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自荐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自荐材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自荐材料 社旗县苗店中心校李凤淑xxx,女,四十一岁,大专学历,小教高级,1987年参加工作,现任教于社旗县苗店中心校,自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本人深爱这一崇高的职业,25年的风雨磨砺,她多次被评为乡、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骨干教师。作文就是表达,作文课就是语言文字训练课,作文课就像一个大熔炉。教师把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炼的钢,平时生活中的知识见闻,在这里汇集、综合、运用,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只要做到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理念,“指导学生练习运用”的操作理念,就能够简简单单教作文,快快乐乐练作文。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文教学倡导“以促进学生
2、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是因为作文教学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作文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的精神的家园,是学生人生的“史记”。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观点,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我。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练”出来的,是“悟”出来的。小学作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指导学生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综合,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帮助学生获得新体验:感情真、体验真,我手写我心;启迪学生新思维:创新思维,自由
3、表达;教师通过有效而科学的新指导(方法新、指导细,见解新),引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想像,体现个性,充满灵趣,从而为今后的人生成长打好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作文教学是演绎教学的艺术与科学的精彩世界。作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营造气氛,创造心灵的共振,拨动心灵的琴弦,做好空间的文章;作文教学的科学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做好时间的文章。倡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为了在作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自由,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作文都是独特的生命体验,他要利用这次机会,反映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展现自己的
4、想象与创造,他要借这个题目,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寄托。作文教学是一种师生情感共振的生命发展的活动。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教学目标与师生的活动完全统一起来,作文才有可能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创新的精神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应有三个发展的层面。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理解,作文教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有三个方面:一是发展人的智慧能力。二是发展人的个性。三是发展人的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在作文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开放作文的评价理念,开放作文的评价方式,开放作文的评价过程,开放作文评价的尺子。要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文是
5、一个人心灵的产物。其心灵空间的大小决定了语言驰骋空间的大小。心灵原野越广阔,语言施展的舞台才会越大。作文是一个人生活的表达,映射着作者生活的充实与干涩;作文是一个人认识的反映,映射着作者对事物、事情的理解与见识水平;作文是一个人阅读的展现,是阅读经验积累的沉淀与倾吐;作文是一个人思维的显露,映射着作者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作文是一个人情意的投射,映射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对假、恶、丑的憎恨或真、善、美的热爱;作文是一个人思想的映照,映射着作者发现与创造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生活体验,挖掘情感之源;感悟感动,引领情感滋生;移情体验,诱发
6、激情迸射;激发兴趣,点拨情感交流;指导梳理,善于加工感情;自由表达,鼓励自然抒情;充溢人文,巧妙提升感情;拥抱生命,力戒假情矫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指小学作文教学是发展生命,发展智慧,发展个性的练习过程。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习作的成功体验,引导学生明白:文章是人生智慧的火花,是人的生活创新的体验,是人的心灵个性的张扬。给文章注入生命,文章因此而鲜活;给生命注入知识,知识因此而厚重。指导学生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在教学中,注重激发情趣,引导学生体验乐趣,形成习
7、作兴趣链,即基础作文七步循环圈:情趣促写写而生乐乐而需学学而生悟悟而生知知而乐写写生情趣情趣促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倡导自由作文。因为写作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自我心灵世界;应树立开放的语文大课程观,改变教师中心观,“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和终身学习观,树立以发展导评价和以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才能使作文变得富有“诗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带有“写意”。在“以提高学生语
8、文素养为本”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将会走向生活化、实践化、综合化、智慧化的康庄大道,其教学活动将永远是生动的、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作文教学”的家,应当名正言顺地重新焕发它的光彩。作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本”,应提倡自自然然说真话(文字需自然,不生硬,不拖拉,不生涩;感情要真实,不说假话、大话、空话;所谓“我手写我心”就是这个意思;内容要真实;抄袭当然更要不得),流流畅畅去表达(指文笔要流畅、连贯,不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要把一个意思讲明白,即所谓“文从意顺”),准准确确用词句(是指用词造句的准确,不要求语言的华丽,但求语言的准确
9、。这是语文能力的一个基本功),大大胆胆去想象(想象要大胆、合理、有序、完整;教师切勿限制和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唯有放飞想象的翅膀,方有思维的灵感出现)。 在习作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基本内涵应有五点:一是培育语言素养。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并在准确掌握的情况下能灵活运用;指导学生具有谴词造句的能力,能用准确、生动、丰富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在阅读和鉴赏时,能体会和感受到别人语言的精妙之处,并能透视其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自己写作时,随心所欲地调动你的语言储备,并尽可能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意味;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分析比较,不断地借鉴吸收,不断地加以
10、实践运用。二是提升文化素养。教师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细致、具体,又要大胆取舍,一切视学生的实际需要而定。对于在习作中你所涉及到的一切重要的文化典籍,一些重要的器物文明,一些文化的价值体系,一些民族的审美心理等,都在我们的视野之内。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但必须完整、准确、不能只言片语,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妄下断语。三是拓展心智素养。在习作的指导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感知的过程充满兴趣和热情;必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索发现中获得更高更深的感悟;必须注意学生的认知方法,让他们以一种理性而科学的态度面对未知的领域;必须注意他们积极而健康的人
11、生态度,让他们在为不断深化的阅读、鉴赏、审美过程中,能形成对社会人生的正确的看法;必须让他们具备一种认知能力,在不断分析、归纳、比较、综合中,形成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四是丰富情感素养。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社会人生应有的积极健康的态度;体现在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充满热情的关注;体现在学生感知领悟文本对象时,情感的正确导向。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努力使学生形成健康而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看待人生,正确地把握和处理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正确地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正确地处理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培养下,形
12、成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世界。要让学生思辨,要让学生借鉴,要让学生取舍,要告诉学生获得健康情感的途径。具有了健康而丰富情感的人,才有可能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可能是对时代有所贡献的人,才有可能是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五、升华审美素养。古今中外的大量的文学作品,集中而鲜明地汇聚着人类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昭示着人类丰富而细腻的审美经验。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艺术的去感知,艺术的去发掘,艺术的去审美。老师必须做具体而精当地分析,学生才能掌握艺术审美的个性;老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充满个性色彩地阅读,学生才能领略其中的独特之美;师生在对形象的结构中,完成审美的超越与升华,必须不
13、断地进行归纳与总结,才能掌握其中的共性。学生中有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评判、鉴赏能力,学生的艺术阅读才会变得富有兴趣,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习作练习才会充满愉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应有效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不能写千篇一律的作文。就是要让孩子的习作体验千变万化。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九个结合:即习作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学生情感与习作内容的结合,观察生活与习作内容的结合,评价体系与习作过程的结合,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的结合,阅读与习作的结合,展示平台与习作成果的结合,个性发展与技巧指导的结合,识字写字与习作的结合。“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本”,实施的关键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学
14、生的习作练习的过程和练习方式,重心是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指导学生练习运用小学生只能是“习作”。习作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写作、练习写作,决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小学生。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应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概况出说,有三个层面:1、有效指导 科学调控。在作文教学中,“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理念应体现在有效的科学指导上。科学有效的作文指导课,应该是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是有效率的课,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是常态下的、平实的课。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促进学生情智发展。“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基本
15、要求是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关注边缘群体,实现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有效指导科学调控的小学作文课堂应有其具体的特征:1、情趣促文思,章法导文路,写法点文技,评法激文趣。2、高效课堂 全面丰收。习作教学应讲究效率。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人人能写,人人会写,人人快写,人人乐写。其课堂应是高效课堂,其作文是全面丰收的作文,是教师人人会教的作文,是小学生人人会学的作文,人人学会的作文,人人成功的作文。高效指导的课堂应能开启心窍,举一反三地创新练习,是培养写作的“建筑师”而不是“泥水匠”。其练习过程中应该做到“六导六有”:教师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导路使习作
16、言之有序;教师导悟使学生开卷有益;教师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教师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教师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具体地说,“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就是摄材启心窍,指导开心窍,评价固心窍。3、以练为本 开启心窍。“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高效指导应能开启心窍,举一反三地创新练习,是培养写作的“建筑师”而不是“泥水匠”。其练习过程中应该做到“六导六有”:教师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导路使习作言之有序;教师导悟使学生开卷有益;教师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教师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教师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具体地说,“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就是摄材启心窍,指导开心窍,评价固心窍。“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作
17、文评价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发展性的作文教学策略。其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习作情境(教学、生活)的充分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以达到学生在认识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作文教学的评价,要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更关注师生的自我评价,而不是他人评价。因此,“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作文教学的评价是多纬度的、整体性的,应该改革作文评价的理念和方式,实施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多维评价,多向评价,多层评价,发展评价,开放评价,从而做到以评价促开窍,以评价导开窍,人人皆
18、开窍,次次能开窍。综上所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只要做到这“三方面”,我们就能够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情智发展,着力于语文实践活动,着重于语言的内化进程。就能够使作文教学以人为本,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趣激发情趣,指导学生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活;以作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就能使作文教学进入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的美好境界,作文教学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5年来,她用自己的汗水浇出了一园桃李芬芳。辛勤的耕耘给她带来不少荣誉,从而激励着她不断奋勇前进。2008年2月,撰写的对语文教学中合作学
19、习的思考在学习方法报发表,2005年元月,指导的学生胡雪文获县作文竞赛二等奖,2005年5月,指导的学生刘秋果获河南省作文竞赛二等奖,2006年9月,指导的学生樊航获县书信文化比赛一等奖,2007年3月,指导的学生刘婷获县作文竞赛二等奖,2009年12月,指导的学生樊俊冶获县书信文化比赛二等奖,2010年9月,指导的学生王永阳获县书信文化比赛二等奖,2010年12月,指导的学生刘金淼获县作文竞赛一等奖,本人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05年三月,撰写的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在县被评为二等奖,2006年十月,撰写的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获县三等奖,2008年九月,撰写的浅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课堂中作用获县三等奖,2011年6月,撰写的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获南阳市二等奖,2011年9月,撰写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获南阳市二等奖,2008年7月,所研究的课题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南阳市三等奖,2011年6月,所研究的课题农村小学语文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获南阳市二等奖。2011年11月1日所指导的学生郑淼写的踩钉子发表在作文指导报上。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本人深知,学海无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争取再创佳绩。 单位盖章:社旗县苗店中中心学校 2011年 6月 19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