨干队伍,为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积极争取成为国家林业科技能力建设和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主要任务(一)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到目前为止,我省森工已取得林业科技成果近千项,这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财富,是林业科技为生产服务的重要工作基础。根据森工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和现代林业发展需要,大力抓好这批科技成果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是“十二五”林业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1、进一步健全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总局、管局、林业局、林场四级推广站的建设,稳定科技推广工作队伍。逐步提高总局、管局、林业局三级推广站的网络应用水平,促进林业科技信息
16、资源的快速反馈和共享,使科技成果有一个顺畅有序的转化渠道,实现科技与生产在体制上的自然融合。鼓励和支持发展林农、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支持林区各类林业协会的发展。建立专业人员、林农、企业家、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的、宏大的科技推广工作队伍。2、大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以森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集中推广一批先进技术。即:杂种落叶松、云杉、山杨、大青杨等速生丰产用材林良种区试和推广;红松、榛子、刺五加、北五味子、龙芽楤木等名特优经济林优良品种区试和推广;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杨桦、蒙古栎、水曲柳、胡桃楸等主要用材树种抚育经营技术;工厂化育苗及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推
17、广;食用菌、山野菜、森林药材等非木质资源利用及森林食品加工技术;森林病虫害控制技术推广;森林扑火装备、个人安全防护装备及安全用火技术推广;林木产品优质高效加工利用技术;紫貂、鹿类、松鸡科鸟类、大鸨、猛禽类、鸛类等珍惜、濒危动物的驯养繁殖及野生经济动物品种改良、良种繁育,及疫病治疗技术推广等。3、加快林业科技产业化步伐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创新,积极鼓励企业+农户,市场+农户的林业科技产业化模式,支持林科教、产学研相结合,技工贸一体化。抓好各类林业科技中介机构、技术市场建设。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探索以成果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成果推广新形式和分配新机制。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寻找林业科技产业化
18、的突破口。重点是生物质新材料工业;食用菌、山野菜、森林药材及森林食品深加工;优良林木种苗及工厂化育苗产业;林产化学系列产品深加工;野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及开发利用;森林游憩价值的开发利用等方面。4、切实抓好科技普及和科技培训大力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工作,通过加强推广站的建设带动林业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试验示范等工作。充分运用信息网络、送科技下乡、选送科技特派员、技术讲座、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林农技术队伍,培养大批林业技术人员,提高广大林农应用和扩散科技知识的能力。根据我省森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林业产业布局,建立多层次、各具特色的林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区、示
19、范点、标准化示范局、林场(区、项目)等,构建林业科技示范网络,实施科技示范行动。(二)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攻关,增强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森工林业科学研究要围绕林业生态建设、森林资源培育、林产品高效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展开攻关和研究。1、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1)森林生态系统构建及效益监测发展思路:一是摸清我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森林生态区划与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二是针对森林生态状况最为严峻、生态条件最为脆弱,以及关系到重大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区,进行森林生态退化机理、重建与治理技术研究;三是恢复与发挥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四是合理配置自然保护区,建成高效优质人
20、工林、商品林、经济林等替代性资源占优势的生态经济格局。具体到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则要根据各工程建设的不同特点和内容,实现不同的科技支撑目标。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工程实施区生态恢复和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技术问题;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工程主要解决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等技术问题;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等技术问题。优先主题: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及困难立地特殊造林技术;以立地类型划分与适地适树为基础的生态公益林造林技术;森林资源和生态效益的全程动态监测与效益评价技术;林业生态型城镇和休闲观光林业发展模式的构建。(2)林木良种选育与生物技术应用发展思路:林木种质创新与
21、资源培育是林业的重要产业,重点是围绕森工“四大体系”建设和“五大产业”发展对林木新品种的需求,在种质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分子设计育种、转基因等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并大量应用于生态公益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能源林、城乡园林等的营造,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质、高产、高效森林资源的培育。速生丰产林主攻落叶松、樟子松、云、冷杉、山杨、大青杨、水曲柳、白桦等;珍贵树种主攻红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紫椴、蒙古栎、山槐等;经济林主攻红松、核桃楸、黄菠萝、紫杉、榛子、花曲柳、欧李、树莓、笃斯樾橘、蓝靛果忍冬、沙棘、刺五加、北五味子、龙芽楤木等;能源林主攻蒙古栎、山杏、胡枝子、文冠果等;园林花卉
22、主攻花楸、槭树、卫矛、荚蒾等。加强抗寒、抗旱树种选育研究,加快培育一批适应高寒、干旱、土壤贫瘠等困难立地生长的优良乔冠树种。优先主题:黑龙江省特色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林木重要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数量基因定位;优良林木种质材料多目标多世代改良技术;山杨、花楸等抗虫抗病基因转化;蓝莓、蓝靛果忍冬、五味子、沙棘、刺五加等倍性育种;落叶松、红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紫椴、蒙古栎、山槐体细胞胚诱导及无性繁育关键技术。(3)人工用材林和经济林培育与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发展思路:目前,我省人工林每公顷蓄积不足50立方米,林地经营粗放,整体生产能力不及国外同纬度地区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在资源
23、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以调整林分结构为重点,加快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生产,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进行低产、低效林分改造,通过优化的栽培措施,缩短培育周期,实现目的树种的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优先主题:不同立地、不同树种、不同林龄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与收获技术;人工林天然化经营、大尺度人工林景观镶嵌、地力维护与提高技术;森林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系统。(4)林木产品优质高效加工利用发展思路:黑龙江省是木材资源大省,但不是利用大省,加强林产工业和林产品高效利用是主要发展方向。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和研发水平,确定以木材改性与保护、先进木材干燥技术、高强度木基复合材料精准重构制造技术等为主
24、攻方向。制材技术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出材率和成材价值,着重解决商品材建设中长期存在的品质不好、产量不高、集约经营水平落后、木材综合利用率低的状况;人造板工业研究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开发新原料品种和扩大木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以及非木材林产品资源的利用。优先主题:木材功能改良和保护(改性、防腐、染色、阻燃等)技术及表面优化处理新技术;木材精准加工利用技术及实时控制系统;木质工程材料(集成材结构性能改良、单板层积类制造、低质材新型定向重构)加工技术;结构用工程构件(木结构建筑、重型包装、体育馆等领域)加工制造技术及装备;新型木结构房屋制造及装配技术。(5)森林特产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思路:森林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中长期 发展规划 纲要 2011 2020 _2010090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