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折变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pdf
《光折变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折变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2 0 卷第 2期 2 O 0 o年 6月 物理学进展 PRoGRES S I N PHYS I CS V0l _ 2 0 NO 2 J u n e,2 0 0 0 :I t m号:1 0 0 0-0 5 4 2(2 0 0 0)0 2 0 1 6 8 1 4 l r t j i 光折变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f。,古 袁保红 孙秀冬 姜永远 李焱 候春风 周忠祥 李淳飞 一 滨 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哈尔滨 1 5 0 0 0 1)(哈尔滨 工业大学应用物理 系哈尔滨)摘 要:本文综述了光折变聚合物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概括出了这种新型光折变材料 的发展思路 并汇总 了各种类型材料 的光折变特
2、性参数。关 键词:光折变聚合物;液晶;进展。中 图分类 号:04 3 7;06 3 文献 标识 码:A 引言 光折变效应(p h o t o r e f r a c t lo n e f f e c t)被定义为由于光学非线性材料受到光辐射,引起 内部电荷重新分布,形成 内部空间电荷场(E s c),并通过 电光效应引起材料 的折射率 的改 变“。这种效应最初是由贝尔实验室的 A s h k i n _ 2 J 等人于六十年代在研究倍频晶体时发 现的。人们对其本质 的认识过程,从开始 的”光损伤”概念到光致折射率改变效应(简称光 折变 效应),经历 了近三 十年 的研 究。这一 效应 先后 在
3、 Li Nt 、3a Ti C h、B i 1 2 8 i O2 o(B9 0)、S r x B a l x N b C h(S B N)、(K o 5 N o 5)0 2(S r o 6 1 B a o )0 9 N b 2 0 6(KNs 巳 _N)等铁电和非铁电氧化 物中发现 在一些半导体材料、量子阱材料、电光 陶瓷材料中也发现 了光折变效应口 J。随着对光折变机制理论研究的深人和新材料 不断发现,人们先后用它进行 了高密度数据 存储、实 时全 息术、干涉 测量、光放 大、相位 共轭、光学 图 象处理 等 多方 面 的应 用研 究【3 。无可置疑 光折变效应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直到九
4、十年代初,光折变材料主要集 中在无机晶体材料上。这使得人们对光折 变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是因为无机晶体材料制备复杂、周期长、价格 昂贵,并且掺 杂晶体 的均匀性很 难保证 以致 于 同一块 材料 的各种参 数随 晶体 位 置变 化 而 有所不同。此外,由于光折变效应涉及到了电光效应,所以光折变无机 晶体材料必须具有 电光效应。这就使得我们只能在 2 1 种具有无对称中心结构的晶体中选择。通常 只需如下 8个材 料参数就 可完全 描述光折 变效应”J:e :低频相对介电常数、n 0:材料的平均折射率、:有效电光系数、s:光载 流子激发 收稿 日期:2 0 0 0-0 1 2 0
5、修收 日期:2 0 0 0-0 2-2 8 基 盘 项 目;国 家 自然 科学 基盘 资 助项 目 2期 裒保红等:光折变聚合物材料 的研究进展 常数、rD:施主杂质浓度、:受主杂质浓度、:载流子迁移率、:载流子复合系数,前 三个参数是光折变晶体 的本征参数,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结构。由这三个参数可以定义光折 变材料的品质因数:Q=8 y e,这一参数衡量了材料的光学非线性与材料的极化对 空间电荷的屏蔽能力的比值。通常在无机晶体中,不同材料的 Q值没有很大的变化。这是 由于无机晶体的光学非线性主要来源于离子极化能力,而相对介 电常数也反映了离子的 极化能力。也就是说 和 e,是描述 晶体的同一性质
6、的两个物理量。所以对于不同材料在 增大的同时 e 也增大,所以 Q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而有机非线性材料的非线性是 有机分子的一种固有特性,主要来源于分子在基态和激发态 电子分布的不均匀性l 6 。所 以大的电光系数并不伴随着大的低频介电常数,以致于 Q值相对于无机晶体有量级上的 提高。表 1 给 出了几种无机晶体和一种聚合物系统的 Q值 7,8 j(本文所提到的光折变材料 若没有标明出处的话,均可在 7 和E 9 这两篇综述性的文献中查到)。通常无机晶体的品 质因数都较低,所以人们在对光折变材料进行选择 时受到了很大 的限制。除 了前三个参 数外,剩余的五个参数在无机晶体中常常是通过掺杂、缺
7、陷、氧化还原、辐射、内扩散等来 改变。在实际处理中这些过程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且这些处理手段对材料的改性程 度并不是很高。人们希望能根据 自己的要求设计 出具有各种特性的光折变材料,如高衍 射效率、高耦合系数、高灵敏度,快响应等等。这一设想在无机晶体中遇到很大困难,有机 聚合物中光折变效应的出现为这一设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表 1 几种常用的无机晶体和一种聚合物系统 的品质 因数 材 料 电光系数(p m V)折射率 直流介电常数 Q(舯 V)B;1 z S iO2 0 5 2 5 4 5 6 I _ 5 Ga As 1 4 3 3 4 1 2 4 7 I Ti O3 1 6 4 0 2 4
8、 3 6 0 0 6 3 Li Nb O3 3 1 2 2 3 2 1 0 3 KN 3 8 0 2 3 2 4 0 1 9 3 (S r B a)Nb 2 2 1 6 2 3 7 5 o 3 5 2 4 3 5 PvK:4 05 CB:0 2 1 3 70 2 1 6 2 3 6 5 (Eo=1 5 0 Vf a n)2光折 变聚合物材料 的进展 1 9 9 0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在 C OA N P晶体中掺杂 1 0 0 p p m的 T N C QE”_ 1。虽然有机 晶体有较小的 E,但是生长高质量的掺杂有机 晶体同样也是一件很 困难的事,并且其光折变性能并不是很理想。相对于无机
9、和有机晶体,聚合物材料的掺杂和人为设计、改性是非常容易的。而且聚 合物还可以很容易地制备成各种结构:如各种厚度的薄膜结构,以及 目前正在研制的多层 膜叠加形成 的体材料结构。聚合物的非线性可以通过掺杂非线性生色团在外场极化下产 生。这相对于无机晶体只能在无对称中心的晶体结构中选择要广泛得多。此外,光折变 物理学进展 2 0卷 效应对材料所要求 的光电导特性可以由光 电导聚合物来提供。由于聚合物在光电导性和 非线性两方面的理论、实验和材料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所以人们企 图通过二者合成具有 光折变效应的聚合物是很现实的。在光折变聚合物发展 的早期历史过程 中,有三件事应引起我们 的重视:(1)1
10、9 9 1年 S t e p h e nD u c h a r me 1 2 在 b i s A-NP DA:3 0 DE H(3 0代 表所 占的重 量 比为 3 0)中首 次 发 现 了光折变 效应。NP D A作 为非线性 生色团被键 合在 b i s A上,在外加 电场存在 下 N PD A 取 向并且可 以和 b i a A发生 交联 反应,从 而把 取向的结果 固化起来。所 以种 类 材料 被称 为交 联 环 氧类。其 衍射 效率 仅 为 口=51 0,二 波 耦合 系数 为 r=0 3 3 c r n _。,吸 收 系数 为 口=1 0 c m-0。(2)1 9 9 3年 M C
11、 J M D o c k e r s 1 3 采用光 电导 聚合 物 P VK作 为 基体,小 分 子 F D E A S T作为非线性生色 团,在 P VK:3 3 F D E A S T:1 3 T NF中首次发 现有净二波耦 合增益。在 波 长=7 5 3 n m 时,r=8 6 c m_。,口=1 4 c r n-,7 =1。(3)1 9 9 4年 K Me e r h o lz _ 1-使用 了 3 3 的 E c z作 为 系 统 的增 塑 剂,在 P VK:5 0 DMNP A A:3 3 E C Z:1 T NF中首次得到了 8 6 的高衍射效率,r=2 2 0 c m-。,=
12、2 2 c m-。随后,各种高 性能的光折变聚合物材料不断被报导。1 9 9 7年 W E Mc e me r 在一篇综述性 的文章 中 报导了 1 2 种光折变聚合物(另外还有两种液晶光折变材料)。这些材料的衍射效率均大 于 5,=波耦合系数均大于 5 0 e m-。其中 1 1 种具有净增益。而早期 Mo e r n e r 在 1 9 9 4 年 所做 的另一 篇关 于光折 变聚合物 的综述性 报导 中 7 J,包含 了 2 8种材 料。其 中 以非线 性 生色团聚合物为基体的 1 3种,衍射效率在 1 0 1 0 之间,所有的材料都没有净增 益。以电荷传输聚合物 P V K为基体的 1
13、 2种,衍射效率主要在 1 0 一1 0 I 3 之阃,其中 6种有 微弱的净增益(0 r 6 0 c。表 2给出了此类材料的详细情况。寰 2 以非线性生色团聚台物为基体 的光折变材料参数(参考文献 7,9)工作 总 光强 衍射 耦 台 吸 收 玻璃 转 响应 外 加 聚台物系统 波长(w c r n 2)效率 系数 系数 化温度 时间 电压(n m)(一 :(I 1 一 )()(s)(V Wn)b i A -NP DA:3 0 DEH 6 4 7 3 5x1 0 5 0 3 3 1 0 6 5 1 0 o 1 2 5 b i s A-NP nA:3 0 D日 6 4 7 1 l1 0 5 1
14、 0 l 1 b i s A-NP nA:3 0 DC H 6 4 7 1 91 0 6 1 0 l 1 6 4 7 l 2 2 4 0 9 0 b i s A-NAT:3 0 DEH 6 7 6 1 8 1 0 6 1 8 1 8 9 0 0 1 6 5 5 7 5 3 1 1 2 2 4 9 0 b i s A-NAT:3 0 DEH 6 5 0 1 1 11 0 3 l 1 8 5 9 1 3 8 5 6 8 1 1 1 0 5 02 3 5 9 2 1 1 PM M A-PNA:3 0 DEH 6 4 7 1 4 9x 1 0 6 0 1 l 1 1 7 1 1 PM M A-PAN:
15、3 1 DEH:0 2 6 4 7 1 48x1 0 0 6 3 4 0 2 5 1 1 PM M A-PAD:3 0DEH:0 1 TNF 6 4 7 1 1 1 1 0一 3 2 1 0 1 1 PMMA-P AN:3 0 DEH:0 1 s q u a r y i l J u r n 6 4 7 1 1 81 0一 1 2 2 8 1 l PM 压 A PAN:3 0 DEH:0 1 6 4 7 1 3 3 1 0一 2 5 2 3 l 1 a n t h r a c e n e-TC NQ PMM A-P AN,3 0 DEH:0 6 p-d i e 6 4 7 1 6 71 0 5
16、2 0 9 0 1 1 PM A A-M S AB:3 1 1 I lA:0 0 3 B DK 6 3 3 l 3 21 0 7 5 3 2 5 Bi s-NAS:2 9 D吲H 6 5 0 l 1 2 5 6 2 0 0 0 1 1 6 5 2 2 以 电荷 传输体 聚合物为 基体 的 系统(1)P V K为基体。1 9 9 2年 Z h a n g 】、1 9 9 3年 D o c k e r s ”J 在以电荷传输剂 P V K 为基 体的聚合物中分别掺入非线性生色团小分子 D E A N S T(3 2 w t)和 F I)E A N s T(3 3 叭),后者历史性 的获得了净二波耦
17、台增益。这一结果显示出此类材料 的生命力。它不仅促使 大量的同类光折变聚合物材料 的发现而且证明 了关键 的一点:小分子生色团在局域位置 处可以被取向极化。只有证明了这一点才使得把非线性生色团由聚合物大分子转变成功 能小分子进行掺杂的思想出现。事实上这种系统的 一般都相对较低,并且可以通过 非线性生色 团的含量多少来控制,从表 3中可以看出这种系统的 可以控制在 4 0 以下。这一事实启示人们:低的 反而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光折变特性。此后好几个研 究组 开始想 办法降低 材料 的(这一 思想与最 初恰恰相 反)。他们 在系统 中引人增 塑剂 1 7 2 物理学进展 2 0卷 表 3 以电荷传输体
18、聚合物为基体的光折变材料参数(a)以 P VK为基体(b)以 P E 麟为基体(c)以 P s K为基体 工作 总光强 衍射 耦合 吸收 玻璃转 响应 外加(a)聚合物系统 波长 v 1 效率 系数 系数 化温度 时间 电压(ri m)(d n )(町n 一 )()(ms 1 (V u r a)PVK:5 0 DI 垤 AA:3 3 ECZ:1 TNF 6 3 3 l 86 22 0 2 2 1 5 5 o0 9 0 PVK:33 PI XI ST:1 5 BBP:0 5 C 6 l 83 20 0 7 2 8 5 0 l 20 PVK:55 EI NP B:I TNF 6 l 砷 1 2 0
19、 3 5 25 0 6 0 PVK:3 8DF NS T:3 6TCP:0 2 2 C6 0 6 3 3 l 3 5 1 3 3 1 7 1 4 2 0 0 l 1 0 P VK:45 8 DM NPAt:I :l 2 6 B C Z:O 9 1 NF 】3 1 1 4 1 1 1 4 l 0 0 PVK:1 5 2 FI CN:28 ECZ:0 6 3 3 0 5 24吣 3 5 9 8 4 卯 9 5 8 TN F D】“n 0 吓)PVK:4 0 5 CB:o 2 6 3 3 61 l 5 0 1 8 4 0 1 卯 4 8 8 2 5 吣 1 5(净(1 4 7 1 P v K:4 5
20、 A P S S:4 7 6 T C P:0 2 c 船 5 4 1 5 3 9 3 7 增(1 4 7 1 6 3 3 2 0 4 3益)(1 4 71 6 4 7 l O 8 5 1 l 0 7 5 40 PVK:33 F E 岍:l 3 TNF 6 7 6 l 1 3 9 9 l 7 40 l 35 4 0 7 5 3 1 0 1 8 6 1 4 7 6 00 4 0 P VK:3 3 F I)NS T:0 2 p-d e l 7 5 3 1 4 5l O 2 3 (O 5 4 0 2 3(s)3 2 PV K:3 3兀)EA:0 2 C 6 0 7 5 3 l l 1 x1 0 3 9
21、 0 0 9 4 0 3(s)3 2 PVK:32DEANS T:1 9C 6 3 3 1 21 0 5 20 5 5 0 PVK:33 DEANST:l 3 TNF 75 3 l 2 3l 0 3 5 O 1 0 3 2 PVK:33DEANST:l 3 TNF 7 5 3 1 2 01 0一 2 1 1】3 2 PVK:33 DEAM NST:l 3 TNF 75 3 1 l 51 0 3 8 0 1 0 3 2 PVK 33 DEAt NB:1 3 TN F 7 53 1 9 9 1 0 5 3 2 4 0 32 :33 啪r:】3 1 F 75 3 1 3 8 l 0 5 4 2 6
22、3 2 PVK:33 M BANP:1 3 TNF 75 3 1 1 7 l O 2 6 0 9 32 PVK:33 M TFNS:1 3 TNF 7 53 l l 21 0 5 1 2 0 6 3 2 :33 PDCS T:1 3 TNF 7 5 3 t 3 71 0 3 7 8 2 3 3 2 工作 总光强 衍射 耦台 吸收 玻璃转 响应 外加(b)聚合物系统 波长(w l 2)效率 系数 系数 化温度 时间 电压(n m)(d n )(町n 一 )()(ms)(V g r n)P B P ES:2 oC-1 5 3:1 3TNF 6 4 7 1 5 2l 0 6 0 2 7 7 4 1
23、4 3 L P B P ES:2 0C-1 5 3:0 2C6 0 6 4 7 1 7 71 0 0 25 l 4 8 6 1 4 4 P B P ES 4 0 F I I EA M I,T:0 2 C 7 5 3 】1 1 1 0 1 7 1 3 9 1 6 2 期 衰保红等:光折变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工作 总光强 衍射 耦台 嗳啦 玻璃转 响应 外加(c)聚古 物 系统 菠 长(w c r a z)效辜 系数 幕教 化温度 时间 电压(r 蚰)(廿n )(a n一 ()(n )(V -n)PS X:43 I Xv l NPAA:1 TNF 6 50 1 6 0 2 2o 25 PS X:
24、33 FI)EANST 1TNF 6 7 6 1 3 5 9 8 3 3 4 50 7 7 6 3 3 3 1 3 1 6 57 PS X:2 0 M MOCC:TNFDM 1 51 4 4 8 2 6 57 P S X:2 5 MMOC C:TNF DM E 5 1 4 5 6 3 1 3 5 7 以降低。这一方法在光折变聚合物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提高材料的光折变性 能是至关 重要 的一步。此外,寻找高性能的非线性生色团进行大量掺杂 也可以降低 t。随后,关 键性的结 果 出现 了:2 0 0 c r n I 1 的耦 合 增益 系数 和 8 6 的大衍射 效 率【“在 P VK:5 0 D M
25、N P A A:3 3 E C Z:1 T N F中获得。这一结果完全可以和无机晶体材料相媲美。这一系 统 的非线性生色 团 D MN P A A的含量高达 5 0 wt、增塑剂 E C Z高达 3 3 wt,以致于系统 的 只有 1 5 。这些事实使得人们不得不对系统的 对材料的光折变性能的影响进 行深 人研 究。这 导致 了取 向增强 效 应L 1 的提 出。根 据取 向增 强 效应 人 们对 非线 性 生 色 团的作 用有 了深刻 的认 识:即双 折射和 电光效应 同时对 折射 率的调 制都 有 贡献,而且 多数 材料的双折射贡献 比电光效应的贡献还要大(文献 8 、1 6 、1 7 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折变 聚合物 材料 研究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