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课件
《.山居秋暝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居秋暝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李白:李白:2.2.杜甫:杜甫:3.3.王维:王维:你知道他们的称号吗?你知道他们的称号吗?“诗仙诗仙”“诗圣诗圣”“诗佛诗佛”【提示提示】这种称谓除了他诗歌中有佛教意味和他的这种称谓除了他诗歌中有佛教意味和他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他在唐代诗坛崇高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他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地位的肯定。*1【唐唐】王维王维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盛唐代诗人、画家,被后人称为“诗佛”。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并称“王孟”。著有王右丞集。他的诗歌以40岁左右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有用世志,边塞、游侠、抒怀诗
2、有盛唐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后期历经变乱挫折,思想消沉,奉佛持斋,多山水田园之作。他的诗各体均擅长,尤其是五言。他的作品主要是山水田园诗,量多,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维的艺术风格。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一、作家作品一、作家作品*3又称王孟山水诗派,是盛唐时期两大诗派之一。(政治诗、边塞诗、山水诗是盛唐诗歌的三种主要题材。从诗的风格流派来说,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为边塞诗人,而另一派是田园诗人。)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
3、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常用五言古诗和五言律诗的形式。王维的田园山水诗,风神潇洒,寄兴高远,写景状物,形神毕肖,为田园山水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苏轼称他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4古典诗歌古典诗歌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古体诗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今体(今体诗、格律诗诗、格律诗,产生于唐代)产生于唐代)诗诗词(宋)词(宋)曲(元代)曲(元代)新诗(现代诗歌的主流)新诗(现代诗歌的主流)19191919年年“五四五四”始创始创以旧体诗的形式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以旧体诗的形式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律诗绝句排律(十句以上)五言七言五言
4、七言诗诗 歌歌复习诗歌分类复习诗歌分类*5复习律诗知识复习律诗知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仗押韵可押可不押*6二、解题二、解题山居:秋:暝:(雨后)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即作者晚年隐居的别墅,点明地点点明季节傍晚,点明具体时间*7山 居 秋 暝空 山/新 雨/后,天 气/晚 来/秋。明 月/松 间/照,清 泉/石 上/流。竹 喧/归/浣 女,莲 动/下/渔 舟。随 意/春 芳/歇,王 孙/自/可 留。五律一般节奏:五律一般节奏:221/212221/212 三、诵读三、诵读mnghun刚刚傍晚洗喧哗顺流而下尽管春天的花草消歇、消散贵人的子孙居对仗*8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王维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
5、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刚过,夜幕降临,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清澈的泉水从石上淙淙流过。竹林中不时传来阵阵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结伴归来,莲叶摇曳,那是渔舟顺流而下。尽管那春天的花草早已逝去,但秋景还是很美,王孙自可留居山中,不必归去。*9 读准语调读准语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用叙述口吻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轻快语调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用轻快语调读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用肯定语气缓缓地读*10*11三、诗歌
6、赏析三、诗歌赏析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怎么写的?*12(一)写了什么?*1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意象意象意象象意*14苏轼称赞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1.1.概括本诗中的五幅秋山晚景图:概括本诗中的五幅秋山晚景图:*15空山新雨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天气晚来秋空山秋雨图空山秋雨图*16明月松间照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明月松林图*17清泉石上流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图明月清泉图*18竹竹喧喧归归浣浣女女浣浣洗洗晚晚归归图图*19莲动下渔舟莲动下渔舟月夜采莲图月夜采莲图*20(1)一二句:(2)第三句:(3)第四句:(4)第五句:(5)第六句:空山秋
7、雨图明月松林图明月清泉图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1.1.五幅秋山晚景图:五幅秋山晚景图:*21(二)为什么要写?*22意境意境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所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意象组成)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色)与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231.1.“空山空山”包含包含哪几哪几层意思层意思?(1)因为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2)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3)指秋雨过后,万物一新,诗人眼前一派空明洁净。(4)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言山空实则是心空,
8、但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活力,妙趣横生。)*24*252.2.首联描写了山中景象的特点?这两句在全诗首联描写了山中景象的特点?这两句在全诗的作用?如何理解的作用?如何理解“空空”字?字?(1)描写了初秋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山中,景象幽清、明净、寂静的特点。(2)为全诗定下了空灵、幽静的基调。(3)以“空”形容山,突出山中环境的寂静,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也给诗歌蒙上了一层禅味,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象的独特感受。参考范例:“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
9、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3.3.诗中诗中最能体现意境宁静淳美最能体现意境宁静淳美,“诗中有画诗中有画”的句的句子是颔联两句子是颔联两句。请同学们请同学们通过想象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两个这两个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尽量使用修辞尽量使用修辞。*26参考答案:“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
10、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27*284.4.颔联中的颔联中的“照照”不同于不同于朱自清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的中的“泻泻”。“泻”写出了月光如水,静谧朗照,柔媚生辉的特点。而“照”光色兼备,状态逼真,活现了月照松林,回光反射,闪烁不定,迷离恍惚的特点;也引导读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华的恬静光洁和明亮空灵。5.5.颔联和颈联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颔联和颈联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
11、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6.6.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29*307.7.怎样理解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女,莲动下渔舟”的艺术画面?的艺术画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
12、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上句侧重写空中,下句侧重写地下,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318.8.从意象入手,分析中间两联的内容和情感从意象入手,分析中间两联的内容和情感?谈谈谈谈你对这两联写作技巧的理解?你对这两联写作技巧的理解?(1)两联通过“明月、松、清泉、石、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的描绘,写出了山景的自然美和山民的生活美,建构出诗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追求。(2)主要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运用了高低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有声和无声相结合,以及色彩的对比映衬等,而且融情入景,描绘了一幅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山居秋景图。诗中画雨后初晴图明月松林图夜
13、中清泉图浣洗晚归图渔舟采莲图自然美生活美*329.9.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10.10.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思想感情)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思想感情)?通过诗句对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山居秋景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向往。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33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王维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任过太乐丞、右拾遗等官,
14、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本文应为隐居终南山或辋川别墅时所做,此时,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留恋官位,不能决然离去。厌恶世俗、逃避现实,本诗便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诗人的这种情绪。因此,山居秋暝表现了王维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倾向,也流露出对仕途失望,厌弃官场的情绪。*3411.11.“王孙王孙”指谁?指谁?尾联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志趣(
15、思想感情思想感情)?(1)贵族子弟的通称,诗中借指诗人自己。(貌似劝人,实则自勉)(2)尾联化用楚辞招隐士中的典故,反其义而用之。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决然归隐。尾联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35(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远离尘世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深化了主题,同时也增强了感染力。)(1)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2)诗歌中点题的句子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13.13.说说诗题的
16、含义,并摘抄出诗歌中点题的句子。说说诗题的含义,并摘抄出诗歌中点题的句子。*3612.12.“留留”表达诗人的情怀?表达诗人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情怀。诗中画雨后初晴图明月松林图自然美夜中清泉图浣洗晚归图生活美渔舟采莲图向往田园远离尘俗厌弃官场超然淡远画外意*37主旨主旨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厌弃官场,想寄情山水田园的感情,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情画意中也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38(三)怎么写的?*39写作思路:写作思路:1.一二句:空山秋雨图2.三四句:明月松林图、明月清泉图3
17、.五六句:浣洗晚归图、月夜采莲图4.七八句:点明主旨,表现作者高洁情怀。*40*411.1.诗人是怎样从视和听、动和静的角度表现诗人是怎样从视和听、动和静的角度表现“静静”“”“空空”之美的?之美的?诗人为了表达其对山居“空”“静”之美的喜爱之情,采取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显空的艺术手法。作者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写,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听感受,使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神奇音响有机配合、水乳交融;我们不仅可以见到松枝疏影间泻下的如水月光,还能听到从竹林传来浣女的喧笑和泉流的音韵。山中明明有人活动,但诗人说是空山,将视觉不能感受到的形象通过听觉表现出来。明月照、清泉流、浣女喧、渔舟动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居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