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聚酰胺_PA_CF_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碳纤维增强聚酰胺_PA_CF_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纤维增强聚酰胺_PA_CF_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2.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年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碳纤维增强聚酞胺!叼#%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李能文黄虹李道喜!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摘要(碳纤维因其轻质和优异的机械性能,是理想的复合材料增强体。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的研究现状,并针对近年来该材料的研究热点,对其界面性能、力学性能及摩擦性能进行重点阐述。关键词(尼龙)碳纤维)界面性能)增强增韧+,./0 12.3 010 3/4567589而+0:/3;5.6 2;0 3/5:八飞月?一己”石 如朋?月协.?口 2!/58 8 0?05 6 8 0血 /2 浅.?,#丙口.?2.?.2,03 1勿5 6=0/4.口崛另切.?2.?
2、&次万?#4动%;1=3/=(#3;5.6 2;0 3 10 5;2.0850 2?4=.+0 007=25.80/4.208 73 5 03=801,2.?=402+0 83 02.6 53/0 0.=16 537589 03 0 575 12=0=03 281=403 0/0.=+,./0563 010 3/42.=40/3;5.6 2;033 02.6 53/0+589 而+00575 12=01 13 0,200+2.=4217 03:./053+.002=4=4045=175=156=403 010 3 04,=402.=03 2触0 0;04,253、0/4.21.+6 3 20=
3、25.73 5 03=20 156=421=9 70=03 2 803 00 75 .+0+09 53+1(7 89 而+0(/8七5.6 2;03)2.=0 3 2 泊/0;04,25 3(3 02.6 53/0 0.=.+=5?40.2.?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新材料已经成为全球战略发展的重点。早在?世界&?年代美国已经开始使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酷材料代替金属材料,以手糊成型工艺制备军用雷达罩和飞机油箱。相对于玻璃纤 维增强复合材料!7%,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如下优点(比强度、比模量更高)导热性能、耐高低温性能好)线膨胀系数沿纤维轴向具有负的温度效应!即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收缩的趋
4、势%,可制成零膨胀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好)具有导 电性、阻尼性和自润滑性能等。自?年代聚丙烯晴基!7%碳纤维实现工业化以来,一系列高比模量和高比强度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7%相继被开发并被用于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领域。随着化石能源的日渐减少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节能减排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努力的目标。“轻量化”是目前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目前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与研究课题。自 年,日本大古杉郎开发出沥青基碳纤维,并用于产业化生产,碳纤维开始军用向民用的过渡,并逐渐应用于汽车等一般工业以代替金属材料,从而实现其产品的轻量化。当前常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仍
5、以热固性树脂8 8 为主,特别是片状模塑料!#%相当广泛地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尤其是在美国和德国。由于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存在着断裂韧性较低、抗损伤能力较差、预浸料使用周期短、制品加工周期长以及废料回收困难等缺点,迫使人们对现有的热固性复合材料进行增韧改性,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寻找新的韧性材料作为基体树月旨。?国内外研究现状近二十年来,由于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复合材料在汽车材料应用领域的迅速扩大,热 固性复合材料的有害气体挥发和废弃物回收问题显?年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得尤为突出?。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白益增强,在“?年世界碳纤维前景,!0 85;8、5=8555 6#3;5.2;035 5
6、%会议上,弗柏福奇公 司复合材料工程师迈克尔,斯金纳指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汽车设计者将更偏爱有利于回收和环保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年世界碳纤维前景会上更将“汽车上应用的前景”作为&大专题之一 。聚酞胺!7 589 而+0,简称7%俗称尼龙,以其机械强度高、软化点高、自润滑性、加工流动性好等性能,尤其是摩擦系数低、耐磨损,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及运动器材等零部件的制造,近?年其需求量一直居于 五大工程塑料之首。但由于酞胺基的存在易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导致其吸水率高、尺寸稳定性差等缺点,早在?年代人们就开始用纤维进行改性,以满足现代工业对尼龙诸如强度、耐高温、耐候等方面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各
7、文献的研究目的不同,针对尼龙的优缺点及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介绍。?界面性能研究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材料的组成,而且取决于组成材料之间的界面粘结状态及界面应力的传递方式,界面结合的强度会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虽然碳纤维作为增强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等优点,但由于碳纤维表面碳碳之间以非极性的共价键相连接,碳纤维晶界面呈平行的石墨微晶的乱层结构,导致碳纤维比表面积很小、表面化学惰性和憎液性,结果使碳纤维与基体树脂的结合力不够,因此在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目前对于界面优化的研究多集中于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及优化成型工艺两
8、方面。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多是通过在碳纤维表面发生一系列物理或者化学反应,来达到增加表面形态复杂化和极性基团的含量的目的,从而增强界面的结合强度,具体可分为氧化处理、涂覆处理和射线、激光、等离子体处理等多类。就其研究方法而言,国内多采用力学分析法,对材料界面微观结构的宏观响应进行研究)而国外则多采用仪器分析法,来表征复合材料界面的微观结构,如(纤维表面状态、界面层厚度和模量、界面结构与反应、界面应力场分布及其他性能等。1 7 3 和 苟2和5.=0 1一5 3如等用,射线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均得到改善,并对其层间剪切强度!几%、表面基团及微观形貌进行研究。08+25 25,0+
9、2 等用电子束!%处理碳纤维后,样品的拉伸强度有微弱的提高,但其失效方式发生改变。国内,王军祥 8?等采用空气氧化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并注塑成型制备了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中石化 】采用液相氧化加阳极氧化处理方法,使碳纤维表面的缺陷得到修复,机械强度更高。李宝峰?等通过 自由基反应在 碳纤维表 面嫁接 马来酸使其层间剪切 强度!:%从 增加到?,并通过红外光谱证实碳纤维与树脂基之间形成了化学键。林志勇 】等通过碳纤维表面酞氯化制备了表面接枝尼龙的复合材料,接枝率达?以上,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张福华 8&也用不同的酸体系对碳纤维进行酞氯功能化处理,不同之处在于他将多壁碳纳米
10、管运用化学修饰方法以化学键连接的形式引入到碳纤维表面,制得碳纳米管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并通过分子模拟技术和实验对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进行了研究。除此,不少学者还应用酸、氨气、超临界二氧化碳、超临界水及稀土等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并取得可喜成效。优化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主要包括控制温度、压力、加工气氛等成型参数和优化设计工艺路线以达到改善复合材料性能的目的。目前对于温度、压力的控制技术及工艺路线己经基本成熟,?3 5年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特别是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改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浸渍工艺技术及预浸料的制备。常用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浸渍方式大致可分为后浸渍!混合法%和预浸渍两大类
11、,目前工厂多使用后者,该工艺方法包括溶液浸渍法、反应链增长浸渍技术和熔融浸渍工艺。近几年超声连续改性处理技术 8 因其具有对增强体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和改善浸渍工艺的双重作用使其应用得到重视。秦伟等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过程 中采用超声连续改性技术制得的复合材料界面脱粘?时,其力学性能仍比未处理的试样高。?力学性能研究尼龙主要的增强方法为添加纤维和填料,其中又以玻璃纤维和#使用最广。因为填料的粒子形状、大小、粒径、纯度和表面处理剂的选用等都会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多用纤维对其进行增强改性=8 ,但玻璃纤维增强尼龙制品表面存在玻纤毛刺,制品 的表面光洁度无法满足高品质要求,同时还有易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碳纤维 增强 聚酰胺 _PA_CF_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