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复习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一级建造师项目管理复习真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资料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1Z201000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 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和任务1.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可研报告)、实施阶段和试用阶段(或称运营阶段)。(P1)2.项目立项(立项批准)是项目决策的标志。决策阶段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项目的定义,一般包括:确定项目实施的组织、确定和
2、落实建设地点、确定建设任务和建设原则、确定和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P1)3.建设工程管理包括决策阶段的管理、实施阶段的管理(即项目管理)和试用阶段的管理(即设施管理,设施管理包括物业资产管理、物业运行管理)。(P2)4.工程项目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仅限于在项目实施期的工作。(P3)第二节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项目的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一般不单列招投标阶段。(P3)2.项目实施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P3)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
3、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完成(项目的实施阶段),通过项目策划和控制,以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P3)4.业主方的项目管理往往是该项目的项目管理的核心。分为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设计方的项目管理、施工方的项目管理、建设物资供货方的管理、建设项目总承包的项目管理。(P4)5.设计方的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设计方的利益。主要涉及设计阶段,也涉及设计前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P11)6.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项目总承包方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P14)(1)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目标;(2)项目的总投资目标和总承包方的成本目标;(3)项目总承包方
4、的进度目标;(4)项目总承包方的质量目标。7.项目总承包方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P14)第三节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1.控制项目目标的主要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措施,其中组织措施是重要的措施。(P17)2.组织结构模式分为职能组织结构、线性组织结构、矩阵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模式反映了各子系统之间或各元素之间的指令关系。组织结构模式和组织分工都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组织关系。(P17)3.组织分工反映了一个组织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各元素的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P17)4.组织工具包括: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图、工作任务分工表、管理职能分工表、工作流程图。(P18)5
5、.项目结构图反映组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矩形框表示工作任务、矩形框之间用连线连接。(P18)6.项目结构的编码依据为项目结构图。(P22)7.组织结构模式采用组织结构图来描述,组织结构图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织关系,矩形框表示工作部门,上级工作部门对下级工作部门的指令关系用单向箭线表示。(P22)8.组织论的三个重要组织工具包括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图、合同结构图。(P22)1Z204000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第一节 质量控制的内涵1.工程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积极性、与环境的协调性。(P158)2.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即质量目标是由业主方提出的。(P
6、159)3.项目的质量涵盖:设计质量、材料质量、设备质量、施工质量、影响项目运行或运营的环境质量。(P159)4.施工质量控制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P159)5.设计单位应当参与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并对因设计造成的质量事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P160)6.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得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P161)7.监理工程师应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P161)8.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基本特性:(P162)(1)反应使用功能的质量特性;(
7、2)反应安全可靠的质量特性;(3)反应文化艺术的质量特性;(项目艺术文化特性的质量来源于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创意和创新,以及施工者对设计意图的领会与精益施工。)(4)反应建筑环境的质量特性。(建筑环境质量包括项目用地范围内的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绿化景观、节能环保;还要追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或适宜性。)9.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和各个子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体现在建设项目质量的目标决策、目标细化、目标实现的系统过程。(P162)10.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建设项目发展策划、可行性研究、建设方案论证和投资决策。这一过程的质量管理职能在于识别建设意图和需求,
8、对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施工功能、系统构成和建设标准要求等进行策划、分析、论证,为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总目标以及项目内各个子项目的质量目标提出明确要求。(P162)11.业主的需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决定建设项目质量目标的主要依据。(P163)12.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具体定义过程,主要是在工程设计阶段(目标设计、标准设计)。(P163)13.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实现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过程是在施工阶段,包括施工准备过程和施工作业技术活动过程。(P163)14.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担负着对整个工程项目质量总目标的策划、决策和实施监控的任务;而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则直接承担者相关项目质量目标的控制和相应的
9、质量责任。(P163)15.项目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是值各种客观因素与主管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机械因素、材料因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人机料法环)。16.在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包括两个方面:(1)个体的质量意识及质量活动能力;(2)群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及管理能力。(P163)17.影响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又包括项目的自然环境因素(地质、水文、气象、地下障碍物等)、社会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及执法力度、政府监督等)、管理环境因素和作业环境因素。(P164)18.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常见的质量风险有: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P165);从风险损失责任承担的角度,质量风险可分为:
10、业主方的风险、勘察设计方的风险、施工方的风险、监理方的风险(P166)。19.质量风险识别可按风险责任单位和项目实施阶段分别进行。识别可分三步进行:(P166)(1)采用层次分析法画出质量风险结构层次图。(2)分析每种风险的促法因素,分析方法可采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访谈)法、经验判断法、因果分析图等。(3)将风险识别的结果汇总成为质量风险识别报告。报告无固定格式,通常可以采用列表式。20.质量风险评估包括两方面:一是评估各种质量风险发生的概率;一是各种质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量。(P167)21.质量风险评估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常可采用经验判断法或德尔菲法。(P167)22.
11、常用的质量风险对策包括:风险规避、减轻、转移(分包转移、担保转移、保险转移)、自留(又称风险承担)及其组合等。(P167)23.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风险控制实施动态管理;施工单位对质量风险进行实时跟踪监控,预测风险变化趋势,对新发现的风险事件和潜在风险提出预警,并及时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制定对策。第二节 质量控制体系1.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全过程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开展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将组织的质量目标逐级分解,使之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目标分解体系和自上而下的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发挥组织系统内部每个工作岗位、部门或团队在实现质量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12、2.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既不是业主方也不是施工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保证体系,而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一个工作系统。(P171)3.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特点:建立的目的不同、服务的范围不同、控制的目标不同、作用的时效不同、评价的方式不同。(P172)4.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结构由实施任务的委托方式和合同接结构所决定。(P172)5.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多层次结构是项目质量目标、责任和措施分解的必然结果。(P173)6.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项目质量总目标的确定和分解过程。(P173)7.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原则:分层次规划原则、目标分解原则、质量责任制原则、系统有效性
13、原则。(P173)8.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运行,包含运行环境(项目的合同结构、质量管理的资源配置、质量管理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动力机制(核心机制)、约束机制、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机制)。(P174)9.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P176)10.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构成: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质量记录。(P177)1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获准认证的有效期为3年。认证暂停是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发生不符合认证要求情况时采取的警告措施。撤销认证的企业一年后可重新提出认
14、证申请。(P179)第三节 施工质量控制1.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项目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施工总承包、分包单位、综合的和专业的施工质量控制;二是指广义的施工阶段项目质量控制,即除了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控制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政府监督机构,在施工阶段对项目施工质量所实施的监督管理和控制职能。(P180)2.法律法规性文件属于施工质量控制的共同性依据,规范、规程、标准、规定等属于专业技术性依据,工程合同、设计文件等属于项目专用性依据。(P181)3.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工序质量、工作质量和质量控制点(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的控制。(P18
15、2)4.现行施工质量计划有三种形式: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计划、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计划。(P182)5.质量控制点的重点控制对象主要包括:人的行为;材料质量与性能;施工方法与关键操作;施工技术参数;技术间歇;施工顺序;易发生或常见的质量通病;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产品质量不稳定和不合格率较高的工序应列为重点;特殊地基或特种结构。(P185)6.质量控制点的管理,首先要做好事前质量预控工作(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与控制参数、确定质量检查检验方式及抽样的数量与方法、明确检查结果的判断标准及质量记录与信息反馈要求等),其次要向施工作业班主进行认真交底、同时还要做好质量控制点的动态设
16、置和动态跟踪管理。(P186)7.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特殊施工过程,除按一般过程质量控制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执行。(P186)8.施工生产要素是施工质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含义包括:作为劳动主体的施工人员,即直接参与施工的管理者、作业者的素质及其组织效果;作为劳动对象的建筑材料、半成品、工程用品、设备等的质量;作为劳动方法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的水平;作为劳动手段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具、模具等技术性能;以及施工环境-现场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环境,通风、照明、安全等作业环境以及
17、协调配合的管理环境。(P186)9.施工人员的质量包括参与施工各类人员的施工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个体素质,以及经过合理组织和激励发挥个体潜能综合形成的群体素质。(P186)10.对原材料、半成品及工程设备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为:控制材料设备的性能、标准、技术参数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测试验指标与标准规范要求的相符性: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的正确性及质量文件资料的完备性;控制优先采用节能低碳的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禁止试验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等。(P187)11.单位工程的划分应按照下列原则(P189):(1)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
18、能形成独立施工功能的建筑及构筑物作为一个单位工程;(2)对于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划分为一个子单位工程。12.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照下列原则(P189):(1)可按照专业性质、工程部位确定。例如,一般的建筑工程可划分为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智能建筑、通风与空调、电梯等分布工程;(2)当分布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照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划分为若干个子分部工程。13.分项工程可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
19、验收需要,按工程量、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P190)14.工序施工质量控制,必须以工序作业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主要包括工序施工条件控制(主要控制手段有检查、测试、试验、跟踪监督等)、工序施工效果控制(主要控制途径主要有实测获取数据、统计分析所获取的数据、判断认定质量等级和纠正质量偏差等)。(P190)15.混凝土按照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条件是,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数量不宜少于10组,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留置数量不少于3组。(P191)16.作业交底的内容包括:作业范围、施工依据、作业程序、技术标准和要领、质量目标以及其他与安全、进度、成本、环境等目
20、标管理有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P192)17.工序作业质量是直接形成工程质量的基础,在加强工序管理和质量目标控制方面应坚持以下要求:预防为主、重点控制、坚持标准、记录完整。(P192)18.施工作业质量自控的有效制度:质量自检制度、质量例会制度、质量会诊制度、质量样板制度、质量挂牌制度、每月质量讲评制度等。(P193)19.现场质量检查(目测、实测、试验)是施工作业质量监控的主要手段。(P194)20.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施工方对施工图纸的某些要求不甚明白,或图纸内部存在某些矛盾,或工程材料调整与代用,改变建筑节点构造、管线位置或走向等,需通过设计单位明确或确认的,施工方必须以技术核定单
21、的方式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报送设计单位核准确认。(P195)21.项目设计质量的控制以使用功能和安全可靠性为核心,进行下列设计质量的综合控制:项目功能性质量控制、项目可靠性质量控制、项目观感性质量控制、项目经济性质量控制、项目施工可行性质量控制。(P196)第四节 施工质量验收1.施工质量验收包括施工过程的质量验收及工程项目竣工质量验收两个部分。(P197)2.施工过程质量验收主要是指检验批和分项(质量验收的基本单元)、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P198)3.检验批是工程验收的最小单位,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等进行验收,主控项目的检查具有否决权;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
22、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应参加主体结构、节能分部工程验收。(P199)4.施工过程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处理。(P199)5.单位工程是工程项目竣工质量验收的基本对象。(P200)6.竣工验收的程序:竣工验收准备(自检合格后向现场监理机构提交工程竣工预验收申请报告)竣工预验收(满足要求的条件时,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正式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项目)
23、负责人组织施工、设计、勘察、监理等单位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P201)7.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前7个工作日前将竣工验收时间、地点、验收组名单书面通知该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会议。(P201)第五节 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处理1.凡工程产品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就称之为质量不合格;而未满足某个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称为质量缺陷。(P202)2.凡是工程质量不合格,按照由此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区分,小于规定限额的为质量问题,在限额以上的为质量事故。(P202)3.按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分为4个等级:(P202)(1)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
24、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4.按事故责任分类,质量事故分为以下3类:(P202)(1)指导责任事故。(2)操作责任事故。(3)自然灾害事故。5.施工质量控制的所有
25、措施和方法,都是预防施工质量事故的措施。(P203)6.施工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技术原因、管理原因、社会经济原因、认为事故和自然灾害原因。(P203)7.七无:无立项、无报建、无开工许可、无招投标、无资质、无监理、无验收。(P203)8.三边: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P203)9.施工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质量事故的实况资料、有关合同及合同文件、有关技术文件和档案、相关的建设法规。(P204)10.施工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P205)。11.事故报告的
26、内容(P205)。(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各参见单位名称;(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3)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5)事故报告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12.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P205)。(1)事故项目及各参见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4)事故项目有关质量检测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5)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6)事故责任的认定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7)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13.事故质量缺陷处理的方法:返修处
27、理、加固处理(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角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增设剪力墙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返工处理、限制使用、不作处理(不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后道工序可以弥补质量缺陷的、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的)、报废处理。(P207)14.当混凝土结构物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时,可采取表面密封法;当裂缝宽度大于0.3mm时,采用嵌缝密封法;当裂缝较深时,则应采取灌浆修补方法。(P207)第六节 数理统计方法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 数理统计方法主要包括分层法、因果分析图法(也称为质量特性要因分析法)、排列图法(A类问题为主要问题,进行重点管理;B类问题为次要问题;C类为一般问题,
28、称为ABC分类管理法)、直方图法等。(P208)第七节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政府监督1.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属于行政执法行为(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工程质量行为监督)。(P214)2.监督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P215)1Z205000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第一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1.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同点:管理目标基本一致(一是分别从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改进管理绩效;二是增强顾客和相关方的满意程度;三是减小风险降低成本;四是提高组织的信誉和形象)、管理原理基本相同、不规定具体绩效标准。(P218)2.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同点:需要满足的对象不
29、同(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要目标是使员工和相关方对健康安全条件满意;环境管理主要目标是使公众和社会对环境保护满意)、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满足员工和相关方;环境管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P218)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包括17个基本要素,含10个核心要素(体现主体框架和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和7个辅助性要素(支撑体系主体框架和保证实现基本功能的要素)。(P220)4.环境管理体系包括17个基本要素,含10个核心要素和7个辅助性要素。(P221)5.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有以下特点:复杂性、多变性、协调性、持续性、经济性、多样性。(P223)6.对于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
30、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备案。(P223)7.对于应当拆除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将拆除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涉及毗邻建筑的说明,拆除施工组织方案,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的资料报送至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备案。(P223)8.企业的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生产的主要负责人。(P223)9.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审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或者环境影响登
31、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施工。(P224)10.对于需要试生产的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其项目配套的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P224)第二节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P228)2.工程由多单位施工时,总分包单位在签订分包合同的同时要签订安全生产合同(协议),签订合同前要检查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证、安全资格证。(P228)3.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
32、期为3年,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企业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向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办理延期手续。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的,经原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同意,不再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延期3年。(P230)4.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一般包括对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P230)5.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体检合格,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等条件。(P232)6.企业级安全教育由主管领导负责;项目级安全教育由项目级负责人组织实施;班主级安全教育由班主组长组织实施。(P232)7.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主要有新员工上
33、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改变工艺和变换岗位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三种形式。(P232)8.企业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级别的安全教育;当组织内部员工发生从一个岗位调到另外一个岗位,或从某工种改变为另一工种,或因放假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情况,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P232)9.经常性安全教育的形式有: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事故现场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等。(P233)10.安全措施计划的范围应包括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发生、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等内容,具体包括:安全技术措施、职业卫生措
34、施、辅助用房间及设施、安全宣传教育措施。(P233)11.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作业培训(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应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P234)12.施工单位应当自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P235)13. “三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14
35、.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伤亡事故处理等。检查后应编写安全检查报告,报告应包括:已达标项目、未达标项目、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P235)15.安全检查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定期安全检查、各级管理人员的日常巡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检查、班主自检、交接检查、不定期检查等。(P235)对比:安全生产检查监督的主要类型:全面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专业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检查、要害部门重点安全检查。(P245)16.按照等登记整改复查销案的程序处理安全隐患。(P235)17.安全生产设
36、施主要是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职业卫生方面的设施、生产辅助性设施。(P236)18.一个完整的预警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自然环境突变、政策法规变化、技术变化的预警)、内部管理不良而定预警系统(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四部分构成。(P237)19. 预警系统建立的原则:及时性、全面性、高效性、客观性。(P238)20.预警体系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两大子系统作用的发挥。21.预警分析主要由预警监测、预警信息管理、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预警准则的确定、预警方法的确定、预警阀值的确定)和预警评价(级预警(红色表示
37、,特别严重);级预警(橙色表示,严重威胁);级预警(上升阶段,黄色表示);级预警(正常状态,蓝色表示)等工作内容组成。(P239)22. 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危机管理三个活动阶段。(P240)2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而定特点:控制面板广、控制的动态性、控制系统交叉性、控制的严谨性。(P241)24.施工安全的控制程序(P242)(1)确定每项具体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目标。(2)编制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落实与实施。(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验证。(5)持续改进。25.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一般要求(P242)(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制
38、定(应在工程开工前与施工组织设计一同编制)。(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全面性。(3)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针对性。(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力求全面、具体、可靠。(5)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包括应急预案。(6)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26.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有(P243)(1)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规定。(2)地面及深槽作业防护。(3)高处及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4)施工用电安全。(5)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6)在采取“四新”技术时,有针对性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7)有针对自然灾害预防的安全措施。(8)预防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作业造成危害的安全技术措施。(9)现场消防措施。2
39、7.安全技术措施中必须包含施工总平面图,在图中必须对危险的油库、依然材料库、变电设备、材料和构配件的堆放位置、塔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井架、龙门架)、施工用电梯、垂直运输设备位置、搅拌台的位置等按照施工需求和安全规程的要求明确定位,并提出具体要求。(P243)28.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内容(P244)(1)本施工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2)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3)应注意的安全事项。(4)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5)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29.对于涉及“四新”项目或技术含量高、技术难度大的单向技术设计,必须经过两阶段技术交底,即初步设计技术交底和实施性施工图技术设计
40、交底。(P244)30.安全技术交底的作用(P244)(1)让一线作业人员了解和掌握该作业项目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减少因违章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可能。(2)是安全管理人员在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3)安全管理内业的内容要求,同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也是安全管理人员自我保护的手段。31.安全事故隐患治理原则:冗余安全度治理原则、单向隐患综合治理原则、事故直接隐患与间接隐患并治原则、预防与减灾并重治理原则、重点治理原则、动态治理原则。(P249)32.施工单位对事故安全隐患的处理方法(P249)(1)当场指正、限期纠正、预防隐患发生。(2)做好记录、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3)分析统计
41、、查找原因、制定预防措施。(4)跟踪验证。第三节 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1. 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P250)2.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实施和奖惩。(P255)3.国家安全生产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P255)4.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相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P255)5.职业健康安全
42、事故分两大类型,即职业伤害事故和职业病。6.职业伤害事故按照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20类,其中与建筑业有关的有12类(P256)。在建设工程领域中最常见的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火宅7类。(P257)7.按照事故严重程度分类,事故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8.按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注意区别P202页质量事故划分):(1)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2)重大事故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3)较
43、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4)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9.“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P258)10.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11.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P259)1
44、2.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60日。13.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注意区分P205)(P259)14.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作出批复,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P259)第四节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要求1.文明施工主要包
45、括: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科学组织施工,使生产有序进行;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环境的影响;遵守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规定和要求,保证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P260)2.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包括:现场围挡、封闭管理、施工场地、材料堆放、现场住宿、现场防火、治安综合治理、施工现场标牌、生活设施、保健急救、社区服务11项内容。(P260)3.工地四周连续设置围挡,市区主要路段和其他涉及市容景观路段的工地设置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其他工地的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围挡材料要求坚固、稳定、统一、整洁、美观。(P261)4.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防火
46、责任)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施工现场总平图。(P261)5.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污染主要包括对施工场界内的污染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对施工场界内的污染属于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问题。(P264)6.建设工程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以及文明施工措施等。(P264)7.施工现场100人以上的临时食堂,应设置隔油池。(P265)8.按照噪声来源,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P265)9.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排放限值:昼件70dB,夜间55 dB。(P265)10.施工现场噪声防治可以从声源、传播途
47、径(吸声、隔声、消声、减震将噪)、接受者防护等方面考虑。(P265)11.一般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6点之间应停止强噪声作业。(P266)12.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基本思想是:采取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处理,对固体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主要方法:回收利用、减量化处理(对已经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选、破碎、压实浓缩、脱水等减少其最终处置量)、焚烧、稳定和固话、填埋(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现场现场填埋,填埋场应利用天然或人工屏障)。(P266)13.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主要包括现场宿舍、现场食堂、现场厕所、其他卫生管理等内容。(P267)14.宿舍内应保证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4米,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米,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16人。(P268)15.宿舍内床铺不得超过2层,严禁使用通铺。厕所蹲位隔板高度不宜低于0.9米。(P268)1Z206000 建设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第一节 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1.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P269)(1)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设计任务委托模式和施工任务承包模式。(2)选择合同文本。(3)确定合同计价方法和支付方法。(4)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与控制。(5)合同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