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生态县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郫县生态县建设规划.doc(2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郫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第一节 规划背景. 1一、生态环境破坏、退化、恶化宏观形势逼人. 1二、科学发展对全国和区域发展的新要求. 2三、郫县特殊重要地位的要求. 2四、郫县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 3五、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目标. 4六、四川省和成都市创建生态省和生态市的实际要求. 4第二节 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5一、任务由来. 5二、规划目的. 5三、规划意义. 6第三节 规划依据. 8一、法律法规. 8二、相关文件. 9三、郫县相关文件资料. 9四、规划范围与时限. 9第二章 郫县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分析与评价. 10第一节 基础分析与评价. 1
2、0一、区位特点. 10二、自然资源条件. 12三、社会经济条件. 13第二节 生态与环境现状. 19一、生态质量分析与评价. 19二、环境质量分析. 21第三节 生态县建设的有利条件与限制因素. 28一、有利条件. 29二、制约因素. 30三、当前必须面对几个挑战. 31第三章 郫县生态县建设的战略地位与战略取向. 33第一节 战略地位. 33一、是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排行的“百强县”. 33二、是成都市县域工业经济向园区集中的实践先导. 33三、是成都市水源地维护与淡水资源供给的生命线. 34四、是人口高密区和人地关系的紧张区. 35五、是成都市正在兴起的生态人居新城. 35六、是中国农家休闲
3、旅游的发源地. 37七、是中国川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38八、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基地建设的重心. 39九、是土地利用变化快、结构复杂的城市边缘区. 40十、是全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 41第二节 战略取向. 41一、构建新兴生态产业模式,提升产业系统生态含量. 41二、统筹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 42三、铸造人居环境独特的品质. 42四、优化土地资源集约的目标. 43五、秉承历史文化的传统. 44第三节 战略重点. 44一、明确发展定位. 44二、根据功能定位,实现区域合理分工. 45三、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生态建设. 46四、推进房地产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 46五、强化大学拉动与大学兴城的作
4、用. 46六、提升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品牌,促进城郊休闲产业发展. 47七、引导产业发展园区化和生态化. 47第四章 郫县生态县建设目标. 49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9一、指导思想. 49二、基本原则. 50第二节 规划目标. 52一、总体目标. 52二、阶段目标. 52第三节 规划指标体系. 53一、指标选择的思考. 53二、指标体系的构成. 56三、指标体系的建立. 57四、规划的指标体系. 57第四节 差距分析. 57一、郫县现状与生态县差距的基本特点. 57二、差距程度分析. 59三、实现规划的可能性与难点. 59第五章 郫县生态经济系统区划与分区建设. 62第一节 郫县生态经济
5、分区的理论思考. 62一、生态经济分区的依据. 62二、生态经济区划的原则. 62三、生态经济区划的方案. 63第二节 生态经济分区与建设概述. 65一、北部农林生态控制区. 65二、中部工业与城镇生态恢复区. 67三、西部乡村旅游生态保护区. 69四、南部农业与科教生态协调区. 71第三节 特色生态类型区. 72一、生态类型区与生态经济区的关系. 72二、特色生态类型区的筛选. 72三、郫县主要特色生态类型区(带)分述. 73第六章 郫县生态产业建设规划. 81第一节 理清郫县经济发展的思路. 81一、郫县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 81二、郫县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82三、郫县产业发展的宏观决策
6、建议要点. 83第二节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85一、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带规划. 86二、生态农业发展重点布局. 88三、农业和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 91第三节 生态工业发展规划. 94一、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 94二、工业集中发展区、工贸产业聚集带. 95第四节 生态服务业和休闲旅游发展规划. 98一、生态服务业. 98二、休闲旅游. 101第五节 循环经济建设规划. 105一、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指标. 105二、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106第七章 郫县生态人居建设规划. 108第一节 生态宜居区建设. 108一、生态宜居建设的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08二、生态宜居区建设. 108第二节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5一、建设定位. 115二、建设目标. 115三、建设对策. 115第八章 郫县生态环境规划. 118第一节 水环境建设规划. 118一、水环境压力分析. 118二、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 119三、重点保护区域. 120四、水污染防治保障措施. 121第二节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123一、规划背景. 123二、规划指导原则. 124三、郫县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与措施. 124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治理规划. 125一、规划背景. 125二、规划指导思想. 126三、郫县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 126第四节 农业环境规划. 127一、基本农田保护. 127二、农业污染. 12
8、8第五节 农村环境规划. 138一、农村污染. 138二、新农村建设环保行动. 141第九章 规划可行性、重点工程和效益分析. 145第一节 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145一、规划符合发展要求,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145二、经济社会条件可行. 146三、技术条件可行. 147第二节 重点领域与工程项目. 147一、产业生态建设工程. 148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 149三、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工程. 150四、城乡统筹社会发展体系建设工程. 151五、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151第三节 生态县建设的投资与效益分析. 156一、投资经费概算. 156二、经费来源. 157三、效益分析. 157第十章
9、 生态县规划建设的保障体系. 162第一节 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162一、确立规划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撑体系. 162二、与现行法规衔接,明确执法体系. 163三、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奖惩制度. 164第二节 观念与思维保障体系. 164一、更新发展理念,引导创新思维. 165二、以城乡统筹贯穿生态县的建设. 165三、协调四个文明,推进四个建立. 165四、实现产业体系生态化转变. 166第三节 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 167一、建立规划实施的组织机构. 167二、完善规划的目标责任制,建立非均衡考核体系. 168三、完善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体系. 168四、建立新的统计和评价体系,纳入生态环境
10、指标. 169第四节 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 169一、加大政府对基础性设施和产业的投入. 169二、建立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提高投融资效率. 169三、建立和健全自然资源与环境补偿机制. 170第五节 实施手段与科技支撑体系. 170一、完善信息网络,积极推广环境友善技术. 170二、加强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提高引智工程力度. 171三、推进教育现代化. 171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171第六节 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 172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 172二、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决策及监督. 172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规划背景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的核心及支柱,
11、历史如此,现今及至未来亦然。郫县位居成都平原中部,土壤肥沃,沃野千里,开发历史悠久,凭籍都江堰水利工程,拥有自流灌溉、水旱从人之利,历史上是一富庶之地,素有“金温江,银郫县”之说。但郫县发展至今,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其社会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必需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因此,对郫县生态县建设进行规划,以生态理念统领引导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科学协调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避免发展中的波折,促进传统社会与经济向生态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生态环境破坏、退化、恶化宏观形势逼人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凭借强大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取得了工业文明的伟大胜利,物
12、质财富大大增加。但勿需讳言,人类在创造经济空前大发展与大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生态与环境的极大破坏,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森林锐减,覆盖降低;物种濒危、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沙化、沙漠化及石漠化扩展;湿地和湖泊萎缩,干涸;环境污染加剧等。这些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各国都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并呼吁共同联合行动。可惜,至今生态环境破坏、退化、恶化趋势依然未能得到根本遏制。世界如此,中国亦然。有鉴于此,我国从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将保护生态和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
13、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重大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迄今施行4期),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主要为黄土高原和长江上游地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施行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常称“长治”工程),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禁伐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田还湖工程,沿沙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严重生态环境退化区治理修(恢)复试点工程,生态农业县示范工程等等。近年来,国家又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2年国家环保局开始推动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2003年发布了生态县市省建设指标。
14、郫县生态建设规划正是这种大背景下的产物。二、科学发展对全国和区域发展的新要求近半个世纪尤其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被当今世界称之为“中国崛起”。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发展是以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和破坏为代价的。当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成为突出的问题,高消耗、低效益、高污染的产业体系及其相应的增长模式广泛存在,惯性巨大,严重阻碍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央在总结发展中的经验,反思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的战略新思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观,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由此推进了全国发展战
15、略转变,包括:从又快又好变为又好又快,体现了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发展质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从以往贯行的粗放经营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倡导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产业。凡此等等,旨在构建起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新模式。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的建设正是为适应这种战略转变而提出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三、郫县特殊重要地位的要求1、成都市自来水重要生产与供给基地特殊地位的要求郫县地处成都市区与都江堰水利枢纽之间,是“天府之国”母亲河岷江上游和都江堰灌区养育之地,是成都市自来水的重要生产与供给基地,肩负着供给生活用水和部分和
16、部分生产用水的重任,拥有一座大型自来水厂(成都市自来水六厂),日供成都市区水量达100104m3,占其总需水量的8093%。对保障成都市饮水安全肩负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自来水尤其生活饮用水的生产与供给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最首要的是要确保其质量和洁净,否则会引发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为此,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严格的生态保护,维护水源地优良的生态功能和优质的水源,其效益和生态贡献远远超出郫县范围,是全成都的,全流域的。因此,仅以水源保护这一点,郫县生态县建设就是十分必要的。2、创建成都市区人口疏散迁居宜居休闲中心的发展定位的需要郫县位居成都市西缘,紧邻成都市区,已开始与市区融合,是市区居民乡村休闲的发源
17、地,现已成为成都市重要的休闲中心之一。正因拥有紧邻市区及川西农村景观特色与相对宁静环境之利,它已是市区居民乐于选择的较理想的空间。目前,高新西区和一批学府新校区已进入郫县城内,昭示着郫县建成为成都市宜居地和休闲中心的可能性与前景。宜居地和休闲中心,同样需要优良生态环境的支撑,需要进行美化环境的生态建设,需要纳入生态县建设规划和实践。四、郫县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郫县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化社会中期阶段。纵观郫县的发展历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社会发展阶段的发展相类似,经历了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扩张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加剧人口、经济与环境失去协调和谐的过程。同时,
18、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为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期,也是政府、社会、企业生态意识增强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紧迫时期。2006年人均GDP已近3000美元。可以认为,郫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到了向生态转型的阶段。生态县建设正百为适应和推进这种转型而提出的,两者是不谋而合的。当今的生态县建设规划内涵,已不仅仅局限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设,还包括: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建设,资源节约的社会消费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显然,生态县(市)建设,就是要使其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服务能力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
19、、生产与消费、决策与管理的协调统一与平衡,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行为与自然生态系统环境良性循环,沿着稳定、持续、优化方向演化和发展,是一种代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新模式。五、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目标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一直实施城乡分治政策,致使城乡发展不平衡,形成乡村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的不协调状况。落后的乡村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有鉴于此,中央提出了“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其中统筹城乡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其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对此,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探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经验和成绩,新近国务院又批准了成都市和重庆市为城乡
20、统筹配置试验区,为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进城乡均衡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郫县是我国西部唯一的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对生态县建设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它大大丰富生态县建设怕内涵,又反过来提升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战略目标,必将成为生态县建设的新亮点。六、四川省和成都市创建生态省和生态市的实际要求国家在生态示范区建设实践基础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新近启动了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四川省已公布了四川生态省建设纲要,成都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已在编制中,郫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是成都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
21、部分。与四川生态省和成都市生态市建设是互为呼应,相互支撑的。它是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不同区域范围生态配套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份,它必将成为生态市和生态县建设重要的区域基础。第二节 规划的目的与意义一、任务由来郫县生态建设规划是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确定的全省生态县建设规划县之一,也列入成都市政府确定的第二批生态县建设计划。中共郫县县委和郫县人民政府对生态县建设十分重视,列入该县第“十一五”规划的战略安排。为此,责成该县环境保护局具体负责生态县建设规划的编制。2007年初,郫县环保局约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承担编制任务,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书,规定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编制
22、规划文本,由郫县环保局组织该县有关部门协助编制、讨论、审核文本。本规划是郫县政府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合作完成的成果。二、规划目的生态县建设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指导其规划县的生态建设实践服务,从总体上对其建设实践有很好地把握,避免走弯路,浪费人、财、物力和时间。对郫县而言,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制定,目的是要为郫县今后和长远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选择正确的道路,提供科学的方案,明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通过生态县建设规划,使郫县在发展中能达到以下的目的:(1)较好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与环境矛盾,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相一致;(2)较好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持续
23、利用的矛盾,强化对土地、水资源等的保护提供方案;(3)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由粗放型产业向节约、集约、高效型经济转变提供科学支持;(4)为郫县建成为成都市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提供保证;(5)为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6)为创建宜居环境打下基础;(7)为构建和谐郫县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三、规划意义生态县建设,国家有统一规划大纲和要求,必须作为生态县建设共同追求的目标和衡量的标尺。但我们认为,生态县建设应根据不同的县情,体现特色,要充分发挥各个县的特殊优势,深刻认识各个县的制约因素和面临的挑战。据此,制定符合各县实际的生态建设规划。使之不仅服务于各县的生态建设,而且能为各
24、县的长远发展战略提供清晰发展思路,提供科学的决策基础。对于郫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我们要求在观念上有创新,思路上有突破,内容有特色,能为郫县为来的发展提供蓝图,并且能直接服务于下列的战略决策:1、创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向生态转型生态市、生态县的概念,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严格定义。但一般认为是其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内各子系统间彼此处于协调和谐状态。就是说,生态县(市)是其辖域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生产与消费、决策与管理的协调统一、和谐和良性循环,沿着稳定、持续、优化方向演化发展。显然,生态县(市)建设规划是探寻创建县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可
25、持续发展新模式的一种规划。即通过生态县(市)建设科学规划,在规划县(市)创建起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体系、新机制、新模式,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体现。纵观郫县的发展,大体上是全国的缩影,同样历经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经济快速增长的粗放经营期,现面临着生态与环境压力的挑战和瓶颈制约,需要及时做出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其发展层次与水平。就是说,郫县传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已到了需要向生态转型期。生态县建设,无疑对推动郫县社会经济发展向生态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推进生态环境改善、优化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是
26、可持续发展必备的重要条件。生态县(市)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综合建设工程,其中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重要内容。郫县土地利用程度极高,据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结果,其土地利用率达79.13%,未利用土地占县城面积的20.87%,森林覆盖率为15.29%。未利用土地是郫县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空间。但未利用土地913.12hm2k,除去水面与河流滩涂816.02hm2之外,余下可用于造林绿化的未利用之荒草地97.10hm2,为县域面积的0.22%,说明造林绿化空间非常有限。在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如何构筑起强大的绿色生态屏障,使郫县达到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生态县(市)考核指标体系中平原县森林覆盖率1
27、8%以上的标准是主要任务,我们认为,郫县位居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拥有水热资源丰富、立地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常绿阔叶林的自然条件,建设绿色郫县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提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应成为生态县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此外,郫县河流水面和滩涂面积较大,达816.02hm2,占县域面积的20.87%。水生态系统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是郫县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两大要员,水是生命之源,湿地素称“地球之肺”,二者生态功能地位、作用重要,必需加强充分保护。可喜的是,郫县水环境保护较好,水质优良,今后,只要科学、严格管理就能确保水环境安全。3、保障成都市供水源地生态与环境安全郫县农耕历史悠久,水网发育,为农业自流灌
28、溉与排水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铸就了郫县水旱从人、风调雨顺的农耕环境。更重要的是,郫县是成都市区最重要的供水源地,确保供水质安全,是重大的战略任务。郫县生态县建设的施行,在改善和优化区域整体生态环境的同时,将会更加强化其水源地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诸如目前坐落在三道堰镇的成都市自来水六厂以下200m为起点至上游5km处划定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已营造形成长5.2km,两岸各50m宽的郁郁葱葱、高覆度的防护林带,建成了结构良好、保护功能强的生态保护区。同时在其上35km范围内被规划为二、三级保护区,拟在其两岸同样建设生态林保护带区。郫县生态县建设,市县两级政府将加大二、三级保护带区建设投入力度,
29、加快其生态防护林的建设进程,并着手解决影响水环境质量及潜在突发性危害危险问题。以此充分保障其供水基地范围水环境质量安全及河岸生态环境系统安全。4、促进创建人居宜居环境郫县位居成都市西缘,与成都市区紧紧相连,几乎融为一体,郫县工业港南区与北区与成都市高新西区连接。空间区位优势突出。在成都市加强建设大都市情势下,旧城改造力度大,市中心区拥挤的人口需要作适度疏散,郫县成为其迁居选择之地,基于此,郫县做出了建设“成都市区西缘居住休闲中心、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宜居、休闲、后花园,均要求有绿野碧水、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支撑,郫县乡村风光保持尚佳,并且是我国乡村旅游(农家乐)的发源地,有着相当的知名度,具有
30、建成宜居、城市乡村休闲中心和成都后花园的基础。郫县生态县的建设,对实现上述发展定位具有重要作用意义。第三节 规划依据郫县环保局受郫县人民政府委托,负责组织郫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的施行。因此,郫县环保局正式以合同形式委托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承担负责郫县生态县建设规划的编制。编制规划依据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文件和郫县有关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计划文件等三个层面: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8)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4)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
3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8)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1、四川省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川府发1997二、相关文件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38号文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指标5成都市环保局成环发20019号文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三、郫县相关文件资料1、郫县人民政府郫县十一五
32、社会经济发展纲要2、郫县2005年统计年鉴3、郫县土地利用规划四、规划范围与时限1、规划范围郫县位于成都平原中部,成都市中心城区的西缘,地理坐标位置为:1034310402E,30433052N,幅员面积437.45km2, 2004年总人口48.8341万人。规划范围为郫县辖域整个空间,包括14个乡镇,165个行政村和1714个自然村(社)。2、规划时限规划时限为20072020年。生态县(市)是其发展的理想状态,生态县(市)建设是一定时期的要求达到的社会文明、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和谐统一,有一个实现过程。因此,郫县生态县建设将之分三个时期:即20082010年为着力创建达标期;2011
33、2015年为巩固、完善、全面建成期,20162020年整体优化与水平提升期。第二章 郫县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分析与评价第一节 基础分析与评价一、区位特点1、成都市城乡交汇区、扩展区、第一圈层成都市区域内部城市化进程速度极不平衡,城市化综合水平从城市建成区向城市外围依次递减。这一现象符合克里斯托勒(W.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对城市区位的解释。对城市化综合水平综合排序的三个层次进行地域空间组合,发现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呈现出“一心三圈”的结构。“一心”中心城区;“三圈”分别是:第一圈内部半城市化,第二圈外部半城市化圈,第三圈农业圈。中心城区是成都市建成区所在地,即传统意义上的成都市所在地,
34、包括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和锦江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地,是区域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和交通中心。郫县、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和新都区围绕中心城区,构成第一圈层,受中心城区经济辐射作用明显。郫县作为成都市工业发展的扩散区和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区之一,县域产业构成为:二三一结构。郫县具有引进工业项目的区位优势,区内工业经济发展较好,吸纳了大量的外来资本新办企业和大量的外来人口到此就业,从而加快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区域经济异常活跃,城市化发展步伐较快,城市发展水平较高。郫县作为成都市城乡交汇区,同时也是“农家乐”形式的近郊型观光休闲旅游的发源地,随着“农家乐”观光旅游的发展,活跃了农
35、村经济,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2、成都市上风上水、水源保护区郫县地处成都市城区上游和温郫都国家农业生态示范区内,担负着确保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重大使命。按照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围绕成都市自来水六厂徐堰河取水口、唐昌水厂柏条河取水口、新胜徐堰河取水口,自汲水点上游5000m至下游200m、河岸两侧纵深各1000m的陆域范围划为地表水源绝对保护区;围绕友爱、团结、安德、德源、花园地下水汲水井为中心,半径600m范围划为地下水源绝对保护区。地表水源绝对保护区内,除基本农田外,其他土地主要利用方向为林草和湿地;地下水源绝对保护区内,严禁任何污染型土地利用安排;地表水源重点保护区内,土地利用主
36、导方向为生态型农业和文化、休闲、旅游业。3、成都市经济辐射接力区郫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处成都市西北近郊,县城郫筒镇距成都市区12km,交通十分便捷,市政设施完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郫县近年充分利用紧靠成都市的区位优势,加快基础设施步伐,努力改善软硬件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深入推进“三个集中”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特别是随着成都郫县段交通建设和成都市现代工业港的建立,先后有多家大型企业入驻郫县,使该郫县成为成都市经济辐射接力区和投资热点地区,区域内现已聚集众多国内外著名饮料品牌企业,有百事可乐、乐
37、百氏、健力宝、勃克啤酒、椰树矿泉水、康宝高氧水、蓝光水业、全兴酒业等建成企业,同时,法国达能公司与乐百氏合资的脉动生产线及珠海中富饮料生产线等也已选址郫县。国家西部软件研发产业化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均已建成投运。规划建设中的成都高新西区已初具规模,以摩托罗拉软件研发中心、英特尔芯片封装生产基地、迈普高中低端路由器产业化基地、国家金税产业化基地、托普西部软件园、银河磁体、大唐电信、国腾通讯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形成集群规模,企业数量已达300余家,加之四川省出口加工区的建设,为项目选址融入到众多国家级研发基地,形成聚集效应提供了良好条件,也为便捷企业实
38、施对外工程项目,提供优良快捷通道。4、成都市市域中心,东西、南北联系协调点郫县属成都市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区,国道317线、成灌高速公路、沙西线、成都绕城高速、高新西区围城路等五条快速通道横贯全境,形成通达快捷的交通网络,是通往成都市、都江堰、九寨沟、黄龙、卧龙等黄金旅游区的必经之地。距成都市中心区10分钟车程,距双流国际机场15分钟车程,距成都火车东站20分钟车程,距成都火车西客货站(位于郫县安靖镇)5分钟车程,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铁路货运。有305、96、54、221等4条公交线直通成都市区。为项目选址连接中心城市,融入大都市经济圈,提供了优越的区位环境和快捷的交通条件。二、自然资源条件1
39、、地质与地貌郫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全县坐落在都江堰内江支流出成都平原的冲积扇上,除少数地区处于邛崃彭县断裂,其他绝大部分属于成都断陷地带,地质结构良好;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580m,98.9%的幅员面积为平坝,是典型的平原县。地貌类型分区属于四川盆地西平原区,具有川西平原典型特点。在距今5000万年前后的喜马拉雅构造阶段,青藏高原猛烈上升,川西一带缓慢下降。岷江和沱江带来的砾石、泥沙在这里逐步形成深厚的冲积层,构成川西平原。到新生代第四纪,这个断陷盆地继续下陷,河流上游带来的大量冰水物质与洪水冲积物质继续冲填,经河流的不断冲积与侵蚀作用,逐步形成了今日重迭复合的平原地貌。西北边缘为浅
40、丘,海拔656.9630m,呈缓丘及垄岗平台形状。西部花园镇节孝庵海拔629.8m,新胜欧家巷子629.6m,先锋刘家石桥629.3m;中部红兴镇宋家林558.5m,郫筒镇558m;东部合作镇朱家湾518.9m;宋靖镇雍家渡最低为508m。全县相对高差148.9m,平坝区相对高差121.8m,地面纵坡由西北向东南从5逐渐缓到2左右。2、气候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气侯温和,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5.7C,极端最低气温5.2C,极端最高气温35.3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相对湿度84%,年降雨量960mm,超过湿润区年降雨量800mm的标准,多集中在59月,全年无霜期282天,平均日照128
41、6.9小时,全年太阳总辐射能量为92.3千卡/cm2。境内温光条件好,宜种性广,作物品种繁多,资源丰富。3、水系与水资源郫县处于都江堰灌区上游,境内河流密布,渠道纵横,自然水资源丰富,年均降水总量约为4.24亿m3,形成年径流总量约为2.03亿m3。外来地表水主要是都江堰内江四大干渠: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在境内或分或合,形成了由8条干渠、68条支渠、133条斗渠和2719条农渠构成的灌溉水系,年输水量60亿m3。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据测全县年均可开采地下水2.16亿m3。上部含水层厚度在1225m,除“干七里”的中心地下水埋藏深度达11.5m以外,一般地区在丰水期为13m,枯水期为
42、35m。下部含水层埋藏深度在85m左右,无污染,较上部含水层更适宜于生活和工业用水。4、植被郫县天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丰富。由于地处平原,地区开发较早,原生自然植被存量比较少,现有植被中主要以人工次生林为主,包括水源涵养林、道路交通绿化林、小区住宅绿化林及经济林。整体来看,植被良好,2006年,全县绿化率达到18.2%.5、土壤从地带性讲,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的郫县应是黄壤,但位于四川盆地中心区的郫县第四系沉积物发育深厚,地表土层主要是大面积的第四纪冲积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经多年培育衍化为水稻土,熟化程度较高,可耕性和通透性较好,宜种性广。良好的水士条件奠定了郫县农耕文明的基
43、础,使之成为川西平原著名的“粮仓”。6、自然资源条件评价郫县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和栖息,但由于长久以来受人类开发利用的影响,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少,植被以农作物和零星分散于路边或宅旁的小林块为主,动物主要为家畜、家禽和常见的农伺物种。除地下水外,基本没有其他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三、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状况2006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84300人,全年出生人口3383人,人口出生率7.0;死亡人口2979人,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长率0.8,与上年相比,全年净增人口1.4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9.66万人。2、经济发展郫县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
44、,在成都市各区县中排名前列。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00.16亿元,详见表2.、2.2。表2. 郫县国民经济概览指标单位2006年实际值占GDP比重(%)一、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100.16其中:第一产业亿元11.1611.6第二产业亿元54.05 53.96其中:工业亿元43.04第三产业亿元34.95 34.88二、地方财政收入亿元9.43 9.41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1667人均GDP元20681四、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156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见表2.3。2006年郫县实现生产总值10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6亿元,增长5.
45、4%;第二产业增加值54.05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34.95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68.5%和27.2%。从需求的角度看,“三驾马车”仍然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稳中趋旺。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2.54亿元,增长2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3亿元,增长12.3%;第二产业增加值27.62亿元,增长26.5%;第三产业增加值21.68亿元,增长15.3%。占GDP的比重52.3%。表2.2 2006年郫县国民经济发展与成都市其他区(市)县的比较地区人口(万人)行政面积(km2)1GDP(亿元)2人均GDP(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经济密度(万元/km2)锦江区39.9560260.3165159722843385青羊区51.2466252.749317716138288金牛区69.53107311.9344863720929152武侯区57.57124250.2443467721420181成华区61.57109210.7534229683419339龙泉驿区56.46559114.132021451232041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