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言句式专题.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高考文言句式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文言句式专题.ppt(1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高考文言句式专题考纲要求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高考题型高考题型:句子翻译句子翻译 古古代代汉汉语语和和现现代代汉汉语语的的句句法法大大致致相相同同,由由于于语语言言的的发发展展和和演演变变,也也存存在在一一些些差差异异。掌掌握握有有别别于于现现代代汉汉语语的的常常见见文文言言句句式式,是是文文言言文文阅阅读读所所必必需需的的能能力力。从从历历年年的的高高考考情情况况来来看看,需需重重点点掌掌握握判判断断句句、被被动动句句、宾宾语语前前置置(倒倒装装句句之之一一)、定定语语后后置置、状状语后置、省略句语后置、省略句六种。六种。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
2、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常借助一些介词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形式:1 1、用介词、用介词“于于”“”“受受于于”表示表示被动,被动,“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君幸君幸于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于时,学于余。时,学于余。被被 动动 句句2 2、用、用“为为”“”“为为所所”(“为为”引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为所”表示表示被动。被动。而身死国灭,而身死国灭,为为天下笑。天下笑。吾属今吾属今为为之虏矣。之虏矣。不者
3、,若属皆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为所虏。虏。重重为为乡党乡党所所笑。笑。被被 动动 句句3 3、用、用“见见”“”“见见于于”表被动表被动(“(“于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引进动作的主动者)。秦城恐不可得,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见欺欺 信而信而见见疑疑臣诚恐臣诚恐见见欺欺于于王而负赵王而负赵 被被 动动 句句予犹记周公之予犹记周公之被被逮逮风流总风流总被被雨打风吹去雨打风吹去戍卒叫,函谷举戍卒叫,函谷举屈原放逐,乃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离骚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激昂大义,蹈死不顾4 4、用介词、用介词“被被”表被动表被动 5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被被 动动 句句被动句常见的有
4、以下几种形式: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 1、用介词、用介词“于于”“”“受受于于”表示被动,表示被动,“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 2、用、用“为为”“”“为为所所”(“为为”引出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作的主动者)“为所为所”表示被动。表示被动。3 3、用、用“见见”“”“见见于于”表被动表被动(“(“于于”引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出动作的主动者)。4 4、用介词、用介词“被被”表被动。表被动。5 5、动词、动词本身本身表被动。表被动。小小 结结 “见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见”的形式很的形式很相近,但它相近,但它不表被动不表被动,它,它
5、放在动词前,表示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对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可译为可译为“我我”。如:如:1 1、府吏、府吏见见丁宁(丁宁(我我)2 2、生孩六月,慈父、生孩六月,慈父见见背(背(我我)1 1、诚请、诚请见见教。教。2 2、望、望见见谅。谅。3 3、请勿、请勿见见笑。笑。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诚挚地请求教导我我。希望原谅希望原谅我。我。请不要讥笑请不要讥笑我我。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A 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舍生皆被绮绣 B B、今不速往,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恐为操所先 C C、帝感其诚帝感其诚 D 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A2、
6、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A A、吾属今为之虏矣、吾属今为之虏矣 B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 D、行将为人所并、行将为人所并C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主谓倒置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定)中心词中心词“主主”状状“谓谓”(定定)中心词中心词“宾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
7、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大王来何操?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沛公安在?客何为者客何为者?“何操何操”“操何操何”“安在安在”“在安在安”“何为何为”“为何为何”句子的特点:句子的特点:1 1、都是疑问句,、都是疑问句,2 2、疑问代词分别是、疑问代词分别是“何何”“”“安安”“”“何何”,它,它们分别作们分别作“操操”“”“在在”“”“为为”的宾语。的宾语。3 3、宾语都前置。、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8、,宾语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宾语语前前置置句句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A、豫州今欲何至?、豫州今欲何至?B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 C、若事之不济、若事之不济(成功成功),此乃天也。,此乃天也。D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忌不自信。忌不自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不自信”“不信自不
9、信自”“未之有未之有”“未有之未有之”“不余欺不余欺”“不欺余不欺余”“未之闻未之闻”“未闻之未闻之”句子的特点:句子的特点:1 1、都是否定句、都是否定句,2 2、代词分别是、代词分别是“自自”“”“之之”“”“余余”“”“之之”,它,它们分别作们分别作“信信”“”“有有”“”“欺欺”“”“闻闻”的宾语的宾语,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宾语语前前置置句句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 A、城中皆不之觉、城中皆不之觉 B B、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之许也 C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10、D D、未之多见也、未之多见也C宾宾语语前前置置句句规律三:规律三:用用 “是是”或或“之之”把宾语提到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是”或或“之之”只是宾语前置的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标志,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 1、句读、句读之之不知,惑不知,惑之之不解。不解。2 2、何陋、何陋之之有?有?3 3、无乃尔无乃尔是是过矣?过矣?4 4、唯兄嫂唯兄嫂是是依依。1 1、何以何以战战?3 3、项王项伯、项王项伯东东向坐;亚父向坐;亚父南南向坐。向坐。“何以何以”“以何以何”“谁与谁与”
11、“与谁与谁”2 2、微斯人,吾、微斯人,吾谁与谁与归?归?“东向东向”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 A、沛公安在?沛公安在?B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C、唯才是举。唯才是举。D D、尔何知?尔何知?B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 A、何陋之有?、何陋之有?B B、唯余马首是瞻。、唯余马首是瞻。C C、时不我待。、时不我待。D D、马之千里者、马之千里者
12、D规律四:规律四:代词代词“自自”作宾语和作宾语和“见见”、“相相”解释为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动作偏指一方”相当于相当于代词时,常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代词时,常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1)举贤以自佐)举贤以自佐。(2)自刎而死。)自刎而死。(3)誓天不相负,怅然遥相望(你)誓天不相负,怅然遥相望(你)(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5)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6)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我)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我)宾宾语语前前置置句句小小结结一是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时,宾语前置。二是二是否定句中
13、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提前。三是三是用用“之之”或或“是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这时的“之之”“”“是是”只是宾语前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四是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 A、之二虫又何知?之二虫又何知?B B、卿欲何言?卿欲何言?C C、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得广厦千万间。D D、宋何罪
14、之有?宋何罪之有?C2、下列各句,与、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何为而至于此?”句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 A、君何以知燕王?、君何以知燕王?B B、夫子何哂由也?、夫子何哂由也?C C、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D D、何故而至此?、何故而至此?A 找出下面宾语前置的文言语句1.1.贤哉,回也!贤哉,回也!2.2.君何以知燕王?君何以知燕王?3.3.会于西河外渑池。会于西河外渑池。4.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5.5.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6.6.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7.7.不患人之不己知
15、,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8.8.豫州今欲何至?豫州今欲何至?9.9.又试之鸡,果如臣言。又试之鸡,果如臣言。10.10.惟兄嫂是依惟兄嫂是依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巩巩 固固 练练 习习状语置于谓语之前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状语常置于谓语之后状语常置于谓语之后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状状语语后后置置句句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汉语1 1、还矢先王,而告、还矢先王,而告以以成功成功2 2、请其矢,盛、请其矢,盛以以锦囊锦囊3 3、方
16、其系燕父子、方其系燕父子以以组组4 4、申之、申之以以孝悌之义孝悌之义格式一:动格式一:动+(以以+宾语)宾语)能谤讥能谤讥于于市朝市朝 且立石且立石于于其墓之门其墓之门生生乎乎吾前吾前格式二:动十于(乎,相当格式二:动十于(乎,相当“于于”)十宾)十宾青,取之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而青于于蓝蓝 苟全性命苟全性命于于乱世,不求闻达乱世,不求闻达于于诸侯诸侯格式三:形格式三:形+(于于+宾语)宾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
17、,我们称它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定语后置”。蚓无蚓无爪牙爪牙之之利利,筋骨筋骨之之强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定语定语中心词中心词定语后置定语后置概念:定语是修饰限定名词的,要放在中概念:定语是修饰限定名词的,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有时也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有时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称为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遂率遂率子孙荷担者子孙荷担者三夫三夫求求人人可使报秦者可使报秦者太子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宾客知其事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18、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荷担之子孙荷担之子孙可使报秦之人可使报秦之人知其事之宾客知其事之宾客马之千里者马之千里者石之铿然有声者石之铿然有声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千里之马千里之马铿然有声之石铿然有声之石居居庙堂之高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则忧其君蚓无蚓无爪牙之利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筋骨之强带带长铗之陆离长铗之陆离兮,冠兮,冠切云之崔嵬切云之崔嵬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中心词中心词 之后
19、置定语之后置定语高之庙堂、远之江湖高之庙堂、远之江湖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陆离之长铗、崔嵬之切云陆离之长铗、崔嵬之切云尝遗余尝遗余核舟一核舟一。以乘韦先,以乘韦先,牛十二牛十二犒师。犒师。我有我有白璧一双白璧一双,欲献项王;,欲献项王;玉斗一双玉斗一双,欲与亚父。,欲与亚父。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中心词 数量词数量词一(只)核舟一(只)核舟十二(头)牛十二(头)牛一双白璧、一双玉斗一双白璧、一双玉斗1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人
20、马烧溺死者甚众 。B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B2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D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句
21、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中也经常被省略。省省略略句句(一)省略主语(一)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可分为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可分为“承前省承前省”、“蒙后省蒙后省”、“对话省对话省等等形式。形式。1 1承前省承前省(1 1)廉颇廉颇为赵将,(为赵将,(廉颇廉颇)伐齐,大破之。)伐齐,大破之。(2 2)永州之野产)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异蛇)黑质而白,(异蛇)黑质而白章,(章,
22、(异蛇异蛇)触)触草木草木,(,(草木草木)尽死。)尽死。2 2蒙后省蒙后省(1 1)沛公谓张良曰:)沛公谓张良曰:“()度我)度我至军中,至军中,公公乃人。乃人。”(2 2)()()必死是间,余收)必死是间,余收尔尔骨焉骨焉3 3对话省对话省(1 1)()(孟子孟子)曰:)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王)曰:曰:“不若与人。不若与人。”(2 2)樊哙曰:)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今日之事何如?”良曰:良曰:“(今日之事今日之事)甚急。甚急。”(二)省略谓语(二)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
23、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为乐)。)。一鼓作气,再(一鼓作气,再(鼓鼓)而衰,三()而衰,三(鼓鼓)而竭。)而竭。(三)省略宾语(三)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
24、的,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所省多是代词“之之”。1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之)以)以事。事。2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之)较。)较。(蒲松龄(蒲松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促织促织)1 1、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屠惧,投以骨。屠惧,投以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翻译下列句
25、子,体会省略特点 2 2、竖子不足与谋。竖子不足与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闻,不肯与会。1 1、尉剑挺,广起,夺尉剑挺,广起,夺(剑剑)而杀之。而杀之。屠惧,投屠惧,投(之之)以骨。以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之)以事。以事。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2 2、竖子不足与竖子不足与(之之)谋。谋。此人一一为此人一一为(之之)具言所闻。具言所闻。相如闻,不肯与相如闻,不肯与(之之)会。会。句式特点:句式特点:省略宾语。省略宾语。1、省略动词宾语;、省略动词宾语;2、省略介词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高考 文言 句式 专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