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数学初中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计示例一公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
2、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
3、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二公式 一、教学目标 (
4、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
5、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
6、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求知,讲授新课 师:下面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出示投影2) 例1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米),上底,高,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师生共同分析: 1、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计算梯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些量?这些现在知道吗? 2、题中“M”是什么意思?(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等)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 1、通
7、过分析,引导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已知哪些量。 2、用公式计算时,要先写出公式,然后代入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出示投影3) 例2如图是一个环形,外圆半径,内圆半径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学生讨论: 1、环形是怎样形成的、 2、如何求环形的面积讨论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育巡回指导。 评讲时注意: 1、如果有学生作了简便计算,则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没有学生这样计算,则启发学生这样计算。 2、本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 3、进一步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让学生做例题,学生能自己评判对与错,优与劣,是
8、获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测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4) 1、计算底,高的三角形面积 2、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如果用a表示宽,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当时,求t 3、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和面积S 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公式。 (2)若千米/时,千米/时,求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学生活动:分两次完成,每次两题,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好后同桌交换评判,第一次可请两位基础较差的同学板演,第二次请中等层次的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能照顾两
9、极,使所有的同学有所发展、 师:公式本身是用等号联接起来的代数式,许多公式在实际中都有重要的用处,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还可以利用公式推导出新的公式、 八、随堂练习 (一)填空 1、圆的半径为R,它的面积_,周长_ 2、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是,高是,它的面积_;如果,那么_ 3、圆锥的底面半径为,高是,那么它的体积_如果,那么_ (二)一种塑料三角板形状,尺寸如图,它的厚度是,求它的体积V,如果,V是多少?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_页x、x、x第_页x组x (二)选做题课本第_页_组x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篇二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平行四边形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在生活中
10、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图案,还包含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平行四边形,是建立在前面学习了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之上,将要学习的特殊的四边形。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第一课时,主要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边、角的性质。 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并不会感到生疏,但对于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的并不是十分深刻,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本节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采用的是内涵定义法,即“种概念+属差=被定义的概念”。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中,大前提是“四边形(种概念)”,条件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属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
11、平行四边形独有的、用以区别于一般四边形的本质属性,这也是平行四边形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揭示了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隶属关系、区别与联系,反映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同时,它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又可以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关于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相对于定义中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由位置关系向数量关系的一种延伸;“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相对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由“相邻的角互补”产生的思维的一种深化。同时,两条性质的探究,经历的是“感知、猜想、验证、概括、证明”的认知过程;两条性质的研究,先从边分析,再从角分析,再到下一节课的从对角线分析,
12、提供的是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一般思路;两条性质的证明,渗透的是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一种转化思想,而添加对角线,介绍的是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一种常用的转化手段。 在本章的后续学习中,对于几种特殊的四边形,其定义均采用的是内涵定义法,并且矩形和菱形的定义,均以平行四边形作为种概念,所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作为“核心概念”当之无愧。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这些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都是在平行四边形性质基础上扩充的,它们的探索方法,也都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因此,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后续的学习中,也是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重点: 平行
13、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 学会用分析法、综合法解决问题。 体会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 (2)目标解析: 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会根据概念或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通过有关的证明及应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分别从题设或结论出发,寻求论证思路,学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之间和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等。使学生体会到事物
14、之间总是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进一步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究,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初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培养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
15、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鸡兔同笼,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显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重点: 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难点: 确立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流程: 课前回顾 复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情境引入 探究1: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 “雉兔同笼”题: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雉兔各几何? (1)画图
16、法 用表示头,先画35个头 将所有头都看作鸡的,用表示腿,画出了70只腿 还剩24只腿,在每个头上在加两只腿,共12个头加了两只腿 四条腿的是兔子(12只),两条腿的是鸡(23只) (2)一元一次方程法: 鸡头+兔头=35 鸡脚+兔脚=94 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据题意得: 2x+4(35-x)=94 比算术法容易理解 想一想: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二元一次方程,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3)二元一次方程法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鸡、兔共有头35个, 下有九十四足的意思是鸡、兔共有
17、脚94只。 (2)如设鸡有x只,兔有y只,那么鸡兔共有(x+y)只; 鸡足有2x只;兔足有4y只。 解:设笼中有鸡x只,有兔y只,由题意可得: 鸡兔合计头xy35足2x4y94 解此方程组得: 练习1: 1、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甲数的二倍与乙数的一半的和是15”,列出方程为_2x+05y=15 2、小刚有5角硬币和1元硬币各若干枚,币值共有六元五角,设5角有x枚,1元有y枚,列出方程为05x+y=65. 三、合作探究 探究2: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 题目大意:用绳子测水井深度,如果将绳子折成三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多5尺;如果将绳子
18、折成四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多1尺。问绳长、井深各是多少尺? 找出等量关系: 解:设绳长x尺,井深y尺,则由题意得 x=48 将x=48y=11。 所以绳长4811尺。 想一想:找出一种更简单的创新解法吗? 引导学生逐步得出更简单的方法: 找出等量关系: (井深+5)3=绳长 (井深+1 解:设绳长x尺,井深y尺,则由题意得 3(y+5)=x 4(y+1)=x x=48 y=11 所以绳长48尺,井深11尺。 练习2:甲、乙两人赛跑,若乙先跑10米,甲跑5秒即可追上乙;若乙先跑2秒,则甲跑4秒就可追上乙。设甲速为x米/秒,乙速为y米/秒,则可列方程组为(B)。 归纳: 列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9、的一般步骤: 审:审清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设:设未知数。 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解: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 答:检验所求出未知数是否符合题意,写出答案。 四、自主思考 探究3: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作侧面和底面,做成如图中竖式和横式的两种无盖纸盒。现在仓库里有1000张正方形纸板和2000张长方形纸板,问两种纸盒各做多少只,恰好使库存的纸板用完? 解:设做竖式纸盒X个,横式纸盒y个。根据题意,得 x+2y=1000 4x+3y=2000 解这个方程组得x=200 y=400 答:设做竖式纸盒200个,横式纸盒400个,恰好使库存的纸板用完。 练习3:上题中如果改为库存正方形纸板500,
20、长方形纸板1001张,那么,能否做成若干只竖式纸盒和若干只横式纸盒后,恰好把库存纸板用完? 解:设做竖式纸盒x个,做横式纸盒y个,根据题意 y不是自然数,不合题意,所以不可能做成若干个纸盒,恰好不库存的纸板用完。 归纳: 五、达标测评 1、解下列应用题 (1)买一些4分和8分的邮票,共花6元8角,已知8分的邮票比4分的邮票多40张,那么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解:设4分邮票x张,8分邮票y张,由题意得: 4x+8y=6800 y-x=40 所以,4分邮票540张,8分邮票580张 (2)一项工程,如果全是晴天,15天可以完成,倘若下雨,雨天一天只能完成晴天 的工作量。现在知道在施工期间雨天比晴
21、天多3天。问这项工程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分析:由于工作总量未知,我们将其设为单位1 晴天一天可完成 雨天一天可完成 解:设晴天x天,雨天y天,工作总量为单位1,由题意得: 总天数:7+10=17 所以,共17天可完成任务 六、应用提高 学校买铅笔、圆珠笔和钢笔共232支,共花了300元。其中铅笔数量是圆珠笔的4倍。已知铅笔每支0.60元,圆珠笔每支2.7元,钢笔每支6.3元。问三种笔各有多少支? 分析:铅笔数量+圆珠笔数量+钢笔数量=232 铅笔数量=圆珠笔数量4 铅笔价格+圆珠笔价格+钢笔价格=300 解:设铅笔x支,圆珠笔y支,钢笔z支,根据题意,可得三元一次方程组: 将代入和中,得二元一次方程组 4y+y+z=232 0.64y+2.7x+6.3z=300 解得 所以,铅笔175支,圆珠笔44支,钢笔12支 七、体验收获 1、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解决以绳测井问题 3、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七、布置作业 教材116页习题第2、3题。 x+y=35 2x+4y=94 x=23 y=12 绳长的三分之一-井深=5 绳长的四分之一-井深=1 -y=5 -,得 -y=1 -y=5 -y=5 -y=5 X=540 Y=580 y-x=3 x=7 y=10 x+y+z=232 x=4y 0.6x+2.7y+6.3z=300 X=176 Y=44 Z=12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