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进展.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进展.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进展代波等1 7 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进展代波,邵晓萍,马拥军,裴重华(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 2 1 0 1 0)摘要发现石墨烯至今仅5 年,但其已迅速成为目前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熬点,这归因于它是严格的二维结构,蕴涵着许多新的物理以及潜在应用。简要介绍了石墨烯的概念,重点评述了其制备方法以及电子结构、力学特征等基本物理特性,讨论了石墨烯器件的研发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其它的潜在应用。关键词石墨烯电子性质制备方法中图分类号:()4 6 9;0 4 8 4AN e wC a r b o nM a t e r i a l G r a p
2、 h e n eD A IB o,S H A OX i a o p i n g,M AY o n g ju n,P E IC h o n g h u a(s c h o o lo fM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S o u t h w e s t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M i a n y a n g6 2 1 0 1 0)A b s t r a c tD e s p i t ei t so n l yf i v e-
3、y e a rh i s t o r y,g r a p h e n eh a sb e e na t t r a c t i n gm u c ha t t e n t i o no nt h eh o r i z o no fr n a t e r i a l ss c i e n c ea n dc o n d e n s e d-m a t t e rp h y s i c s T h i ss t r i c t l yt w o-d i m e n s i o n a lm a t e r i a lh a sa l r e a d yr e v e a l e dl o t so
4、 fn e wp h y s i c sa n dp o t e n t i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s I t sp r o d u c t i o ni sb r i e f l ye x a m i n e da n dt h ee l e c t r o n i cs t r u c t u r e,e l e c t r i c a lt r a n s p o r ta n de l a s t i cp r o p e r t i e sa r ed i s c u s s e d A l s o,t h ep r o g r e s sm a d ew
5、 i t ht h eg r a p h e n e-b a s e de l e c t r o n i c si sr e v i e w e d F i n a l l y,ap o s i t i v eo u t l o o ki sg i v e ni n i t sf a n t a s t i cf u t u r ea n do t h e rp o t e n t i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s K e yw o g d sg r a p h e n e,e l e c t r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f a b r
6、i c a t i o nm e t h o d s0引言在过去几十年里,电子学领域的巨大进步已在计算机、通讯、自动化以及其它应用方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进步源于现代微 J n-r 技术使得器件尺寸不断缩小,从而能制造出集成度更高、速度更快的电子电路。但是,利用尺寸不断减小的硅基半导体材料来延长摩尔定律的发展道路已逐渐接近终点。硅材料的加工极限一般认为是1 0 n m 线宽,受物理原理的制约,小于l O n m 后不太可能生产出性能稳定、集成度更高的产品。因此,开发新的电子材料器件是目前前沿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一种途径是抛弃传统的电荷输运的电子器件,发展新的如自旋输
7、运的电子器件。另外一种途径就是保留现有器件的工作方式,但对器件关键部分的材料进行革新,石墨烯正是晶体管中导电通道最理想的材料,因为电子在石墨烯中能以光速进行移动,电子可不被散射而进行传输,用其制备的晶体管尺寸更小、速度更快,能耗更低。1 石墨烯的概念石墨烯(G r a p h e n e)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G e i m 课题组于2 0 0 4 年发现的单原子层石墨晶体薄膜,是由s p 2 杂化的碳原子构成的二维蜂窝状物质,是构建其它维数碳材料的基本单元(见图1)2 1,其C-C 键长约为0 1 4 2 n m。完美的石墨烯是二维的,只包括六角元胞(等角六边形);如果有五角元胞和七角元胞存在,
8、它们将构成石墨烯的缺陷。控制五角元胞和七角元胞的数量就可以形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碳材料,如含有1 2 个五角原胞的石墨烯可以形成零维的富勒烯。图2 为实验制备的石墨烯薄片的光学显微照片和拉曼谱图(样品为g r a p h e n e S i 0 2(2 8 5 啪)S iw a f e r)L 4 J。在发现石墨烯以前,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热力学涨落不允许任何二维晶体在有限温度下存在。G e i m 等发现石墨烯纯粹是偶然,他们最初的动机只是想研究薄膜石墨的电性,纳米级别微观扭曲是二维晶体能够稳定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 。基图l 石墨烯构建各种碳材料的示意图F i g,lS k e t c
9、ho fv a r i o u sm a t e r i a l ss t a c k e db yg r a p h e n e*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 0 7 0 4 0 6 1);四川省青年基金(0 9 Z Q 0 2 6 0 0 2)代波:1 9 7 6 年生,博士后,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低维功能薄膜材料研究E-m a i l:b o d a i 3 1 v i p s i n a c o r n万方数据1 8材料导报:综述篇2 0 1 0 年2 月(上)第2 4 卷第2 期图2 不同厚度的石墨烯薄片的光学显微照片(a)和拉曼谱图(b)F 唔2O p t i c a lm i c r o
10、 s c o p i cp i c t u r e(a)a n dR a m a ns p e c t r a(b)f o rt h eg r a p h e n eg r o w nw i t hS i o-(2 8 5 n m)s iw a f e r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已经很熟悉纳米碳管,更知道纳米碳管不实用,至少很难在纳米电子学上应用。原因是纳米碳管很难可重复地结合到电子器件中,在制作复杂电路时,纳米管必须经过仔细筛选和定位,而这对石墨烯而言则要容易得多。事实上,碳纳米管就是卷入柱面中的石墨烯微片,与碳纳米管一样,具有优异的电子性能,这正是研究人员们对石墨烯非常热衷的主要原因,石墨烯很
11、可能会成为电子材料中硅的替代品。2 石墨烯的制备G e i m 等在最先制备石墨烯时采用撕胶带法(S c o t c ht a p em e t h o d)将石墨分离成较小的碎片,从碎片中剥离出较薄的石墨薄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塑料胶带粘住薄片的两侧,撕开胶带,薄片也随之一分为二。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利用撕胶带法,一次只能得到一些小的石墨烯薄片,不能可靠地得到足够大的石墨烯。另一种获取方法则是利用生长基质的原子结构“种”出石墨烯L 5“,但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石墨烯瘴片往往厚度不均匀,且石墨烯和基质之间的黏合会影响碳层的特性。B r o o k h a v e n 国
12、家实验室的S u t t e r 等基于外延生长法 7 ,利用不同温度下碳在稀有金属钉中的溶解度差异,成功地实现了大面积石墨烯在R u(0 0 0 1)面的逐层可控生长。实验中,首先让碳原子在1 1 5 0 下渗入R u,缓慢降温到8 5 0 后,之前吸收的大量碳原子就会浮到R u(0 0 0 1)表面,形成镜头状的单层碳原子“孤岛”,最终长成完整的一层石墨烯。第一层覆盖8 0 后,第二层开始生长。第一层石墨烯与R u(0 0 0 1)衬底间距为(1 4 5 0 1)A,而第二层与第一层石墨烯的间距为(3 0 0 1)A。研究表明,第二层石墨烯的生长几乎不会改变第一层的石墨烯与R u(0 0
13、0 1)衬底间距,这是由于第一层石墨烯与钌强烈反应,而第二层几乎与钌完全分离,只剩下弱电连接,保留了石墨烯固有的电子结构。碳氢化合物(C H。)气体在过渡金属(N i)表面反应也可以生长石墨烯薄片 8 一。K i m 等用电子束蒸发的方法在S i 0 2 s i 衬底上沉积了厚度小于3 0 0 n m 的N i 薄膜,再把样品放入石英管中,通入A r 保护气体,加热至1 0 0 0,然后通入甲烷、氢气与氩气的混合反应气体,最后利用氩气使样品以1 0 s 的速率迅速降到室温,发现,降温速率对于抑制更多层碳薄膜的形成以及对后续的石墨烯从衬底上分离起着关键作用。采用这种方法生长的石墨烯呈现一些皱褶结
14、构(见图3),这是由N i 和石墨烯的热膨胀系数不同造成的,也正是这种皱褶结构才使得其更加稳定,可以展开得更宽。K i m 等还利用P D M S 印章成功地把石墨烯转移到S i 基片上,即首先把P D M S 印章贴在生长了石墨烯的N i 衬底上(见图4(a),然后用F e C l。腐蚀掉N i 基底(见图4(b),从而使石墨烯附着在P D M S 上(见图4(c),再把P D M S 印压到其它衬底(比如S i O。)上,撕掉P D M S,最终石墨烯被成功转移(见图4(d)。图3 在N i 表面沉积的石墨烯S E M 图1 0 F i 孚3T h eS E Mi m a g eo fg
15、r a p h e n eg r o w no nN i 1 0 图4 厘米级石墨烯薄片的转移过程F 唔4T r a n s f e rp r o c e s s e sf o ri a 咿s c a l eg r a p h e m ef i l m s万方数据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进展代波等1 9 与此同时,人们也利用各种湿化学方法合成了石墨烯 1 1-1 3 。把石墨先进行氧化,形成氧化石墨,再在水溶液中进行分散,沉淀后可通过化学或加热的方式进行还原形成石墨烯。但使用这种方法石墨烯中还保留了许多羟基和环氧官能团,而且,水溶液分散并不适合薄层氧化石墨的沉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较大,容易导致氧
16、化石墨的聚集。加州大学的Y a n g 教授所在课题组在这方面研制了一种新方法L l“,即通过溶液加工大规模制备石墨烯,合成出迄今已知最大的单层石墨烯(2 0 肛m 4 0 p m)。他们将氧化石墨置于纯肼溶液中,由于抗衡离子N:H。+的作用,形成了稳定分离的肼石墨烯,通过肼蒸发来还原氧化石墨。这种方法中的肼胶体可以非常方便地转移到其它衬底上,通过改变肼溶液的浓度和成分,还能获得不同形貌和大小的石墨烯。3 石墨烯的特殊性质石墨烯是一种半金属或者零带隙二维材料,在靠近布里渊区6 个角处的低能区,其E-k 色散关系是线性的,因而电子或空穴的有效质量为零,见图5 1“。这里的电子或空穴是相对论粒子,
17、可以用自旋为1 2 粒子的狄拉克方程来描述。图5 石墨烯的能带结构(上部分)和布里渊区(下部分)F i g 5E n e r g yb a n d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B r i i l o u i nZ O i l ef o rt h eg r a p h e n e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实验测量值超过1 5 0 0 0 c m z(V s)(载流子浓度,l 1 0 1 3 c l-n-2),在l o 1 0 0 K 范围内,迁移率几乎与温度无关,说明石墨烯中的主要散射机制是缺陷散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石墨烯的完整性来增加其迁移率,长波的声学声子散射使得石墨烯的室
18、温迁移率大约为2 0 0 0 0 0 c m z(V s)(载流子浓度行1 0 1 2 咖-2),其相应的电阻率为1 0“Q-c T n,比室温电阻率最小的银的电阻率还小。硅的电子迁移率为1 4 0 0 c m 2(V s),电子在石墨烯中的传输速度是在硅中的1 0 0 倍,因而未来的半导体材料是石墨烯而不是硅。这将使开发更高速的计算机芯片和生化传感器成为可能。但是当石墨烯生长在S i 0。衬底上时,由于衬底的光学声子对电子的散射比石墨烯本身对电子的散射要强很多,导致电子的迁移率下降为4 0 0 0 0 c m 2(V s)。同时,人们也研究了化学掺杂对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S c h e
19、 d i n 等发现】引,即使杂质浓度超过1 0 1 2 c r n,载流子迁移率也没有发生变化。C h e n 等研究发现 1”,低温和超高真空的环境下,对石墨烯掺杂金属钾可以使载流子的迁移率下降至原来的1 z 0 左右,而当加热石墨烯,去除掺杂的钾后,载流子的迁移率又可以恢复到以前的水平。石墨烯独特的电子特性产生了一种令人预想不到的高不透光性,这种单原子层对白光的吸收率是一个非常令人惊奇的数字:搬2 3,口是精细结构常数【l 引。石墨烯的电子特性可以用传统的紧束缚模型来描述,在这个模型中,电子能量与波数可以用式(1)来表示:E 一土、碥(1 十4 c o s 2 兀忌户+4 c o s 被
20、尹c o s,c k。3 口)(1)其中:7 0=2 8 e V 为最紧邻跃迁能量,a 为晶格常数,色散关系中的正负号分别对应于导带和价带,它们在6 个K 点处值相同。这6 个K 点中有2 个是无关的,而其它4 个由于对称性而完全等价。在K 点附近,能量线性地依赖于波数,非常像相对论粒子。由于石墨烯原胞有2 个原子,其波函数是一个2 旋量结构,因此,在低能区,电子可以用狄拉克方程来描述。而且,现在的赝相对论描述局限于手征极限条件下,也就是在静止质量消失的情况下,这样会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啪V 矿(,)一E C(r),其中狮一1 0 6 m s 是石墨烯中电子的费米速度,替代了狄拉克方程中的光速,
21、盯是泡利矩阵,驴(,-)是电子的二分量波函数,E 是电子的总能量 1 引。石墨烯在原子尺度上的特殊结构,使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就能验证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的一些预言。石墨烯被认为是理想的自旋电子学材料,因为其自旋一轨道耦合很弱,而且碳原子的核磁矩几乎为零,因此,电子的自旋注入核探测可以在室温下进行。石墨烯中,电子自旋扩散长度在室温下甚至超过l p t m。石墨烯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最为坚固的材料。哥伦比亚大学J a m e sH o n e 组的研究人员将石墨烯薄片衬于直径为1 1 5 阻n 的S i 0 2 空洞上 2,用显微镜确定石墨烯的位置后,开始利用硅探头来按压石墨烯薄膜,但是,他们很快发现硅
22、探头的强度不够,往往是石墨烯薄膜未破,硅探头就断了,后来就只能改用半径大概为1 0 3 0 n m 的钻石探头来按压,以得到薄膜被破坏时的应力值。然而令人震惊的是,石墨烯的强度是世界上最好的钢强度的1 0 0 倍。最后,研究人员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针尖测量了石墨烯的力学性能(见图6),其弹性系数为1 0 5 N m,而杨氏模量达到0 5 T P a。图6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石墨烯力学性能的示意卧罅】F i g,6S c h e m a t i cf o rt h eA F Mt e s to ft h eg r u p h e n e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23、t i e s 抽万方数据2 0 材料导报:综述篇2 0 1 0 年2 月(上)第2 4 卷第2 期4 石墨烯的应用在2 0 0 6-2 0 0 8 年间,石墨烯已被制成弹道输运晶体管(B a l l i s t i ct r a n s i s t o r)和平面场效应管(F i e l d e f f e c tt r a n-s i s t o r s),并且吸引了大批科学家的兴趣。人们不仅成功地制造了平面场效应晶体管而且观测到了量子干涉效应。由于发热原因,硅基的微计算机处理器在室温条件下每秒钟只能执行一定数量的操作,然而电子在石墨烯中运动几乎不受任何阻力,所产生的热量非常少,而且,石墨
24、烯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导热体,可以很快地散发热量。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由石墨烯制造的电子产品运行的速度要快得多。目前,硅器件的工作速度已达到G H z 范围,而石墨烯器件制成的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达到T H z。如果能进一步开发,其意义不言而喻。除了让计算机运行得更快,石墨烯器件还能用于需要高速工作的通信技术和成像技术。有关专家认为,石墨烯很可能首先应用于高频领域,如太赫兹微波成像。针对石墨烯晶体管的开关比较差的缺点,A M I C A 和曼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的可逆化学修饰,使得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开关效应大于1 0 6 f 2 1|,这种可逆的转换可能被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2 0 0
25、 8 年3 月I B M 的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制成低噪声石墨烯晶体管瞳2|。普通的纳米器件随着尺寸的减小,被称作1 f 的噪音会越来越明显,使器件信噪比恶化,这就是所谓的“豪格规则(H o o g e Sl a w)”,石墨烯、碳纳米管以及硅材料都会产生该现象。因此,如何减小1 f 噪声成为实现纳米元件的关键问题之一。I B M 的研究人员最初采用单层石墨烯来构建晶体管,不出意料地验证了豪格规则:尺寸越小,噪声越强。但是他们尝试用双层石墨烯来构建晶体管时惊奇地发现,噪声不但被抑制,而且变得很弱,大约降低至原来的1 1 0。这是因为2 层石墨烯之间的强电子耦合,从而抑制了1 f 噪音,这个双层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材料 石墨 研究进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