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doc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 教学设计意图: 植物是大自然的另一种生命,孩子们对它有确定的惊奇心,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惊奇心和熟识爱好;作为老师应利用这种惊奇心让幼儿进行探究和学习,“种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维持和贡献,也是人类爱惜自己生存环境的一种手段。纲要还指出:为幼儿供应观看、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舞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究;引导幼儿接触和熟识与自己生活关系亲热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育幼儿敬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利用社区资源来对幼儿进行种植教学,激发他们宠爱和探究大自然的爱好,同时也培育了他们对劳动者鄙视的情感。 教学目的: 1
2、、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欢快。 2、在社区种植员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活动,把握种植方法,并乐观参与争辩。培育他们对劳动者鄙视的情感。 教学预备: 1、联系社区种植员和种植的土地。种子若干、树苗若干。 2、种植工具。 3、种子发芽的视频。 教学过程: 1、激发爱好 1)出示种子: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2)提问:怎样种植种子? 种好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带领幼儿来到社区种植园 1)介绍种植工人,他的主要工作,也称为园丁。 2)园丁为我们介绍树苗和种子。 3)园丁示范种植树苗和种子的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园丁及老师进行指导。 3
3、、回教室争辩 1)你在种植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感觉怎样? 2)种植下去的种子会怎样呢? 3)什么时候会发芽?种子发芽有哪些条件? 4、观看种子发芽的视频 幼儿争辩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5、课后延长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观看,记录和浇水、整理。 反思: 通过亲自种植,幼儿对植物有了直接的了解,并对他们感爱好,同时在接受园丁的指导时激发了他们对劳动者的鄙视之情,体验了劳动的欢快。种植后,经常会去社区种植园观看,浇水,培育了孩子的责任感。有了社区的合作,孩子们可以走出教室,弥补了纸上谈兵的教学缺陷。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利用空气推动的力气,探究“小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2.
4、通过操作、记录、比较,了解“小火箭”放射的高度与力度的关系。 3.激发科学探究的爱好和愿望。 活动预备: 1.学问阅历预备:了解过有关火箭飞上天的.相关学问阅历。 2.物质材料预备:高度参照梯5个;小火箭玩具若干个;大记录表1份;小记录表和笔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观看火箭升天场面,调动学问阅历。 师生一起观看“神舟九号”升天的动人场面,认真观看神九的外形特点和放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火箭有几个部分组成吗? 哪两个部分? 二、探究火箭升天原理 ,动手探究操作。 1.观赏玩具,了解制作“火箭”的材料。 师:今日,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玩具火箭。 提问: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雪碧瓶像火箭的哪个部
5、分?纸帽子又像什么呢? 小结:原来,玩具火箭是有雪碧瓶和纸帽子做成的,它们分别代表火箭的放射器和火箭头。 2.自主操作,探究“火箭”飞起来的方法。 师:玩具火箭有个愿望,它也想飞起来,你们情愿关怀它吗? 提问 :想一想怎样才能让玩具火箭飞起来呢?(幼儿自由猜想)玩一玩,想方法让火箭飞起来。 沟通玩法。 3.沟通争辩,归纳“火箭”飞起来的原理。 师:你们认为谁的方法好?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小火箭”会飞上天?(引发争辩)通过演示,感知空气的存在。 进一步利用空气推动的力气探究“小火箭”飞起来的方法(自由探究)集中沟通(了解方法的多样性) 三、深化思考再次探究,体会科学原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6、 2.边操作边记录,老师巡回指导。 3.集中争辩“小火箭”放射的高度与力度的关系。 四、活动小结,情感升华。 你们真是一群聪慧的中国娃,“小火箭”里还藏着很多科学隐秘,等我们长大以后也像那些宏大的科学家一样也去探究火箭的神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3 设计背景: 孩子们都有猛烈的惊奇心和探究欲望,特别是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奇异好玩的科学现象布满着惊奇。“风雨雷电”这些既普遍存在而又有无穷神奇的自然现象,孩子们是渴望熟识的。特别是“风”,对孩子们来说并不生疏,他们玩过许多风的玩具和玩耍。但他们对“风”的熟识只停留在直观的现象,这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依据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
7、生成一系列的探究“风的.隐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存在,探究风产生的缘由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2、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鼓舞幼儿大胆探究四周事物和现象,在探究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4、和同伴能协调协作,会在合作中相互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风产生的缘由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活动预备:气球、风车、扇子、电风扇、吹风机、塑料瓶、塑料玩偶、针筒、雪花和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受风的存在 1、设置悬念,激发爱好 小伴侣,今日有一位奇妙的小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请小伴侣猜一猜他会是谁呢?(呈现气球)
8、可不是气球,气球只是它穿的衣服,让老师松开气球的扎口处,它快出来了。 2、亲身体验,引出主题 请小伴侣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们的伴侣是谁吗? 二、风的基本特征 小伴侣仔细观看一下我们今日请来的“风”伴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请小伴侣相互合作,两人用扇子对着扇风,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我们的“风”伴侣。 老师小结:风是看不到、闻不到、摸不到、尝不到的一种气体。 三、尝摸索索风产生的缘由并会初步制造风 1、提问:小伴侣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风”伴侣是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2、投放风车、扇子、塑料瓶、气球、针筒、电风扇等材料,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3、沟通争辩 (1
9、)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风来的? 幼儿边回答边演示自己如何制造风的。 (2)幼儿相互尝试自己的同伴造风的方法,进一步感觉风的形成。 幼儿仿照同伴的操作,并思考风的形成。 (3)提问:小伴侣为什么用扇子扇、空瓶子捏、针管挤、风叶转动就会有风呢?幼儿自由争辩 老师小结:当我们用扇子扇时、捏空瓶子时、挤压针管时和打开开关时,空气就流淌了,空气一流淌就产生了风。 四、玩耍:雪花飘飘 有白纸做成小雪花,让幼儿运用刚才制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看谁使雪花飘得又高又远。 五、通过课件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1)酷热的夏天,微风吹来,我们会感到很凉快; (2)风会把我们晾晒的湿衣服
10、吹干; (3)风能吹动帆船前行; (4)风能传播花粉,让果树和庄稼结出果实来; (5)风能发电,让人们用上电灯、看上电视; (6)风能吹散烟雾,使空气清洁; (通过课件呈现相对应的动画)。 2、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灾难 (1)台风、龙卷风能吹翻海上的船、吹倒陆地上的房屋、树木、庄稼; (2)特别寒冷的风能冻坏蔬菜和庄稼; (3)大风能吹起沙尘形成沙尘暴。 向幼儿介绍人们预防风沙的措施:植树造林、观看天气预报。 (通过课件呈现相对应的动画)。 六、老师总结 我们也熟识了我们的新伴侣“风”,它很热忱,它想邀请你们和风筝弟弟一起玩玩耍。你们情愿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出去玩吧。 七、活动延长:请家长带幼儿
11、去参观风能发电的大风车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爱好。 活动预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学问。 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相关的录象 活动过程: 一、观看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 2、幼儿观看后自由叙述自己的发觉。 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觉? 4、相互沟通自己的发觉。 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学问。 二、尝试体验、比较发觉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1、平常看过大人是怎么
12、抓泥鳅的? 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事? 3、幼儿尝试、比较、发觉不同。 4、争辩: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5、师生小结 三、延长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细心地预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特殊地投入,效果较好。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 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爱好。其实,一开头,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熟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终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
13、下我可傻眼了,由于我自己可怕泥鳅,不敢捉泥鳅。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感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熟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 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爱好深厚,乐观主动。 2、老师要以乐观的心情感染孩子。一开头我也可怕泥鳅,可活动开头时,有老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惊,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可怕,同时觉
14、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心情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究,没有一个孩子由于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 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老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疼惜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观看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准时鼓舞孩子捉泥鳅时要留意爱惜泥鳅,玩的时候不要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留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假如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留意爱惜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确定会留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活动就更完善了。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
15、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一点。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会计数两圈交叉状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究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的物体。 3、宠爱参加科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乐趣。 活动预备: 1、白板课件 2、操作卡,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通过情景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爱好,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老师:小伴侣们,你们看这幅图片上的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啊?小猴子个小熊在参加套圈的竞赛,但是他们缺少一个裁判,你们来给他们当裁判好吗? 二、学习计数圈内物体的数量 1、熟识套圈玩耍的玩法,并能够正确的数出圈内物体的数量。 老师:你们都知道套圈怎么玩吧,
16、假如你们来当裁判,怎么样来推断谁输谁赢?你们能够正确的数出每个小动物圈里的数量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2.学习计数两圈交叉状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老师:刚刚我们关怀小猴他们评判了几场竞赛,下面这一场有一点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圈重叠了)那么圈重叠我们怎么来算出来他们分别套中了几个呢? 3.知道两圈交叉部分是公共区域,这里的物体即属于蓝圈,也属于红圈。 老师:当两个圈交叉的时候,我们发觉这里的物体即属于小猴的,也属于小熊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练习 1.幼儿依据要求上白板课件动手操作练习,运用交集的概念。 2.发放操作材料,幼儿观看争辩物体的摆放挨次。 3.讲解幼儿的操作材料。 四、结束活动
17、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学问,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6 教学目标: 1.观看图片,了解彩虹的特征。 2.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排列挨次。 3.宠爱参与和享受集体玩耍的乐趣。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惊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使幼儿对探究自然现象感爱好。 教学预备: 1.彩虹图片。 2.美丽的天空幼儿用书的或电子书第9页。 3.老师事先预备几套彩虹七色色卡。 4.轻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1老师请幼儿猜谜语。 2.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彩虹的特征,向幼儿提问: (1)彩虹是什么形状的?(自由回答,如向一座桥) (2)彩虹有什么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3向幼儿简洁介绍彩虹
18、的成因。 4.幼儿玩耍: (1)老师给幼儿分发七颜色虹卡,让幼儿挂在身上。 (2)播放音乐,请幼儿随音乐自由跳动。 (3)当音乐停止时,请幼儿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彩虹的七种颜色。 (4)请幼儿检查彩虹的颜色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雨后天晴时,老师带幼儿到户外欣赏彩虹,观看彩虹的形状和颜色。幼儿对彩虹已经产生了深厚的爱好。本活动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通过活动,幼儿在能按挨次排列彩虹的颜色,享受集体玩耍的乐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各种相连方法,萌发探究爱好。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发觉的相连现象。 活动预备: 回形针、夹子、小西红柿、竹签、白纸、绳
19、子、双面胶、积木。 活动过程: 1玩耍:找伴侣 (1)听到音乐响时,去找伴侣。当音乐停下时,用自己宠爱的方法和伴侣连起来。 (2)引导幼儿说说你和好伴侣是怎样连在一起的? (3)老师小结。 2两两连一连 (1)老师出示操作材料,幼儿说出名称 (2)找两件相同的.东西,用你宠爱的方法把它们连在一起。幼儿尝试操作。 (3)共享沟通:你是选用哪两件东西的?用什么方法把它们连在一起的? (4)老师小结。 3借助他物连一连 (1)有些东西两两连在一起很结实,有些东西两两连在一起一碰就散了。能否让连在一起一碰就散的东西也连得更结实些。 (2)幼儿尝试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并赐予确定的关怀。 (3)共享沟通:你
20、是选用哪两样东西的?用什么方法使它们结实地连在一起的? (4)老师小结。 4生活中的连一连 (1)请幼儿说一说平常还见过哪些东西是连在一起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或便利? (2)延长。除了我们刚刚发觉的这些现象外,生活中这样相连的现象还很多,我们回家再找找,把你的发觉登记来告知大家。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8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当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沟通自己的发觉。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简洁抓的现象产生了爱好,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
21、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爱好。 活动预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学问。 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看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伴侣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好玩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觉告知大家。(为便于幼儿观看,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 幼儿观看后自由叙述自己的发觉。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边有胡须。 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敏。 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 幼:和鱼一样。 师:是的。由于它也是
22、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觉泥鳅好玩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 幼:能帮它逃走。 幼:由于很滑。别人不简洁抓住。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学问。 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 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 2、尝试体验、比较发觉粗糙
23、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沟通。 师:刚才小伴侣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 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立即从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时舍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 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帮忙。 师:哦,有了黏液,泥鳅真不简洁捉啊。刚才我还观看几个小伴侣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方法也挺好。老师也预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
24、。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事。 幼儿尝试、比较、发觉不同。 评析 我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主要特征的观看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头,就让幼儿自由观看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亲热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得什么样?它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看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学问,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看与发觉就行了。在观看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觉与同伴、老师沟通,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学问,而老师此时只是一位乐观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觉时,我
25、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开放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觉、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深厚探究爱好的,我始终从幼儿的爱好动身,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觉泥鳅由于黏液的帮忙而简洁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消逝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试捕获泥鳅的过程,供应适时的关怀,引导幼儿相互沟通共享自己的发觉,共同探究为什么会消逝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受长江的宏伟和壮美,知道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我们的母亲河。 2自
26、主探究、了解长江流经的省市及地理位置。 3萌发宠爱长江、宠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预备: 1 教学用课件,视频长江。 2幼儿已经了解长江文化艺术节的相关内容。 3幼儿操作材料:拼图地图、地图涂色纸、大幅长江和省市图。 4背景音乐:长江之歌伴奏。 5电脑5台,幼儿用课件长江流域。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幼儿爱好。 老师:小伴侣,你们见过长江吗?你见过的长江是什么样了的?请你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现在让我们走近长江,欣赏长江的风采吧。 看,这就是长江!从高空往下看,长江是什么样的呀?(暂停)是呀,长江曲折曲折,穿过崇山峻岭。长江水奔腾不息,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从近处看,长江满面怎么样
27、呀?(暂停,动作提示。)特殊宽敞,真是一望无际。 看长江水怎么样啦?长江水波涛汹涌,此起彼伏,特殊有力气,有气概。来让我们也来学一学长江水此起彼伏的样子吧!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长江的风采,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小结:长江就像一条长龙,曲折曲折地流淌在中国的大地上,它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河流,全长有6300多公里呢。它还是我们的母亲河,滋养了长江两岸的人民。 (评析:活动一开头,结合着长江之歌背景音乐的长江的视频,一下子就让幼儿走进了长江。在欣赏中,孩子们从高处、近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欣赏着长江的风采,又通过说说、议议、做做等不同的方式,感受着长江的气概磅礴。这一环节有效地接受视听结合的方法
28、,调动了幼儿的乐观性,也让孩子更加深刻了感受了长江。) (二)多种形式,了解长江流域。 1整体感知长江。 老师:地图上的长江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 (1)地图上的长江在哪里呀?谁能指出来?看上去像什么呀? (2)在地图上这是西面,这是东面,长江是怎么样流的呀? 老师介绍:在我国的西部有很多的山地,而东部就比较平坦,河流一般都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长江就是从西流向东的。 (3)长江从这里起源,那么青海就是长江的源头。那它的终点在哪里呢?(原来长江流到这里就进入大海了,这就是长江的终点。)是在哪个城市呢?(点击进入。)东方明珠塔 是亚洲第一高电视塔呢。 (评析:活动中,通过课件的使用
29、,点击后放大长江流域,及鼠标放于长江上,长江闪烁等电教手段的参与,突出了整个长江流域,让幼儿能一目了然,很好地了解了长江。) 2自主探究,了解长江流经省市。 老师:长江从源头流到终点都流经了哪些地方呢?今日,我们就请电脑来帮忙,老师为小伴侣预备了5台电脑,待会儿,请你们自己去看一看。假如不熟识字,可以点击上面的色块,电脑就会告知你了。比一比谁找到的又多又正确。 幼儿自由分组探究。 幼儿沟通。 老师:你知道长江经过哪些地方呢?谁找到了不同的地方?你的小眼睛真亮,找到了这么多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川:川剧(玩耍变脸)、云南:孔雀舞(学动作)、江西:庐山(回忆古诗)。 师幼小结:长江经过了哪
30、些省市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个省市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评析:这一环节的自主学习中,老师供应了可操作可支持的电脑学具,鼓舞孩子借助电脑,在与电脑的交互与互动中去探究长江流域。活动中,他们几个人自由组合,在电脑前通过点击课件,了解了很多的内容。同时部分省市中具有特色的动物、景色或文化的图案,如云南的孔雀、四川的川剧等,很受幼儿宠爱。在玩耍变脸中,师幼一起在一声声“变”中不断地变化表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这种图文并茂、具有支持性的交互学习材料不仅引发了孩子的学习爱好和操作兴致,更便于孩子主动学习和记忆,让孩子快速便利地把握了长江流域。) 3自选玩耍,巩固理解。 老师:那你们能在
31、地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吗?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里有三种材料,看,这是第一种材料,它比较简洁一些,请你把这11个省市拼到中国地图上;这一种材料有一点难度,请你把五角星贴在这11个省市上;在这块布上有着长江,请小伴侣将这些省市图在长江两岸摆一摆。可能有点难,可以几个小伴侣一起合作。 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幼儿检查,个别幼儿介绍。 小结:刚才你们是怎么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都摆对了吗?为自己欢呼一下。假如没有摆对的小伴侣,在课后还可以再去摆一摆。 (评析:在这一巩固环节中,三种富有层次和差异的材料:拼图长江流域、贴星长江流域;在画有长江图案的布匹上拼长江流域,为不同力气的孩子制造了成功的
32、机会。孩子们在自主选择自己宠爱的活动材料和操作方式,由于是自主选择,所以孩子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力气都更好地发挥出来了。) (三)了解张家港与长江的关系。 老师:我们在地图上找到了长江流域,那你们知道我们张家港在哪个位置上吗? 1标出张家港。 老师:张家港属于江苏省,在长江的南边,离上海很近,我们用一个圆形来标出张家港的位置吧。 老师介绍:其实,在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江滩,张家港就是由长江冲积而成的。 2长江对张家港的好处。 老师:那长江水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请小伴侣到电脑上去看一看,找一找。 幼儿相互沟通。 个别幼儿介绍。 提问: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发觉。谁还有不同的发觉? 小结:我们张家
33、港可离不开长江呀。长江让我们的生活幸福多彩。我们要不要感谢长江呀?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感谢长江感谢你,长江! (评析:这里又是一个自主学习,孩子借助电脑了解了长江对张家港人的作用:我们饮用的长江水、食用的长江鲜、便捷的水上交通运输,丰富的长江水资源的浇灌,长江带给我们家乡的是富强、便利和幸福。在这些画面的渲染下,孩子们感恩长江的情感自然被激发出来,由此也自然真实地呼唤出“感谢长江”的感人话语。)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想、操作、记录等方式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2.能用自己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 3.通过瓶中吹气球,体验科学探究的好玩。 活动预备 材料预备:人手
34、一份材料:气球两个;一样大小的矿泉水瓶2个(其中1号瓶子上没有洞,2号瓶子上有洞);装有纸屑的碗;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玩耍导入,激发爱好。 师:我们来玩吹气球玩耍吧,比比谁的气球吹得最大。并且告知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吹的。 小结:原来要用嘴巴紧紧贴住气球用力吹,才能将气球吹得大大的。 二、观看比较,大胆猜想。 1.观看比较瓶子的不同 师:刚才我们都把气球吹得大大的,你们觉得把气球装在瓶子里,还能吹起来吗?杨老师给大家预备了两个瓶子,请你们去玩一玩,看看两个瓶子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猜想,老师进行记录。 师:两个瓶子宝宝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那你们来猜一猜哪一个更能把调皮的小
35、气球吹大呢? 三、操作记录,比较结果。 (一)出示记录表,提出操作任务。 1.提出任务。 师:有的小伴侣觉得1号瓶子宝宝可以把气球吹大,有的觉得2号,那现在调皮的小气球想请你们帮忙,让它到瓶子里面去玩,请你们试一试哪个瓶子更简洁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2.介绍记录表。 3.提出要求: a:吹完以后把你的发觉记录在记录表上。 b:操作完把气球和瓶子放回托盘,并且将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二)幼儿操作并保留操作结果。 老师重点指导幼儿将吹好的气球拧紧在用夹子夹紧。 (三)借助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沟通。 师:谁情愿来跟大家说一说你觉得哪个瓶子更简洁把气球吹大,并且告知大家你是怎么记录的.。 小结:我们都看到
36、了瓶底有洞的2号瓶子简洁把气球吹大,1号瓶子比较不简洁把气球吹大。 四、玩耍迁移:会跳舞的纸屑。 1.师:为什么瓶子上有洞气球就简洁吹起来,瓶子上没有洞气球就不简洁吹起来呢?老师不仅给你们预备了气球,还为你们预备了一些纸屑,请你们拿着瓶子对着纸屑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2.幼儿操作,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3.幼儿共享自己的发觉。 师:哪个小伴侣来和大家讲讲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 4.个别幼儿验证操作,幼儿沟通缘由。 师:有小伴侣说纸屑飞起来了,像在跳舞。我们请他来吹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他说的一样。究竟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老师提炼,总结阅历。 师:原来在我们的瓶子中有许多空气,当我们吹
37、有洞的瓶子中的气球时候,瓶子中的空气被挤压从洞里跑了出来,气球就越来越大,要是瓶子没有洞,空气就没有地方跑,气球就吹不起来了。 活动延长: 今日的试验让我们看到了瓶子里的空气,那在我们四周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空气呢?你们可以再去找一找,记得把结果和其他小伴侣共享。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1 活动前评析 现在的孩子生活远离了泥土,虽然花生是我们东海的特产,孩子对于花生也特殊生疏,但是,由于太生疏的东西,我们往往忽视了具体学问的传授。一次,我问小伴侣花生长在哪里,尽然有很多孩子说是结在树上的,而不知道花生是生长在泥土中。由此让我想到要关注孩子身边的事。 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熟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38、 2学习从内向外有序的观看。 3情愿在集风光前大胆表达自己对花生的熟识。 活动预备 1每组预备一小筐花生。 2投影仪。 3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4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5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活动过程实录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爱好。 1老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想。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想及理由。 3老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明幼儿的猜想结果。依据幼儿猜想的理由初步印证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二、幼儿探究。 (一)探究花生的外部特征。
39、1每桌发放一筐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发觉。 老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先看看花生长的什么模样?” 老师:“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老师:“最终我们来闻一闻,花生是什么味道?” 3老师小节:把幼儿对花生外型的感知进行总结。 4利用投影仪集体观看。 把幼儿的观看结果对比投影仪上的实物说一遍。花生的外壳颜色是乳白色的,样子像麻花、摸起来麻麻的、不光滑。 老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样子。在花生的硬壳壳里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知道吗?” (二)、探究花生的内部特征。 1老师:“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
40、儿回答) “是你猜的,还是你看到的?” “怎样打开花生?”(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2剥开花生。 老师:“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把你的发觉记录在纸上。” 3幼儿剥花生并观看记录。 老师巡察幼儿活动状况并赐予适当指导。 4幼儿说自己的观看结果。 老师把幼儿的观看记录放在投影仪上,让其对比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看结果。 5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老师在引导幼儿说观看结果时可适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利用投影仪集体观看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及生长过程。 1老师对比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2老师:“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幼儿回答) 3老师把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利用投影仪向
41、幼儿呈现。 老师对比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依据花生的结果实时的特点,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争辩了解花生的用途。 1. 老师:“人们很聪慧,不仅知道花生可以吃,还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 引导幼儿说诞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老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的药用价值。如: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养胃等等。 五、品尝花生制品。 幼儿边品尝边说出所品尝食品的味道。 本次活动主要是以幼儿探究为主。探究是幼儿学习的天性,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探究性学习活动关注幼儿认知结构的进展及问题的解决,更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幼儿学习的制造性、主体性人格的培育,使幼儿的天性得以进展、生长,为创新精神和实践力气的形成和进展奠定基础,使幼儿的多种智能得到全面进展,使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究者,让他们从小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熬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终身进展的力气和学问。 本次活动老师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