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合水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水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doc(1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背景1.1规划背景近年来,中共中央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细化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措施,做出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把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之际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特别强调要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要求,2009年,农业部颁布了“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出台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内筛选认定了50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建设现代农
2、业示范区总体安排,甘肃省成立了“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出台了“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认定了首批13个县(市、区、农垦)为甘肃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示范区先行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梯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庆阳市合水县入围第一批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庆阳市是华夏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合水县是“陇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合水县农牧业工作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总体要求,培育形成了粮油产业、果品产业、瓜菜产业、草畜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在苹果等特色产业引领下,有效调整了种植业
3、结构,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庆阳市合水县是全国最佳苹果适生区重点县之一,庆阳苹果以个大质脆、浓香馥郁、色泽鲜艳、清甜可口、营养丰富、耐贮运而走俏市场;庆阳市、合水县的黄花菜、白瓜籽、板桥白黄瓜、西瓜、甜瓜等地方传统名优瓜菜享誉海内外;紫花苜蓿、奶(肉)牛、肉(绒)羊、生猪和商品驴等畜牧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全国和甘肃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谋划“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并充分发挥示范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
4、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合水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期间合水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主要通过谋划主导产业项目库,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现代农业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今后五年合水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蓝图,也是申报项目、获取示范区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之一。1.2规划目的1.2.1改造升级传统农业,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合水县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发展模式、增长手段依然在农业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立足当地实际、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打造符合区域实际的发展理念超前、物质装备完善、科技水平先
5、进、经营方式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通过率先发展使之成为甘肃省、庆阳市及周边地区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样板区,有利于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造升级传统农业的有效途径。1.2.2破解旧的体制障碍,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合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农业生产投入、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新型体制机制,解决示范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形成农户与市场更加有效的对接机制,推动建立符合区域实际
6、和产业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1.2.3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冷链仓储与物流配送业,健全农业市场信息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展示基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成果转化率;健全和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和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扶持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推进动植物病虫害和疫情统防统治、农资统供统施和机械化统种统收,提升农业发展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1.2.4发展高产、优质、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利用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谋划农业生产,发展高产
7、、优质、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将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数量扩张型农业转变到注重提高质量和增加产量并重、保护环境与生产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从以个体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实现产品生产标准化、经营集团化、布局区域化、管理信息化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经营理念由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通过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示范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辐射、带动发展规模生产,努力提高专业化程度,尽快实现产业化经营;示范推广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高效农业生产、病虫害与疫病综合防治等先进集成配套技术,促进资源、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以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1.2.5培养新
8、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打造新基地通过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其设施装备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构建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信息传播网络,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实训基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周边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1.3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
9、地承包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9、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10、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甘政发【2011】46号);11、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做好申报创建国家农业示范区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甘农牧计201015号;12、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13、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年)14、甘肃省畜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年)15、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16、合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7、合水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18、
10、合水县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0-2014年);19、合水县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0、合水县10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1、合水县12万亩蔬菜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2、合水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11年2015)。1.4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第二章 建设条件及现状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形地貌合水县位于甘肃东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介于北纬35 363637,东经1075110842之间。地形以丘陵沟壑区为主,山、川、塬相间,子午岭由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将
11、全县分为西南、东北两部分,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部为丘陵沟壑区,海拔1458-1682米,面积201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7.53%,地域包括太白镇、蒿咀铺两个乡镇全境及老城镇、固城、太莪三个乡镇的三分之二地区。这里山岭重叠,沟壑纵横,人烟稀少,但植被良好,森林茂密,水草丰茂,为主要林牧区。西南部分为高原沟壑区,海拔1190-1387米,面积为9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2.4%,系泾河上游地带,马莲河、县川河、固城河布于境内。这里塬面平坦、川道宽阔,土地肥沃,气候湿润,人口稠密,为主要农耕区。2.1.2土壤养分合水县境内土地均被黄土覆盖,主要土壤为交错分布的黑垆土和黄绵土。其土壤分为7
12、个土类,8个亚类,15个土属,28个土种。土壤养分总状况是氮少、磷缺、钾丰富,有机质贫乏,其黄绵土是主要的成土母质,深厚,疏松、质地细匀,垂直结构发达,透水性强,耕地良好。机械组成中粉沙尘含量在50%以上,含大量的碳酸钙。黑垆土类,分布于西华池、何家畔、肖咀、店子、太白坳等塬面坳心,肥力较高,全县有31.85万亩,其土属分为覆盖黑垆土和黑垆土。黄绵土类,发育于黄土母质之上的幼年土壤,多分布于梁卯沟坡。其土属分为黄绵土、黄墡土,灰绵土及灰墡土,全县有114.81万亩。淤积土类,发育于冲击和洪击母质之上。分布于川道一级阶地、河漫滩及超河漫滩,其土属分布为淤积土、残余草甸土。潮土类,发育于淤积母质之
13、上,受地下高水位影响,经耕种熟化而成,零星分布于固城河川上部。其土种分为盐潮土、黄潮土,地下水位1米-2米,剖面中下部有锈文斑或蓝色潜育层。春秋返潮,地温低,肥力差,部分盐渍严重,不适于禾苗生产,产量均低。红土类,零星分布于黄土河谷中、下沟床坡脚。质地粘重,渗透性差,土壤侵蚀强烈,腐殖质层厚1厘米-2厘米,肥力较低。灰褐土类,分布于太白、蒿咀铺、太莪、固城次生林区。全县有288.69万亩。水稻土类,多分布于葫芦河及苗村河沿岸,固城河川、县北川有零星地块,全县有0.2万亩。2.1.3气候特征合水县地处中纬地带,大陆性气候突出。受季风影响,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四季分明,冬冷漫长,夏热短促,
14、春季少雨,干燥多风,天气多变;夏季酷热;秋凉阴雨,气候湿润;冬冷少雪,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562.8mm,东北部多余西南部,年平均气温7.49.1,平均日照时数2491.6小时,太阳辐射能总量为128.15-131.45千卡/,光照强度约7-8万勒克斯。无霜期110155天。年均降雨量634.8mm,2-4月份水分供应量差,3-4月份为干旱气候,6-7月份是半干旱气候,全年平均无霜期151-160天。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是:干旱、霜冻、低温冻寒、冰雹、沙尘暴等灾害。2.1.4自然灾害合水县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冰雹、洪涝、低温、阴雨等气象灾害和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其中干旱影响最大
15、,损失最严重。春旱发生率90%,伏旱发生率达到80%-90%,一般持续30-50天,最长达80天以上;暴雨型洪水时有发生,直接损毁民房、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设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地质灾害总体稳定,但少数地质灾害点仍存在不稳定状态,多年年平均自然灾害成灾面积达0.73万公顷以上,粮食作物减产5715吨,重建的人工生态环境植被品种单一,生态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威胁。2.2自然资源概况2.2.1水资源县境河流以子午岭为分界线,分泾河、洛河水系,马莲河、县川河、固城河为泾河支流;苗村河、葫芦河为洛河支流,其发源主要是子午岭分水岭的地下水,常靠雨水补充,是合水县发展水利事业的主要
16、资源。合水县年平均总径流量为0.5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1.89立方米/秒,地表水水资源总量5950万立方米。合水县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受地貌的影响分布紊乱,按其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分为第四系松散层潜水,下白垩碎屑岩风化带潜水及承压水,子午岭天然分水岭,汇流方向基本和地表水一致,岭东向葫芦河汇集,岭西向县川、固城川及马莲河汇集。合水县多年平均地下水量为14636万立方米,葫芦河总量3406万立方米,县川河、固城河、马莲河总量11198.4万立方米,可利用的水资源量9400万立方米。2.2.2土地资源合水县总土地面积4412679.1亩,其中耕地52130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1.8%;园地
17、52733.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2%;林地2514516.6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7.0%;牧草地1125162.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5.5%;城镇村及工矿区用地76582.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交通用地10578.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2%;水域19428.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4%;未利用地92373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有效灌溉面积为4639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1%。2.2.3森林资源合水县现有森林总特征是:东北部子午岭林区相对丰富,中部、南部地区植被较少。子午岭林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乔木以山杨、白桦、杜梨等为主;灌木有狼牙刺、山定子、木瓜、枸杞子等;
18、草种以蒿草、宾草、白茂草等为主。中部和南部水土流失面积中植被以人工林草为主,林草覆盖率17.7%。1999年开始,合水县实施退耕还林、天保、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截止2007年共计完成面积28053hm2,其中:退耕还林12473hm2,荒山造林13333hm2,封山育林333hm2,三北防护林147hm2,天保工程1100hm2,薪炭林667hm2,合水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6.9%。2.2.4矿产资源及能源合水县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全县已发现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石英岩、砖瓦用粘土等矿产十余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砖瓦用粘土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石英岩分布在马莲河川、石灰岩分布在县川一带。至2006年
19、底,预测合水县含油面积3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000万吨。各油区构造为北东-南西走向,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27公里,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隆起幅度一般为10米-40米之间。合水县煤炭总藏量在12.65亿吨,分布较为稳定,蒿咀铺乡藏量比较丰富。2.2.5物种资源合水县物化天宝,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并盛产玉米、高粱、洋芋、油料等。黄花、木耳、白瓜子、苹果、核桃、杏、梨、枣、桃等均较为有名。秦艽、甘草、麻黄、柴胡、远志、枣仁等150多种贵重药材及核桃仁、花椒、槐米、稻米等土特产更受客商青睐。有梅花鹿、黄羊、野猪等14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有六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品种。2.3经济社会现状情况2.3
20、.1经济结构合水县共辖12个乡(镇),80个村民委员会,498个村民小组,1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24万人。2010年,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两大战略,着力破解“财政困难、人才缺乏、基础滞后”三大瓶颈,深度开发“红、黑、绿、黄”四大资源,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同比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00万元,增长20%;农业增加值完成4.76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增长45.4%;财政大、小口径收入分别完成8288万元和57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05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16
21、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8亿元。2.3.2交通通讯全县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国道211县,309线呈“T”字形斜贯全境,县乡公路全部开通,交通运输十分便捷。基本实现电话程控化,移动、联通及互联网开通,信息畅通,电力供应充足,可保证境内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2.3.3基础设施近年来,合水县抢抓中央加大三农投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及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大西部特色产业开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依靠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至2010年,新修西合板、合固油路等通乡油路4条108公里,通村油路15条94公里,通村砂石路7条34公里,新建公路桥梁5座
22、170米;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3328座;新修梯田3300公顷,完成流域治理250.55平方公里,修建坝系工程45座;新修改建水利工程6101处,新增灌溉面积4796亩,恢复灌溉面积3984亩;实施了城网升级改造、段家集和店子35KV输变电、户户通电等工程,全县共架设35KV线路3条70公里,10KV线路256公里,0.4KV线路355公里。 2.4农业发展现状2.4.1农业发展总体现状合水县农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扩大基地规模,围绕“果、畜、菜、林”四大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
23、代农业发展的路子,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2.4.1.1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初具规模根据合水县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将苹果、瓜菜、草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通过对内实施龙头企业强筋壮骨,对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全县现有乳制品生产、果蔬贮藏、黄花菜、白瓜子及中药材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36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户(古象奶业有限责任公司,陇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5户(陇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蓓蕾金菜有限责任公司、陇原中药材有
24、限责任公司、何家畔土产果品公司;陇东海洋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些企业已成为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排头兵。至2011年12月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6278万元,带动农户1.4万户。2.4.1.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6个,会员种植(养殖业占地)面积达45万亩。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和农民自愿入社、互助互利的要求,严格按章程组织会员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为会员统一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以果品运销、蔬菜生产、畜禽养殖等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利用订单农业这一载体,上联龙头企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水 现代农业 示范区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