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二一一年十月序 言“十二五”是我省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构建区域一体化格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充能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全面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实现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具有重要的
2、作用。“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支撑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引领交通运输行业进步。从我省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出发,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要求,我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了广东省交通运输 “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旨在总结回顾“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成绩,分析研究“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确定建设任务和实施计划。规划期限为20112015 年。目 录一、
3、发展现状1(一)主要成就1(二)主要问题7二、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9三、 指导思想和原则14(一)指导思想14(二)基本原则14四、 发展目标16(一)总体目标16(二)具体目标16五、 重点任务19(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21(二)完善综合行政办公平台22(三)深化行业管理与决策平台应用23(四)搭建智能交通服务平台26(五)引导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8(六)构建安全监管和应急指挥系统30(七)健全信息化保障体系30六、 保障措施32(一)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32(二)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技术标准的制订应用32(三)以智能交通示范城市建设推动地区信息化协调发展32(四)积极推动高新技术研发与
4、应用33(五)创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运营机制33(六)继续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评估33(七)深化区域交流与合作33(八)重视信息化培训和人才培养34附件:广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建设项目实施安排35 一、 发展现状(一) 主要成就“十一五”是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围绕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需求,信息化工作以电子政务为龙头,以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为重点,不断深化“整合、应用、服务、效益”的发展理念,行业管理与公共服务并重,政府行政能力、行业监管能力、公众服务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1. 电子政务建设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广东交通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建设,省厅、
5、地市及直属机构全部建成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统一的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实现了省厅和厅直属单位、全省21个地市交通运输局(委)、公路局的公文流转。省厅办公自动化系统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和技术革新,推出基于移动办公模式的WAP-OA系统,曾荣获全国政府2006技术创新大会“2006新技术应用奖”,和2007年“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电子政务类)称号”。 升级改造“交通运输厅公众网”,政务信息数量大幅增加,服务内容基本涵盖了交通运输政府各个职能领域,推出简体、繁体、手机、纯文字等版本,服务内容丰富,方式更加灵活。省厅公众网被评为“2008至2009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影响力不断扩大。开发了“
6、广东省交通厅统一行政审批系统”,实现了省厅26项行政审批事项的电子化处理。系统与省监察厅电子监察系统对接,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过程和结果实时接受监督。建设了全省“交通运输视频会议系统”,覆盖省厅主会场,21个地级以上市交通局(委)及琼州海峡轮渡运输管理办公室共22个分会场,并连接交通运输部视频会议系统,制定了广东省交通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制度,构建了交通运输系统安全高效的沟通平台。2. 覆盖全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行业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积极开展行业管理业务系统的建设,基本形成了覆盖交通运输各领域、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行业监管体系。(1)公路管理信息化建立了全省公路属性信息基础数据库,
7、开发了“广东公路地理信息系统”和“广东省公路可视化系统”,支持超限运输管理和路网应急管理,并向公众出行提供综合路网服务。建立了交通规费征收稽查系统、年度预算管理系统、路政信息管理系统、特大桥梁安全监控系统、大道班生产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实现路桥年票征收、公路建设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路政许可审批、路政案件、路政巡查、特大桥梁安全监管、养护生产等管理业务信息化,极大的提高了公路管理的水平。(2)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成有线和无线两套专用运政网络,建立了覆盖省内21个地级市、249个县(区)和镇的三级道路运政管理部门的广东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了全省卫星定位数据联网监管系统和电子证件应用系统,颁布
8、了广东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暂行规定、广东省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省运政系统与交通运输部、各地市交通运输局(委)共享数据,与省财政厅、省经信委、省监察厅、省公安厅交管局等业务系统联网,先后荣获2005和2007年度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工程称号。2008年,作为IC卡电子证照管理工作全国唯一试点,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IC卡道路运输证及IC卡从业资格证,构建电子证件应用系统,支持“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三大业务,极大的提高了运输市场监管能力。(3)综合执法信息化按照我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建设了“广东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信息系统(一期)”,实现路政
9、执法、运政执法信息化,通过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系统实现与道路运政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4)港航管理信息化开发了港航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实现了全省港航电子数据交换。开发广东省港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港口内贸集装箱货物超载管理、港口设施保安、珠江口公共航道引航调度、危险货物作业申报、港口经营许可、港口岸线申报等信息化管理。建设了以航标遥测遥控系统、航道地理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广东省航道支持保障系统。西江下游和莲沙容水道航标遥控遥测系统被原交通部列为内河水运建设示范工程。初步建设了部分航段数字航道地图,实现了航道可视化管理。建设了船闸管理系统,实现了过闸船舶统一调度、IC卡收费管理和船闸工作状
10、态远程监控,有效地提升了船闸管理水平。(5)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开发了“广东省交通建设市场信用管理系统”,积极有效地推动了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和监理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工作的开展。建设了广东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综合管理平台、试验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高速公路建设施工质量动态控制信息系统、交通建设工程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系统、广东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对全省所有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质量、进度的实时监控,提高了质量监督预控能力。逐步建立广东省公路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公路工程基本信息、估概预算编审、清单、决算编审、造价监督、造价人员资格、材料、定额等管理信息化。3. 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大幅提
11、高省厅运政卫星定位系统将各地市卫星定位平台与省运政系统对接,对县(区)以上长途客运班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旅游包车、重型货车和汽车列车、建设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驾驶培训教练车六类重点车辆进行卫星定位动态监管。通过广东省交通综合监控中心一期的建设,实现了对高速公路各路段收费站、服务区广场视频监控信息实时采集,行业安全监管范围和能力大幅提高,为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4. 公众信息服务成效显著建设了“广东省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公众出行服务网站、移动智能终端、短信服务平台和多媒体查询终端等多种方式,提供电子地图、出行路况、客运班次、交通快讯、出行常识等交通信息,提供出行路线规划
12、和班车换乘建议。开发了“广东省交通科技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申报、办理、审查、归档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通过交通科技网,提供科技信息公开、成果展示等服务。交通运输部高等级公路电子收费创新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建成并投入作用。截至2010年底,全省通车的所有高速公路全部纳入联网收费,开通ETC(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316条,ETC覆盖率超过30%,粤通卡保有量达到100万张。组建全省公交一卡通公司,整合珠三角地区现有公交智能卡系统和资源,发行全省通卡岭南通卡,率先在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汕尾五座城市应用。截至2010年底,共发行或升级2200万张全省通卡。广州、深圳等经济
13、发达城市建立了城市智能交通平台,整合城市交通基础数据,监控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客运枢纽、停车场、城市道路等运行状态,预测交通流量,发布出行信息,实施交通诱导,极大的提高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水平。5. 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趋于完善我省交通信息化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建成了“交通政务内网”和“交通政务外网”,构建了覆盖省、市、县(镇)三级的道路运政网,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广东交通运输虚拟专网”,实现全省大部分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网络的互联互通,公路系统建成了覆盖省公路局、市公路局的公路规费征稽网。省厅作为一类节点接入交通行业信息专网,建立了交通运输部视频会议系统(广东节点)和IP电话系
14、统,实现了省厅和交通运输部、兄弟省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数据传输和实时通讯。厅制定、实施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机房管理制度、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网络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建成涵盖公路、运政、港口、航道、综合执法、市场信用、交通档案等内容的全省交通数据中心,建立了交通资源目录,制定了广东省交通数据采集报送管理制度(暂行)、广东省交通基础数据元集、广东省交通数据中心系统项目数据标准规范等信息资源整合标准规范和制度以保障数据中心的应用,为开展交通管理、决策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制定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计
15、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等制度,编制了广东省交通信息安全总体方案。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分别安装了网络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漏洞扫描系统等安全设施。初步建成厅机关数据网络备份和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广东省交通系统(云浮)数据备份中心”,数据资产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建立了“广东交通行业虚拟CA认证中心”,保障行业信息系统用户的身份安全和应用安全。(二) 主要问题“十一五”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在服务社会、强化监管、提高效率等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1行业专网建设不完善广东省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和业务系统分别运行在运政网、公路规费征稽网上,高速公路光纤网络也承载着
16、高速公路通信、监控和收费等业务系统,但网络间没有实现互联互通。随着我省交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行业管理、公共服务、应急指挥等信息系统数量逐渐增加,规模日益庞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要求越来越高,“十二五”期间,需逐步整网络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建立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专网,以提高业务承载水平和网络安全性,降低信息化建设和运维成本。2标准规范建设有待完善,应用系统建设存在孤岛现象目前,道路运政、综合执法等部分应用系统在建设中考虑到了业务协同与信息资源共享,基本实现了统筹协调和协同工作。但由于未出台统一的信息资源、应用系统建设等核心技术标准,业务系统普遍存在自建自用现象,未实现信息共用,在某些领域上形成了
17、信息孤岛,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需要站在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高度,完善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建设,统筹信息化设计、建设和应用,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3信息化发展相对不平衡就全省来看,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信息化发展迅速;部分市、县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普遍信息化基础条件薄弱,信息化建设步伐相对缓慢。此外,地区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才结构、资金投入等差异,造成了地区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这一系列不平衡影响了交通运输信息化的整体、协调发展。目前,我省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趋于完善,但公众服务内容范围、方式和质量仍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二、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8、十二五”是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构建区域一体化格局,推动粤港澳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体制改革、民生改善、开放合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崭新的任务,交通运输信息化需求呈现出时代特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的地区重大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要素,是区域内各方开展合作的基本条件。(一)推
19、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和服务交通运输是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加快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与服务进程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一体化,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开发、利用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跨区域的收费公路电子联网收费,实现城市间公交、地铁、城际轨道、泊车电子计时表等 “一卡通”,实现异地售票、联程售票,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出行咨询、投诉、维修、救援“一号通”,推进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对接融合,推进城市间公交互通互连,增强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间快速通行能力,从而逐步形成区域一
20、体化格局。(二)促进珠三角外联内通,构建亚太地区客流和物流中心,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构建“大交通”格局,既是“大部制”行政体制实施后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科学集成各业务领域的应用系统,有效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信息资源,实现运力、客流、物流等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从而合理配置运输资源,调整优化通道资源,科学布局运输枢纽节点网络,高效引导集疏运客货流,提供一站式出行信息服务和全方位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提高交通运输系统运行效率
21、,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三)全省交通建设和发展,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营“十二五”我省交通仍处于建设、发展阶段,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仍将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总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对交通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科学管理和高效运营,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监测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运行状态,构建可靠的交通网络,保障交通运输系统平稳运行;挖掘交通网络潜能,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装备,扩充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畅通、高效。(四)保障运输安全,保持平稳发展,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
22、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平稳运行关乎民生大计,安全运输、平安出行是行业和社会公众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做好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监测和预警,对公路、站场、港口、内河航道等重点区域进行视频监控,对客运车船、危险品运输车船进行轨迹跟踪,对重点路段、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实时检测,全面掌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预警,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应急预案分析系统,建立畅通的应急通信网络,建立应急资源管理机制,实现统一指挥,多方联动,快速响应,科学调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
23、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交通安保舆情管理,公开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置信息,维护社会稳定。(五)转变发展模式,发展低碳交通,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集约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交通运输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推动“两型”行业建设,发展以低碳为主要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实现运输生产精细化管理,充分、合理利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等资源,减少空驶运输、重复运输、迂回运输等现象,降低物耗和能耗,减少空间占用和污染排放;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行业能源消耗和排放进行监测,及时预警,推动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运输装备的更新;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交通运输 十二 信息化 发展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