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新诗(一)..ppt
《第六章--新诗(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新诗(一)..ppt(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 新诗(一)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1、晚清的“诗界革命”2、胡适的“作诗如作文”的主张(1)提出:1919年的论新诗(2)内容:“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后来将这一主张概括为“作诗如作文”。(3)“作诗如作文”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4)意义:是对已脱离了现代中国人的思维、语言的中国传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一次有组织的反叛,从而为新的诗歌语言形式的创造开辟道路。3、胡适的“诗的经验主义”其核心就是“言之有物”,也即“有我
2、”与“有人”。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文化的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表现。五四新诗运动的“散文化”与“平民话”的目标,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深刻联系的。诗的口语化,明白易懂的要求 散文化与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 平民化 4、创造新诗的试验所受到的反对学衡派强调“诗之有格律,实诗之本能”,他们的理想是“新材料与旧格律”的结合。二、“尝试”中的新诗1、知识点把握(1)新诗发表的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等。(2)第一批白话诗人: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3)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年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等以“中国新诗社”名义创办的诗月刊。(4)第一本白话诗集
3、:尝试集。2、早期的白话诗创作(1)胡适的尝试集(蝴蝶、老鸦、兰花草)(2)沈尹默的月夜、三弦(3)俞平伯的冬夜之公园(4)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卖布谣(5)鲁迅的梦和周作人的小河3、早期白话诗的特色(1)明白平易,但缺乏飞腾的想象力。胡适说“诗须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是这一时期诗人在艺术上的共同追求。具体的做法:一是白描(胡适的人力车夫);二是比喻、象征(胡适的老鸦、周作人的小河)。茅盾说早期白话诗大都具有“历史文件”的性质:其历史价值与历史局限都在于此。(2)诗歌形式的散文化的倾向。三、三、“开一代诗风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的新诗创作 1、1921年的女神(1)新一代诗人的
4、新诗探索1923年5月,成仿吾发表诗的防御战,文章对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展开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诗的本质在抒情抒情。郭沫若在他的论诗三札里把“诗的艺术”概括为一个公式:“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2)女神在新诗发展上的贡献一方面把“五四”新诗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向极至;一方面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这样,不仅“五四”时代的自由精神在新诗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而且诗人也更加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正是在这两个意义上,女神才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2、1922年的湖畔诗派1922年,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
5、的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1923年又出版了合集春的歌。湖畔诗人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他们的首要贡献是爱情诗的创造。诗人及其代表诗作:应修人的妹妹你是水汪静之的蕙的风、伊的眼3、1923年的“小诗体”(1)关于“小诗体”“小诗体”是二十世纪初出现的一种诗歌形式;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霎那间的感兴,寄托一种人生哲理和美的情思;受日本俳句、短歌和泰戈尔的诗歌的影响产生;代表诗人为冰心、宗白华等人。(2)代表诗作:冰心的繁星、春水宗白华的
6、流云小诗4、冯至的抒情诗(1)冯至简介冯至(19051993)现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县人。(2)诗歌创作第一时期(20年代):昨日之歌第二时期(40年代):十四行集第三时期(50年代):十年诗抄代表诗作有:蛇、我是一条小河、雨夜等。(3)艺术风格和特色他抒情诗的最大特色是处处表表现出艺术的节艺术的节制制。他着意追求诗的哲理化,使他的抒情诗具有一种“沉思”的调子。在形式上采取了半格律体,诗行大体整齐,大致押韵,追求整饬、有节度的美。冯至的诗不仅情调充满感伤苦闷,而且诗的节奏舒缓,阴韵柔美,形成了“五四”诗歌中独具一格的幽婉的风格。(4)对新诗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叙事诗代表
7、作:帏幔、蚕马、吹萧人的故事。第六章新诗(一)四四、新新诗诗的的规规范范化化闻闻一一多多、徐徐志志摩摩为为代代表表的前期新月派的前期新月派(一)前期新月派简介(一)前期新月派简介 1、前期新月派是指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基本阵地的诗人群。主要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他们立足于“使诗的内容和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由此,中国的新诗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2、“新月派”的诗歌主张(1)新月派诗歌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对女神的批评集中在两点:一是“过于欧化”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二是反对郭沫若的诗歌只是一种“自然流露”、“不是做出
8、来的,而是写出来的”的主张 强调要“诚心诚意的实验作新诗”。因此,新月派立足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第二,是把创作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所关注的“白话”转向“诗”本身,“使新诗成为诗”。由此,在新月诗人的努力之下,中国的新诗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2)新月派的诗歌主张第一,“理性节制情感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理性”,是指艺术上克制,并非一般所说的诗的哲理化,其目标是要纠正“五四”新诗中滥用的直抒胸臆和极端的感伤主义,转为将主观情愫客观对象化,追求诗的蕴藉含蓄和非个人化倾向。第二,新诗形式的格律化新诗形式的格律化1926年,闻一多在晨报诗镌发表
9、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新月派的理论一方面受到力主“无我”、“不动感情“与倡导艺术形式是工巧的西方唯美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传统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抒情模式,特别是将情感消解于自然意想之中,追求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唐诗宋词传统相暗合:这正是闻一多所提倡的“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3、新月派的尝试新月派为实现其“理论节制情感”的理论原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第一,是创造一种客观抒情诗。如闻一多的口供、死水等。第二,是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如朱湘的猫诰、玉娇等。4、审美特征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适宜,新月派明确提出了以“和谐”和“均齐“
10、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闻一多提出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5、评价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炼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二)闻一多(二)闻一多 及其诗作及其诗作1、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闻家家骅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爱国学者和民主主义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1923年),死水(1928年)作品风格:古雅、沉郁一方面,闻一多持“东方主义”的文化观,成为他向“和谐”、“均齐”的传统美学理想靠拢的内在依据;另一方面,他又有着敏锐的现代感受,身受西方文化影响,并
11、具有强烈的生命意志力与个性自觉。巨大而深刻的思想矛盾使他的诗歌里充满了矛盾的张力:内心的“火山”几乎冲决而出;却又自觉追求传统的感情的克制,这一“冲”与这一“压”之间,就形成了他的诗所特有的“沉郁”的风格。2、口供、死水评析(1)口供诗人抒发自己内心感情的矛盾时,并没有铺写触发这些感情的具体事件,也没有作赤裸裸的感情倾泻,而是经过艺术的想象,通过意象的刻绘来表达,使得情感的表现蕴藉而含蓄,富有鲜明的形象性,也使读者有丰富的想象的空间。(2)死水内容分析:第一节直接点明。这里比喻的是黑暗的旧中国,已经腐败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受情绪的冲击,所作有悖常理的举动,表现诗人的愤激之情。第二节写“死水”
12、的表面现象。讽喻反动统治者们装点门面,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由此,更显出“死水”的腐朽和丑恶。第三节由表象写到内里,由外观形象写至它的温度、色彩、声音。通过摹写“死水”的种种特征,启发人们的联想,让人们更加感受到这恶臭弥漫、花蚊嬉闹的环境的可恶。第四节写反动派对“死水”的态度。反动派的以丑为美,颠倒黑白;并且唆使御用文人“青蛙”来大唱颂歌。第五节写诗人对待“死水”的态度。索性让它恶贯满盈,促其自毙。在“绝望”中诞生新的“希望”。运用反语,这更加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艺术特色:第一,象征手法的运用;第二,以丑为美的写法;第三,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音乐美;第四,诗中色彩的运用绘画美。(三
13、)徐志摩及其创作1、徐志摩生平介绍徐志摩(18961931),现代著名诗人。原名章垿,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人。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文集、秋、志摩日记、爱眉小札;小说集:轮盘;戏剧:卞昆冈。徐志摩的生活就是一首诗,他用自己的生活实践着自己对诗歌的美学追求。“诗化生活”朱自清:“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2、徐志摩诗作分析(1)雪花的快乐(2)再别康桥(3)沙扬娜拉(一首)3、徐志摩的诗歌风格飞动飘逸飞动飘逸(1)徐志摩对人生美的追求他热烈地追求着“爱”、“自由”与“美”,追求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
14、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一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他的一生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2)潇洒空灵的个性和不受羁绊的才华 志摩的天性是唯美的,唯美的志摩正是叔本华所说“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晚仍要在园中遍植玫瑰”的那种人。(3)徐志摩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他执著地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诗中经常飞跃出那些只属于他自己的“徐志摩的意象徐志摩的意象”。(4)徐志摩对诗歌外在形式美的追求第一,体制的追求第二,音节的变化第三,辞藻的繁富徐志摩总在不拘一格的不断试验与创造中追求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以其美的艺术珍品提高着读者的
15、审美力。这是徐志摩在新诗史上的独特贡献。(四)朱湘及其创作1、朱湘简介朱湘(19041933),现代诗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诗集:夏天(1925年)、草莽集(1927年)、石门集(1934年)2、朱湘诗作分析(1)摇篮歌(2)采莲曲3、朱湘诗歌风格清丽柔婉(1)古典美的风格塑造采莲少女、待嫁新娘、摇篮边吟唱的少妇等这样的超越时间的具有“东方的静的美丽”的形象,形成“古典的与奢华的”美的风格。沈从文说他是“用东方的声音唱东方的歌曲”,“使新诗与旧诗在某一意义上,成为一种渐变的连续”。(2)音乐美的特色即诗中表现出的强烈的音乐感。指出:“音乐性是指着诗歌中那种内在的与意境融合而分不开的节奏而言的。
16、”为了造成新诗的音乐美,他吸取古典诗词和民歌的营养,在诗的音节、用韵上作了可贵的探索。(五)林徽因及其诗歌创作1、关于林徽因2、林徽因的诗歌风格轻灵飘逸代表作:笑、一首桃花、别丢掉、你是人间四月天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一)“纯诗”(ThePurePoetry)1、“纯诗”概念 的提出1926年穆木天在谭诗寄郭沫若的一封信提出“纯诗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其次,诗应有与散文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1)穆木天强调的是诗的“暗示”与“朦胧”的性质。(2)王独清又提出了“感觉”的因素。(3)梁宗岱对“纯诗”有更为系统化的阐释。2、“纯诗”概念提出的
17、意义第一,在其更深层面上,是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变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沟通)”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第二,代表着当时对新诗“非格律化”的不满与反拨。(三)李金发的象征诗1、李金发生平简介李金发(19001976),广东省梅县人。我国象征诗派的创始人,雕塑家。1925年2月,弃妇一诗署名李淑良,首次在国内公开发表,引起极大反响。被誉为“诗怪”,“中国象征诗第一人”。出版的诗集有微雨(1925)、为幸福而歌(1926)、食客与凶年(1927)等。2、由弃妇看李金发的诗歌创作(1)弃妇分析表面意义上写一个被遗弃的女子的悲哀,隐含着对人生命运的深深的慨叹。(2)李金发早期象征诗
18、的主要特点第一,多远取譬,常用省略法;第二,强调“暗示”,表现人的内心感觉,重视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第三,大量的,而且是自觉的运用文言词语。李金发的诗歌风格:晦涩朦胧其他作品:有感、里昂车中等。六六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蒋光慈(19011931)的新梦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代表作:诗歌有新梦;小说有丽莎的哀怨、少年飘泊者。知识点:知识点:诗界革命;胡适论新诗;尝试集;初期白话诗;自由诗;湖畔诗人;小诗体;前期新月派;纯诗;早期象征诗派。思考题:思考题:以初期白话诗、郭沫若等的自由诗、前期新月派以及早期象征诗派为主要的点,大致勾勒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新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