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航空航天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二五航空航天规划.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京市十二五期间航空航天产业规划目 录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成效1.核心能力增强,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2.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条快速延伸3.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水平稳步升级(二)存在问题1.产业布局分散,产业聚集度不高2.产业项目规模偏小,标志性工程落户少3.产业辐射作用低,融合带动效应不足4.产业资源共享不足,产业选择受限(三)面临形势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建设世界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3.空天技术发展迅猛、未来市场规模爆发性增长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发展原则(二)指导思想(三)奋斗目标1.产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2.高端制造能力显著增强3.核心研发能力高度聚集4
2、.产业结构形态优化升级(四)远景展望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一)发展重点1.航空领域发展重点2.航天领域发展重点(二)主要任务1.军民统筹、巩固提升基础,保障核心能力任务2.优化存量、集聚增量,合理布局、集约发展3.调整结构、丰富形态,强化产业资源控制能力4.重点扶持、培育产业集群,推动重大项目落地5.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三)着力推动实施一批关键领域重点项目1.航空发动机领域2.航空电子系统领域3.无人机领域4.遥感测绘领域5.通用航空领域6.卫星通信应用领域7.卫星导航领域8.卫星综合应用领域9.航空航天材料领域10.航空航天技术转化及应用领域四、推进措施(一)建立产
3、业协调机制,促进产业体系优化(二)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三)制定优惠扶植政策,增强产业发展吸引力序 言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一支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产业。其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产业要素高度集约等特点,技术辐射面广、产业带动力强、关联产业多、产品附加值高、集群效应大,能够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大力推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以重大产业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依托,积极发
4、挥地方配套产业的作用,基本形成了有序的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得到一定优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产业布局分散、集聚度不高、产业辐射效应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515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转型期和重大机遇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首都经济圈、建设世界城市、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军民融合、二三产融合式发展,都为北京市发展航天航空产业带来了难得机遇。本规划中的航空航天产业指产业主体参与实施的与航空航天技术产品相关的研发、制造、服务和技术转化应用等产业活动的总和。本规划依据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订,指导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5、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成效1.核心能力增强,专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北京现有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含核心配套)产业集团总部、国家级研究机构、著名高等院校等20余户,涉及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单位百余户,航空航天专业核心能力单位占全国50%以上。航空领域,北京市在基础材料、航空动力研究、航空工艺、机载设备与系统等方面占有优势。航天领域,北京市汇集了全国星、箭、弹、船总体设计、核心研发和总装测试的绝大部分核心单位,在全国占据绝对优势;集聚了一批核心配套单位,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能力。经过60多年发展和建设,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核心能力不断增强,载人航天、卫星应用、空间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发展成效突出,部分领域达到国际
6、领先水平。2.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条快速延伸“十一五”期间,航空航天产业主体加快在京设立高端研发机构、扩大研发规模、延伸研发范围。以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航天动力与材料、航天应用为代表的研发核心力量逐步集聚北京。以航天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为特色的产业链条快速延伸,在信息安全、安防安保、空间生物、节能环保、物联网、新能源、软件、气象工程、特种装备等民用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3.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水平稳步升级“十五”以来,全国航空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产业布局调整迅速,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在全国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较大变化。一般制造业和配套能力逐步向全国扩散,高端研发能力逐步向北京集中,北京市
7、航空航天产业结构呈现以创新驱动为特点的科技产业化特征,产业总部资源更加集中,高端研发和核心制造能力更加突出,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对全国产业的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加强。(二)存在问题1.产业布局分散,产业聚集度不高北京市航空航天企业空间布局较分散,企业间的协同协作、专业板块间的融合发展程度一般;产业整体布局缺乏统筹规划,产业聚集度较低,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相对其它产业,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总体规模偏小。2.产业项目规模偏小,标志性工程落户少近年来,大型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空航天标志性项目在全国布局,落户北京的重大项目单体规模偏小、标志性工程少,行业带动性不足。北京市航空航天
8、产业发展基础面临巨大挑战。3.产业辐射作用低,融合带动效应不足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主体技术优势明显、技术成果丰富,但产学研用环节衔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慢、技术辐射效应发挥有限;与其它民用产业融合发展成效不明显,带动效应不足。4.产业资源共享不足,产业选择受限航空航天产业存在资源共享困难、军民技术标准互通性不足、技术和人才流动性较差等问题,产业选择受限,造成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链不够完整,关键和基础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不足,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发展面临挑战。(三)面临形势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北京市关于加快
9、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将航空航天产业列为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领域之一,提出航空航天产业要实现集群发展、集约化发展。加快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是推动北京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2. 建设世界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是建设世界城市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保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带动首都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航空航天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动力,“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3. 空天技术发展迅猛
10、、未来市场规模爆发性增长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和巨大市场空间。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带动航空航天技术迅猛发展。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预计未来20年中国民航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飞机市场。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航天器制造、发射、地面设备设施及航天应用服务产业市场需求巨大。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发展原则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合理布局满足世界城市条件的高端产业要素,重点推进高端产业引领能力、军民两用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要素互动能力建设;按照国
11、家“十二五”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航空航天产业。(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世界城市要求,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抓住国家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坚持“统筹规划、军民融合、优化集聚、重点带动”,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为契机,结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航空航天高端研发、先进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航空航天技术转化与应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三)奋斗目标1.产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十二五”末,航空航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
12、亿元,工业增加值4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2.高端制造能力显著增强保持航天“星、箭、弹、船”总装和集成测试优势基础,在航天地面应用系统成套设备领域形成全国领先优势;实现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航空发动机整机的制造能力,在航空航天高端材料、关键系统、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形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高端制造能力;在高端通用航空飞行器整机制造领域实现突破。3.核心研发能力高度聚集依托现有的航空航天科研生产机构,打造我国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国家级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主体;引导航空航天领域相关机构在京扩大研发规模,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产业化基地,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吸引航空航
13、天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在京设立研发中心。在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建设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代表国际水平的航天器载荷及地面应用系统研发基地,建成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航空等领域的一批高端研发中心,形成国际航空航天合作产业联盟。4.产业结构形态优化升级集中发展航空航天领域高端优势产业,形成“两区一带”的空间布局,即: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的北部高端研发集聚区、以大兴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南部高端制造集聚区、顺义航空航天产业园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技术应用经济带;重点发展10个新兴产业集群;“十二五”末,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基本形成以高端研发为主体、先进制造为核心、总部经济为引领、航空航天技术应用和
14、服务为支撑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四)远景展望通过10到15年的发展,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实现年总收入过万亿,成为北京市支柱产业。形成体系完善、创新引领、高端集聚、高效增长的航空航天高端产业形态,成为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策源地、高端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和辐射全球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高地。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一)发展重点1.航空领域发展重点航空领域重点发展一个核心系统、两项产业基础、四种制造能力、五项关键技术。一个核心系统: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两项产业基础:新一代航空动力领域、航空材料领域;四种制造能力: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制造、通用航空器制造、通用航空发动机制造、空中与地面保障设备制造;五项
15、关键技术: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技术、通用航空器总体设计和集成技术、航空发动机技术、通航适航取证技术、航空共性支撑技术。以大型飞机、通用航空飞行器、支线飞机、无人机研制生产需求为牵引,集中发展关键配套技术与产品,在航空动力、机载电子设备与系统上实现自主配套;开展国际合作和航空转包生产,积极参与军贸出口;重点拓展民用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飞机与发动机维修服务业、航空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2.航天领域发展重点航天领域重点发展一个总体、四大专项、六项产业。一个总体:航天“星、箭、弹、船”的总体研发和总装;四大专项: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六项产业: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综合应用、航天材
16、料、卫星遥感测绘、航天技术转化及应用。推进重大专项实施。通过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的实施,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带动基础和前沿领域的发展,促进航天科技水平的整体跃升。着力发展民用航天。围绕国家对地观测卫星体系建设,重点发展航天运载器、民用卫星及其应用、先进有效载荷与仪器,支持陆地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环境与灾害卫星的研发与建设。支持卫星通信领域中的应急通信、广播宣传、安全生产、农村信息化、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重点发展信息安全、安防安保、软件、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空间生物、气象工程、智能交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电力
17、和石油装备、特种装备等领域。(二)主要任务1. 军民统筹、巩固提升基础,保障核心能力任务国防科技工业主体单位是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依托军工基础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十一五”重大工程项目,推动“十二五”国家重点军工项目在京立项论证和规划实施,保障基础研究能力、核心研发能力和高端制造能力持续稳固提升,确保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基础稳固、技术产品竞争能力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充分体现。2.优化存量、集聚增量,合理布局、集约发展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优化存量、集聚增量
18、,实现集约式发展。加强统筹规划、引导资源要素在现有空间区域内合理布局,协调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工程建设,保障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重点发展以中关村科学城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基地为核心的北部高端研发集聚区,以大兴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基础的南部高端制造集聚区,以顺义航空航天产业园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技术应用经济带。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部高技术制造带,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重点打造北部通用航空技术研发集聚区和南部通用航空高端制造承载区;依托首都金融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功能区,重点打造通航运营服务基地和通航现代服务集聚区。3. 调整结构、丰富业态,强化产业资源控制能力鼓励产业主体统筹规划北京地区的资源要
19、素,打造特色产业基地;鼓励在京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项目,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产业主体总部在京落户,打造航空航天总部经济中心区,强化对全国的决策指导、资源配置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北京服务业资源集聚、市场地位重要和辐射能力强的特点,发展航空航天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实现价值最大化。4. 重点扶持、培育产业集群,推动重大项目落地重点扶持航空航天产业领域中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团和重点企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实施卫星产业快速成长工程、通用航空产业培育壮大工程、航空关键系统重点突破工程和航天技术应用示范推广工程,在卫星应用与服务、北斗卫星产业化、空天信
20、息技术应用、航空动力与航空电子、通用航空高端研发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吸引一大批产业链关键环节重大项目落地实施。5. 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引导建立航空航天军民两用技术输出渠道,建立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推动军用技术成果向民用领域的转化;支持各类中介机构参与航空航天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建立产业技术成果交易和信息交流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积极推进军民通用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促进军民通用设计、制造等先进工业技术的合作开发、双向服务与成果共享。(三)着力推动实施一批关键领域重点项目1.航空发动机领域建设航空发动机研发及产业
21、化基地;开展航空重油发动机、活塞发动机、涡扇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2.航空电子系统领域建设航空电子系统与设备的研发、集成和产业化园区;重点发展真空器件、光电探测器件、机载任务电子系统的研发与制造。3.无人机领域重点发展无人机总体研发、系统集成及关键设备制造;集中建设无人机研发中心、发展总装测试能力。4.遥感测绘领域建设遥感应用产业基地;发展航空遥感测绘新型载荷研制和产业化;建设无人机飞行器遥感测绘产业化项目。5.通用航空领域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器总体优化和集成、通用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发、通用航空适航取证技术及服务等;建设通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园区;建设直升机、公务机等通用航空整机制造基地。6.卫星通信应
22、用领域建设卫星资源测控体系和卫星通信应用支撑平台,重点发展数字发行系统、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等产业化项目。7.卫星导航领域重点发展卫星导航设备与系统、导航电子地图、应用终端、质量检测平台等的研发和产业化。8.卫星综合应用领域建设卫星综合应用总部基地,发展卫星综合应用装备的研发制造、系统集成与测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卫星综合应用服务示范推广基地。9.航空航天材料领域重点发展航空复合材料及构件、先进钛合金精密成型件、航空发动机粉末盘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航空航天专用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10.航空航天技术转化及应用领域重点发展信息安全、安防安保、软件、物联
23、网技术及应用、空间生物、气象工程、智能交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电力和石油装备、特种装备等领域的产业化项目。四、推进措施(一)建立产业协调机制,促进产业体系优化立足环渤海经济区域、依托首都经济圈,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和配套资源布局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要素;加强与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的联合合作,建立区域性的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项目协调,引导产业资源合理配置,不断优化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二)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发展质量支持产学研用联合,鼓励与国外优势企业合作,引导建立高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和多元化产业实体;支持培育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牵引的创新驱动型产业集群。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广泛吸引国内外企业在京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支持民口企业参与航空航天领域的重组、改造,扩大横向联合基础;引导产业资源整合、重组、改制,持续壮大产业基础、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环境。(三)制定优惠扶植政策,增强产业发展吸引力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充分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协调,在产业扶持、科技创新、财政支持、人才引进、土地利用等方面加大对重点单位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信息交流、金融服务、资质认定、综合配套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