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欲换十年“看海”.doc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欲换十年“看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欲换十年“看海”.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欲换十年“看海”之帐中国花木商城 中国花木商城:讯:夏日看海是惬意之举,但在城市内,坐在家里看海,却更多是无奈和苦痛的经历。7月19日,因“西马仑”热带风暴影响,厦门城区多路段严重积水,有市民甚至在水里抓到了鱼。7月18日至19日,昆明市遭遇近四年以来的最强降雨天气,“春城”变“水城”。而此时,距离去年7月21日北京雨灾,已经过去一年。汽车“趴窝”,行人游泳,旱地顷刻变“汪洋”以上戏码却依然在许多城市轮番上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态称,我国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10年后,是否夏日在城市
2、里看海将成为永远的回忆?地下的债今年6月,住建部印发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下称大纲),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大纲,抓紧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与此同时,住建部还组织编制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要求各地结合普查,全面评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和风险,建立规范的普查信息数据库,为建立数字化城市排水防涝管控平台创造条件。这似乎表示了国家层面彻底解决城市内涝的决心。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对于城市来说,排涝已经超过防洪,成为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在法律法规、标准制定、应急预案等方面并
3、没有体现出两者的区别;在治理内涝过程中,又片面地将二者割裂。但如果不理顺这些关系,治理内涝无从谈起。住建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的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在发生过内涝的城市中,57个城市的最长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2010年我国有258座城市受淹,其中大多数为暴雨内涝。城市防洪基础设施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城市内涝呈现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滞水时间长的特点,这直接反映出目前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设施排涝能力偏低等问题。如北京市
4、近10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一倍,但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排水管网系统早已不堪重负。按照2011年最新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我国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13年(即抵御1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为35年。程晓陶告诉记者,国内的排水标准普遍偏低。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普遍采取标准的下限。程晓陶和他的团队历时3年,先后奔赴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济南、福州、吉林、佛山、敦煌等城市实地调研,并于今年3月发布城市防洪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的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90%老城区的重点区域甚至比规范规定的
5、下限还要低。比如,北京市下水道的排水量是按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的标准设计的,相当于“一年一遇”的标准;武汉市的城市排水标准也为“一年一遇”。再以上海为例,2008年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约为60%,其中内环以内98%,内外环间61%,外环以外仅有36%。其他城市则更不容乐观。这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快速城镇化欠下的债。近20年的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大量的农村变成城市。“按照理想状态,农村变为城市,理应基础设施先行。”程晓陶对记者说,国外一些国家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政府有充分的时间把基础设施修建完毕,再把土地卖给开发商。与此同时,从国家层面,也有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但在中国这一过程截然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排水 雨水 防涝 综合 规划 编制 大纲 十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