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技术能力评议报送材料登.doc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技术能力评议报送材料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技术能力评议报送材料登.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申请表 项目名称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申请人(主持人) 王兴旺 所属部门 信息与计算机系 (盖章) 申请日期 2013.4.27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制二0 0九年三月项目名称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申请人(主持人)姓名王兴旺性别男出生年月1978.4身体状况良好最后学历硕士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职务讲师部门信息与计算机系项目组成员不含申请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部门职 责孙修东男1963.9计算机副教授信息与计算机系教学方法设计谭春茂男1976.12计算机讲师信息与计算机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
2、究与实践金阳女1972.8农业信息技术工程师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包斌男1973.6计算机讲师信息与计算机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王立军男1971.11.3物联网高级工程师NRIT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内容与模块开发一、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研究内容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计算机系在培养农业信息类人才过程中,对于农业信息技术课程,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实施教学改革,确定企业急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和农村急需的农业信息人才,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服务“三农”,达到双方共赢;通过教学方法的提出和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
3、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通过与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合作,筹建NRIT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参与农业信息化职业课程开发工作,将农业信息化职业认证培训与考证融入到日常教学。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校企合作联合确定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2)提出涉农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3)提出涉农课程教学新方法并进行实践;(4)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考核融和教学方式。二、 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现状与趋势(附主要参考文献)。本项目的特色、创新之处。1、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4、,很多学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经验,但就校企合作教学而言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还需要总结与改进。截至2013年4月,中国知网文献总库显示的与“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相关的论文近万篇,其中研究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问题的占95%以上,研究合作模式的占近1/5。从各国的模式看,主要有德国的企业为主模式(“双元制”)、美国的学校为主模式(“合作教育”)和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模式(“技术与继续教育”)。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取了多种形式,主要包括: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比如: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计算机系与上海金道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了订单班,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
5、企业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参观或顶岗实习。高校与企业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制订专门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行弹性学制,安排学生参观企业现场或顶岗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习引导理论学习。这种形式在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中都有应用。参股加盟模式。1992年10月,为了适应扩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华南农大应邀加盟温氏集团,开创了农业产业化领域校企合作的先河,首创了高等院校持股加盟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形式以股份为纽带,将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该形式主要应用于合作技术研发领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讲课。这种方式操作容易,教学成本低。上述校企合作形式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均得到相应
6、的益处,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校企合作办学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企业指导下,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对专业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的技能与工作岗位对接,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中迫在眉睫的研究和实施的重点问题,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着手启动了相关研究工作。参考文献:1李军.农业信息技术(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7.2胡信华. 高职翻译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执教通讯.2011(14):3234.3高辉,孙成明,谭昌伟.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0(21):168169.4李庆满,吕赞
7、.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1 (10):69.5王兴旺,栗红霞,张光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3):117120.6Bruce Joyce,Marsha Weil.Models of Teaching.Second edition,2008.Prentice-Hall,P.1.7美保罗D.埃金,等.课堂教学策略M.王维诚,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8袁顶国,刘永凤,梁敬清.教学模式概念的系统分析教学模式概念的三元运行机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9肖美艳.我国近二十年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综
8、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10申同武.关于教学模式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7(7).11刁维国.教学模式引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12刁维国.教学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模式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2、本项目的特色、创新之处(1)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农业信息技术课程;(2)提出涉农课程教学新方法并进行实践;(3)依托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等优势,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合作,筹建NRIT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参与农业信息化职业课程开发工作,将农业信息化职业认证培训与考证融入到日常教学。三、研究方案(包括方法、手段、步骤等
9、)及可行性分析根据我系的具体情况,针对校企合作联合对农业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及对农业信息类人才的培养,其研究方案如下:1、校企合作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目标定位。闭门造车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必然脱离社会的实际需求,学生所学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必然对市场需求有较为准确而深层的把握,因此,课题组应该通过对相关企业人士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开展头脑风暴会等形式,由专职教师和企业人员一起进行思想碰撞,意见互补,在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这种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不仅具有学习
10、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具有对市场需求把握的准确性和前瞻性,能够对农业信息类人才培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2、改革教学方法并进行实践(1)开展双主体教学方法我们一直在思考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一般认为教师当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把学生作为客体对待,就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提出了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双主体”。具体的做法是:1、教师在观念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课堂上平等地对待学生,接受学生质疑,每讲完一段内容或知识模块后给学生留有时间进行提问和质疑,鼓励并教会学生不断询问、疑问、质问;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级 专业技术职务 学术 水平 技术 能力 评议 报送 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