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认识教学设计优秀9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吨认识教学设计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吨认识教学设计优秀9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吨认识教学设计优秀9篇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 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二、探究新知 1、 导入,引出课题。 回答: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情景里告诉我们了一件什么事情?限重()一吨是什么意思?引出课题,板书。 2、 认识“吨”:老师问“吨是个什么单位?你们知道1吨有多重吗?”1吨=1000千克,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读二次。我们知道了1吨=1000千克,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动物能不能一起过桥?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
2、的?引导学生将四个小动物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要重,也就是比一吨要重,所以这些小动物不能一起过桥。 3、 那它们应该怎么才能完全的通过桥到达对岸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 4、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些小动物终于顺利的过河了,再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5、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引导学生看情境图,“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只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等。 (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说说自己的体重,互相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几个同学的体重加
3、起来大约是1吨重。 (3)千克与吨的换算 出示例题: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让学生独立填写指名口答,你是怎样想的?(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 三、实践应用 1、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第1题,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还有哪些。 2、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口述想法。 3、练习三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连线,再全班交流,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
4、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一)情境导入 1、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介绍蓝鲸及有关资料。)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
5、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 (二)提出学习目标 看到吨的认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1、吨的实际重量,吨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2、吨的应用。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 (一)展示内容 1、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吨与千克是什么关系? 3、吨与千克怎么进行换算? 4、练习三习题。(找出同桌学困生的不足,为出错例让对方反馈做好准备) (二)活动过程 1、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收集信息(学困生的错例) 2、组内合作,质疑问难。教师参与到学生小组交流活动中,适时调控合作时空。 3、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小组派出代表汇报小组探索所得。针对同学的展示,其他学
6、生自由质疑问难。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实例说明。 4、解释应用,类化练习。完成课本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优生根据学困生学习困惑出错例让对方及时反馈)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 1、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2、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上册p11
7、吨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学生:感受1千克物体的质量;了解自己的体重;了解在什么地方见过吨。 教师:5袋每袋10千克的大米;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的选择 (一)、目标确定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质量已经有一定的体验与感受,然而“吨”是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抽象的“1吨”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
8、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兴趣。 (二)、教学策略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质量单位“吨”,通过让学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应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过桥”、“货车、电梯的载重量”等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创设“小动物过桥”的情境,在“搬一搬”、
9、“抱一抱”等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引人 1、创设情境(课件)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一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出示课件)。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在货车的车门上、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
10、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 二、展开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引导推算100袋共重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
11、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英语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 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
12、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如大象的体重,鲸的体重;坊门街的铜像,斗潭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 手”。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5() (2)小明体重35() (3)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4)我国举重
13、运动员丁美媛,在奥运会上三破世界记录以300()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 、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知道吨1000千克,会简单的换算。 、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吨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组一只计算机。 课前准备: 、到学校食堂参观整袋大米(每袋大米25千克),亲自搬一搬,感受一袋大米的质量。 、称量每个人的体重。 、课前调查:在
14、什么情况下计量要用到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随着镜头一起到常熟最大的水果交易市场去参观。走进市场,到处只见一袋袋、一箱箱、一堆堆的水果。 看:这个苹果约200(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这箱苹果10(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师:这些苹果主要来自山东、浙江等地,是用一辆辆大卡车运过来的。这辆大卡车能装多重的苹果,有谁知道?(t ) 师:一只苹果用克作单位,一箱苹果用千克作单位,车上能装好多好多的苹果,就用吨这个单位(板书“吨”) 师:克、千克这些质量单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吨”这位新朋友。小朋友,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吨的什么知识?
15、 (出示研究目标)()哪些物体的质量是吨? ()在什么情况下计量要用吨作单位? ()吨和千克、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综合实践,学习新知: (一)研究问题: 、师:哪些物体的质量是吨呢?课前我们到食堂搬大米一起体验了一下,老师抢拍了一个境头,我们一起来欣赏! 、集体研究: ()大米 师:录相中的主角是谁呢?大家看到了他在举一袋大米,这袋大米是20千克,我们先请这位同学来说说当时的感受。 师:假如举两袋大米呢?(仍问这个同学)你感觉怎么样?两袋大米重多少千克?(40千克) 5袋大米还搬得起吗?重多少千克?(100千克) 50袋大米有多少千克?你是怎样想的?(1000千克) 师:50袋20千克的大
16、米的质量是1000千克,也就是一吨。(师板书贴出) ()小朋友的体重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指名回答)哪位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请到前面来,我请另一位小朋友来背一背他,2个这样的小朋友是多少千克,4个这样的小朋友是多少千克? 师:多少个这样的小朋友是1000千克?你是怎样想的? 师:40个25千克的小朋友的质量是一吨。(师板书贴出) 屏幕显示:小兰小朋友48千克,多少个他约是1000千克?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同桌讨论)(估算,用计算器) 师小结贴出:20个48千克的小朋友的质量约是一吨。 3、小组合作探究: 发学生练习纸,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以下填空。 一箱苹果质量是10
17、千克,一副哑铃的质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质量是25千克,一袋水泥的质量是50千克,一头牛的质量是500千克。请小组合作研究,把研究的结果填在以下空格中。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8、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花生米、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给每个小组准备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 学生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书吗?说一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们正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仔细阅
19、读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3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这节课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个
20、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糖差不多等。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称一称。) (板书:称一称) 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导,再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体验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对1克的体验。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币、1粒黄豆、一枚一元
21、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 (4)“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5角硬币和一元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2)小组合作称一称 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分别有多重。 (3)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
22、1)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戏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有一袋护肤霜(用胶布把质量标识贴住),请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币,右手放护肤霜。当你认为两边一样重时,看一看硬币多少枚,再估一估这袋护肤大约重多少克? 请各小组汇报,然后揭开胶布,看质量标识(误差在2克内),算估对。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 教学 设计 优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