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建设规划(公布稿).doc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建设规划(公布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建设规划(公布稿).doc(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北京市“十二五”市级综合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建设规划二一一年八月目 录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1 -一、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 1 -二、差距和不足- 6 -三、形势和要求- 7 -第二章 指导思想 发展原则与主要目标- 9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9 -二、需求预测与供需平衡分析- 11 -三、主要目标- 12 -第三章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实现清洁转型- 15 -一、大力削减煤炭消费总量- 15 -二、实现天然气利用跨越式发展- 16 -三、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16 -四、加快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16 -第四章 全面提升设施水平 增强保障能力- 1
2、8 -一、基本解决城乡供热瓶颈- 18 -二、大幅提升燃气设施水平- 21 -三、建设坚强可靠首都电网- 25 -四、增强油品运输储备能力- 27 -第五章 发展新能源新技术 推动产业升级- 29 -一、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高端发展- 29 -二、开发利用规模和水平实现双提升- 30 -三、完善政策营造良性发展空间- 34 -第六章 打造区域能源体系 提升发展品质- 36 -一、创新能源利用方式- 36 -二、建设低碳生态的区域能源系统- 37 -三、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38 -第七章 推进能源安居建设 惠及城乡百姓- 39 -一、让居民安心用电- 39 -二、让家变得更温暖- 40 -三、让
3、生活更加舒适- 41 -第八章 控制总量提升能效 促进绿色宜居- 43 -一、建立能源消费总量约束机制- 43 -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44 -三、加强能源系统节能改造- 44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45 -五、控制生产型污染- 46 -第九章 强化资源供应保障 实现安全运行- 47 -一、保障资源总量供应安全- 47 -二、推动运行精细智能管理- 48 -三、提高能源应急抗灾能力- 49 -第十章 完善综合保障措施 确保规划实施- 51 -一、完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 51 -二、加强规划落实和政策引导- 51 -三、健全法规标准和服务体系- 51 -四、确保重大项目实施- 52 -五、
4、创新投融资模式- 52 -六、深入推进体制改革- 52 -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52 -八、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 53 -前 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保障。“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首都全面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迈进、加快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时期。本规划是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的市级综合专项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本市能源发展建设的
5、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本市能源发展建设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也是指导各领域、各部门、各区县编制实施相关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政策和标准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十一五”以来,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本市能源发展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确保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能源设施供应能力、运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惠民、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优化发展环境成效显著,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初步预计,五年全社会能源投资约748亿元,其中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约75亿元,比“十五”成倍增长。(一)设施供应能力大幅提升。供热资源整合
6、基本完成,瓶颈初步缓解。在城区,太阳宫、郑常庄、京丰、亦庄、电子城5座燃气热电厂和草桥供热厂等一批新的供热设施建成投产,新增供热能力2600万平方米;城市中心大网长度超过1000公里,供热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增幅超过50%;1.6万台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及17.3万户老城居民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城区供热结构不断优化。在新城,新建30座现代化集中供热中心替代670座分散燃煤锅炉房,总供热能力超过1.2亿平方米;引入三河热源,首次实现域外热力进京。到2010年底,全市供热面积达到6.7亿平方米,基本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燃气和燃煤互补充”的多元供热格局。燃气利用快速发展,管网体系覆盖城乡。建成
7、陕京一、二、三线和地下储气库输气系统,初步形成“3+1”的输气格局,总输气能力超过280亿立方米/年,日供应能力达到8600万立方米;建成衙门口、次渠、采育、通州、阎村等5座输气门站,设计接收能力超过1亿立方米/日;建设形成“五环五级七放射”的配气体系,辐射除延庆外所有新城。到2010年底,全市天然气消费总量达到75亿立方米,天然气管网长度超过1.3万公里,天然气用户超过400万户,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成为全国用气规模最大、配气能力最强、居民用户最多的城市。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网架结构日趋完善。新建500千伏变电站5座、220千伏变电站23座、110千伏变电站90座;基本形成5个方向、8条通
8、道、18条回路的多方向外受电格局;在5大供电分区中,形成以220千伏环网为主干的城市高压配电网;本地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装机313万千瓦,比重超过50%。2010年,全市电力高峰负荷达到1666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10亿千瓦时,户均停电时间约为3小时,比2005年减少6个小时,较好满足了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成品油管线首次建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完成燕山石化炼厂设备升级改造,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汽柴油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建成183公里六环路成品油管线和长辛店油库,年输油量达到285万吨。到2010年底,全市油库达到22座,储油量达到80万立方米,经营性加油站
9、达到1074座,形成“一厂、一线、多库、千站”的成品油供应保障体系。(二)运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建立能源经济运行调度平台和市场监测网络,煤电油气运实现常态化、综合性运行管理,“总量平衡、监测分析、环节预控、预测预警、信息储备”五项能力显著提高。建立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铁道部等国家部委及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中央企业的定期协调机制,保障资源总量供应和运输通道畅通。加强与周边省市能源战略合作,支持本市大型企业集团域外发展,京能集团域外参股控股的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4437万千瓦,建成鄂尔多斯、岱海等一批现代化煤炭、电力生产基地。提前制定迎峰度夏、冬季供暖时期能源保障运行调控机制和预案,加强
10、预控和预判,保障高峰时段运行安全。率先建立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多级能源储备制度,30万吨煤炭、3000吨供暖燃油和1万吨液化石油气等政府应急储备设施建成投运,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能力明显增强。圆满完成了奥运会、残奥会、国庆60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首都能源运行安全保障任务。(三)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加快实施燃煤设施资源整合和清洁能源改造。201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约为2750万吨,在全市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比2005年下降13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大幅提高,应用范围拓展到除炊事、采暖以外的发电、工业、制冷等领域;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奥运村再生水热泵系统,地热、热泵供暖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风
11、能利用、垃圾发电实现零的突破,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接近20万千瓦。2010年,全市优质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0%,其中天然气、外调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分别达到13.1%、23%和3.2%。(四)能源惠民成效显著。着力解决城市薄弱地区、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用能的发展“盲区”,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惠及140万户城乡居民的能源安居工程。到2010年底,17.3万户老城居民实现采暖无煤化;65万户居民冬季暖气不热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16万户老楼居民告别煤气罐,用上方便清洁的管道天然气;近8万户老旧小区居民用电条件显著改善;20万户城乡居民用上太阳能热水;7万户郊区农民接通了清
12、洁经济的管道燃气;2万户山区居民用上了安全放心的液化石油气;新建节能抗震民居1.3万户,实施既有农宅节能增温改造4.2万户;示范推广新型生物质采暖农具5.3万套。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用能品质显著提升。(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关停焦化厂、三热等一批高耗能工业企业,淘汰关闭85.6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和200余座小煤矿。新城供热资源整合全面推进。燃煤电厂全部完成高效除尘脱硫脱硝改造,建成全国首座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装置。“十一五”期间,以年均4.7%的能源增长支撑了11.4%的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6.59%,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节能减排工作处于全
13、国领先地位。2010年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比2005年提高了14.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显著改善。表1 2001年-2010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变化趋势(六)优化发展环境成效显著。能源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和创新环境逐步改善。成立全市能源与经济运行协调领导机构,明确了职能分工,加强了组织保障;密集出台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构建本市安全高效低碳城市供热体系有关意见的通知、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一批促进能源发展的重要法规和政策;太阳能发电、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源创新成果得到
14、应用;京仪世纪、金风科创等一批新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发展;延庆新能源基地和平谷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专栏1:“十一五”期间本市出台的主要能源政策法规2010年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6号)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号)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构建本市安全高效低碳城市供热体系有关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1030号)2009年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试行)(京发改20091171号)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京政发200943号)关于加强本市施工安全管理保护电力设施安全的通知(京
15、发改20091454号)北京市振兴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方案(京政发200937号)2008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意见办法的通知(京政发200810号)北京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管理办法(京建材2008367号)北京市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京财经一20081756号)2007年北京市支持清洁生产资金使用办法(京财经一2007156号)北京工业能耗耗水指导指标(第一批)(京工促发200790号)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决定的意见(京政发20073号)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京发改2007286
16、号)关于调整我市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的通知(京发改2007573号)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0号)2006年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市人民政府第174号令)北京市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2号)北京市居民住宅清洁能源分户自采暖补贴暂行办法(京政管字200622号)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京发改2006839号)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华北电网电价文件的通知(京发改20061013号)二、差距和不足“十一五”期间,本市能源发展建设成效显著,但距离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还存在着一些
17、差距和不足:一是能源结构亟待加快调整。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煤炭总量削减仍有较大空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是设施供给约束仍然突出。现有热电厂能力已“吃干用尽”,中心大网长期超负荷运行,实际供热面积已超过设计供热能力的12%;电力配网建设相对滞后,本地电源支撑能力不足。三是城乡能源发展差距较大。城南地区、新兴产业功能区、城乡结合部用能水平和保障能力与中心城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用能仍以散煤、秸秆、薪柴为主,农村能源服务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四是信息监控和应急水平有待提升。现有能源监控系统仍处在起步阶段,监测站点少,监控能力不足;现有老旧管网安
18、全隐患突出,城市能源应急保障能力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国际化特大型城市运行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和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五是能源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能源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加大,特别是能源投融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主要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有待理顺,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标准和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完善。三、形势和要求“十二五”时期,是首都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本市能源发展建设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新的挑战。能源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凸显。今后一个时期,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的趋势长期存在,尤其是油、气等优质能源
19、将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总量较快增长与资源短缺约束的矛盾更加突出。本市对能源特别是优质能源的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速,局部区域、局部时段的能源供需矛盾更加凸显。国际化城市化加快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任务艰巨。“十二五”是首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空间布局不断优化、设施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时期,能源系统更加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运行管理更加趋向智能化、精细化,能源需求更加趋向个性化、多样化,实现能源安全稳定运行和提高应急保障能力面临更大挑战。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供应运行成本进一步加大。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并极有可能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
20、擎”。推进“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既对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也将进一步加大资源保障压力及运行发展成本,必须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变革和法规政策体系完善。能源技术加速创新升级,发展管理模式面临更大挑战。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核心、以构建智能化系统为方向的新一轮能源变革对能源领域的现有发展模式和运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53 -第二章 指导思想 发展原则与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本市能源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21、展观,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总体要求,以能源安全为核心,以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清洁低碳转型为主线,紧紧围绕“强能力、调结构、惠民生”,着力突破资源约束和设施能力瓶颈,着力加快能源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着力完善能源管理和应急抗灾体系,构建安全稳定、清洁高效、多元互补、智能控制、城乡协调的现代城市能源体系。(二)发展原则。立足多元,保障安全。把能源品种多元化、多渠道作为保证能源资源安全的重点,全面落实能源资源,在构建气、电、油、煤适度均衡的资源供应体系的同时,建设互备互用的源点设施、布局安全可靠
22、的输配管网,确保能源系统安全可靠。倡导节约,引领低碳。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抓手,把降低能源消耗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作为新时期的新目标,强化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断提高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全面推进煤炭的清洁化、集约化利用。超前建设,支撑发展。超前谋划和高标准建设能源设施,在资源和设施能力上留有一定裕度,提高常态和非常态下的安全保障水平,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加强统筹,服务民生。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能源普遍服务水平作为能源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区域重大能源设施建设和布局,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十二 时期 能源 发展 建设 规划 公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