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储能行业研究报告994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储能行业研究报告9945.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年储能行业研究报告 1、长时储能:碳中和时代的必然选择 1.1、储能的本质:让能量更可控 储能的核心是实现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本质上是让能量更加可控。我们 把各种发电方式的本质归一化,可以发现:火电、核电、生物质发电天然就有相 应的介质进行能量的存储,并且介质适宜进行贮存和运输,即本身就配置了储能 功能。而对于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热发电、光伏发电而言,发电借助的来源 是瞬时的、不可贮存和转运的。相应地,如果我们想让这些能源更加可控,必须 人为的添加储能装置。可以理解为,储能装置的添加,会使得水力、风力、光伏、光热成为更理想的发电形式。1.2、储能的应用:让分布式更“优质”、让
2、系统更灵活 发电侧与电网侧一直承担着让能量更可控的任务,储能将作为一种方式提供灵活 性资源。在抽水蓄能大建设、新型储能兴起之前,电网的灵活性资源更多的需要 火电提供。而目前,在一个优质的电网存在的情况下,系统的灵活性调节资源是 由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火电等共同提供的。此时,建设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的 节奏,要评估两个方面:(1)从经济性维度上,建设抽水蓄能、建设新型储能 与进行火电灵活性改造何者最优;(2)从需求量维度上,火电灵活性改造存在 存量机组数量约束、抽水蓄能存在地理资源约束,这两大约束会在什么时间点成 为掣肘因素。储能可以让分布式光伏发电更“优质”,使其有成为家庭用电主力的可能。储能
3、的应用使得用户侧“自发自用”成为了可能,在一个更多偏向于盈利属性的电网 环境下,储能加持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更加“优质”。此时,分布式光储的推进 核心变成了经济性考量:光储发电的成本与从电网买电的价格孰高孰低。在没有可靠电力保障的情况下,储能是正常生活的刚需。储能装置储存的是能量,而充足的能源是保障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需求。而在户外、偏远地区,在有战争 可能的地区,在电网保障不足的地区,从生存与避险的角度讲,配置储能是最基 本的需求。此处储能推进的核心是:正常家庭能否负担得起一套储能设备,或者 一套光储系统。1.3、储能的需求: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下的必然要求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系统的灵活性调节能力提
4、出了更高的需求。长时间来看,新 能源发电可以满足电量平衡需要,但由于出力波动,在短时内无法满足电力平衡 需要。新能源出力具有不确定性、间歇性以及不可控性的特点,为电力系统维持 发电及负荷的实时平衡带来挑战。由于新能源机组出力具有间歇性,同样容量的 新能源机组与常规火电或水电机组带负荷的能力并不相同,因此电力系统充裕度 分析中新能源容量无法与常规机组同等对待。以风电为例,风电可信容量指等可 靠性前提下风电机组可以视为的常规机组容量大小,风电容量可信度为其可信容 量占其装机容量的比例,根据王彤等对南网的可靠性评估结果,南网 2020 年风 电的容量可信度在 0.67%18.75%之间。而方鑫等人在
5、并网光伏电站置信容 量评估一文中测算,光伏的容量可信度在 54%56%之间。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并网会对电力系统产生多种影响。这些影响并非突然出现,而 是随着波动性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而逐步增多。具体可根据波动性可再生能 源渗透率的不同分为四个阶段:第 1 阶段:已部署第一批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厂,但对系统基本没有影响;只 会造成极少的局部影响,例如在发电厂的并网点。第 2 阶段:随着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数量的增加,负荷与净负荷之间的变化 日益明显。改进系统运行方式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系统资源,通常足以满足系统 并网要求。第 3 阶段:供需平衡难度更大,需要系统性地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现有设施和
6、 改进运行方式难以满足这一要求。第 4 阶段:在某些特定时段,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足以提供系统大部分电力 需求,电力系统在系统受到扰动后迅速响应的方式发生变化。可能涉及到规则调 整,使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也要提供频率响应服务,如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目前美国加州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峰时占比超 50%,正处于第 4 阶段。根据 CAISO 数据,绘制 2021 年加州夏季单日电力供给调配曲线。分析发现,可再生能源能 够满足 8-17 点左右的日间供电需求,而在 19 点以后的时间,可再生能源发电 量骤降,此时电网中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发力,天然气大力发电,但是仍有巨量的 用电缺口需要通过从其他州进口电力
7、补足。对于美国加州而言,需要从其他州进 口电力来补足的用电缺口,就是其对于储能的需求空间。1.4、长时储能:碳中和时代的必然呼唤 长时储能(long-duration energy storage),一般指 4 小时以上的储能技术。长 时储能系统是可实现跨天、跨月,乃至跨季节充放电循环的储能系统,以满足电 力系统的长期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越高,所需储能时长越长。可再生能 源发电具有间歇性的特点,主要发电时段和高峰用电时段错位,存在供需落差。随渗透率上升,平衡电力系统的负荷要求增加。相较于短时储能,长时储能系统 可更好地实现电力平移,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电力转移到电力需求高峰时 段,起到
8、平衡电力系统、规模化储存电力的作用。储能设备削峰填谷功能凸显,以 4h 为代表的长时储能设备具有发展必要性。根 据 CAISO 数据,绘制 2021 年加州夏季单日电池储能设备的充放电曲线。由图 可见,储能设备在白天以高功率储存电能,在晚间用电高峰高功率放电,高峰放 电持续时间超 4h。根据 Strategen 的Long Duration Energy Storage for Californias Clean,Reliable Grid研究报告,未来到 2045 年,太阳能将成为 加州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占比达 75%。为平衡太阳能发电,需要在白天存储 8 到 12 个小时的电能,晚间存储
9、调度量也将增加,最多时需连续放电 12 小时,长时储能发展不可或缺。美国加州由于较高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是最早大量部署持续放电时间 4 小 时储能系统的地区之一。从 2019 年开始,加州地区就已经开始陆续部署 4 小时 的储能系统。根据 Strategen 预测,加州到 2030 年将部署 2-11GW 的长时储能 设备,到 2045 年将实现 45-55GW 的长时储能配置。1.5、长时储能的推进节奏:循序渐进、星辰大海 对于长时储能而言,最重要的是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节提供支撑。概括而言,电力系统中,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方主要是风力、光伏发电设施;电力系统的灵活 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
10、面是原有发电机组的灵活发电,另一方面就是储能 设施的配置。我们在分析推进节奏时,将灵活性提供方简化为三部分:存量机组;成熟的储能方式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可大致勾勒出随 着风光发电量占比的逐步提升,储能的推进节奏。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 1:风光发电量 10%左右的水平(对应中国 2021 年前后所处的阶段):新 型长时储能技术发展的战略窗口期 在此阶段,存量的发电机组(煤电、气电)可以进行改造,提供更多的灵活性资 源支持;传统的储能方式抽水蓄能由于建设周期较长(6-8 年),需尽快规划上 马;新型储能项目成本仍然过高,但是如果仍存在灵活性缺口,需要新型储能项 目尽快补上。阶
11、段 2:风光发电量 20%左右的水平(对应中国约 2025 年前后所处的阶段):新型长时储能技术产业化降本的决战期 在此阶段,存量的发电机组改造基本完成,无法提供更多的增量灵活性;抽水蓄 能项目逐渐落成,与存量机组一同成为灵活性调节主力;而此时,对于新型储能 的需求量也进一步提升。阶段 3:风光发电量 30%左右的水平(对应中国约 2030 年的阶段,对应美国加 州约 2020 年所处的阶段):成本最优的长时储能技术装机量快速增长期 在此阶段,存量机组无改进空间且逐步淘汰;抽水蓄能受限于地理资源约束无法 继续上量;只能依靠新型长时储能技术提供增量的灵活性资源。分地域来看:节奏上先欧美,后国内:
12、以美国加州、德国、澳大利亚南部为代表的欧美地区,当前风光发电量占比已经 很高,对于长时储能的需求也愈发迫切。考虑到当前各类新型储能的经济性,他 们更多的选择配置锂电储能系统。以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为代表的中国锂电储能 行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开疆拓土,占领份额。具体到中国:预计从 2020 年到 2025 年,我国风光发电量占比将从 9.5%提升到 16.4%。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目标:2025 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 达到 3.3 万亿千瓦时,“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 量中的占比超过 50%,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 33%左右;“十四五”期间,
13、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电力非 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达到 18%左右。我们假设:(1)火电年利用小时数从 2020 年的 4290 小时下降到 4000 小时;(2)2025 年燃气、其他火电、生物质发电占比与 2020 年保持一致;(3)水电利用小时数不变;(4)风电年均新增 50GW,利用小时数提升至 1700 小时;(5)光伏年均新增 90GW,利用小时数提升至 1050 小时。在此假设情况下,可以满足“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的目标。根据 此假设情景计算,从 2020 年到 2025 年,我国风光发电量占比将从 9.5%提升到 16.4%。在“十四五”期间
14、,火电改造与抽水蓄能是灵活性增量的主力,这为新型储能加 速发展提供了战略窗口期。在当前情况下,一方面中国存在着一批可以进行改造 来增加灵活性的机组;一方面中国存在着一部分抽水蓄能资源储备。根据潘尔生 等火电灵活性改造的现状、关键问题与发展前景,不同机组特征、改造目标、燃料特性等条件都将带来改造投资的巨大差别,通常投资按 3090 元/千瓦计算,是最便宜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其次为抽水蓄能,之后为以锂电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据郭剑波院士中国高比例新能源带来的平衡挑战分析,我国“十四五”期间 将完成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 2 亿干瓦,增加系统调节能力 30004000 万千 瓦,新增煤电机组中具备灵活调节
15、能力的达 1.5 亿干瓦;到 2025 年,新型储能 装机容量达到 3000 万干瓦以上;抽水蓄能规模 2025 年达到 6200 万千瓦以上,2030 年达到 1.2 亿干瓦左右。新型储能将会在 2025 年以后,逐渐成为灵活性 调节的主力。2、长时储能: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储能技术特点及降本情况各不相同,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长时储能技术将呈现 多线并举的格局。概括而言,长时储能技术可分为机械储能、储热和化学储能三 大主线。其中,机械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储热主要为熔盐储热;化学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以及液流电池储能。2.1、抽水蓄能:当前最成熟、度电成本最低的储能
16、技术 2.1.1、原理:依靠水的重力势能作为介质储能 抽水蓄能仍然是当前最成熟、装机最多的主流储能技术。抽水蓄能是机械储能的 一种:在电力负荷低谷期将水从下池水库抽到上池水库时将电能转化成重力势能 储存起来,在负荷高峰时利用反向水流发电,综合效率在 70%到 85%之间。2.1.2、优劣势:储能技术成熟,但选址受限、开发周期较长 优势:当前最成熟的储能技术,度电成本最低。根据 储能技术全生命周期度电 成本分析(文军等,2021 年)中测算,在不考虑充电成本且折现率为 0 的情 况下,抽水蓄能仅有 0.207 元/kWh 的度电成本,在各种储能技术中度电成本最 低。劣势 1:地理资源约束明显,远
17、期来看无法足量的满足储能需求。虽然抽水蓄能 不具有化学电池易老化和储能容量限制的问题,但是它对于地理因素的要求较 高,一般来说只能建造在山与丘陵存在的地方,上下水库要求存在于较近的距离 内,并有着较高的高度差。并且在高度差不明显的条件下,抽水蓄能电站所能达 到的能量密度相对有限。劣势 2:初始投资成本高、开发建设时间长,在风光建设超预期的时候,储能资 源无法及时匹配。抽水蓄能电站的建造成本较高、开发周期约 7 年。根据抽水 蓄能电站建设与运营模式思考(孙晓新,2020 年)数据,一个 120 万千瓦的 电站通常需要 60-80 亿元的投资。根据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设计变更与优化(李建军等,20
18、18 年)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约为 7 年,主体工程于 2011 年 4 月开工建设,2017 年 10 月 11 日最后第 6 台机组投产发电,工程全部竣工 投产。2.1.3、产业链:主要涉及投资、承包、设备商 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中,涉及的主要公司为投资商、承包商、设备商。在投资运营环节:国网、南网为主要投资运营企业。截至 2021 年底,国网在运 和在建抽水蓄能规模分别为 2351 万千瓦、4587 万千瓦,占比分别为 64.6%、74.4%,在抽水蓄能开发建设和运营市场中处于领导地位。在承包环节:中国电建份额占比最高。抽水蓄能项目主要采用 EPC 模式,由中 国电建等建筑商规划设计
19、,承担建设项目。根据中国电建 2021 年 5 月公告,公 司在国内抽水蓄能规划设计方面的份额占比约 90%,承担建设项目份额占比约 80%。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涉及上市公司的主要为设备环节:行业竞争格局长期较为稳 固,主要参与公司有三家,“两大一小”,“两大”为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一小”为浙富控股。2.1.4、产业化:最早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装机总规模超 36GW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显著增长。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数据,截至 2021 年 底,我国已投产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为 36.39GW,中国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 占全球的比例,从 2010 年的 17%提升至 2021 年的 28%。从
20、单个电站规模来看,目前国内最大的为惠州与广州的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均为 2.4GW。竣工于 2011 年的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总投资为 81 亿元,设计年发 电量为 46 亿千瓦时;一期竣工于 1993 年、二期竣工于 1999 年的广州抽水蓄能 电站工程总投资为 60 亿元,设计年发电量为 49 亿千瓦时。2.2、压缩空气储能:效率提升下,极具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 2.2.1、原理:依靠高压气体作为介质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大容量、长时间电能储蓄的电力储能系统。通 过压缩空气存储多余的电能,在需要时,将高压气体释放到膨胀机做功发电。传 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原理脱胎于燃气轮机,其工作
21、流程为:压缩、储存、加热、膨胀、冷却。当前压缩空气技术以中温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为主。中温技术将压缩空气加热到 200-300,温度越高,转换效率就越高,最新压缩空气储能的电转换效率可以 达到 60-70%。但高温对压缩机等设备材料的要求更高,当前产业化方向以中温 为主。2.2.2、优劣势:已摆脱地理约束,但当前效率相对较低 优势 1: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储气罐的形式存储压缩气体,从而摆脱了地 理约束,可以大规模上量。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需要借助特定的地理条件建造大 型储气室,如岩石洞穴、盐洞、废弃矿井等,从而大大限制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的应用范围。当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建设大型储气罐来
22、进行存储。优势 2:单位成本相对较低。设备成本占系统成本的大部分,存在着随着大规模 应用快速降本的可能。劣势:整个系统的效率相对来说仍在较低的水平。当前涉及运行的项目效率在 50%-70%之间,较成熟的抽水蓄能的 76%左右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整个项目的经济性。2.2.3、产业链:压缩机、膨胀机为核心部件 压缩机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其性能对整个系统起决定性影 响。大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压缩机多为轴流与离心压缩机结合机组的结构,压 缩机压比需达到 40-80,甚至更高。根据美国电力研究协会报告,按 2002 年美 元计价下,Huntorf 电站装配的压缩机成本大
23、约在 170 美元/KW。膨胀机同样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大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的膨胀 机具有膨胀比大、负荷高等特点,一般采用多级膨胀加中间再热的结构。根据美 国电力研究协会报告,按 2002 年美元计价,百兆瓦级大型电站中,透平膨胀机 的投资成本大约在 185 美元/KW。2.2.4、产业化: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并网调试 自从 1949 年 Stal Laval 提出利用地下洞穴实现压缩空气储能以来,国内外对压 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十分活跃。20 世纪 70 年代起,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进入商业化发展。目前唯二实现商业 化运行的大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是德国 Huntor
24、f 和美国 Alabama McIntosh 电 站,输出功率均达到百兆瓦级。作为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储气装置为地下 洞穴或废弃矿洞,发电过程中均需使用燃料,能量转化率相对较低,在 45-55%左右。以中储国能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持续推进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研究。相较于传 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不依赖化石燃料、不使用储气洞穴,具有寿命长、清洁无污染、储能周期不受限制等优势。中储国能于 2021 年底实 现并网的张家口 100MW/400MWh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设计效率达到了 70.4%,单位装机成本降低至 450-750 美元/KW。该项目将有效促进我国压缩空 气储能
25、技术产业化进程。2.3、锂离子电池:优秀的中短时储能技术同样适用于部分长时场景 2.3.1、优劣势:储能技术较为成熟,但锂资源约束明显 优势 1:锂电池储能是当前技术最为成熟、装机规模最大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根 据中关村储能数据,2021 年锂离子电池占中国新型储能装机量的 89.7%,是最 具代表性的新型储能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 1-2 小时的中短时储能场景中,在 4-8 小时的储能项目中也有应用。劣势 1:锂离子电池提供功率与贮存能量的装置绑定在一起,在不提升功率,仅 提升容量的情况下,电池成本等比例增加。即 4 小时储能系统的电池成本是 1 小时储能系统的 4 倍。而抽水蓄能、压缩空气、液
26、流电池、熔融盐等储能方式,均可以实现功率装置和能量装置的解耦,若单纯增加储能时间,仅需等比例配置 贮存能量的装置即可。劣势 2:随着全球电池需求量的迅速增长,锂资源开始面临着资源约束问题。一 方面是锂资源的总量分布有限,地壳丰度仅为 0.006%;另一方面是锂资源的空间 分布不均匀,锂矿主要分布在澳洲、南美地区,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 2021 年报 告,我国锂资源储量仅占全球 6%,且开采成本较高,现在的电池生产用锂对外 依存度过高。同时,锂资源约束还带来锂资源在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间分配的问 题。锂资源的供需紧张也使得 2021 年以来,锂资源大幅涨价,锂电池成本持续上升。根据 wind 数据,
27、与 2021 年 1 月 1 日价格相比,最高点 2022 年 3 月 22 日碳酸 锂价格上涨 849%,氢氧化锂价格上涨 883%。2.3.2、产业链:发展成熟,电池价值量占比最高 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链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在整个系统中,电池成本占比最 高。当前受限于上游锂资源价格居高不下,当前的整个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成本 与 2021 年初相比不降反升。2.4、钠离子电池:与锂电类似,但无资源约束的储能方式 2.4.1、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类似,为嵌脱式电池。充电时,Na+从正极 脱嵌,进入负极;放电时,Na+从负极回到正极,外电路电子从负极进入正极,
28、将 Na+还原为 Na。2.4.2、优劣势:更低的理论成本,更低的循环寿命 优势:与锂资源相比,钠资源储量非常丰富,所以在大规模应用的场景下,钠离 子电池没有明显的资源约束。而且,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集流体材料的理论 成本比锂电更低,在完成产业化降本之后,其初始投资成本有望较锂电更低。劣势:在电池性能上,由原理所决定的,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储能效率低于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提升速度较快,2018 年商业化初期钠离子电 池循环寿命在 2000 次左右,2020 年底胡勇胜研究团队研究出了循环寿命达到 4500 次的钠离子电池。但是当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储能,循环寿命更高,2021 年
29、,宁德时代研制出循环寿命超过 12000 次的锂离子电池。2.4.3、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展初具雏形 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的电池技术路线,产业链包括上游资源企业、中游的电池 材料及电芯企业。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最大的区别在于正极材料。目前钠离 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钠过渡金属氧化物(如 NaMnO2)、钠过渡金属磷酸盐(如 Na3V2(PO4)3)、钠过渡金属硫酸盐(如 Na2Fe2(SO4)3)、钠过渡金属普鲁 士蓝类化合物(如 Na2FeFe(CN)6)等几大类。层状金属氧化物是当前比较主流 的正极材料。除正负极材料外,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隔膜、外形封装和相关制 备工艺与锂电池相似,可利用现
30、有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加速产业化发展。2.4.4、产业化:MWh 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投入运行 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展近年来加快。2021 年 7 月,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产 品,行业龙头正式进入到钠离子电池领域。此外,中科海钠也在近年来先后推出 钠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的示范项目。2021 年 6 月 28 日,由中科海钠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打造的,全球首套 1MWh 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 能微网系统在山西太原综改区正式投入运行。2.5、液流电池:功率与容量解耦的电化学储能方式 2.5.1、原理:依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进行储能 液流电池是一种大规模高效电化学储能装置。区别于其他电池储
31、能装置,液流电 池将反应活性物质储存于电解质溶液中,可实现电化学反应与能量储存场所的分 离,使得电池功率与储能容量设计相对独立,适合大规模蓄电储能需求。目前典 型液流电池体系包括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多硫化钠/溴电池等。全钒液流电池 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Battery,VRB),是一种活性物质呈循环流 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通过两个不同化合价的、被隔膜隔开的钒离子之间交换 电子来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钒电池充电后,正极为 V5+,负极为 V2+;放电后,正负极分别为 V4+和 V3+溶液。正极和负极之间由隔膜隔开,该隔膜只 允许 H+通过,,H
32、+也就起到了电池内部导电的作用。铁铬液流电池 铁铬液流电池(Iron-chromium flow battery),是最早被提出的液流电池体系。铁铬电池充电后,正极为 Fe3+,负极为 Cr2+;放电后,正极为 Fe2+,负极为 Cr3+。盐酸作为支持电解质,水为溶剂。2.5.2、优劣势:容量、功率独立设计,规模易扩展,但成本较高 优势 1:在长时储能中,液流电池最大的优势为输出功率和储能容量可分开设计。通过增加单片电池的数量和电极面积,即可增加液流电池的功率,目前中国商业 化示范运行的钒电池的功率已达 5MW。通过增加电解液的体积或提高电解液的 浓度,即可任意增加液流电池的电量,可达百兆瓦时
33、以上。优势 2:循环寿命长。由于液流电池的正、负极活性物质只分别存在于正、负极 电解液中,充放电时无其它电池常有的物相变化,可深度放电而不损伤电池,电 池使用寿命长。劣势:成本问题是当前液流电池最大的劣势。全钒液流电池当前的产业化进程较 快,但是面临着钒资源约束的问题;铁铬液流电池没有明显的资源约束问题,但 是当前产业化推进相对较慢。2.5.3、产业链:隔膜、电解液为影响性能的核心材料 液流电池主要由电解液、隔膜、电极材料、泵、功率转换系统等部分组成。电解液是液流电池的核心材料,是整个化学体系中存储能量的介质。在全钒液流 电池中,电解液成本占据了储能电池成本的一半以上。隔膜是影响液流电池性能和
34、成本的又一核心材料。它起着阻隔正极和负极电解液 互混,隔绝电子以及传递质子形成电池内电路的作用。因此隔膜应该具备高的氢 离子导电能力和高的离子选择性,尽量避免正负极电解液中不同价态的钒离子互 混,以减少由此造成的电池容量损失。隔膜还应该具有优良的化学及电化学稳定 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满足电池长时间运行的要求。而且需要成本低廉,提 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利于大规模商业化推广。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的比表面积和电催化活性是电极的关键。泵在钒电池中起到输送电解液的作用,需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全钒液流电池 根据 Y.K.Zeng 的A comparative study of all-vanadium
35、 and iron-chromium redox flow batterie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测算,储能时长为 8h 的 情况下,电解液的价值量占比 53%,隔膜的价值量占比 19%,石墨毡价值量占 比 5%,泵价值量占比 4%,功率转换系统价值量占比 12%。2.5.4、产业化: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整站调试 全钒液流电池 随着相关示范项目的带动,全钒液流电池成本有望降低,从而在产品技术端推进 其商业化进程。2022 年 5 月,全球最大 100MW/400MWh 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 电站正式并网,将加速全钒液流电池商业化脚步。铁铬液流电池
36、 2019 年以来,铁铬液流电池商业化进程逐渐加快。2019 年,中国国家电投集团 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首个 31.25KW 铁铬液流电池电堆(容和一号)成功下线。2020 年,中国国家电投集团开发的 250KW/1.5MWh 铁铬液流电池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光储示范项目中正式投产运行,是我国首个百千瓦级的铁铬液 流电池储能项目。2.6、熔盐储热:光热电站的配储系统 2.6.1、原理:依靠熔盐介质储存热能 熔盐储热通过储热介质的温度变化、相态变化或化学反应,实现热能的储存与释 放。储热介质吸收电能、辐射能等能量,储蓄在介质内,当环境温度低于介质温 度时,储热介质可将热能释放出来。熔盐储热
37、是大规模中高温储热的主流技术方向。储热技术可分为显热储热、相变 储热和热化学储热三类。目前,显热储热技术成熟度最高、价格较低、应用较为 广泛;潜热储热是研究热点;而热化学储热尚未成熟。其中,熔融盐为常用的中 高温显热储热介质,具备较宽的液体温度范围,储热温差大、储热密度高,适合 大规模中高温储热项目。2.6.2、优劣势:热发电场景中的储能介质 优势:熔盐作为储热介质,成本较低,工作状态稳定,储热密度高,储热时间长,适合大规模中高温储热,单机可实现 100MWh 以上的储热容量。劣势:能量转换方式决定了熔盐储热只有应用在热发电的场景下才会有经济优 势。熔盐是通过储存热量的方式来储存能量的,如果需
38、要储存的是电能,那整个 流程中需要完成“电能热能电能”的转换,效率很低。因此,熔盐储能 只能应用在采用热能发电的场景中,作为能量的存储介质,如光热发电、火电厂 改造等;或者应用在终端能量需求为热能而非电能的场景,如清洁供热。(1)光热发电:熔盐储热将储热和传热介质合为一体,简化电站系统组成。作 为光热发电的配套储能设施,熔盐储热系统可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减少功率波 动,促进电网稳定输出。(2)清洁供热:熔盐储热系统的热能利用效率高,可实现余热、废热的回收利 用,为工业园区的食品加工、纺织等企业提供稳定持续的蒸汽、热风等高品质热 源。(3)火电厂改造:在火电厂加装熔盐储热设备,可将其改造为储能调
39、峰电站,灵活输出电力,储热可转化成蒸汽为用户供热,提高电厂经济效益。2.6.3、产业链:光热发电市场促储热产业链成熟 熔盐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钠、硝酸钾盐,是较为常见的化学材料,目前国内熔盐供 应和化盐服务较为成熟。同时,熔盐储热系统中还需配备熔盐泵、熔盐罐、蒸汽 发生器、保温材料、玻璃等关键设备,以防止熔盐冻堵,因此一次性投资规模较 大。经过光热发电配储市场培育,熔盐储热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若市场需求进 一步扩大,产业链投资成本有望下降。2.6.4、产业化:百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并网发电 熔盐储热系统通常与光热发电联系在一起,1979 年开始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得 光热发电等新能源研究兴起。19
40、82 年美国 10MW 塔式光热发电站 Solar One 投 入建设,其改进版本 Solar Two 装备了双罐熔盐储热系统,是熔盐塔式光热电 站的鼻祖。但石油危机结束,光热电站资金支持力度减小,商业化进程放缓。21 世纪初,西班牙在美国 Solar Two 技术基础上建设了 GemaSolar 电站,装 配 15h 级双罐熔盐储能系统。随着 2012 年西班牙政府取消新建光热电站的电价 补贴,其发展也偃旗息鼓。2016 年起,光热发电在中国迎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熔盐储热商业化步伐也随之加快。中控德令哈 50 MW 塔式熔融盐太阳能热发电站项目是我国首批投入运行的以熔 融盐为传热和储热介质的
41、塔式项目,配备 7h 级熔盐储热系统,设计年发电量为 1.46 亿 KWh。项目于 2017 年 3 月 15 日正式开工建设,并于 2018 年 12 月 30 日并网发电。项目 95%以上采用了国产设备,其运行表现良好验证了中国自主 研发光热技术的先进性和国产设备的可靠性。首航高科敦煌 100MW 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是我国首个百兆瓦级光热发电项目,电 站设计年发电量达 3.9 亿度。该电站由北京首航节能自主设计、投资和建设,是 目前全球最高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于 2018 年 12 月 28 日成功并网投运。它是 目前全球聚光规模最大、吸热塔最高、储热罐最大、建设周期最短、可 24 小时 连
42、续发电的 100 兆瓦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3、经济性是比较长时储能技术的最佳准绳 在第二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 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熔盐储热六种储能方式。其中,抽水蓄能面临着一 定的地理资源约束;锂离子电池储能和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面临着一定的矿产资源 约束;熔盐储热面临着一定的应用场景制约。在本章中,我们暂时忽略资源约束 问题,根据当前时点的情况,统一测算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锂离子电池储 能、钠离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五种技术在长时储能场景下的平准化度电成 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LCOE)。以经济性作为各类长时
43、储能技术的比 较准绳。3.1、计算方法:测算各类长时储能技术的 LCOE 为体现投资的时间价值,采用净现值法计算储能电站的收益。对于储能项目,现 金流入为放电电量的电费收入和其他来源收入。令 NPV 等于 0 的放电电量电价 即为全生命周期储能度电成本。NPV=(收入-成本)/(1+折现率)第 n 年。令 NPV=0,得到上网电价,即度电成本。收入计算方法:第 n 年的收入=第 n 年的上网放电电量*上网电价+第 n 年的其他收入来源 其中,年上网电量与储能容量、自放电率、循环衰退率、年循环次数和放电深度 有关。成本测算方法:第 0 年的成本=初次投资成本 第 n 年的成本=年维护运营成本+替
44、换成本+充电成本+回收成本(n1)细分成本结构如下:1)初始投资成本,指储能系统建设时投入的总成本;2)年维护运营成本,指储能系统每年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可拆解为 容量维护成本、功率维护成本和人工运营成本;3)替换成本,指由于储能系统组件寿命等因素,需要按照指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更换,在替换组件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4)回收成本,指储能系统在使用寿命终止时项目拆除所产生的费用和设备二次 利用带来的收入之差,若拆除成本大于二次利用带来的收入,则回收成本为正值;反之则回收成本为负值。3.2、核心假设:基于当前时点的技术与成本情况 在计算储能技术全生命周期成本之前,我们做出如下假设:(注:关于抽
45、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的核心假设来自于论文 储能技术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分析)1)假设储能电站仅依靠调峰获利,每年其他收入为 0。2)假设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储能时间为 5h,电站的使用寿命分别按 50 年和 30 年设计,在生命周期内无需进行设备更换。3)假设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储能时间为 5h,电站的使用寿命 均按 20 年设计,电池的循环寿命分别按 8000 次、20000 次和 3500 次计算。当 电池达到使用寿命时,更换电池部分,其他设备无需更换。根据电化学性质决定,液流电池的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4)假设抽水蓄能和压
46、缩空气储能的装机功率分别为 100MW、60MW,锂离子电 池、液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储能的装机功率均为 10MW。5)假设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的储能 效率分别为 76%/60%/88%/75%/80%。6)假设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的放电深度均为 100%,锂离子电池、液流电 池和钠离子电池的放电深度均为 90%。7)假设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自放电 率均为 0%。8)假设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无循环衰退,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和钠离子 电池的循环衰退率分别为每次 0.004%/0.002%/0.004%。9)假设上述 5 种
47、储能技术均不考虑回收成本(即使用寿命到期时,残值为 0),等效充放电次数均按 1 天 1 次循环,年循环 330 次计算。10)考虑充电电价为 0.288 元/kWh。11)以收益较好的光伏电站的 IRR 为参考,取折现率为 8%。3.3、初始投资成本、储能效率与循环寿命是三大核心因素 3.3.1、最便宜的长时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锂离子电池储能 在考虑充电成本情况下,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最为经济,而锂离子电池 储能为现阶段度电成本最低的电化学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度电成本 较高。3.3.2、压缩空气:效率提升至 65%时,经济性有望超过抽水蓄能 随储能效率提升,压缩空气储能
48、技术的度电成本将持续下降,有望超过抽水蓄能,成为最经济的大规模储能技术。进行敏感性分析,初始投资成本为 1.4 元/Wh 时,假设储能效率提升至 70%/75%/80%,考虑充电电价的度电成本可下降至 0.834/0.806/0.782 元/kWh。目前,张家口 100MW/400MWh 先进压缩空气储 能系统的设计效率已达到 70.4%,后续可持续观测其运营情况。3.3.3、锂离子电池:锂价回落后,仍是比较经济的长时储能方案 随产业化进程加速和原材料价格回落,锂离子储能初始投资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将提升其储能经济性。进行敏感性分析,储能效率为 88%时,假设 10MW/50MWh 锂离子电池储
49、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降至 1.5/1.2/1.0(元/Wh)时,考虑充电电价 的度电成本为 1.081/0.966/0.890 元/kWh。3.3.4、液流电池:初始投资成本和储能效率是两大掣肘因素 随产业化进程加速,液流电池储能的初始投资成本有望下降,其储能效率逐步上 升,将进一步改善液流电池的度电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储能效率为 75%时,假设 10MW/50MWh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降至 2.5/2.0/1.5(元/Wh)时,考虑充电电价的度电成本将下降为 1.293/1.132/0.971 元/kWh。3.3.5、钠离子电池:极致降本后,可作为比较经济的长时储能方案 随产业化进程加速,钠离子电池储能初始投资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大幅提升其储 能经济性。进行敏感性分析,储能效率为 80%时,假设 10MW/50MWh 钠离子 电池储能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降至 1.6/1.3/1.0(元/Wh)时,考虑充电电价的度电成本为 1.263/1.153/1.044 元/kWh。当初始投资成本下降至 1.3(元/Wh)时,度电成本将低于当前锂离子电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