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论语》有感.docx
《品读《论语》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读《论语》有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品读论语有感品读论语有感1 记得,第一次接触论语有关内容还是在学校一班级的语文课本上,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已是耳熟能详,琅琅上口之句。当时,我作为受教育者在品读这些语录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思想和方法。 而今,再次接触论语,其实也不是正文,而是殷海华编著的教育才智品读一书,我已成为一名教育者,编者站在素养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带领我们重新端详的是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引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去学习、借鉴。
2、 本书从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老师素养这六个方面开放对论语中的教育才智的阐述与引领。通读过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并引起共鸣的有这样几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重在学习,贵在实践 这是论语开篇首章首句,它的意思是要求同学不仅仅要精通书本学问,更需要亲身实践体验,否则最多只能够做个眼高手低之徒。它从属教育目的范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敏运用学问。而反思现在的教育方式,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及社会各界人士还存在片面的教育思想即职位了分数,为了出人头地。只重视书本学问的把握,只能塑造出高分低能的同学,它再次给我们以警世:我们的
3、教育必需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留意实效的最佳手段。著名诗人陆游也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行要躬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才能好学 孔子的这句话揭示了学习爱好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养当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同学对所学的学问产生深厚的爱好时,他们才会主动乐观地思考和钻研,而不是被动等待接受学问灌输。作为低班级的一名数学老师,理解并运用这一条宝贵的教学阅历是极为重要的。那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呢?我想,需要做到的有这么几点:创设
4、生动活泼好玩的教学情境;设计具有思维含量并符合各层次同学的问题;联系实际开放体验式教学;捕获闪光点鼓舞同学取得的微小进步,增加学习的信念;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同学的学习爱好等等。这样,当同学的学习爱好油然而生时,就会产生猛烈的求知欲望,同学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有创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传 孔子这句话强调了老师自身的表率作用。老师应当以自己豁达的胸怀,自信的人生态度,乐观的情怀感染和教育同学乐观面对人生,达观地学习和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向同学传授文化学问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怀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5、。老师是学校里最重要、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同学活生生的榜样。一个老师自身的魅力在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行估量的。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要同学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同学学的学问,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同学守的规章,教职员躬亲共守。以此来勉励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社会培育出言行全都的人。 品读论语有感2 最近闲来无事,拿出了高中时候买的一本论语翻看,突然发觉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论语的熟识又有了新的熟识。 孔子的言行思想被弟子所记录,著成论语,20篇文字铸就了儒家的经典,融入了中华文化,也让孔子成为万世师表。全书渗透着孔子的思想,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
6、容,都在围围着“仁”这一字进行阐述。孔子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恕”道是我理解的对“仁”的经典阐述之一。 和论语的初次接触,和很多人一样,是在学校的课本中,读着当时觉得特殊拗口的文言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时的自己由于年幼,体会不到论语中的奥妙,只是依据老师的要求将其死记硬背,放入脑中。始终到高校,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于丹论语心得,翻开后看到于丹的精辟解释,让我对论语重燃爱好。自己买了一本论语,参考着于丹论语心得,读了起来。若论论语中哪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无疑是论语卫灵公中的孔子回答子贡的那句“己所不欲勿
7、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人一生的修养之道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进行概括?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用这句话阐述着自己的“恕”之道,“恕”道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也替他人想。便是我们当今常说的“换位思考”、“同理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应当,这些理所应当让我们更加的浮躁,迷失了自己的本心。这时不妨放下这一切,细心体会孔子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一人的索取需要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若索取者站在付出者的角度,他的要求是否还会如此?若付出者站在索取者的角度,他的付出是否还会心存不甘?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面对眼下尴尬的医患关系,愈发觉得孔子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
8、华所在。由于我们血液中流淌着中华的文明,生活中遵循孔子“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在我身边,经常会有医生站在患者角度与我们沟通。在一次会诊中,患者严峻感染,我们建议患者使用效果好的高等级抗生素,在我们制定方案时,医生却在查询药品的价格,由于患者家庭条件一般,住院费已经让家里不堪重负,希望有其他方案可以替代,当我们告知其他方案需要更多外科手段关心时,医生欣然的答应了,自己加强外科关心治疗以解决抗生素的缺陷,重要的是为患者节约了住院费用。患者康复后满怀感谢的送来锦旗,张贴感谢信,有的甚至和医生成为了伴侣。这样的例子在医院屡见不鲜。 在我的工作中有医患彼此理解
9、的温馨,亦有互不理解的埋怨。一名门诊患者,一早赶到医院,近3个小时就诊过程,和医生接触的时间却不到一刻钟,于是便心存不满结束了一上午的门诊。而作为医生,早晨七点半到医院,交班,查房,上门诊。为避开误诊,大多数患者都要做详细高效的检查,查问患者状况要客观精确,患者描述病情要简明扼要,否则会耽搁后续患者的正常诊疗。中午十二点医生疲乏不堪的结束了一上午快节奏高强度的门诊工作。部分患者眼中的医生“态度不好”,“说话不耐烦”,“不负责”;医生眼中的部分患者“不理解”,“不协作”甚至干扰了正常的诊疗秩序。 在工作中,医生和患者尝试换位思考,是否会让我们的医生更负责,更有急躁,态度更好?患者更协作,更理解,
10、更支持医生的工作?孔子“恕”道的思想是否能够让医患相互敬重,彼此理解?若你我做到,是否我们就能迈向孔子所讲的“医患大同”! 人们总希望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是完善的,完善的生活,完善的伴侣,完善的工作。这一个个完善的要求却无形中违反了这个世界不完善的客观现实,生活有圆满,伴侣有缺点,工作有压力。当我们面对这一个个不完善时,翻开论语,倾听孔子给子贡说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生活和他人不再那么苛刻,假如我们换位思考,怀抱同理心,那么我们便可以陪伴这位老人,与他的思想和才智在华夏文脉的传承中连续走下去。到那时你会发觉生活布满阳光,整个世界都变得宽广,由于我们的心态准备了我们的生活。换位思考,释放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品读 有感
限制150内