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教学教程.ppt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教学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教学教程.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 四四 章章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第四章第四章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比较优势说比较优势说第二节第二节 生产要素禀赋说生产要素禀赋说第三节第三节 里昂剔夫之谜及其解释里昂剔夫之谜及其解释第四节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说产业内贸易说第五节第五节 战略性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比较优势说比较优势说一、绝对优势说一、绝对优势说(一)绝对优势说的产生背景 (二)绝对优势说的基本内容(三)绝对优势说的数学表示(四)绝对优势说的图形表示(五)对绝对优势说的评价二、比较优势说二、比较优势说(一)比较优势说产生的背景(二)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三)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
2、基本内容(四)比较优势说的数学分析(五)对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评价(一)绝对优势说的产生背景(一)绝对优势说的产生背景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出生在苏格兰。1776年出版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它标志着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面世。在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绝对优势说。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在英国已是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这时,英国从事国内外贸易的一切生产者、商人和工人的活动,不是受到中世纪遗留下来的行会制度的限制,就是遭受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桎梏。当时的国内贸易虽然已经摆脱了一切障碍,可是对外贸易仍然荆棘丛生。对于制造品的进口,或者
3、加以极重的税课,或者完全禁止。有些外国特产,如法国的酒也遭受同样的厄运。有些为本国企业所必需的商品,也在禁止之列。英国把殖民地当作原料的供给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斯密对这一切措施,肆力攻击,并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国际贸易学说。他认为,在国际贸易问题上,应主张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二)绝对优势说的基本内容(二)绝对优势说的基本内容 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如果一个国家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如果各个国家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然后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从中获得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4、。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促进财富的增加。理由是:一是分工能使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分工可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从而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三是分工可使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劳动者比较容易改变工具和发明机械。(三)绝对优势说的数学解释(三)绝对优势说的数学解释 国际分工前国际分工前 国际分工后国际分工后 X X产品产品 Y Y产品产品 X X产品产品 Y Y产品产品劳劳动动日日 产产量量 劳劳动动日日 产产量量 劳劳动动日日 产产量量 劳劳动动日日 产产量量(吨吨)甲国甲国 1 11 12 21 1 3 33 30 00 0乙国乙国2
5、21 11 11 01 00 03 33 3世界世界3 32 23 32 2 3 33 33 33 3(四)对绝对优势说的评价(四)对绝对优势说的评价 1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说的存在有一个必要的假设,即一国要想参与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以上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消耗的劳动处于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就不具备参与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就没有任何利益而只有伤害,这一点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n 2 2亚当亚当斯密强调劳动价值论斯密强调劳动价值论n 亚当斯密强调劳动价值论,但没有说明产品交换的内在等
6、价要求是什么。同时,他认为分工引起交换,而不承认交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认为自然条件是决定因素,不承认生产力是决定因素,自然条件是第二位的;分工对所有参加者都有利,强调自由贸易政策。二、比较优势说二、比较优势说(一)比较优势说产生的背景(二)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三)比较优势说的基本内容(四)比较优势说的数学分析(五)对比较优势说的评价 (一)比较优势说产生的背景(一)比较优势说产生的背景 比较优势说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托伦斯1815年在其论对外谷物贸易一书中提出,后来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对此进行了完善和发展。其目的在于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
7、不是绝对优势。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其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论对农业的保护等。在李嘉图所处的时代,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反对封建主义,它同无产阶级的矛盾虽已发展但还未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因而他能以较诚实的科学态度,无顾虑地探讨政治经济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推向顶峰。在国际贸易学说方面,其贡献卓著,不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成本学说,而且就货币、汇兑、国际分工、自由贸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是国际贸易学说的集大成者。(二)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二)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 假定贸易
8、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4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它壁垒。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它影响分工的经济变化。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出口额。在此基础上,李嘉图证明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三)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基本内容(三)李嘉图比
9、较优势说的基本内容 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等,甲国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其成本都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乙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其劳动生产率都低于甲国,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时,甲、乙两国仍然可以根据“两优取强、两劣取弱”的原则进行分工,并通国际贸易获得好处,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不是在所有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甲国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乙国也不必停止生产所有产品,而应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分工和自由交换,两国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产量,世界也会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比较
10、优势说的数学分析(四)比较优势说的数学分析 国际分工前国际分工前 国际分工后国际分工后 X X产品产品 Y Y产品产品 X X产品产品Y Y产品产品 劳动日劳动日 产量产量 劳动日劳动日 产量产量劳动日劳动日 产量产量 劳动日劳动日 产量产量甲国甲国1 11 12 21 13 33 30 00 0乙国乙国6 61 14 41 10 00 010102.52.5世界世界7 72 26 62 23 33 310102.52.5 (五)对大卫(五)对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评价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评价 1.1.比较优势说是为英国服务的比较优势说是为英国服务的 比较优势说的目的是为英国资产阶级自由贸易服务
11、的,是为了使不发达国家成为英国的原料基地,为英国服务。但是英国本身并没有按照比较优势说进行国际分工。如18-19世纪,英国生产棉织品的成本比印度和中国要高的多,按其观点,英国应该放弃棉织品生产。但实事却相反,英国把机器用于棉织业,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结果打败了中国和印度的棉织业,成为世界霸主。其他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都是如此,都没有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来发展本国对外贸易。2.2.比较优势说分析和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互利性比较优势说分析和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互利性 比较优势证明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比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比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在研究国际分工方面
12、的主要贡献。3.3.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五)对大卫(五)对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评价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评价(2 2)4 4比较优势说许多假设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比较优势说许多假设过于苛刻,不符合经济现实 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和在国际间完全不能自由流动的假设、资源充分利用和充分就业的假设等不符合经济现实。因此在这种严格条件下论证的理论很难作为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指导原则,影响比较优势说的普遍适用性。比较优势说与现实的国际贸易实际不相符合比较优势说与现实的国际贸易实际不相符合 首先,按照这一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发生贸易
13、的可能性越大,这样国际贸易应该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展开,但现实并非如此。其次,按照这一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世界各国为了获得比较利益,都应实行自由贸易,但现实中,从来都未国家实行过彻底的自由贸易。再次,按照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双方是互利的,甚至相对落后国家通过分工和贸易可以节约更多的社会劳动,这与当前国际贸易中富国总是剥削穷国的事实是相悖的。最后,按照这一理论,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是不同的,这违背了李嘉图坚持的劳动价值论。第二节第二节 生产要素禀赋说生产要素禀赋说一、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产生的背景一、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产生的背景二、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内容
14、二、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一些假设 (二)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基本内容 (三)生产要素禀赋说的数学分析 (四)生产要素价均等化学说 (五)运输费用三、三、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评价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评价 一、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产生的背景一、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产生的背景 俄林是著名瑞典经济学家,当代国际贸易学说的开拓者,197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其国际贸易学说为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危机,直到1933年才结束。这次危机促使帝国主义争夺国外市场的斗争加剧,导致了激烈的关税战和贸易战,各国都力图加强对外倾销
15、本国的商品,同时提高进口税率,建立新的关税壁垒,以限制或者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有的国家还通过签订协议,商定对外贸易清算制度,以维护本国垄断资本的利益。瑞典是个经济发达小国,国内市场狭小,对外国市场依赖很大,因而对新的保护主义深感不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俄林以生产要素自然禀赋说为立论基础,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阐述了国际分工的好处和自由贸易的必要性。结果一出笼就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并誉其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二、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内容二、俄林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一些假设 (二)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基本内容 (三)生产要素禀赋说的
16、数学分析 (四)生产要素价均等化学说 (五)运输费用(一)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一些假设(一)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一些假设1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2两国在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3在两国中,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4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5两国在分工中均为不完全分工。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7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8要素可以在一国内自由流动,但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9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其他壁垒。10两国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进口和出口总是相等。(二)俄林生产要素禀赋
17、说的基本内容(二)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基本内容 俄林认为就某项工作而言,有些人的能力比另一些人强,不同的天资使一些人适合于做某项工作,另一些人适合于做他项工作。即使每个人的天赋才能都一样,长期从事一种职业或少数几种职业比每个人为自己生产全部产品更有利。俄林指出:“地区同个人一样,在生产各种物品的便利条件方面,禀赋的差别也很大,原因之一是生产要素的供应有所不同。某一地区可能富于铁砂和煤,但只有少量的小麦耕地,而另一地区麦地很多,但缺少矿物资源的供应。显然,前者较适宜于生产铁砂,而后者适于种植小麦。因此,某一地区生产要素的供给比例决定了该地区适合于什么样的产业。”各个地区的生产要素比例不同,使各个
18、地区生产不同的产品。那些某种生产要素比较丰富的地区,会主要生产所需这种生产要素较多的产品。例如,澳大利亚拥有较多的土地,但有着相对较少的劳力、资本和矿藏,它就生产使用较多土地和较少劳力和资本的羊毛、小麦等;英国拥有较少的土地,较多的劳力、资本和矿藏等,它就生产需要大量劳力、资本等的工业品。(三)生产要素禀赋说的数学分析(三)生产要素禀赋说的数学分析 美国(美元)美国(美元)日本(日元)日本(日元)土地的单位价格 1 800 劳动的单位价格 2 200 小麦的单位成本 15+21=7 8005+2001=4,200 纺织品的单位成本 11+210=21 8001+20010=2,800 (四)生
19、产要素价均等化学说(四)生产要素价均等化学说 俄林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国际间因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不同而引起的生产要素比价差异,将通过两条途径而逐步缩小,即将实现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第一条是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第二条是商品的国际移动。由于各国间存在工资差异,劳力就会从工资较低的国家流出,进入工资较高的国家,结果流入国家工资水平降低,流出国家工资水平上升,从而使各国间工资更为接近。资本也会设法进行国际间的转移,不过,资本则相反,由工资较高的国家流出,进入工资较低的国家,其结果,使资本利息率达到均等化。国际贸易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甲国土地丰富,劳动力缺乏,乙国土地缺乏,劳动力丰富,前者将会出口土地密
20、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前者因使用大量土地的产业增加,对土地的需求相对增加,结果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降低。后者因使用大量劳动力的产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增长,对土地需求相对下降。通过贸易各国之间的生产要素价格趋等。(五)运输费用(五)运输费用 运输费用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运输成本或运输费用,另一种是克服类似关税壁垒障碍的费用。某一商品是应该进口、出口,还是在本地生产,是由这一商品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决定的,如果生产成本已定,运输成本较高,则可能在本地生产,否则,则可能进口或出口。在国际贸易中,除了运输费用外,还要开支其他费用,如进出口关税费用,法律、语言不同国家间克服特殊困难的费用等等
21、。运输费用的差异使世界各国之间的生产要素和商品价格差距扩大,这样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只能从总体上来看是正确的,但对任何两个国家间的相对要素价格并不一定适用。三、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评价三、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评价 (一)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贡献(一)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贡献 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学说仍然没有脱离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范畴,它只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一部分原因。俄林开创了从更深入、更细致地探讨比较成本差异产生原因研究的先例,仅从这一点来说,他对国际贸易学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普遍性(二)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普遍性 俄林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
22、量分析,不仅比较两国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消耗差异,而且直接比较两国生产要素总供给的差异,从一国经济结构中的资本、土地、劳动等一些最基本要素来解释贸易分工的基础和贸易的格局。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资源优势理论,对于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贸易格局,具有普遍性实际意义。三、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评价三、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评价(2 2)(三)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局限性(三)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的局限性 李嘉图用比较成本差异阐述了贸易互利性的普遍原则,而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学说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比较成本有差异,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四)生产要素禀赋学说仍属于比较成本理论的范畴(四)生产要素禀赋学
23、说仍属于比较成本理论的范畴 生产要素禀赋学说使用的是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但其分析认为一种要素(劳动)无法进行生产,至少要有两种。李嘉图认为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能应用于国际贸易,但俄林认为国内和国际贸易均属于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本质是相同的,交换的原则也是相同的。因此,生产要素禀赋学说更接近经济运行的现实,从而增强了理论的实用性。(五)俄林过分强调生产要素自然禀赋的重要性(五)俄林过分强调生产要素自然禀赋的重要性 俄林没有认识到自然禀赋并非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充分条件,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及许多实际存在的情况,影响了理论的广泛适应性。同时,生产要素禀赋学说未充分重视需求因素。三、对俄林生
24、产要素禀赋说的评价(三、对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评价(3 3)(六)俄林把问题看得太绝对(六)俄林把问题看得太绝对 有些进口商品,虽然含有多量本国较丰富的生产要素,但由于它们能大大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也应毫不犹豫的进口,而不是相俄林说的那样拒之于国门之外,如某些先进技术设备和技术专利等就是这样。有些出口商品,虽然含有多量本国较缺乏的生产要素,但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加强了企业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仍然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而不是象俄林说的那样应关在国门之内。(七)俄林低估了判断生产要素丰富与否问题的复杂性(七)俄林低估了判断生产要素丰富与否问题的复杂性 资本、土
25、地、劳动等生产要素存在重大的质量差别,笼统地谈论一国某种生产要素的丰富与缺乏,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详细地考察各种次级生产要素的差别,则不但十分繁杂,且无法找到统一衡量标准加以度量,从而陷于两难境地而不能自拔。第三节第三节 里昂剔夫之谜及其解释里昂剔夫之谜及其解释一、里昂剔夫之谜的产生一、里昂剔夫之谜的产生二、对里昂剔夫之谜的内容二、对里昂剔夫之谜的内容三、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三、对里昂剔夫之谜的解释 (一)劳动熟练说 (二)研究开发要素说 (三)技术差距说 (四)产品生命周期说 (五)收入需求偏好相似说 一、里昂剔夫之谜的产生背景一、里昂剔夫之谜的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迅猛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 国际贸易 理论 ppt 课件 教学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