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望洞庭》鉴赏精选10篇.docx
《古诗词《望洞庭》鉴赏精选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望洞庭》鉴赏精选10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望洞庭鉴赏精选10篇刘禹锡望洞庭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2、运用古诗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自得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独坐敬庭寺 1、背诵。 2、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诗人秋夜思恋友人、故乡的深情。 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洞庭 1、诗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 2、理解: 望:遥看 洞庭:洞庭湖 3、交流有关洞庭湖的资料。 4、师小结: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烟波浩淼,碧波万倾,水天相接,气象万千,号称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誉。自古
2、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 5、今天我们要学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洞庭湖时留下的诗句。 (板书:由题入手,了解背景) 三、轻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板书: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四、理解字义 1、和:和谐 2、山水色:这里泛指君山一片碧绿。 3、看图理解(青螺、银盘)。 (理解时要求学生加以想象) 五、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1、学生说。 (板书: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 2、师小结: 是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你们体会到诗人当时的什么情感? 3、赞美之情。 4、练读,感情读。 (板书:体会诗情,感情颂读) 六
3、、背诵 1、短短28个字,运用了三个比喻句,将一幅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魅力。 2、让我们试着把它背诵出来。 (板书:背诵、默写) 七、小结古诗学法 1、由题入手,了解背景。 2、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3、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 4、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5、背诵、默写。 八、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了两首古诗 1、齐读。 2、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月、有山有水、景美) 3、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 同是写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刘禹锡是赞美之情。感情不一样,意境也不一样。 凄凉、凄美、依依不舍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这就是诗,因此需要我们去研读、
4、去体会。 刘禹锡望洞庭 篇二 【文本细读】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语言轻俏,意境静美而著称。 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今夜为何如此静谧?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镜未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
5、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古时小妇人的青螺髻了!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6、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2、教师准备: 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 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
7、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解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 “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
8、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刘禹锡望洞庭 篇三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 、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
9、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
10、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赏析 篇四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
11、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
12、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13、。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刘禹锡望洞庭 篇五 作品简介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
14、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品原文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句解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品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
15、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作品鉴赏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
16、“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
17、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望洞庭 古诗词 鉴赏 精选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