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用1.ppt
《第十五章用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用1.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本章介绍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达朗伯原达朗伯原理理。应用这一原理,就将动力学问题从形式上转化为静力学问题,从而根据关于平衡的理论来求解。这种解答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因而也称动静法动静法(dynamic-static method)(dynamic-static method)。1 151 151 惯性力的概念惯性力的概念 质点的达朗伯原质点的达朗伯原理理 152 152 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 153 153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154 154 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反力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反力 静平衡与动平衡的概念静平衡与动平衡的概念 达朗伯原理的应用达朗伯原理的
2、应用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达朗伯原理达朗伯原理15-1惯性力的概念惯性力的概念 质点的达朗伯原理质点的达朗伯原理人用手推车力 是由于小车具有惯性,力图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对于施力物体(人手)产生的反抗力。称为小车的惯性力惯性力(inertia(inertia force)force)。定义:质点惯性力定义:质点惯性力 加速运动的质点,对迫使其产生加速运动的物体的惯加速运动的质点,对迫使其产生加速运动的物体的惯性反抗的总和。性反抗的总和。一、惯性力的概念惯性力的概念 3 注注 质点惯性力不是作用在质点上的真实力,它质点惯性力不是作用在质点上的真实力,它 是质点对施力体反作用力的合力。是质点对施力体
3、反作用力的合力。4 非自由质点M,质量m,受主动力 ,约束反力 ,合力质点的达朗伯质点的达朗伯原理原理二、质点的达朗伯原理二、质点的达朗伯原理5 该方程对动力学问题来说只是形式上的平衡,并没有该方程对动力学问题来说只是形式上的平衡,并没有改变动力学问题的实质。采用动静法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最改变动力学问题的实质。采用动静法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最大优点,可以利用静力学提供的解题方法,给动力学问题大优点,可以利用静力学提供的解题方法,给动力学问题一种统一的解题格式。一种统一的解题格式。质点的质点的达朗伯原理达朗伯原理 在质点运动的任一瞬时,作用于质点上的主动力、约在质点运动的任一瞬时,作用于质点上的主动力
4、、约束力和虚拟的惯性力在形式上组成平衡力系,这就是束力和虚拟的惯性力在形式上组成平衡力系,这就是质点质点的达朗伯原理。的达朗伯原理。6 例例15-115-1 列车在水平轨道上行驶,车厢内悬挂一单摆,当车厢向右作匀加速运动时,单摆左偏角度,相对于车厢静止。求车厢的加速度 。7 选单摆的摆锤为研究对象 虚加惯性力 解:解:由动静法,有 解得 角随着加速度 的变化而变化,当 不变时,角也不变。只要测出 角,就能知道列车的加速度 。摆式加速计的原理。8例例15-2 用达朗贝尔原理用达朗贝尔原理已知:已知:求:求:解:解:解得解得15-2 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 对整个质点系,主动力系、约
5、束反力系、惯性力系形式上构成平衡力系。这就是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质点系的达朗伯原理。可用方程表示为:设有一质点系由n个质点组成,对每一个质点,有注意到 ,将质点系受力按内力、外力划分,则11 表明:对整个质点系来说,动静法给出的平衡方程,只是质点系的惯性力系与其外力的平衡,而与内力无关。12对平面任意力系:对平面任意力系:对于空间任意力系:对于空间任意力系:实际应用时,同静力学一样任意选取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求解。用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时,13 习题习题11:铅直杆在止推轴承铅直杆在止推轴承B及轴承及轴承A中以匀角速度中以匀角速度 转动。转动。CD杆在杆在O点与点与AB杆固定联结。而杆固定联结。
6、而AB=h,CO=OD=l。在。在CD杆的两端各有一重量为杆的两端各有一重量为P的球,的球,CD杆与杆与AB杆的夹角为杆的夹角为,不计杆的质量;求两轴承的约束反力。(不计杆的质量;求两轴承的约束反力。(12分)分)解:画受力图。(2分)X=0 XB-XA=0 (2分)Y=0 YB=2P (2分)MB=0 XA h-2Q1lcos=0 (2分)解得:XA=XB=Pl22sin2/gh YB=2P (2分)(2分)XBYBXAQ1PQ2P 15-3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简化方法就是采用静力学中的力系简化的理论。将虚拟的惯性力系视作力系向任一点O简化而得到一个惯性力 和一个惯性力偶
7、。注意注意 无论刚体作什么运动,惯性力系主矢都等于无论刚体作什么运动,惯性力系主矢都等于刚体质量与质心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质心加速度方刚体质量与质心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质心加速度方向相反。向相反。15一、刚体作平动一、刚体作平动向质心C简化:刚体平动时惯性力系合成为一过质心的合惯性力。16习题习题2:汽车重为汽车重为G,以加速度,以加速度a刹车。汽车重心刹车。汽车重心C离地面的高离地面的高度为度为h,汽车的前后轴到通过重心的铅垂线的距离分别等于,汽车的前后轴到通过重心的铅垂线的距离分别等于c和和b。求其前、后轮与地面间的正压力。求其前、后轮与地面间的正压力。aF1QF2NANBG解:画受力图。
8、(2分)Q=G a/g (2分)M1=0 -Q h+Gc N2(b+c)=0 (3分)M2=0 -Q h-Gb+N 1(b+c)=0 (3分)解得:N1=(Ggb+Gah)/(b+c)g (1分)N2=(-Gah+Ggc)/(b+c)g (1分)aF2QF1N2N1G空间惯性力系平面惯性力系(质量对称面)O为转轴z与质量对称平面的交点,向O点简化:主矢:主矩:二、定轴转动刚体二、定轴转动刚体 先讨论具有垂直于转轴的质量对称平面的简单情况。O直线 i :平动,过Mi点,19向O点简化:向质点C点简化:作用在C点作用在O点20讨论讨论:刚体作匀速转动,转轴不通过质点C。21讨论:讨论:转轴过质点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