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docx





《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doc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古诗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3.宠爱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奇异。 【课前预备】 识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一、引入 1.沟通有关诗人李白、杜甫及他们的诗歌的信息。 2.从绝句引出“五绝”“七绝”,适当介绍该类古诗。 二、同学字 1.检查预习状况: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同学用卡片清读生字。 5.认字玩耍。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 1.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
2、文、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意会诗的意境。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四、写字 1.认读第一首诗4个要写的字。 2.共同争论并写好“流” 字。 五、迁移方法,学习绝句 1.谈谈自己想怎样学习绝句。 2.小结方法。 3.独立或合作尝试。 4.学习汇报。 六、总结 本课设计着力从如下方面体现立足基础,促进进展的指导思想。 一、扎扎实实,为培育同学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力气,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结实程度至关重要。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
3、、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流” 字的书写,从观看,到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转变、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写,既抓住了写字的力气培育,又留意陶冶情操,让同学感受汉字书写所体现的规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爱好和期盼。 二、改革方式方法,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 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是以提高同学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的.。本课依据二班级同学的实际,以教材为凭借,创设了各种各式、宽松和谐、富于情感、能让同学
4、充分呈现自信念和聪慧才智的活动。例如开课时的信息沟通,能引起对课外积累的重视,扩展信息量,让学问面广的同学露一手;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共享资源,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识字的力气。自择方式的朗读呈现,看图写话,让他们口吟、眼看、耳听、手写、脑记,各种感官参与,有利于共性进展、差异进展;举一反三学绝句,更是让每一个同学都拥有自由的时空,进展的平台。整节课,独立,合作学习适时支配,同学在这种情境中,不是等待别人的授予,而是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生成学问、形成力气,经受实践,情感、价值观同时获得转变,在自奋其力中实现超越。 古诗教学设计2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把对诗句的理解
5、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争辩、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师依据挂图相机订正、指导。 教具预备 挂图、生字卡 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
6、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化领悟 1、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勾画出来。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在这些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3、这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4、理解“愁”,诗人究竟“愁”什么?为什么而“愁”? (让同学依据自身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教学步骤同上) 六、 同学沟通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七、 同学依据解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八、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同学齐读。 (4)看解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九、 (5)同学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同学用自己宠爱的方式
7、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留意他们的读音。 十、 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十一、 同桌互读,相互订正读音。 同学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其次课时 教学反思: 本文以生动的语言反映了钱塘江大潮的真实情境,在教学时借助图片以及音响引导同学直观的感受潮的声与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古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菊花,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习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爱菊的缘由。 教学过程: 一、出
8、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观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揭题菊花。 二、检查预习状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他与白居易共同开创浅切的新诗风,世评“元轻白俗”。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讽谕诗。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与此同时,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有许多歌咏元、白两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诗。有元白长庆集。 2、小组争辩预习生字词的状况并汇报。 菊( j* )菊花。 秋丛秋天的菊花丛。 舍 ( sh8 )房屋。(组词:宿舍、校舍) 陶( t2o
9、)本诗中指姓陶的家,即陶渊明家。(陶渊明是晋朝著名诗人,最宠爱菊花) 偏( pi1n )偏爱,在几个人或几件事中特别宠爱其中的一个或一件。 此( c! )此花,这个花。 尽( jn )完。开尽:开完。 篱( l0 )篱笆。 三、学习古诗 (看视频,屏幕出示菊花全文字幕) ( 1)自由读:结合课后解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关怀。 (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状况。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丛丛的菊花围着院墙屋舍开放,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家。诗人围围着开满菊花的篱
10、笆流连观赏,以至不觉中太阳已西斜。这两句诗是写景,写菊花之多,使观赏者留连忘返,不知时间消逝。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是人们偏爱菊花,是由于这种花开完后,就没有别的花再比的上它。(菊花是百花中最终凋谢的)这两句写了作者偏爱菊花的缘由。表达了诗人宠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珍贵品质。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相互读。 2、相互沟通,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缘由,表达了诗人宠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珍贵品质。 五、指导朗读 秋菊绕舍 /
11、 似 / 陶家,遍绕篱边 / 日 / 渐斜。 不是花中 / 偏 / 爱菊,此花开尽 / 更 / 无花。 前两句赏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傲慢的情感。后两句诗人直白内心想法,朗读的语气确定,干净利落,表达对菊花的情有独钟。 六、背诵古诗 1、自己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2、同学之间相互背一背。 古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熟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伴侣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点:读议结合,理解诗句的意义,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今日,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
12、曲你们想听吗?(播放)。 刚才听到的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由于送别而哀痛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画,猜一猜这是哪一首诗的内容?出示: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送别诗,今日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学习他的另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题) 二、分析诗题,梳理信息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指导熟识三个生字,同学讲识记方法。指导书写:孟。在田字格里范写,指出下面皿子底写时要内收,同学再练写一遍。 2.借助解释“之”,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读出古韵 学习自读;指名读,指出停顿;范读,声断
13、气不断,读出古诗的韵味;同学练读。 四、开放想象,体会情感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通过读诗中的句子告知我。(前两句) (1)板画地理方位图,了解黄鹤楼、扬州的方位。 (2)借助解释,说说是怎么回事?(出示后两个解释)借助解释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识记“辞” (3)古诗中用“烟”来描述花草的颇为常见。请看:(出示诗句,以便积累,让同学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 烟花山际重,舟楫(j)浪前轻。 杜甫泛江送客 2.说起“故人”,你知道他们之间的故事吗?(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之间友情的故事)。借助资料能关怀我们更为深化地理解古诗。 3.送故人远行,这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出示
14、后两句)自由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同学汇报,老师在同学基础上作以下点拨 (1)点红“孤帆”。自古长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许多,为什么诗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 由于诗人把全部的留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激情:老伴侣正离我而去,我的眼里心里只有老伴侣,就这么始终看啊,看啊!读出我的不舍吧!(指名读第三句,男生读,女生读,让同学读的时候,看着远方的那条孤帆!) (2)诗人始终看了有多久?说说你的理由。同学汇报后,点红“唯见”。是啊,最终只观看滔滔的江水,却看不见(引说,让几位同学接着说)只观看滔滔的江水,却看不见 (3)出示文中插图:诗人就这么始终望向天的终点,他的心里
15、在诉说着什么? (4)说不尽的不舍与留恋,让滔滔的江水传达情意吧!(我们一起读后两句) 4.结课:你瞧,后两句没有消逝留恋、不舍等字眼,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情意,这就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在学习其次首诗时,你确定会有类似的发觉,期盼着你们的表现! 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画) 扬州 西辞 叙事 黄鹤楼 孤帆 (画画:孤帆到碧空尽) 写景抒情 唯见 (画画:长江流向天际) 古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熟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爱好。 【教学重点】 1、熟识“所、牧“等13个生字。 2、
16、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背育古诗。 【教具预备】 挂图,生字卡片,老师范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情愿将课外学飞的古诗背育给大家听?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诗。 3、请大家留意观看图画: (老师贴出图) 谁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 他毕竟观看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读古诗所见。 二、初读古诗,记忆生字 1、自己读完古诗后,读给大家一听,互查读音。 2、将本诗要把握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同桌沟通记忆。 3、老师反馈: 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蝉、闭、材、童、黄、诗、指名读
17、准字音。 边读老师边按诗的挨次摆放生字卡片。 分析记忆: 这么多生字怎样快速的记住呢? 熟字带生字: 推捕蜻蝉共黄认诗 听所意童亲立放牧 编儿歌记忆: 一户一斤米所人才进大门闭 骑牛写文章牧由到共里共加队黄。 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将这些生字带入诗中,谁情愿给大家读读。 (指多名同学读诗) 2、自由读诗: 结合图想想,诗人都看到什么啦?再与同桌沟通。 3、请同学简述诗意,老师相继补充: 同学:诗人看到一个放牛娃骑着一头老黄牛唱着歌,他的歌声特殊嘹亮,振荡着树林。可他听到了蝉的叫声,想要去捉蝉,于是立即闭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师:同学们想像一下,闭上嘴的小牧童会怎样做呢
18、? 同学甲:骑在牛背上盯住蝉。 同学乙:不,牧童从牛背上下来,预备去捉蝉。 同学丙:牧童从牛背上下来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标,然后去捉蝉。 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大家说产应当怎样朗读这首诗呢? 四、在意境中诵读古诗 1、自由读练。 2、扮演诗人到图画前诵读古诗。 3、背育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自己描红找关键笔画。 2、老师出示范字: 请同学说说关关键笔画。 3、同学独立临写。 4、同桌交换课文相互写。 5、呈现评价。 六、板书设计 13、古诗两首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古诗所见,说说诗人的名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词语: 所以全部放牧特草关闭闭路电视黄牛特童古诗 3、这
19、节课我们连续学习13课古诗两首中的另一首诗。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小池。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诗是谁写的? (杨万里)老师简介: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人大多数也是描写自然景特的。 2、借助拼音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圈诞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 池、惜、阴、晴、柔、露。 同学边读老师边将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沟通记忆方法。 5、集体反馈: 熟字带生字: 地池明阴错惜情晴雾露。 编儿歌记忆: 把矛放在木头柔。 6、再读古诗: 看谁字音读得准。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听老师范读: 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儿看出的? 同学甲:夏天的景色,由于
20、夏天荷花开。 同学乙:夏天的景色,夏天的时候有蜻蜓。 2、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特呢? 同学甲:有泉水。 同学乙:还有树。 3、那还有没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泉眼、晴柔) 老师简洁讲解: 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奇妙。 4、依据你对古诗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读读古诗。 5、推举读。 6、练习背诵。 四、课后延长 1、齐背13课的两首古诗。 2、请每个同学收集描写夏天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五、板书设计 13、古诗两首 小池惜晴柔 阴 露 六、课堂作业设计 照样子填一填: 放:放牧放羊 牧:_ 晴:_ 惜:_ 古诗教学设计6 古诗二首夏日绝句 1课时 教学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教学 设计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