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规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浅谈新农村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农村建设规划.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浅谈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站 。在此次重要的会议上,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两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我们国家城乡规划一个重大任务。下面我就以下七点谈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关问题。一、 规划背景 响应国家宏观发展的政策,并且地方重视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需要,当前大部分农村的产业单一,种植业没形成规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安排,因此,新农村需要制定一个总体发展规划,指导其健康、有序、
2、可持续发展。二、 当今农村的问题(1)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并且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地方特色,没有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土地最大效益。 (2) 、村内各类用地分散,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利用效率低。(3) 、村民宅基地布局零散,朝向错落,户均占地大,密度低,土地浪费严重,公共绿地十分缺乏。(4) 、村内主要道路不成网,部分道路路面状况差。(5) 、村民住宅自行设计施工,建筑质量低下,建筑样式陈旧,无特色。三、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1)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新
3、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通过改造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产业、创新村庄管理机制、改变农民精神风貌,促进农村向产业化、生态化、城镇化转变进程,努力完成文化建设、学校建设、卫生系统建设、计划生育机制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自身建设六大工程,大力打造新经济、新生活、新风尚、新村庄、新机制、新农民的新型农村,构建和谐社会。(2)、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群众选择,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物管理和服务职能,着力教育和引导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强迫命令,不
4、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根据村庄区位和发展阶段,尊重客观规律,从现有经济基础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升级,思想上不急于求成,行动上有紧迫感。不举债、不攀比、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 因村制宜、科学指导。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村庄发展水平,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策”,采取整体建设、局部改造、环境整治等方式,建设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等特色鲜明、格调新颖充满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照搬照抄,不搞千篇一律。 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牢固树立“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意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社会事务管理机构,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各项
5、管理制度,建立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村庄管理长效机制。不流于形式,不建形象工程。 整体推进、务求实效。坚持规划先导,科学编制村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农民教育、农村管理等内容,使农村环境变化与产业发展同步,农民素质提升与塑造良好的民风民俗同步,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不急功近利、不搞低水平分散建设。(3)、主要目标 规划基本形成功能齐备、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完善高效的村庄建设体系,把和平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良、社会保障均衡、民主法制健全、邻里诚信友好、农民富裕健康、社会安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
6、村路网全部硬化,农民住房、饮用水安全达标;农户基本用上无害化厕所,农村污水、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村建有标准卫生室,满足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需求,建立农民健康档案;配有完善的商业网点、健身场所和文化中心。 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消除私搭乱建、人畜共处、柴草乱堆等影响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村庄、渠道、宅旁院落实现绿化美化,绿化覆盖率明显提高。 社会事业较大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五保供养、特困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农村初级教育、成人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宣传体系进一步完善。 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村庄管理法制化、制度化、民主化;农民素质大幅度提高,养成健康、文明
7、、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实守信;农民安居乐业,公民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规划着眼新农村现实情况和特征,致力于解决今后发展中产业、用地、农民创收等一些重大问题,并制定了高起点的规划目标,构筑新农村“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美好前景。(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 重点是培育基础产业,增强农村发展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初步建成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着力提高农民收入 以循环农业为抓手,推广高效型种植养殖模式。成立行业协会,做好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打造新农民。改善水利设施等生产条
8、件,加大对农业相关产业如旅游、休闲农业等的投入,凸现产业化成效,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以“治五乱刹三风四改四通”为重点,推进村庄整治,加大综合整治力度。“五乱”,即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三风”,既请客送礼风、抹牌赌博风、封建迷信风;四改四通,即改水、改厕、改圈、改厨,通水、通电、道路、通电信。以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环境美化、农户厕所无害化以及治水、治乱、治污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新村新风新貌建设,解决好人畜混杂的局面。建设与村庄规模、布局协调的路网体系,村庄干路、支路和宅前路全部硬化。建设街头绿地、环树林,见缝插绿。改造农村厕所,实现农村
9、厕所无害化。实施农村改水工程,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达标。拆除村庄内占用道路、河道、绿地等的违章建筑,实现村庄干净整洁。采取“村收集、镇处理”的模式,实现垃圾密闭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将废弃宅基地收归集体,做好公共活动场所兴建工作,将自来水、路灯、沼气池、道路硬化等建设纳入新农村城镇规划之中,大力推进文化、学校、卫生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村庄规模相适应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商业等公共事业,建设与村庄规模相适应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强设施共享性,提高利用效率。建设村级文化中心,满足农民议事、培训、读书、阅报等活动需要;建
10、设卫生室,配备专门医务人员和急救联络系统,满足农民初级医疗保健要求;利用乡驻地交通条件建设联村或者连片连锁便利店,满足农民日常购物需求;鼓励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推广沼气等新型能源,倡导农村能源利用多样化;积极推动农村信息化进程,重点推广网络、视频、广播、电视“四位一体”的信息网络,满足农民对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的需求。 创新农村管理方式,建立建管长效机制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坚持“硬件建设上水平,软件建设上素质”,探索切实可行的农村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组织的作用,创新农民参与机制,激发农民创造新生活的自主精神,动员和组织农民投资投劳建设新农村
11、;建立农村管理接待服务站,处理村民生产生活、公共事务、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事务,成为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建立健全能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内容和要求的村民自治章程,实现村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塑造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四、道路交通规划新农村采用二级道路: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一级道路为通村道路宽为7米,二级道路为村内部道路,道路宽为3.0-4.0米,基本形成纵横交错的路网格局。而村庄外耕地、林地内的道路应按村庄机耕路规划,结合现有道路线形,调整理顺、加宽加固,控制宽度为2-2.5米。五、环境景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新农村 建设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