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系列讲座之-(1).ppt





《治未病系列讲座之-(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系列讲座之-(1).ppt(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治未病系列讲座之二治未病系列讲座之二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保健乐陵市中医院 主任中医师郑延辰1、健康新概念、健康新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康观也随之发生变化。20世纪之前,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不生病。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提出著名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1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适应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1.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1.3 善于休息,睡眠好。1.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1.5 能够抵御一
2、般感冒和传染病。1.6 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1.7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1.8 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1.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10 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疲乏、精神不振、胃口不佳、失眠等不适的感觉,但到医院后,却无法诊断为何种疾病,现在人们对这种状况逐渐重视起来了。这种“自感不爽,检查无病”,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不完全健康,又达不到疾病的诊断标准和程度)叫亚健康,又称亦此亦彼的第三状态,也叫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潜病期。亚健康状态虽然不在疾病范畴中,却是现代人亚健康状
3、态虽然不在疾病范畴中,却是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罹患疾病。预防和消除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罹患疾病。预防和消除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2121世纪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世纪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发现,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全球性调查结果发现,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 5,经医师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为,经医师检查,诊断有病的人为2020,约,约7575 的人处的人处于亚健康。于亚健康。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状态,人们不会永远停留在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状态,人们不会永远停留在这一状态之中,或
4、者向疾病状态转化,这是自发的;这一状态之中,或者向疾病状态转化,这是自发的;或者向健康状态转化,这是需要自觉的,也就是需或者向健康状态转化,这是需要自觉的,也就是需要付出代价与努力的。要预防、消除亚健康,就需要付出代价与努力的。要预防、消除亚健康,就需要要“主动养生主动养生”,下决心纠正亚健康状态。,下决心纠正亚健康状态。2、中医药调治的基本原则、中医药调治的基本原则n n2.1 调阴阳:“阴平阳秘”为中医养生学的根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是中医理论的根本立足点,中医养生学当然也不例外。“阴平阳秘”就是正常
5、体质,也就是健康的。一旦阴阳失衡,即出现病理体质,这种失衡不论是先天禀赋,还是后天失调都可引起。n n2.2 2.2 和精神: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学一贯强和精神: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学一贯强调养心守神对于增强体质的重要性。心神主要有两调养心守神对于增强体质的重要性。心神主要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种含义:其一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生理、病理等反应于体表的象征,其二是指思包括生理、病理等反应于体表的象征,其二是指思维、意识等精神活动。中医养生学,也首先强调守维、意识等精神活动。中医养生学,也首先强调守神,故不论气功也好,太极拳也好,其关键在于收神,故
6、不论气功也好,太极拳也好,其关键在于收心、守神而能入静。心、守神而能入静。n n2.3 2.3 固肾精:固肾精为养生防老之关键。精是构成固肾精:固肾精为养生防老之关键。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来源于先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来源于先天,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精入藏于肾天,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精入藏于肾中。精、气、神被誉为人身之三宝,而以精为最根中。精、气、神被誉为人身之三宝,而以精为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故本的物质基础。故类经类经中说:中说:“善养生者,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
7、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n n2.4 调饮食:常言说“药补不如食补”。张仲景曾指出对人体“勿妄服药”,因“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另千金食治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由此可见养生以食疗为先。n n2.5 适劳逸:古语有“动则生,静则死”的理论。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说明体育锻炼对整个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3、亚健康者的体质分型、亚健康者的体质分型 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
8、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其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依据体质的概念,结合中国人群体质的九种(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现把亚健康者的体质分为以下7种类型。n n3.1 3.1 肝郁型:声音洪亮,口中干苦,喉中似有物,肝郁型:声音洪亮,口中干苦,喉中似有物,脉弦有力,舌苔黄。脉弦有力,舌苔黄。n n3.2 3.2 痰湿型:头身困重,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恶痰湿型:头身困重,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恶心纳差,喉中时时有痰,口甜粘不欲饮,脉滑,
9、舌心纳差,喉中时时有痰,口甜粘不欲饮,脉滑,舌苔腻。苔腻。n n3.3 3.3 淤血型:身痛有定处,肢麻,皮下瘀斑,行经淤血型:身痛有定处,肢麻,皮下瘀斑,行经有淤血,脉沉涩,舌苔青紫。有淤血,脉沉涩,舌苔青紫。n n3.4 3.4 阳虚型阳虚型 :易感冒,怕冷,四肢不温,夜尿清长,:易感冒,怕冷,四肢不温,夜尿清长,脉沉细,舌质淡白。脉沉细,舌质淡白。n n3.5 3.5 气血两虚型:易感冒,发干枯,久坐、久视易气血两虚型:易感冒,发干枯,久坐、久视易头晕眼花,经血淡少,脉细弱,舌质淡。头晕眼花,经血淡少,脉细弱,舌质淡。n n3.6 3.6 气阴两虚型:易感冒,夜尿多,口鼻干燥气阴两虚型:
10、易感冒,夜尿多,口鼻干燥 口舌生疮,脉细数,舌苔红有齿印。口舌生疮,脉细数,舌苔红有齿印。3.7阴虚型:口鼻干燥,鼻衄,口腔时有溃破,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脉细数,舌苔光少。其中肝郁型、痰湿型和淤血型属实;阳虚型、气血两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虚型属虚。4、亚健康者的养生及中医药调理方、亚健康者的养生及中医药调理方法法n n4.1生活有规律 由于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疲劳就容易产生。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人们应当要学会休息,不要等自觉累了才休息,而是要主动休息,因为休息是使人体从疲劳中得到回复的最有效、最符合生理要求的一项自我保健术,也就是为健康充电。平时还要学会多观察面色、舌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未病 系列 讲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