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复合材料界面的最新研究进展.pdf
《纺织复合材料界面的最新研究进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复合材料界面的最新研究进展.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http:/ 纺织复合材料界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季益萍1,杨云辉21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2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学院,(300160) 摘摘 要:要:本文综述了当前金属基、聚合物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并且介绍了评价复合材料界面的方法。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科技人员更有价值的创新性研究。关键词:关键词:复合材料,金属基,聚合物基,陶瓷基,界面,评价,发展情况 1.引言引言 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基体接触构成的界面是增强相和基体相连接的“纽带”,也是应力及其他信息传递的桥梁,界面是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观结构,其结构与性能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尤
2、其是层间剪切、断裂、抗冲击等性能,因此随着复合材料科学和应用的发展,复合材料界面及其力学行为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介于界面相的复杂性,纤维在基体中断裂过程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导致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工作开展的还不够深入,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5。(1)纤维断裂数据的估算会受到实验条件和所用材料参数变化的影响。例如对碳纤维/环氧体系而言,纤维和基体间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很大。在准备断裂拉伸试样时,固化时间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残余热应力,这将影响界面剪切强度估算的准确性;(2)一些材料的参数不能通过一般的测试方法准确地测定。例如传统的拉伸方法无法测定临界纤维长度(一般小于 1mm)中的纤维强度,而只能
3、通过插值的方法近似确定;(3)试样的制备、选材和环境温度等都将影响最终的复合材料性能;(4)分析理论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结果的分析不可避免存在误差等。积极解决上述问题,深入研究复合材料的界面的各项性能不仅会给复合机理的研究带来促进作用,而且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还关系到研究物质表面结构与性能的现代新技术和新仪器的进展,为推动复合材料的发展应用起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分别探讨了金属基、聚合物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特性及其各自的发展情况。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研究人员更有价值的创新性研究。2.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1-2 电子、汽车等民用工业的迅速发展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前景,但其各
4、方面的研发工作还不如高聚物复合材料那样成熟,因而研究人员很有必要深入了解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能,尤其是它的界面结构和性能,它们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深入研究和掌握界面反应和界面对性能的影响规律,有效地控制界面的结构和性能是获得高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关键。-1-http:/ 目前,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较复杂、界面问题较突出,制备成本高。金属基复合材料都需在金属基体合金熔点附近的高温下制备。在制备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同程度的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界面反应、溶解、扩散、元素偏聚,以及纤维、晶须、颗粒等增强物与金属基体合金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反
5、应,形成不同结构的界面。其界面的物理化学特征及结构受界面附近几纳米或几十纳米区域的控制,所以界面研究必须从几个方向、在原子尺度(0.10.2m 级)研究其结构,必须逐层逐个原子地分析界面及界面附近的原子种类,全面而确切地表征与检测界面是控制和改善复合材料的最重要基础之一。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特征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来表征与检测: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及界面相组成;界面区合金元素的分布;界面微结构与基体相/增强体的位向关系;界面结合强度;界面位错及界面残余应力。研究发现SiCp/ZLl09 界面除富硅析出相之外,并无其他界面相,而在A12O3,原位生成铝基复合材料中发现界面相MgA12O4存在。界面相
6、一般是硬脆相,它的生成,一方面可以促进界面的润湿和结合,特别是如果界面相较薄且与增强体保持一定程度的共格关系时,可以提高界面结合强度,但如果太厚,就会降低界面结合强度。另外,复合材料如果是从液态金属直接铸造而成的,有一定的凝固时间。增强体和基体问有固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的话,在这段凝固时间内基体合金有可能自我调整以最低的能量组合与增强体形成固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但实验结果并非如此,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探讨。由于对界面结合强度认识的困难,界面状况对力学性的影响只能停留在定性认识的水平上。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界面结合强度的精确计算和测量。此外,现在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的测定主要还是采用
7、单一波长的特征X射线的SIN法。它所测出的是界面两侧一定厚度范围内的平均残余应力,而要确知在界面处的应力仍较困难,尤其是对增强体附近急剧变化的应变场的测量无能为力。采用高强度的同步辐射连续X射线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其精度可达 10-3到l0-4。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中,金属基体与增强体的润湿机理、改善途径及影响因素、控制界面反应以形成最佳的界面结构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生产、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是今后界面研究的重要课题。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界面3-5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主要包括无机刚性粒子增强复合材料、无机纳米粒子增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复合材料和原位复合材料
8、等。3.1 无机刚性粒子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发展情况 无机刚性粒子增强聚合物克服了以往用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增韧聚合物时在韧性提高的同时刚性下降的缺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对于其界面的研究,大部分工作仍停留在亚微态层面上。对界面分子层面的认识还较为欠缺,同时对无机刚性粒子的增韧机理还不甚清楚,存在很多争论。随着研究复合材料界面的新手段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及内耗仪等的发展,将从分子层面上对界面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弄清无机刚性粒子与基体界面的结构状态,从而分析其增韧机理。-2-http:/ 3.2 无机纳米粒子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发展情况 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严
9、重失配,处于高度的活化状态,与聚合物之间有强的界面作用,从而可增强增韧聚合物。目前常用界面偶联、辐照接枝等方法对无机纳米粒子的界面进行改性。研究发现,采用界面偶联可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提高其力学性能;辐照接枝纳米粒子增强聚合物时所形成的纳米粒子/聚合物可以整体发挥协同作用,带来较强的界面效应,有利于增强增韧作用;同时,纳米粒子的加入也会影响聚合物的结晶行为。纳米粒子的增韧机理可归因于银纹理论,即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当受到基体冲击时,粒子与基体之间产生微裂纹银纹,同时粒子之间的聚合物基体也产生塑性变形,吸收冲击能,从而达到增韧的效果。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变小,粒子的比表面积增大,粒子与
10、基体的界面变大,会产生更多的微裂纹和更大的塑性变形,从而吸收更多的冲击能,提高增韧效果。但由于纳米粒子的形状各异、增韧机理各不相同,且影响纳米粒子增韧的因素较多,不能单一、片面的追求纳米化或超细化。纳米粒子增强聚合物还需在极易团聚问题、增韧机理以及从分子层面上认识界面等方面进一步研究。3.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发展情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用于增强聚合物的纤维主要有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天然纤维由于环保方面的优势而受到重视,其界面改性现在主要采用界面偶合和表面处理。研究证实,在纤维复合材料中,材料的韧性在纤维的原纤与纤维轴的夹角(原纤旋角)为l5200时达最大值,并随原纤旋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纺织 复合材料 界面 最新 研究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