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下《词二首》.doc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下《词二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长春初中语文八下《词二首》.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词二首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2.理解词的大意,感受词中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品味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3.体会作者豁达的心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树立正确且积极的人生观;体会词中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大意,背诵并默写整首词;品味词的语言意境,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感受词中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体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传达的是不为任何纷扰所动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抒发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这两句千古名句皆出自范仲
2、淹所作的岳阳楼记,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拥有崇高理想和博大胸怀之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首词渔家傲,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伟大的词人。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三、复习有关词的基本常识。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
3、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歌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每个词调都有限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声律;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词的段落也有数种,一段的称为单调,两段的称为双调,三段或四段的称为三叠或四叠,其中以双调者为多,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阕或上阕,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阕或下阕;词的句式或整齐,如浣溪沙,或参差,如渔家傲,但绝大多数词调的句式长短不齐,短者仅一字,长者达十一字,因此,词又名长短句。来源:学科网ZXXK四、落实字词。五、朗读词。1.教师范读,纠正字音。来源:学|科|网Z|X|X|K2.学生自读,感
4、悟文义。3.学生齐读,加强理解。六、理解词。1.范仲淹所作的渔家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致?从哪句词体现出来的?描写的是边塞之景,“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塞下”交代了写作的地点,“秋来”写了时间。“风景异”概括了这里景致的特点。2.词分为上阕和下阕,本词的上阕以“异”字统领全文,词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来源:学科网ZXXK“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里着重表现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与中原大不相同。来源:Z+xx+k.Com(1)雁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塞之地的荒凉。来源:学*科*网Z*X*X*K(2)号角凄厉。“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一切带有
5、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夹杂着风吼、马嘶的声音,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3)重山叠嶂。交代了他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坐落于群山之中,处于偏远之地。(4)孤城紧闭。“孤”不仅仅交代所在城池的环境,也是自身心境的写照。“闭”写出“孤城”的冷落、警戒气氛,呈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3.下阕则围绕一个“情”字展开,结合语句体会词人当时的情感。(1)思乡之情急切。“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一杯”,举杯消愁,消思乡之愁苦;“家万里”,可是家却在万里之外,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显急切的归家之情。(2)建功之心强烈。“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山名,即杭爱山,今蒙古国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
6、(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更为不易。由此可以体会出作者的爱国之情。在这双重情感的积聚下,使人夜不能寐。“羌管悠悠霜满地”,于是听到羌笛悠扬的声音,看到寒霜满地的景致。“将军白发征夫泪”也体现出将士们长期驻守边塞的劳苦和感伤之情。来源:Z_xx_k.Com4.小结。本首词着力渲染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它标志着北宋词风转变的开端,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
7、豪放派的先声。七、布置作业。背诵渔家傲。板书设计渔家傲范仲淹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明月为主题吟诗作赋,大量的咏月诗词不断涌现,请回顾我们曾接触过的有关月亮的诗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中秋佳节,遥望明月,词人苏轼感慨良多,遂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
8、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体会作者是如何借月抒怀的。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开创了豪放派词的先河,并精通棋琴书画,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字子由)被世人称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水调歌头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遭受贬谪,经历十分坎坷,与此同时与他弟弟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三、朗读词。来源:Zxxk.Com1.教师范读,纠正字音。2.教师领读,落实读音。3.学生自读,感悟文义。4
9、.学生齐读,加强理解。来源:Zxxk.Com5.指名朗读,强化记忆。四、理解词。1.请在本首词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为众人知晓,并流传甚广。根据写作背景我们知道,当时苏轼与弟弟已六七年未见,他们饱受离别之苦,这句应饱含作者一种美好的祝愿,希望兄弟二人的情谊天长地久,借此抒发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2.此句除传达一种美好的祝愿之外,你还读出哪些内涵?让我们结合前文词句详加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人问月问天,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之所以向往是由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失意,故寄希望于天宫,并充满了无限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
10、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诗人要乘风归去是想离开现实直奔天宫而去,幻想借此忘掉一切。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此时,天上和人间,理想和现实,使他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欲登琼楼玉宇,却又留恋美好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句写景表现出作者因为思念而心绪不宁、辗转难眠的情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作者对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与弟弟天各一方的遗憾和无奈。所以作者用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这一自然的普遍规律来自我安慰,自我释怀。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词二首 公开 教案 教学 设计 课件 长春 初中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