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前言“十一五”期间,全省交通系统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浙江省交通厅建设节约型行业实施意见、“生态交通五项行动方案”、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六个专项行动方案的部署,在交通建设、运输生产、行业管理各个环节中,着力发展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和交通运输部“三个服务”的要求、继续全力推进“三大建设”、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保障与服务的重要时期。为了明确“十二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
2、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为五年工作提供宏观指导,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浙江省公路水路民用机场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浙江省“生态交通五项行动”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本“纲要”。本“纲要”的实施年限为2011年至2015年。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在“三大建设”的推动下,全省交通系统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创新科技、强化宣传教育等手段,摒弃了为追求增长速度而不顾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发展方式,在全面推进“三大建设”与降低土地、原材料、能源的消耗之间寻找与确立一种科学辩证的关系,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满足较快的运输增长需求,努力实现我省交通的全面、
3、协调、可持续发展。1、统筹规划,构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发挥水运巨大的低能耗低排放优势,以大港口建设带动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完成水运投资485亿元,是“十五”的3.3倍。五年水路货运能耗累计为1022万吨标准煤,按道路运输能耗为水路的10倍计算,相比道路运输节约标准煤919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075万吨;二是建设大路网,完善公路网络,打造畅通浙江。全省高速公路贯通成网,总里程达到3383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08.1公里/百平方公里。根据测算,五年里由于路网完善,全省共节约标准煤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万吨;三是以综合运输的理念发展交通
4、,促进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和城市公交的有机衔接,综合运输资源利用水平、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明显改善。2、推动运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建设大物流,努力打造全国交通物流业发展试验先行区。全省大型物流园区、A级物流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物流信息平台作为交通运输部示范项目,代表中国牵头组建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二是建设覆盖城乡、衔接顺畅的一体化运输网,提高运输业组织化程度,同时淘汰老旧车船、改进经营方式,五年中全省营运车辆单位能耗下降5%、沿海运输船舶千吨公里油耗降低10%、内河运输船舶千吨公里油耗降低8%,合计共节约标准煤2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4万吨。3、将资源节约与绿色生态理念贯
5、穿于设施建设全过程。一是在全国率先出台“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近年公路项目环保费用占项目概算的比重达12%、水运项目达5%;二是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的环评、环保水保专项验收、工程环保“三同时”等制度,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三是摸索出一套合理确定路航设施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时序,合理选择线位和工程技术指标的成功经验,其中黄衢南高速公路建设与缓坡整治相结合,共造地590亩,长湖申航道采用新工艺扩建共节约土地500多亩;四是重视路航绿化与生态恢复,“十一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公路沿线绿化15000公里、公路边坡绿化115万平方米、航道绿化240公里,2010年全省公路航道绿
6、化共吸收二氧化碳8.4亿公斤;五是以生态理念建设附属设施,2008年以来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实现污水零排放。4、科技支撑政策引导,推进交通运输资源减量化与再利用。一是有针对性地突破交通建设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瓶颈,同时充分采用科技手段全面提高交通设施的运营水平和运输生产的组织水平,实现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和运输效率的最大化。我省交通科技成果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每年组织推广应用的新技术达到100多项,废旧沥青再生、路面结构耐久性、生态护坡、生态护岸、内河疏浚弃泥处治、交通建设中土地的集约利用、岸线资源综合利用、岸线浅水深用等重大关键技术得到有效开发和推广应用。在科技的引领下,五年来全省公路
7、大中修中废旧沥青再生利用达200公里,长湖申线航道上的南林大桥完成桥梁整体顶升3米、总跨468米、重量13000吨,创下迄今国内桥梁整体同步顶升高度最高、跨度最长、重量最重的三项记录,节约投资3500万元;二是建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管理信息平台,稳步推进路航和车船的数字化管理。“浙江省船舶综合监管系统”在全省航区70多个重要站点进行推广应用,有效提高船舶运行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据测算,该项目每年节省燃油21.6万吨,折合节约标准煤31.4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75.53万吨;三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大吨位货车厢式货车、大型船舶的更新改造和老旧车船淘汰等实施补助,同时积极推广出租汽车双燃料改
8、造、港口岸电接入及集装箱起重机和道路隧道节能等技术改造项目,有效促进了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二)存在问题。1、交通运输企业集约化、组织化水平较低,现代物流发展不充分,运输效率不高,能源的总体利用率仍然偏低。2、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循环经济意识有待加强,主动参与资源节约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积极性欠缺。3、交通运输结构性矛盾短期内无法根本解决。特别是内河航运、港口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综合运输效率体现不足,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有待提高,运输装备结构不尽合理。4、基础工作薄弱。相关统计、监督与考核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尚不完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尚需强化。 二、形势与需求。我省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
9、弱,其中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2%,人均只有半亩耕地,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无油、缺煤,绝大部分能源需要从省外国外调入。资源过度消耗、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恶化等现象正日益制约着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全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结构性的变化非常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对交通运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居民消费结构正从传统的“吃、穿”迅速向“住、行”升级。经济社会宏观发展环境和行业发展自身规律决定着“十二五”浙江交通运输将处于“发展方式转型期、建设高潮持续期、港航强省加速期、现代物流培育期、综合交通推进期”。根据“十二五”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将全力实施“312345”工程,即完成总投资超过3
10、000亿元,力争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确保建成800公里,力争完成新改建国省道公路2000公里,新增沿海港口吞吐能力3亿吨、建成内河高等级航道300公里,全省机场设计吞吐能力达到4000万人次,推进部省共建5个物流园区建设;运输生产水平(运输量)年均增幅5-7;营业性客货运车辆分别达到8.5万辆和51万辆左右、水路运力总规模达到2300万载重吨。处于大建设、大发展中的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尽可能节约和有效利用每一点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节省每一份财力、物力,实现单位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用最少的消耗来支撑交通事业的不断进步,保持交通运输事业与资源条件的协调发展、和谐共生。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
11、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两创”总战略和 “三个服务”的要求,继续认真实施“生态交通五项行动”、“交通运输节能六个专项行动”,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能、节材、节水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政策创新、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尽快建立节约型的交通建设、运输生产、行业管理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发展绿色交通,使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在实现“三大建设”目标的同时,实现我省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相统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保持合理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确保完成“三大
12、建设”目标任务。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效益,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统一。以点带面,在若干影响大、效益好、见效快的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在“大港口、大路网、大物流”的各个方面,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面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相统一。强化规划、政策的指导,规范和引导交通各资源要素的整合,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和从业人员承担社会责任。 坚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保障作用。(三)主要目标
13、。1、努力建成利于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交通网络化、一体化程度明显提升,道路、航道通行能力和运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营运车辆、船舶和港口装卸设备结构明显优化,港口、站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运输方式之间分工更趋合理、衔接更加有效。2、土地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公路单位运输周转量用地面积下降11%左右,港口单位长度生产用泊位完成的货物吞吐量提高17%左右,土地和岸线资源集约利用取得显著成效。3、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营运客货车单位能耗比2010年分别下降3%、5 %,道路运输节约燃油折合标准煤 22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360万吨;内河、沿海货运单位运输周转量平均油耗比2010年分别下
14、降8%、10%,港口单位吞吐量综合生产能耗比2010年降低10%,水路运输节约燃油折合标准煤75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80万吨。4、在基础设施日常维护中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全省公路大中修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里程累计达到 200公里,沥青路面废旧材料再生利用达到200万平方米;每公里公路隧道照明耗能比2010年下降15%;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比率达60%,高速公路优良路率达98以上,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75%;骨干航道年通航保证率达98%以上,等级以上航道年通航保证率达90以上。五年完成公路绿化3000公里、公路边坡复绿150万平方米,干线公路可绿化率达到95%;新增航道绿化80公里,2015
15、年公路航道绿化吸收二氧化碳10.9亿公斤。5、强化科技引领,五年完成75项以上交通运输循环经济的科技研发和成果推广;完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平台,提高车道快速通行能力和联网收费效率。6、更加注重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基本实现污水零排放,内河水域危险品运输船舶与规划作业区污水综合回收与处理率达到100%,港口污水综合处理率达到100%。7、加大对客运的统筹协调,加强城市公交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全省城市公交出行平均分担率达到20,客运班车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5,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达到60%。三、主要任务。(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领域。1、调整交通基础设施结构。优化公路网功能结构与
16、布局,强化连接线、断头路等的建设,减少迂回运输,同时完善农村路网,加快建设主要港口和机场的集疏运通道,提升路网整体能力;优化公路运输枢纽布局,提高枢纽站场的服务覆盖面;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信息畅通、安全高效的现代港口体系和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航运体系。2、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强化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衔接,加快形成综合运输基础设施体系。 3、提升基础设施质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科学确定工期与定额,保障合理工期与合理造价;推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计理念,提高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和防灾减灾能
17、力;建立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和基础设施风险评估机制,强化质量监督。4、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港口岸线资源。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的要求,努力推进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和运输枢纽资源的合理使用;严格项目用地审查,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公路建设中鼓励利用旧路改扩建,并因地制宜地采取降低路基高度、提高桥隧比例等措施,控制工程用地和取弃土用地;优化公路工程建设方案,尽量利用荒山、荒地、废弃地,减少占用耕地、林地和经济作物用地;重视施工临时用地和取弃土场的恢复,鼓励工程建设中采取改地、造地、复垦等措施,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深水深用、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保障港口岸线资源合理
18、、有序开发利用;完善港口岸线使用法规制度,规范行政许可和开发利用行为;鼓励通过提高等级、改进工艺、更新设备、扩大陆域、完善配套等方式,加强老港区技术改造,提高老港区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发展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提高老港区岸线资源利用效率。5、加强建设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省级重点公路、水运项目100%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批复、100%通过环保和水土保持的专项验收;公路选线、港口选址、航道改造要尽可能避绕环境脆弱或敏感地区;科学使用技术标准,减少工程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废弃渣土、物料等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消纳和处理,大力推进工程建设的生态
19、恢复,实现工程防护、景观塑造和环境保护的统一;建设项目工程费用预算中应保证生态恢复所必需的费用,并确保其有效使用。6、执行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将之作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及验收审批中的刚性指标严格把握。 (二)运输生产与行业管理领域。1、引导优化企业结构。引导和扶持运输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营原则,加快组织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实体,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资源的利用率。2、引导优化经营结构。提高运输业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实现货运无缝衔接和客运零换乘;大力推进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改进企业管理,合理发展运力;运用信息
20、化、网络化技术,加强客货源的组织和运力的调配,保持客货流平衡,降低车辆空驶率;发展拖挂、甩挂运输,提高运输效率、车辆周转率、资源利用效能。3、引导优化运力结构。加强运力结构调控,引导营运车船向大型化、专业化、清洁化方向发展;严格实施营运车辆准入制度,完善运输装备引导政策,推广先进成熟、效果明显的节能型车船,加速淘汰高耗的老旧车船;鼓励使用柴油汽车及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及清洁燃料出租车,逐步提高其在营运车辆中的比重;大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积极发展特种货物运输船舶;加强对车船性能检测与维护的监管,保证运力技术状况良好。4、大力发展公共客运。努力建立以大容量公共交通为主、私人机动交通为补充的城市
21、交通模式;着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城际交通的公交化,引导私人交通转向公共交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三)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领域。1、加快交通运输循环经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厅年度科技计划、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标准计划重点支持资源节约与再生利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引导技术改造,推广出租汽车双燃料改造、港口岸电接入及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汽车烤漆房油改电、道路隧道节能灯具使用、公路沿线设施太阳能综合利用、驾驶员培训模拟器、道路废旧沥青的再生利用等技术。2、加快现代管理、决策支持等技术的研发应用。组织开展规划、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等软科学研究,理清思路,改进管理,整合交通资源和生产要素,充分挖
22、掘我省现有公路水路网络潜在的运输能力,并协调不同运输方式的组织管理,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协同,提高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水平,实现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最大化,在合理消耗和排放的前提下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运输需求。3、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大力推进智能交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逐步实现道路和车船的数字化管理,提高通行效率和服务品质;建立资源共享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服务网络,为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信息;鼓励交通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4、建立完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认
23、真实施“浙江省交通运输地方标准编制办法”,完成好交通循环经济相关标准的制订、修订、宣贯任务。 四、保障措施1、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提高、深化对发展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工作的认识,将发展循环经济当作实施三大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总体规划的战略重点和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折不扣地认真抓好落实。2、建立工作机制。努力建立起与交通运输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政策标准体系、统计考核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把这一工作作为行业监管的重点,加大监督和综合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的目标责任制,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要求纳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3、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交通运输投资结构,加大交通建设、运输生产领域的循环经济投入,并制订实施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改政策,引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与技术改造。4、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大众传媒,加强载体设计,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宣传;会同各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节约、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技术竞赛和典型示范等活动,营造声势;积极在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中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消费方式,树立绿色交通消费理念,形成文明、节约的观念,使发展交通运输循环经济成为全行业和社会公众的自觉行动。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